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大學聯考歷史複習要點知識總結

校園 閱讀(7.65K)

很多高三的學生都開始了總複習,對於歷史大學聯考的複習,文科生需要面對的是龐雜的歷史知識,很多知識點都是需要鞏固好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聯考歷史必備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大學聯考歷史複習要點知識總結

  大學聯考歷史易錯知識

1.漢代新儒學

【錯因】誤認為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中的“儒術”是孔子的“儒學”。

【正確理解】漢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學,根本目的在於它適應了中央集權和國家大一統的需要,已經與先秦儒學大有不同,實際上是“外儒內法”。董仲舒在繼承先秦儒學精華的基礎上,吸取了法家、道家、陰陽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宣揚“君權神授”,建立了“天子受命於天,天下受命於天子”的君主統治秩序,神化了皇權的同時,也塑造了對君主權力進行約束的“天”的形象。這一思想適應了當時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需要,因此被漢武帝確立為正統思想。

2.明清之際黃宗羲等人的思想

【錯因】認為黃宗羲等人的思想是中國早期的資產階級民主思想。

【正確理解】黃宗羲等人早期民主思想的產生是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但由於明清時期資本主義尚處於萌芽階段,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想雖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時代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進步作用,但只是著眼於對黑暗現實的揭露,並沒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層次,更沒有提出廢除封建制度的主張,未明確提出建立新的社會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所提出的為君之道與治國之道,仍然沒有跳出“修齊治平”的儒家傳統思想範疇,因此明清之際黃宗羲等人早期的民主思想絕不能等同於資產階級民主思想。

3.中國近代民主思想與明清之際帶有民主色彩的思想

【錯因】認為中國近代民主思想是由明清之際帶有民主色彩的思想發展而來的。

【正確理解】明末清初,以黃宗羲、顧炎武和王夫之等為代表的進步思想家對君主專制制度進行了批判,構築了帶有時代特色的思想體系,可以將其看作我國早期民主思想的啟蒙,但是它與近代民主思想有著根本的區別。中國近代民主思想是從西方引進的,它是近代中國先進人士學習西方的產物,是中國資產階級變革社會的思想武器。

4.林則徐與魏源的歷史地位

【錯因】對二者的歷史地位認識不到位。

【正確理解】林則徐是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他對西方的瞭解並不深入,只是開研究、學習西方之先河,率先邁出了“師夷長技”的第一步;魏源在此基礎上著《海國圖志》,進一步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救國思想。

5.洋務派和資產階級早期維新派

【錯因】對二者的關係認識不到位。

【正確理解】洋務派繼承了林則徐、魏源等人“師夷長技”的方略,並將其付諸實踐,提出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方針。早期維新派大多來自洋務派,洋務派成員在興辦洋務的過程中,接觸到西方資本主義先進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對封建制度的尊奉產生了動搖,他們一方面繼承了洋務派“師夷長技”和“中體西用”的思想,另一方面側重於學習西方先進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主張“中學為主,西學為輔”,以商戰保國,以制度強國。

6.資產階級維新派和資產階級革命派

【錯因】錯誤地認為維新派主張實行君主立憲制,革命派要求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二者是根本對立的。

【正確理解】資產階級維新派與革命派雖然具體主張不同,但都屬於資產階級政治派別。二者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都是為了追求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發展資本主義。

7.維新變法運動與新文化運動

【錯因】不理解二者對待儒家思想的不同之處。

【正確理解】在維新變法運動中,康有為對待儒家思想的態度是利用和改造,其所著《孔子改制考》中體現了借用孔子的權威來論證變法的合理性,通過改良儒家思想達到為資產階級服務的目的;而陳獨秀、李大釗領導的新文化運動則呈現出不同的做法,他們猛烈抨擊儒家思想,有些人甚至喊出“打倒孔家店”的口號,在運動中存在著絕對肯定西方文化、絕對否定儒家思想的錯誤偏向。但無論是資產階級維新派還是激進派,雖然對待儒家思想的立場截然不同,但其本質都是在宣傳資產階級思想文化。

8.三大政策與新三民主義

【錯因】認為三大政策就是新三民主義。

【正確理解】新三民主義是革命綱領、具體奮鬥目標;三大政策是指導思想、方法、途徑和具體方針。兩者相互依託,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指導思想、政治綱領。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義的標誌、靈魂;新三民主義充分體現出三大政策的精神。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義的實質內容,是孫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昇華,符合中國民主革命的實際要求。

  高中歷史必修三知識

一、詩歌、小說和戲劇

(一)(18世紀)浪漫主義

1、特點:

①富有幻想和激情,用豐富的想象對現實世界進行鞭撻

②崇尚民主自由

2、背景:

①18世紀後半葉到19世紀中葉,是歐洲資產階級改革與革命的年代

②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的歐洲並沒有出現自由、民主、平等、博愛的美好景象

③人們對社會的失望和對現實的不滿催生了浪漫主義和批判現實主義文學

3、代表作:

①英國拜倫:《恰爾德·哈羅德遊記》《唐璜》(被喻為“諷刺現代社會積弊”的百科全書,特色:辛辣地諷刺現實社會);

創作特點:具有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猛烈抨擊封建專制與資本主義社會的醜惡現象,塑造一些追求個人幸福、愛情、自由的人物,人稱“拜倫式英雄”。

