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職場>

從職業生涯發展角度看讀研

職場 閱讀(1.93W)

為什麼讀研?在經濟形勢嚴峻的時刻,也許這個問題更值得我們深思。除了追求讀本科時未能如願的專業,或為走入理想中的名校,大多數學子考研都是為了能找到更好的工作:要麼以更符合自己興趣的專業作為事業的起點,要麼為了獲取高學歷,提高自身的競爭力。然而,另一個現實是,近年畢業的研究生年遞增速度超過兩成,讀研之後又如何脫穎而出呢?或者說如何避免成為競爭中的分母?這些讀起來頗感枯燥,我們不妨從另一個角度解讀大家耳熟能詳的木桶理論,看看明確的職業規劃在我們人生髮展過程中的作用。

從職業生涯發展角度看讀研

成功的木桶就是給人信心

眾所周知,木桶效應原本是說一隻水桶能盛多少水,並不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這裡我們不妨用水桶的容量來象徵研究生的實力和競爭力(以文科生為主),能否通過讀研成功實現理想的職業規劃,關鍵還在思路。也許很多人對思路決定出路這句話爛熟於心,然而知易行難,真正要做好職業規劃,依然要盡心努力。

很多研究生會說我是有職業規劃的,但是請對照一下,你的規劃是否足夠具體?你理想中容量足夠大的木桶,是否有了設計圖和使用說明?哪一塊板子長,哪一塊短,應該怎麼組裝,自己都對應好了嗎?

近年來,用人單位對經驗和能力的要求不斷提高,使其能用學歷方面的要求達到某種平衡。相對於用人單位對畢業生越來越清晰的認識,很多研究生對自身條件和社會需求、就業市場環境的細微變化卻不夠清醒,眼高手低的問題更為突出。畢業生最需要的是換位思考,作為一個單位的人力資源主管,會看重自己哪些地方,同自己競爭的其他畢業生具備什麼樣的水平,如果自己對這個就業環境沒有較為明確的認識,那麼你離做好自身職業規劃還有很大的`距離。從木桶理論的角度來看,品牌桶還是組裝桶的區分或許沒有以前那麼重要了,現在關鍵是看哪個實用,哪個裝水比較多;是新桶還是二手桶甚或三四手桶,使用者似乎也不是很介意,可靠順手是他們的期望,成功的木桶就是給人信心的那個。

畢業生都抱定了謀求一份有前途職業的理念盡力去說服用人單位,讓他們承認自己具備他們需要的各種條件,正如功能多、有特點的木桶不會在說明書裡面只寫幾句無關痛癢(例如只有警告:本木桶不能用作嬰兒澡盆,否則後果自負字樣)或者使用者並不在意的字句(如本桶組成、木板長成經歷云云),類似的說明如何讓用人單位肯定謀職者對自身的認識呢?讀研的學生只有知己知彼,也就是真正認識自己、認識就業環境,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只有真正跳出就業的懵懂狀態,把握主動,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長短不齊,優化組合

最初的木桶理論解釋說,水桶的儲水量取決於最短木板的高度。不過,在來不及以長補短的情況下,只能曲徑通幽,謀求揚長避短,通過特定組合增加儲水量。比如有意識地把木桶的長板集中在一側,逐漸過渡到短板,以便於在傾斜時儲水量多於立正時的儲水量,再讓它傾斜到合適的角度,那這隻桶可以過關了。當然如果時間來得及,手藝也過關,將長短板通過截補拉平,自然提高儲水量,也是非常有效的思路。有時候,後者說起來容易卻很難做到,反而前面這種求異求新的思維對研究生來說更為實用,因為緊迫的時間已經來不及對自己的競爭力進行全面的拉平、整改了,組合自身的優勢反而是一個可行的應急方案。

但問題是,如何讓用人單位肯定你對自身的這種設計呢?我們還是回到木桶,一個木桶要有最牢固的木板裝成提柄,以能輕鬆提取,這提柄必須能負擔得起整個水桶的重量。可以說,畢業生簡歷裡面的社會實踐、參與的課題等就是自己的名片,它們可以告訴用人單位你展示自己的角度和優勢,所以社會實踐和科研課題等對自己就業不是簡單的加法效應,而是乘法效應,它們是你這個木桶的提柄,展示給用人單位的是你的亮點和特長。

