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大學聯考歷史重要複習知識點總結

校園 閱讀(4.07K)

高中歷史涉及的歷史事件橫貫了中外幾千年,對於大學聯考的歷史複習,也因此有著不少的難點。你知道自己有哪些知識點是需要加強鞏固的嗎?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聯考歷史必備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用!

大學聯考歷史重要複習知識點總結

  大學聯考歷史必背知識點

一、鴉片戰爭後自然經濟逐步解體

(1)原因: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是中國資本主義產生的外因)

(2)表現:

①農村家庭手工棉紡織業破產(自然經濟開始解體的標誌)

② 農產品商品化程度和城鄉商品交流發展,受到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影響

③城市手工業受沉重打擊

④洋行大量增加

⑤買辦(殖民地半殖民地裡替外國資本家在本國市場上經營企業,推銷商品的代 理人)和買辦化的商人出現

(3)影響:一方面帶來了災難;另一方面又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市場和勞動力。中國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動,促進了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

二、洋務派近代工業的創辦

1.創辦近代軍事工業

企業名字 創辦時間 地址 創辦人

安慶內軍械所(最早) 1861 安慶 曾國藩

江南製造總局(最大) 1865 上海 曾國藩李鴻章

福州船政局 1866 福州馬尾 左宗棠

天津機器局 1867 天津 崇厚

2.興辦近代民用工業

企業名稱 創辦時間 創辦人 備註

上海輪船招商局 1872 李鴻章 中國近代第一家輪船公司

開平礦務局 1878

湖北織布局 1890 張之洞

漢陽鐵廠 1890 中國近代第一個近代化鋼鐵工業

3、軍事工業性質、特點

性質 封建性企業

特點

(官辦企業)

使用新式機器生產,出現了新的生產力,但企業都是官辦

的(用國家的經費由官吏來辦理),由封建官僚管理。產品

由清政府分配給軍隊使用。一個工廠形同一座衙門。

4、民用工業性質、特點

性質 帶資本主義性質的企業

特點

(官督商辦)

(官商合辦) 採用西方先進技術和裝置進行生產,生產出的產品除供給國家和軍隊使用外,還投放到市場上,對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勢力的擴張,客觀上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三、洋務派創辦近代工業的影響

它引進了西方國家的近代生產方式,第一批近代企業在中國出現了;培養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員;在客觀上對本國封建經濟起到一定的解體作用,從而刺激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民用工業的興辦,對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總之,洋務派引進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對民族資本主義的興起起了誘導作用。

四、中國資本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

1.鴉片戰爭後,手工棉紡織業的衰敗標誌著自然經濟開始解體,自然經濟的破壞,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勢力的入侵逐漸使中國成為世界資本主義的經濟附庸,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商品市場。

2.大量農民和手工業者的破產又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勞動力市場。

3.中國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動,促進了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期間部分手工工場開始採用機器生產,轉變為近代工礦企業。

五、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的發展經歷了怎樣的曲折過程?

第一階段:1912民國成立——1918一戰結束(民國初期)

狀況:進一步發展階段(短暫春天、黃金時期)

原因:① 一戰期間,歐洲列強忙戰爭,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壓迫,對華輸出的資本和商品都有所減少(客觀外部條件);

②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華民國,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除了一些障礙

③ 群眾性的反帝愛國鬥爭,如抵制日貨等以及“實業救國”風氣的形成,都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的進一步發展。

但一戰期間,日美加緊侵華,民族工業發展也並不順利

第二階段:1918一戰結束——1927(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前夕)

狀況:發展受挫

原因:① 帝國主義經濟勢力捲土重來,特別是日本加緊對華侵略

② 封建主義的壓迫控制、封建軍閥混戰,沒有一個和平安定的社會環境

第三階段: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前夕

(國民政府統治前期)

狀況:獲得顯著發展(夏天)

原因:南京國民政府通過整頓稅務、控制金融、改革幣制,開展“國民經濟建設運動”以及以圍繞實現關稅自主和廢除領事裁判權而開展的“改訂新約運動”等措施,國民經濟有了較大的發展,民族資本主義工業也得到顯著發展。

(但由於官僚資本的擠壓、帝國主義的經濟侵略和封建勢力的壓迫,民族資本的發展仍然受到阻礙)

第四階段:1937-1945年(抗戰時期)(國民政府統治後期)

狀況:日益萎縮(秋天,困境)

原因:① 淪陷區,日偽政權瘋狂的經濟掠奪,日本侵華資本膨脹,毀壞或吞併民族工業

② 國統區,四大家族官僚資本壟斷地位空前加強。官僚資本乘戰時民族工業之危,吞併民營企業,進行大規模掠奪。

第五階段:1945—1949年(解放戰爭時期)

狀況:陷入絕境(冬天)

原因:解放戰爭時期,為內戰籌集軍費,國民政府採取了一系列經濟掠奪措施

① 國民政府加緊剝削人民,苛捐雜稅多如牛毛;

