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職場>

關於淺析基於職業發展理論的高職大學生就業指導探索

職場 閱讀(2.83W)

關於淺析基於職業發展理論的高職大學生就業指導探索

關於淺析基於職業發展理論的高職大學生就業指導探索

本文對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指導的主要理論做了闡述,依據科學發展觀中“以人為本”的精神實質,分析了高職院校大學生在校期間不同階段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對全程就業指導的內容和方法予以探索,並提倡在指導過程中加強對媒介和資訊的獲取、利用和更新。

就業是學校與社會的介面,能否實現順利對接達到較高的就業率和較好的就業質量,是學生成長和學校發展頭等大事,也是為各行業輸送合格建設人才的實事。1987年,國家教委將“職業指導理論研究與實驗”列為重點課題,高職院校也把就業指導和畢業工作作為學院工作的重中之重。隨著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的深入開展,就業指導不僅僅是單純追求就業率的問題,更多的是考慮學生的人生規劃和職業發展。

一、高職院校就業指導的主要理論

在高等教育不斷髮展和改革的程序中,職業指導的理論逐漸發展趨於成熟,形成了有代表性的職業指導理論,主要有:

1.人職匹配理論。由美國“職業指導之父”之稱的波士頓大學教授帕森斯首次提出,後經威廉姆遜發展成型。該理論與中國的“人盡其用,物盡其才”有相似之處,側重於就業過程中所涉及到的三個主要因素:對自我愛好和能力的認識、對工作性質和環境的瞭解、以及兩者之間的協調與匹配,即“職業指導的三大原則” [1]。

2.職業決策理論。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國的伽勒特和喬普生,他們認為傳統的職業指導只解決人們就業,而忽視教會人們如何學會就業,就像中國古訓所言“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更重要的培養高職學生進行職業決策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隨著科技的進步、資訊時代的來臨和職業觀念的更新,衡量一個人職業成功與否並不取決於他是否擁有一份穩定的職業,而是取決於他對紛繁複雜的世界的決策能力。

3.職業發展理論。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國的金斯伯格和薩帕,金斯伯格從生理學和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人的職業發展,認為職業在個人生命歷程中是一個連續、長期的發展過程,而不是某一個時期短暫的需求行為,具有階段性的特徵。薩伯在繼承了金斯伯格的基礎上,綜合了差異心理學、發展心理學、職業社會學以及人格發展理論等相關原理,更為系統地提出了職業發展的觀點。他把職業發展分為五個階段[2]。

(1)成長階段(出生—14歲),在該階段個體通過在遊戲、想像和模仿中發展自我概念,認識社會。

(2)建立階段(25-44歲),這一階段的早期(25-30歲),還有一些人對自己的職業不太滿意,可能會變換一兩次工作,到了(31-44歲),擇進入了職業穩定期。

(3)維持階段(45-60歲),這一階段個體一般不再尋求新的工作領域,而是維持既有的成就與地位。

(4)衰退階段(60歲以上),這一階段個體生理與心理機能日漸衰退,職業活動範圍開始縮小,直到最終退出職業崗位。

二、基於職業發展理論的全程就業指導探索

進入職業探索階段,高職院校的學生有了自己的專業。如何開展好高職院校能突出實踐性、互動性的專業化、個性化、資訊化就業指導,我們需要遵照科學發展觀中“以人為本”的核心思想和本質要求,要努力實現現實的、具體的、活生生高職大學生的自由和全面發展[3]。

(一)適應時代發展,加大對媒介和資訊的獲取、利用和更新,創新就業指導的方法和途徑

隨著時代發展和個體職業探索階段的到來,對高職大學生的就業指導,更多的是指導者和被指導者對資訊的獲取和更新,更重要的是雙方之間資訊的交流和利用。作為從事就業指導的教育工作者應該實現對心理學、職業社會學等專業知識的沉澱,及時完成對就業指導資訊的更新,抽出更多精力和時間專門從事教育的調查研究、預測研究和理論研究,及時對社會現象中的敏感問題、熱門問題從理論上給學生予以解答。另外一方面,要開展人性化的就業指導,必須對學生的個體情況要有很好的瞭解,比如說學生的興趣愛好、人格型別、當前心理狀態及生理狀態等。掌握了知識和資訊,還要有有效的媒介對學生進行指導;可以採取傳統的面對面交流方式、更要充分利用現代資訊科技手段,可以通過網路等媒介對學生開展全方位的就業指導。指導的手段形式多種多樣,除了課堂,可以利用書信、電話、多媒體、網路讓學生自由提問、說出困惑、發表自己的看法,還可以採取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開展職業指導工作,以激起學生的共鳴。

(二)轉變觀念,實施職業“全程指導”

高職大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是三年(2年校內學習+1年校外實習),是學生職業發展的探索階段。依據職業發展的理論和教育部所提倡的“全程指導”的廣義的就業指導制度,對學生的指導要從學生入學報到之日就開始實施全面、系統的職業指導,建立伴隨學生職業發展的校內由低年級到高年級、校外就業跟蹤的全程化的就業指導工作體系,並在不同的階段根據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狀態與特點開展連貫的就業指導工作,為學生的就業與創業鋪路。

