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職場>

國外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之啟示

職場 閱讀(2.62W)

高等教育的大眾化,使天之嬌子的大學生失去了原有的優越,大學生順利就業也因此成為一個今人關注的問題,而我國的就業指導工作相對落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解讀國外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特點和經驗,會對我們的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導和借鑑意義。

國外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之啟示

就業乃民生之本,大學生就業更是目前的社會焦點問題,近幾年來,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人口總量的不斷增長,尤其是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使得整個社會的就業形勢日益嚴峻。解決好就業問題不僅關係到個人價值的實現,同時還關係到經濟社會的持續、協調發展以及社會的長治久安。因此,借鑑國外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特點和經驗,將會對我們搞好就業指導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國外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的特點

就業指導作為一種專門的社會服務工作和研究課題,最早起源於美國。早在1894年,美國加州工藝學校就有人推行就業指導,之後在德國、蘇格蘭等一些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也相繼開展了專門的職業指導活動。就業指導的創始人、美國的帕金斯首先使用了就業指導的概念,1909年他出版了《選擇職業》一書。1911年,美國的哈佛大學在世界上首開先河,在大學生中開設了就業指導課。由幹西方各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社會就業環境等方面的不同,就業指導也呈現出各自的特色。但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的逐漸形成,各國就業市場也顯露出趨同化的特徵,因此,各國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也具有一些共同的特點,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1、大學生就業指導被視為高校乃至政府的'重要職責之一

在美國,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作為高校與社會的中介環節倍受重視,美國政府、學校、社會團體、用人單位和大學教授也大力參與到了高校的就業過程中,對大學生就業起到了重要的指導性作用。在美國的非贏利性就業組織中,以全美高校和僱主協會最為著名,其會員包括800多所高校和1900多家用人單位,每年為100多萬大學生和畢業生提供就業服務。該協會的宗旨是幫助學生選擇並獲得滿意的工作,幫助僱主制定有效的人員招聘計劃並提供優秀人選。該協會還出版期刊,對就業市場現狀、發展趨勢以及求職和招聘過程中遇到的法律問題等進行調查和分析。

在日本,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私立大學得到長足發展,目前它們擔負著80%左右的在校大學生的教育任務。面對日本當今的生源危機,國立大學和私立大學間以及私立大學自身之間,展開了爭奪生源的激烈競爭。為保持自己在競爭中的有利地位,各校展開了廣泛的宣傳活動,其中就業指標是宣傳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因此,如何指導學生就業,提高畢業生的求職技巧,進行適當的求職心理訓練,都被日本高校視為一項重要的活動內容。

在法國,高校就業指導被政府以立法的形式確定下來,作為高校的一項重要職責。政府與大學之間實行“國家大學合同制”,共同協商和確立總體發展目標和制訂計劃,以畢業生就業比例作為投資指標,刺激了高校對畢業生高就業率的追求,使政府的立法本意落到了實處。

2、基本實現了高校就業指導機構的專門化

發達國家基本實現了高校就業指導機構的專門化。例如,美國幾乎所有的大學都設有就業服務中心(簡稱CSC或就業服務辦公室(簡稱CSO)。雖然日本公立和私立大學競爭激烈,但基本上所有的大學都設有就業科或就業部,專門負責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在加拿大,許多高校成立了“學生顧問處”或“就業辦公室”,全面負責學生的就業工作。該機構除了配備專門工作人員與企業有關部門進行聯絡外,還從企業界聘請顧問,對學生所提出的就業問題給予解答和提供幫助。"

3、強化全程化的就業指導理念與工作機制

西方國家能夠很好地解決其“就業難”問題,很大程度上也得益於全程化就業指導的成功開展。西方高校大學生從人學初始就被有意識地灌輸與就業相關的多方面知識,一年級就已經開始關注就業市場,瞭解社會的需要,在大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牢固地樹立了符合社會實際的就業觀念。西方高校的大學生通過全程化的就業指導,能夠很客觀地評價自己,從社會需求的實際出發擇業,不會盲目地選擇高薪職業。西方的就業機構從巨集觀上看,已經不再是簡單意義上的行政機構,它們承擔著與大學生就業有關的服務、諮詢和研究功能,貫穿於大學教育的始終,已經內化為大學教育的一門重要課程,從大學一年級直至學生畢業以後都在持續進行。德、法兩國的大學生就業指導更加成熟,不僅注重將就業指導貫穿於學生教育的全過程,而且把就業指導和諮詢作為一種高層次的職業和崗位予以肯定,以提升大學生的生存能力和職業素質。