② 濫發紙幣,造成嚴重的通貨膨脹;

③ 尋求美國的援助,使美國資本和商品大量湧入。

④ 官僚資本依賴壟斷地位排擠壓制民族資本主義

  高中歷史必考知識

1、分封制的影響

(1)西周初期對當時的影響

①周天子具有較高的權威。分封制起到了拱衛周王室、拓展疆域、鞏固統治的積極作用。

②西周後期,分封制逐漸瓦解,導致了諸侯分裂割據局面的出現。

(2)對後世的深遠影響

①影響中國封建社會中以血緣關係為核心的皇族分封。

②中國姓氏的起源中,很多源於西周的封國,如宋、魯、鄭、陳等。

③中國的地名簡稱很多源於西周的諸侯國國名,如山東省簡稱魯、山西省簡稱晉等。

2、宗法制的影響

(1)對當時:保證了貴族對政權的壟斷及特權地位,有利於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

(2)對後世

①重視家庭建設,提倡尊老愛幼,有利於社會安定,形成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②影響了後世人們的思想觀念及祭祀、修訂家譜、追根尋祖等社會習俗。

③強調家庭本位,過分重視人情關係,人為地劃分遠近尊卑,個人的自主意識和平等權利受到約束,與現代的平等和法治意識相違背。

3、影響小農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

(1)生產力因素。耕作方式、耕作技術、土地制度等。

(2)小農經濟自身特點。自給自足特點、規模小、技術力量薄弱、抗禦天災人禍能力差等。

(3)政府政策因素。封建政府為保證封建統治的穩固,明智的統治者大都採取重農政策。

(4)封建政府統治的腐朽、剝削的沉重、社會的動盪及嚴重的自然災害。

4、《詩經》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1)《詩經》開創了中國詩歌的現實主義優良傳統,為後來的現實主義詩歌提供了範例。

(2)賦、比、興三種藝術表現手法被歷代詩人不斷學習和發展,成為中國詩歌創作特有的民族藝術特色。

(3)《詩經》中民歌作品的巨大成就,確立了民間文學在文學史上的崇高地位。

5、從時代背景角度說明儒、法、道、墨家思想主張的特點

(1)儒家的孔子主張“仁”、克己復禮,反映了面對春秋時期的諸侯爭霸,社會矛盾劇烈,希望緩和社會矛盾,繼續維護奴隸主貴族統治的願望;戰國時期的儒家孟子、荀子分別主張“仁政”“仁義” ,反映了戰國時期新興地主階級調和階級矛盾、改造社會的願望。

(2)法家(韓非子)主張改革、君主專制、中央集權、法治,代表了戰國時期

新興地主階級主張

改革和加強中央集權的願望。

(3)道家主張“道”和無為而治的小國寡民社會,反映了春秋戰國時期沒落奴隸主貴族,面對諸侯爭霸、割據林立,一種消極情緒與應世的態度。

(4)戰國時期墨家(墨子)主張“兼愛”“非攻”“尚賢”

6、先秦時期儒家的民本思想及其評價

(1)孔子:“愛人”作為“仁”的重要精神內涵具有廣泛的適用性,由“愛人”所推導的一系列思想都深刻體現出孔子對一般社會民眾的關注,也體現出對整個人類社會發展中實現人與人之間共同和諧發展的關切。這種以博大寬厚的胸懷來愛護民眾的精神,今天仍然具有普遍的現實性和永恆的價值。

(2)孟子:孟子的“仁政”貫穿著民本思想。孟子提出“施仁政與民,省刑罰,薄賦斂”是對孔子民本思想的繼承與發展;孟子總結戰國時期各國治亂興衰的規律,提出了一個著名命題“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3)荀子:荀子大體遵循了孔孟的路線,主張“仁義”“王道”,提出“天之生民,非為君也;天之立君,以為民也”的著名觀點;在君民關係上,荀子提出著名的“君舟民水”論。

7、秦朝中央官制的基本特徵

(1)以皇權為中心的中央行政體制。中央主要官職分工明確,各司其職,但都圍繞著皇權這一中心來設定和運轉。各個官職相互牽制,任何人都無法獨攬大權,最終軍政大權完全操縱於皇帝一人手中,保證專制君權不致旁落。

(2)充分體現出“家天下”的特點。諸卿中奉常、郎中令、宗正、將作少府等官職就是為皇室專設的,是為皇帝私家服務的。國與家同治,這是封建時代的統治特點。

(3)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在官吏的選拔和任命制基礎之上,按照職能和職位分工、分層管理原則建立起來的中央行政權力體系,為以後歷代王朝的中央機構開創了模式。

  高中歷史知識難點

第二次工業革命

1.特點(與第一次工業革命比):

