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九年級物理第三單元第四單元知識點歸納

校園 閱讀(7.2K)

九年及的物理對於要面臨升學的九年級學生來說,是需要掌握一些的方法的,把知識點歸納會更容易,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有關於九年級的物理知識點歸納介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九年級物理第三單元第四單元知識點歸納

  九年級物理第三單元知識點歸納

1 分子

一、概念

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由分子構成的物質)

注意:1、化學性質:分子只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但不能保持物質的物理性質,因為一些物理性質(如顏色、狀態等)是由大量的分子聚集在一起才表現出來,單個分子不能表現。

2、“最小”是相對而言的,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不可分的,而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就不是最小粒子,是可分的。

二、分子的基本性質

⑴分子體積和質量都很小。

⑵分子間有間隔,且分子間的間隔受熱增大,遇冷縮小,氣態物質分子間隔最大(例子:100毫升水倒入100毫升酒精中,體積小於200毫升;空氣容易被壓縮)。注意,是分子間隔變大,分子大小是不變的。

⑶分子在不斷的做無規則的運動。溫度越高,分子的運動速率越快(例子:品紅擴散;濃氨水分子運動使酚酞溶液變紅(酚酞試液遇鹼性物質顯紅色。氨水顯鹼性);紅墨水擴散)。注意,固體分子不能自由運動,但是在原地振動,液體和氣體中分子自由運動。

⑷同種物質的分子化學性質相同,不同種物質的分子化學性質不同。如無論什麼地方的水都能解渴而油不能解渴。

(5)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不同種物質的分子,原子構成不同,可分三種情形:原子種類不同、原子種類同但個數不同、原子種類個數都相同但原子排列方式和順序不同(高中學)。

三.分子的內部結構:

⑴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

⑵同種元素的原子構成單質分子,不同種元素的原子構成化合物的分子。

2 原子

一、概念: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注意:“最小”指的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原子還可以再分為原子核和核外電子。

二、化學變化的.實質: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

三、分子與原子的本質區別: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四、由原子直接構成的物質:

⑴金屬單質,如:鐵、銅、金等;

⑵固態非金屬單質,如:硫、磷、金剛石等

⑶稀有氣體單質,如:氦氣、氖氣等;

(4)物質、分子原子構成關係。

五、原子的基本性質:

(1)、原子也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其質量、體積都非常小。

(2)、原子同分子一樣,也是時刻不停地做高速的無規則運動。

溫度越高,能量越大,運動速度就越快。

(3)、原子之間也有一定的間隔。

六、巨集觀現象和微觀現象

巨集觀現象是指由分子、原子、離子等大量粒子的集合體所表現出來的性質,巨集觀概念,只分種類不計個數。微觀現象是由分子、原子、離子等粒子個體所表現出來的性質,微觀概念,既分種類又分個數。

七、運用分子、原子觀點解釋有關問題和現象

(1)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物理變化:沒有生成新分子的變化(分子本身沒有變化);化學變化:生成了新分子的變化(分子本身發生改變)。

如:水蒸發是發生了物理變化,而水分解是發生了化學變化。

水蒸發時,水分子本身沒有變化,變化的只是分子間的間隔。水的化學性質也沒有改變;水分解時,水分子變成了氫分子和氧分子。分子變了,生成的氫分子和氧分子不具有水分子的化學性質。

(2)純淨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構成的物質)

A.純淨物:由同種分子構成的物質,如:水中只含有水分子;

B.混合物:由不同種分子構成的物質。

(3)溫度計:水銀溫度計內汞柱上升的原因是:溫度升高汞原子間的距離變大。

3 原子的結構

一、原子的結構

(1)原子結構的認識

原子的構成示意圖:

原子結構模型圖:

(2)在原子中由於原子核帶正電,帶的正電荷數(即核電荷數)與核外電子帶的負電荷數(數值上等於核外電子數)相等,電性相反,所以原子不顯電性 (裂變和聚變)

因此: 核電荷數 = 質子數 = 核外電子數 = 原子序數

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質子數不一定等於中子數

②並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例如:氫原子核中無中子

二、相對原子質量:

⑴ 相對原子質量= 某原子的質量

碳原子質量的1/12

⑵相對原子質量與原子核內微粒的關係:相對原子質量 = 質子數 + 中子數

三、核外電子的排布。

①.分層排布:電子在原子核外是繞核分層運動的。能量低的離核近,能量高的離核遠。(原子的體積主要是集中在電子運動的空間)

②.排布規律:核外電子層最少有1層,最多有7層;第1層最多容納2個電子,第二層最多容納8個電子,最外層最多容納8個電子(氦是2個)。電子必須排滿低能量層再排向高能量層。各電子層最多容納的電子數目是2n2(K、L、M).