4、強調個性化的就業指導技術

美國是開展就業指導工作最早的國家,也是開展大學生個性化指導最早的國家。美國高校特別注重個人興趣和創新能力的塑造,自國小階段就開始訓練學生獨立撰寫研究報告,探討和解釋自然和社會問題。大學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鼓勵學生提出挑戰性問題,堅持以培養學生“準備從事任何一種職業”為指導思想,倡導文理相容,給學生以寬廣的基礎教育,又注意培養學生的個性特長,指導學生按其職業意願要求發展,培養務實、競爭、冒險意識,使學生在不斷髮展變化的工作環境中不僅有信心戰勝一切困難,同時還能科學、謹慎地對待科技、經濟和文化的變化與多樣性。德國高校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也非常重視職業選擇問題,他們通過對學生個體傾向性就業目標的測試,逐一分析每一個畢業生對職業的選擇傾向,並通過專家進行指導和幫助,用其所長,避其所短,使畢業生了解自己的需要,在擇業、就業時更有針對性、目的性。

5、加強職業技巧培訓

在西方發達國家,職業技巧培訓幫助畢業生建立了良好的就業心態。在各大學的就業指導中,就業心理和求職技巧不是一般人看來淺層面的技術性問題,它更大程度地體現為一種引導和服務,是學生求職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條件。大學生擇業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複雜的心理變化過程,面對眾多的競爭對手,排除心理干擾,做好擇業前的心理準備是非常重要的,有助於提高就業的成功率。在這方面比較典型的有美國的“心理測試與訓練”,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的模擬招聘面試訓練等。德、法高校也非常重視對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畢業生和已畢業尚未就業的畢業生實施職業技能培訓和選擇職業的能力培訓,並列為高校教育培訓的常規內容,有效地提升了畢業生的就業率。

二、對我國就業工作的幾點啟示

目前,我國高校就業指導工作與國外相比還比較落後,為了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我們迫切需要借鑑國外的先進經驗,加強我們的就業指導工作,為畢業生提供全面服務。

1、建立規範的勞動力就業市場運轉機制

高校就業指導是整個社會就業市場中的一箇中介形式,它能否得以順利開展、成效如何,關鍵取決千一定的社會用人背景,即需要有一個較規範、正常的勞動力就業市場運轉機制來保障。國家在敦促高校進行機制轉換、加強就業指導功能的同時,更要注意進一步推行和深化社會用人制度的改革,要在制度、法規上進一步完善勞動力市場體系,儘早實現由目前幼稚的勞動力市場向成熟的勞動力市場的過渡。尤其是在人才流動、國有企業、政府行政和其它事業部門的人員選聘上,堅持平等競爭原則,樹立公平的觀念,使人才資源配置真正體現出市場調節機制的效應。否則,在社會人才使用和流動機制還不健全的情形之下,高校的就業指導就無法發揮它在人才市場中的真正作用。"

2、構建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新模式

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發展,構建系統化、立體式、與時俱進的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新模式是改進就業指導工作現狀的根本措施,要構建立體式的就業指導工作隊伍,保持就業指導工作隊伍的年輕化,並定期組織工作人員進行業務培訓,提高就業指導工作人員的素質;將就業指導工作系統化,並且強調它的整體性,突出就業指導工作在時間和內容上的連貫性和一致性,形成從職業選擇、職業測評、人職匹配、擇業技巧訓練到就業培訓、跟蹤服務等嚴密的工作體系,構建就業指導工作的新模式。

3、全過程進行就業指導工作

就業指導工作不僅僅是對畢業生的指導,更應該貫穿於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和各個環節,在大學一年級時,對其進行職業意識、職業選擇、職業發展的教育,進行適應性指導,讓學生了解所學專業和職業的關係,進而適應大學生活,樹立專業思想,養成自覺學習、注意個人修養的良好習慣;二年級時使其對涉及就業的相關知識和技能有一個全面的瞭解,引導他們打好專業基礎,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三年級時幫助學生確定職業方向、增強就業能力,四年級時重點開展求職方法、擇業技巧的指導,做好擇業心理的準備。學生就業後要對畢業生進行跟蹤服務,建立就業資訊反饋系統,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過程就業指導工作服務。

4、把就業指導作為一門學科加以建設

高校應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的理論研究,加強就業指導學科的實踐探索,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作為一門學科加以建設,在借鑑國外先進理論的基礎上,逐步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國國情,適合高校學生特點的就業指導理論和實踐體系,使就業指導逐步由“方法指導”轉變為“職業生涯規劃指導”,進而使就業指導工作逐步向系統化、科學化、規範化發展。

5、充實就業指導工作的內容和方法

傳統的就業指導工作往往以團體指導為主,對學生個體的興趣、技能、特長等難以顧及,高校應加強個性化的輔導,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客觀評價自己,也可以通過人才測評系統或測試量表指導學生對自己的氣質、性格、興趣、能力等進行測量和分析,客觀地認識自我;分析和預測社會需求狀況,向學生介紹就業市場和社會職業狀況、經濟發展趨勢等情況,向畢業生提供社會需求資訊,通過自我分析和社會供求現狀分析,指導學生形成完整的自我形象和職業角色形象,並把個人與社會、自我與職業有機地融為一體,選擇適合他們自己的職業。

總之,我們應積極從國外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中尋求借鑑,強化政策研究、提供就業激勵、改進教育體系、完善職業指導,把教育同就業緊密地聯絡起來,適應市場需求,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培養優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