(1)科學和技術緊密結合。

(2)速度快,範圍廣,規模大,多國同時進行。

(3)一些國家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

(4)經濟結構:從重工業開始。

2.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的背景:

1.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範圍內的確立(政治保障)

2.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經濟基礎)

3.自然科學研究的重大進展(技術條件)

4.市場的擴大(市場條件)

3.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一、經濟領域

1.資奉主義生產組織方式的變化在l9世紀自然科學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電磁學理論產生和發展的基礎上,新的科技成果迅速應用於工業生產,在生產力提高的同時加速生產和資本的高度集中,最終形成了以科技為依託、壟斷形式組織生產的經濟模式。

2.經濟結構的變化

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後,最早出現壟斷組織的是鋼鐵和電力工業。之後汽車、飛機制造等工業部門也相繼出現壟斷組織:與第一次工業革命相比,工業結構實現了從輕工業到重工業的飛躍,最終形成了以重工業為主導的工業佈局,資本主義生產進人成熟階段。

3.能源結構的變化

第二次工業革命中,隧著發電機的`創制成功,電力逐漸成為補充和取代蒸汽的新能源.人類社會進人“電氣時代”以煤氣氣和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以及之後創制成功的柴油機,推動了石油開採業的發展和石油化工工業的產生。在此基礎上“電力”和“石油”成為人類社會使用的主要新能源。

二、政治領域

隨著壟斷組織在國家經濟生活中佔據主導地位,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繼進入帝國主義階段。資本主義民主制度日益完善,英法美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建立了較為健全的議會民主制度。

伴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高速發展.資產階級調整統治政策,實行政治民主化和社會立法在政治上工人階級已經取得了普選權、組織政黨等權利,階級矛盾相對緩和;經濟上,工人的生活狀況有所改善,工人運動失去了暴力鬥爭的環境,多以經濟鬥爭和合法、和平鬥爭為主。

三、思想領域

19世紀中期出現的三大思潮——自由主義、社會主義和民族主義,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下到I9世紀末也有所發展甚至出現了新的變化。

1.自由主義到干預主義

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進行,資本主義經濟從自由競爭階段進人壟斷階段,資產階級從要求實行自由經營、自由競爭、自由貿易到越來越多的干預國家的經躋政治生活.與國家政權相結合.藉助國家政權推動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經濟思想已從自由主義轉向干預主義。

2.馬克思主義到列寧主義

19世紀末,隨著工人隊伍的壯大,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工人運動再度高漲。在俄國+以列寧為首的多數派,堅持把實現無產階級專政寫入黨綱,最終形成了以列寧為代表的布林什維主義。帝國主義時代的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誕生。

3.民族主義

面對帝國主義列強的殖民擴張和民族壓迫,亞非拉美地區的民族解放運動不斷高漲,在鬥爭中日益成熟的殖民地人民更加註意本國的實際情況.民族主義思潮日益民族化,如中國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三民主義、印度的提拉克主義等。

四、國際關係

1.世界格局

第二次工業革命影響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力量對比發生變化,各國發展的不平衡性加劇。英法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相對緩慢,尤其是英國喪失了“世界工廠”的地位,而美德等國抓住機遇發展迅速,到l9世紀末20世紀初,工業產值超越英法分別位居世界第一、第二位。

面對日益變化的經濟格局,列強要求按照變化的實力重新瓜分世界,到l9世紀末20世紀初,亞非拉美的絕大多數地區已淪為資本主義國家的原料產地、商品市場和投資場所,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形成,同時標誌著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確立。

帝國主義國家對外侵略擴張的同時,列強問爭奪殖民地和霸權的鬥爭日益尖銳,在勾結和鬥爭中形成了同盟國和協約國兩大軍事侵略集團,各國更加瘋狂的擴軍備戰,最終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發生。

2.對中國的影響

l9世紀末,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發動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辛丑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面對日益嚴重的民族危機中國人民掀起反帝反封鬥爭的新高潮,先後發動了維新變法運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等,在打擊帝國主義侵略勢力的同時,加速並最終推翻了腐敗的清王朝,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4.第二次工業革命與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異同點:

1、相同點:

(1)兩次科技革命都受到本國政府的重視,都促進了生產力發展;

(2)都引起社會關係的鉅變。第一次科技革命導致兩大對立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出現;第二次科技革命導致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國家機構開始和壟斷組織結合;

(3)都對世界格局發生巨大影響。第一次科技革命,形成了東方從屬於西方的局面;第二次科技革命,形成世界資本主義的殖民體系;

(4)從經濟上看,都加速了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發展。

2、不同點:

(1)第一次科技革命的發起者主要是勞動者,他們憑藉經驗或技能取得許多成果,這些發明成果都是生產經驗的總結;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發起者多是科學家和工程師,各種發明無一不是在精確的自然科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取得的。

(2)第一次科技革命開始於英國,約半個世紀後才在各國真正展開;第二次科技革命則是多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