②英國雪萊:《西風頌》,將人類的未來寄託於普遍的愛,詩中充滿幻想和憧憬,體現出一種真正的樂觀主義精神。

③德國海涅:《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

④法國雨果:《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

4、影響:

①通過心理描寫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他們的作品對下層勞動人民寄予深切同情;

②有力地支援了法國大革命後席捲全歐洲民族民主革命運動;

③儘管用人道主義去感化改變世界的願望落空,但仍給人鼓舞;

④為歐洲文壇樹立一面光輝旗幟。

(二)(18世紀)批判現實主義

1、特點:

①真實地反映和再現現實生活

②暴露社會黑暗,批判現實罪惡

③追求人道主義理想

④重視環境對塑造人物的決定作用

⑤熱衷於塑造與讚揚英雄和正面人物

2、背景:

①社會生產力大大提高,社會財富迅速增加

②廣大無產階級和勞動群眾赤貧化,資本主義帶來的社會罪惡現象驚人增加

③文學上人們不滿足浪漫主義的幻想和激情,要求描寫現實生活

3、代表作:

①法國巴爾扎克(法國社會的“書記員“):《人間喜劇》(資本主義社會的百科全書)

②俄國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復活》

③法國司湯達:《紅與黑》

④英國狄更斯:《雙城記》

4、影響: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剖析社會問題的本質。他們的作品提供了認識社會人生的鏡子,在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三)(19世紀中葉後)無產階級革命文學

1、背景:19世紀中葉以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風起雲湧,建立沒有階級壓迫和剝削的美好社會的要求轉化為各國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的直接行動。

2、俄羅斯高爾基:《母親》(革命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之作)

(四)(20世紀五六十年代)現代荒誕派戲劇

1、內容:強調集中表現自我

2、形式:表現手法與傳統文學有很大差異:故事的開頭和結尾沒有一個明顯的理由,故事的背景不明確,很難理解其中的因果關係。

3、背景:

①19世紀末期以來,西方社會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工業化程度不斷提高。

②人類在20世紀經歷了兩次世紀大戰和席捲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危機。

③面對世界大站和經濟大蕭條等社會危機的衝擊,人們從理想主義的夢幻中驚醒,深深陷入懷疑迷茫和苦悶之中。文學藝術領域在深刻批判現實的同時,興起了反傳統、反理性的現代主義潮流。

4、代表作:

法國貝克特:《等待戈多》

  高中歷史必修一知識

一、瞭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內容

1、分封制

(1)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國,周王將宗族姻親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廣建封國,各諸侯國必須承認周王的權威,承擔各種義務。即所謂的“封建親戚,以藩屏周”

(2)目的:鞏固統治。

(3)分封物件:同姓親族是分封的主體,還分封功臣、姻親、殷商降族。

(4)作用:

①周人的勢力範圍擴大;

②確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鞏固了統治;

③分封制使西周貴族集團形成了“周王—諸侯—卿、大夫—士”的等級序列。

2、宗法制

(1)目的:鞏固分封制形成的統治秩序,解決貴族之間在權力、財產和土地繼承上的矛盾。

(2)內容:周王、諸侯還是卿大夫、士都實行嫡長子繼承製度(宗法制的核心)。嫡長子為大宗,其他嫡長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為小宗。大宗與小宗的關係是相對的。如諸侯對於周王為小宗,但在本國為大宗。

(3)作用:

①確立了一整套土地、財產和政治地位的分配與繼承製度,保障各級貴族能夠享受“世卿世祿”的特權。

②有利於凝聚宗族,防止內部紛爭,強化王權,“國”和“家”密切的結合在一起。

二、列舉從漢到明清政治制度演變的史實

1、漢武帝集權:西漢的中、外朝制度; 東漢“雖置三公,事歸臺閣”皇帝總攬大權

2、唐朝三省六部制:

(1)結構:

①三省——中書省(起草詔令)、尚書省(負責執行)、門下省(封駁審議)

②六部——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

(2)作用:提高了辦事效率;相權一分為三,有利於加強皇權。

3、宋初強化中央集權的措施(要注意分割相權、與削弱地方權力兩方面)

(1)措施:

①收精兵:原則是統兵權與調兵權分離,三衙(統兵)、樞密院(調兵)。

②削實權:在中央把相權一分為三(實行二府三司制,設樞密院分割宰相的軍權;設中書門下作為宰相的辦公機構,用參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權;設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財權);在地方上州郡直屬中央,州郡長官之下設通判,派文臣出任州郡長官。

③制錢谷:由轉運使把地方財賦運到中央,使地方失去割據的財政基礎。

(2)影響:加強了中央集權,改變了唐末以來藩鎮割據的局面。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費”的國家財政危機。

4、元朝:元朝廢三省,實行一省制,即中書省。

5、明朝: 廢除丞相,相權、皇權合而為一,專制皇權發展到高峰。

明朝設立內閣:明太祖設殿閣大學士,明成祖正式設內閣。僅備顧問,不參與決策。

6、清朝設立軍機處:

①時間:雍正年間

②原因:處理西北緊急軍務

③職權:處理軍務,參與處理內政外交、制定軍政大計、審理重大案件。只跪奏筆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