第一階段

經歷了大學聯考的洗禮,高職大學生未能進入自己心儀的.名牌學府,其入學後的心理狀態很不穩定,同時對自己就讀的專業、以及今後的就業去向和職業生涯都是模糊的,因此一年級就成為學生進行職業生涯發展規劃的起點。

這一階段職業指導主要的形式和內容: "

1、做好入學教育工作:通過迎新專刊、座談會等介紹學校的歷史、優良傳統、專業發展方向、傑出校友發展史等,教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事業觀。

2、主辦學習經驗交流會等活動,幫助學生調整心態,儘快適應大學的學習和生活,激發其學習的自覺性,合理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

3、開展心理學知識講座,幫助新生了解心理學的基礎知識、大學生常見的心理障礙、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除錯方法和途徑,使新生儘快渡過“斷奶期”,以積極健康的心態投入大學的學習生活。

第二階段

進入二年級,高職大學生初步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逐步趨於成熟,學習目的明確,自我意識增強,開始規劃發展方向,渴望瞭解本專業相關的行業企業發展情況,關心畢業去向等現實問題。本階段就業指導主要是通過職業生涯設計指導、學業指導,使高職大學生切實瞭解社會的要求,全面協調發展,努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初步確定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併為之努力。

1、介紹職業生涯的規劃與設計,指導高職生成才道路的自我設計,使學生正確樹立自己的人生目標,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練就紮實的專業功底和綜合素質,並有意識的向著自己的目標對學習生活做合理的安排,並根據需要參加各種技能培訓。

2、加強大學生素質拓展訓練,開展大學生“素質拓展訓練”,通過學生活動、專業實習、社會實踐等集體和個人相結合的形式著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包括“就業觀念”、“學習能力”、“就業能力”在內的“就業素質”。

3、幫助學生開展職業資格認證和職業技能教育,通過對各種職業資格認證的介紹,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正確認識職業資格認證對就業的重要作用,引導學生按社會的需求來準備自己,並瞭解各行業職業資格認證的概況,知道相關職業資格的考務資訊。

4、通過講座、形勢政策課等,向廣大學生介紹高職大學生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用人單位最看重高職畢業生什麼,怎樣準備好邁向成功的通行證等;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團隊精神,全面提升學生的素質和創新能力,完成就業前的知識準備、能力準備以及心理準備。

第三階段

結合當前高職學校普遍採取的“2+1”模式,三年級學生的主要特點是關心畢業去向,積極努力,期望值偏高,渴望得到求職方式技巧指導,但部分學生心理調節不足,壓力大,就業準備簡單,對社會認識不足,甚至極少數學生對社會,尤其是對就業競爭充滿恐懼感。這一階段就業指導的主要任務是通過宣傳就業政策、就業形勢和就業工作流程,講解獲取資訊的渠道、利用資訊的方法,進一步強化就業心理指導、擇業觀指導和求職技巧指導及誠信教育、就業安全教育,使學生了解就業政策、認清就業形勢,樹立合理的就業期望值,積極參與就業競爭,誠信履約;引導畢業生儘快完成從學生到勞動者的角色轉變。

這一階段就業指導的主要內容:

1、指導學生合理評價自我,通過職業生涯規劃講座、進行職業興趣測評、職業性格測評、職業能力測評等,分析性格、素質、能力與擇業的關係,使學生在認識自我的基礎上,評價自我。

2、畢業生常見就業心理及除錯。通過講座和諮詢等形式對畢業生常見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介紹就業心理問題的自我調適、及如何才能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使學生對就業有良好的心理準備,及早克服就業心理上的問題和障礙,幫助學生樹立進取、務實、競爭的就業心態。

3、開展就業諮詢:通過團體輔導和一對一個的別諮詢等形式相結合,為畢業生提供具有針對性、個性化、細緻化、專業化的訓練與輔導,為學生答疑釋惑。

4、通過報告、畢業聯歡、畢業生晚會、學位授予儀式、畢業離校歡送等形式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母校、奉獻社會、服務人民的情感;對畢業生進行畢業教育和事業觀教育、以及初入職場的職業適應性教育。

第四階段

做好“人才售後”的服務工作,學生完成了三年的學習生涯,併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個工作崗位,但高職教育工作者所承擔的職業指導工作還需要延續:首先是要指導學生適應社會,立足基層,腳踏實地,服務人民,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有機統一。?二是對學生的職業發展進行全程跟蹤調查,瞭解學生的社會適應情況,並在需要時提供幫助。三是對用人單位進行跟蹤回訪,與用人單位保持良好的校企關係,結合行業和專業建立建立學生與僱主動態資訊庫,深入瞭解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反映和對人才培養的建議和意見,使就業指導工作和人才培養進入一個良性迴圈的反饋系統,從而能夠從各方面預測未來幾年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三、結束語

本文在高職院校就業指導的主要理論進行闡述的基礎上,按照科學發展觀中“以人為本”的核心,以職業發展的理論,對當前國內所提倡的“全程就業指導”的內容和方法做了的探索,對於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有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