當然,讀書期間沒有參與過任何課題的學生並不罕見,沒有參加過真正有價值的社會實踐的學生也為數不少,沒有建立自己社會資訊獲取渠道的學生亦大有其人,這些都是屬於就業競爭中準備不足的地方。可以說,這些學生都類似於木桶店裡姥姥不親,舅舅不愛的木桶型別,原因無非就是太平凡沒有賣點。除非是一些一招鮮吃遍天的特點學生,比如人家的木板就是特別防蛀或者香氣四溢,那麼人家不用去盛水,只做個木板都炙手可熱;或者有豐富社會資源的達人,比如木桶的原料是哪些人家的心頭好等,即使木桶做得像愛因斯坦小時候做的小板凳,也不愁去處。但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想在就業中獲得更多的資源,就必須在上學期間肩負更多的責任,讓自己的木板該長的更長,有洞的補上,根據自己總體的情況,用實踐或課題等來突出自己的特點,為自己設好提柄,打好廣告。從對讀研生活做規劃的角度來看,如果可以把木板的長度用來投資,那麼計劃儲水量的大小並不是一個絕對值。目標設定儲多少水,決定於做多少長木板,而不是越多越好,多了是浪費投資,少了是不求進取,量力而行,盡力而為。

為什麼一定要成為木桶呢?

按照木桶理論,木桶的價值取向就是盛水,然而在實踐上,也許是先看到了水後見賢思齊做了水桶,或者是先有沒完工的水桶,就要面臨走上市場吸引顧客的狀態,甚至手頭只有幾塊木板,而不是桶。這是否意味著絕路呢?未必。

如果大學聯考時沒能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本科時輔修雙學位、跨專業考研就是重新選擇的機會。應該意識到,讀研階段是就業前珍貴的緩衝期,切忌迷迷糊糊讀書,等拿到文憑面臨就業時才幡然醒悟讀書生涯已經結束。計劃讀研的學生最需要了解的是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在此基礎上才談得上從事與之相適應的職業,帶著職業規劃的眼光來思考自己的考研讀研之路,才能讓自己的職業生涯開始在學業上升的階段,從而能夠選得從容,有迴旋的餘地,更好地走向成功。

讀研時如何調整自己呢?面對就業的壓力,你或許已經來不及回首,而是隻能向前看,這時候可以思考一下:為什麼自己一定要做木桶盛水呢?或許自己還只是木板,或許連木板也算不上,但是如果身邊都是各式木桶,卻沒有擔水的扁擔,那麼即使你沒有資格做木桶甚至木板,只要定位明確,仍然有資格賺到第一桶金,以後有機會有本錢了再做一個有競爭力的水桶也未嘗不可。所以,木板甚至木棍們如果自我定位清晰,根據自己還可以利用的時間設計自己的職業生涯,揚長避短,即使不能第一時間找到一個理想的買家,對於搭夥創業的木桶們來說,和一根扁擔結盟,肯定要好過同另一個小桶甚至一堆木料打包在一起。

醜小鴨木桶不能只躲在角落裡

對於已經睡在木桶店角落很久,既不熟悉街坊鄰居又沒能排上號做精加工的醜小鴨木桶來說,在具體的技術層面上還可以應急做什麼,才能利用好所剩不多的時間自我增值呢?這時候要做的,就是如何把已有的素質、本錢歸納到一起,儘量做到不掉價,免得在競爭中贏者通吃,自己總是陪跑卻一無所獲。

這時候,一方面通過與求職有關的性向測試瞭解自己的個性、相應的學習方式和職業愛好,從客觀的視角看自己,如果自己哪塊板太短太弱市場接受不了,不妨拿掉,寧可做個小一點卻有競爭力的桶。另一方面,通過學校就業指導等不同方面的職業指南,瞭解不同職業領域的價值、必要技能等。有些考驗或許並不難做好準備,但的確可能不預則廢。

對於時間還相對寬裕一點的學生來說,密切關注職業指導資訊,上學讀書期間即保持面臨就業的心態,進行職業探索,根據自身條件以及社會發展的需求,選修相關課程、增加社會實踐經驗,用技能和知識更好地武裝自己,即便自己不能蛻變成一個容量最大、最耐用、最時尚的木桶,至少要讓人基本滿意,於此同時,還有不斷髮掘你許多其他方面潛在的優勢和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