當前位置:才華齋>企業管理>管理溝通>

企業內部溝通的主要概念

管理溝通 閱讀(1.58W)

內部溝通有狹義和廣義兩個概念。狹義指代專職負責內部溝通的部門,而廣義泛指一切組織內部的跨部門溝通行為。下面小編準備了關於企業內部溝通主要概念的文章,歡迎大家參考!

企業內部溝通的主要概念

  先說狹義。

Internal communications看上去是個樸實無華、與世無爭的的部門,其實發揮著粘合劑的作用。一個企業的對外形象如何其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的內部溝通。不相信?給你舉幾個栗子。

你以為內部溝通是做什麼的?寫即時通訊郵件、組織員工活動、員工大會,這些只是1.0版的。並不是說此類活動不重要,而是在基本功的基礎上,內部溝通需要疊加很多“流量包”,才能真正把活兒給跑起來。

首先,資源共享。有多少對外發布的資訊,其實內部已經審過了?挑選合適對外發布的那些,適時進行分享,為對外溝通起到事半功倍的橋樑作用。對外發布時只需要按照物件進行定製化管理,省略了另起爐灶的麻煩。

第二,executive profiling. 按照老闆的風格寫稿子久了,就會容易清楚老闆的調性,幫忙維護TA的Linkedin賬戶?推一些thought leadership文章?爭取keynote speech機會?這必須內外協同作戰,才能逐步把老闆塑造成公司的形象代言人。

第三,自媒體。其實大部分企業做自媒體都是自high用的,幾千的閱讀量可以給打上幾天雞血。但這並不是說KPI就不重要,也不是說只有員工轉發沒意義。恰恰相反,它能證明為什麼內部動員對於自媒體效果有著積極正面的影響。

企業自媒體(即便是2C的公司),因為其無法掩飾的商業目的性,因此其關注者總體的心裡防備壁壘容易高企。而公司自媒體傳播的途徑,與其是傳統的“漏斗形”(即通過自然篩選,留下茫茫人海中的追隨者),不如說是“漣漪式”的——丟一個小石子,掀起一陣漣漪,看看在這一串連鎖反應上會有什麼樣的人冒出來。這些關鍵節點上的人,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意見領袖KOL。所以目標很清楚——我們要觸動更多地KOL,而最好的代言人就是員工本身。所以,一定要在內部溝通的工作當中,發展出有效地激勵機制讓員工在自媒體上的粘度增強。

  再談廣義。

溝通必須協助銷售。比如說一個銷售,TA拼盡全力為公司爭取資源,就需要有很多資料“顯擺”給潛在客戶:TA會期待有大量可用的介紹公司的'資源觸手可及,TA會努力說服客戶去關注自己的公眾號,參加我們的展會,因為我們有超高的活躍度和關注度。那溝通部門準備的材料就不可以再是憑藉自己一廂情願的理解,而是要根據銷售的描述和理解,進行定製化方案。比如,什麼形式的宣傳資料是客戶喜聞樂見的?哪些內容可能涉及到競爭對手和上下游的?公司下一階段的重點部署是什麼,應該怎樣在對外溝通中體現?等等。

銷售反哺溝通。反過來說,對於PR人員而言,簡單到一篇新聞稿是否值得做本土化推廣,都需要請教銷售。某技術/產品是不是在亞洲市場/中國市場有潛力?是否符合中國的法律法規以及使用者習慣?如果是,那麼即便這篇稿子裡完全都是歐美市場的內容,我們也要進行漢化。一個對外溝通的部門要證明自己的努力有助於業務的開展,就必須與業務部門進行大量深入的內部溝通。

最後,跨部門之間的重疊功能則更需要充分溝通。公關和市場傳播的人員,究竟該怎麼分配任務,有時是一個棘手的話題。是按照成本中心來決定權利?還是按照分工來決定權利?比如,有一個戰略合作媒體,出錢的是marcomm,但按照流程操作起來應該是PR來對接,畢竟有時候內容需要PR來把關。怎麼辦?可見,整個組織層面必須完備起一套流程化的機制,以及一套應急響應機制。marcomm更懂市場更懂客戶,PR更懂媒體需求更懂傳播技巧,因而兩者在內容上的博弈不容小覷。

現實總是骨幹的。因為涉及到財務、人力以及相應的權力角力,很多時候以上建議都只是美好的願望。然而,誰儘可能做到了,誰就最有可能成功。企業傳播基本是一個很難制定KPI的職能,因此把相關的stakeholders心氣兒給理順了,大概就算得上功勞一件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