③.原子的結構示意圖:用圓圈表示電子核,圓圈內的“+”號和數字分別分別表示原子核帶正電荷和核內質子數,弧線表示電子層,弧線上的數字表示該層的電子數。

④.化學性質與核外電子數的關係:

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為8(氦為2)的結構稱為相對穩定結構。具有相對穩定結構的元素化學性質穩定、不活潑。金屬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少於4個,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電子而變成陽離子;非金屬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大於4個,在化學反應中易得到電子而變成陰離子。因此最外層電子數決定了元素的化學性質。

⑤.不同原子的本質區別:核內質子數不同

4 元素

一、元素

1、 含義:具有相同質子數(或核電荷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注意:元素是一類原子的總稱;這類原子的質子數相同

因此:元素的種類由原子的質子數決定,質子數不同,元素種類不同。

2、 元素與原子的比較:

3、元素的分類

4、元素的分佈:

①地殼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Si、Al、Fe (養閨女缺鈣,哪家沒

青~菜。)

②生物細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C、H、N

③空氣中前二位的元素:N、O

注意:在化學反應前後元素種類不變

二、元素符號

1、 書寫原則:第一個字母大寫,第二個字母小寫。

2、 表示的意義;表示某種元素、表示某種元素的一個原子。例如:O:表示氧元素;表示一個氧原子。單質由單個原子構成的,還表示一種單質。

3、 原子個數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號前面加係數。因此當元素符號前面有了係數後,這個符號就只能表示原子的個數。例如:表示2個氫原子:2H;2H:表示2個氫原子。

4、 元素符號前面的數字的含義;表示原子的個數。例如:6N:6表示6個氮原子。

三、元素週期表

1、 發現者: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

2、 結構:7個週期16個族

3、 元素週期表與原子結構的關係:

①同一週期的元素原子的電子層數相同,電子層數=週期數

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相同,最外層電子數=主族數

4、 原子序數=質子數=核電荷數=電子數

元素週期表中每一方格提供的資訊:2、元素週期表的結構

元素週期表共有7個橫行,18個縱行,每一個橫行叫做一個週期,每一個縱行叫做一個族,共有16個族(8、9、10三個縱行共同組成一個族)。

四、物質的組成、構成及分類

組成:物質(純淨物)由元素組成:如: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物質由粒子(分子、原子、離子)構成:

原子:金屬、稀有氣體、碳、矽等。例如水銀是由汞原子構成的

分子:例如:氯氣由氯氣分子構成,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

離子:NaCl等離子化合物,例如:氯化鈉由鈉離子(Na+)氯離子(Cl-)構成

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如:水分子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每個水分子是由二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

五、離子

1.定義:帶電荷的原子(或原子團)叫做離子。

2.形成:原子得到電子帶負電荷,形成陰離子;原子失去電子帶正電荷,形成陽離子。陰、陽離子互相作用可以形成穩定的結構。

3.分類

陽離子:帶正電荷的離子,如Na+、Mg2+ ;陰離子:帶負電荷的離子,如Cl-、O2-

4.離子符號的表示方法:

在元素符號(或原子團)右上角表明離子所帶的電荷,數值在前,正、負號在後。離子帶1個單位的正電荷或個單位的負電荷,“1”省略不寫。如:

陽離子:Na+、Ca2+、Al3+等 陰離子:Cl-、S2- 等

5.離子符號表示的意義:表示離子(或一個離子),如:

Mg2+——表示鎂離子(一個鎂離子)還表示每個鎂離子帶兩個單位的正電荷

2Mg2+ 表示兩個鎂離子(離子符號前面的化學計量數(係數)表示離子的個數);

6.原子、陽離子、陰離子的判斷:

原子: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陰離子: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陽離子: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7、有關離子的小結

(1)離子所帶的電荷=該元素的化合價

(2)常見原子團離子:

SO42- 硫酸根離子 CO32- 碳酸根離子 NO3- 硝酸根離子

OH- 氫氧根離子 NH4+ 銨根離子 MnO4-高錳酸根離子 MnO42- PO43- HCO3-

小結:

1、構成物質的微粒:分子、原子、離子

由分子直接構成的物質:非金屬氣體單質、酸和多數氧化物(如CO2 H2O SO3 HCl )

由原子直接構成的物質:金屬、稀有氣體、金剛石、石墨等

由離子直接構成的物質:鹼、鹽

2、物質的組成、構成的描述:

①物質的組成:××物質由××元素和××元素組成 例: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②物質的構成:××物質由××分子(或原子、離子)構成

例:水由水分子構成;鐵由鐵原子構成;氯化鈉由氯離子和鈉離子構成

點選下頁檢視更多九年級上冊物理第四單元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