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高中必修二歷史測試題及答案

校園 閱讀(2.85W)

在高中歷史學習過程中,有不少學生反映必修二的歷史內容比較難掌握好,考試的時候成績也不是特別好,那就多做一些必修二的歷史試題吧,繼續強化知識。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必修二歷史單元試題及答案,希望對大家有用!

高中必修二歷史測試題及答案
  必修二歷史單元試題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在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構成戰後世界經濟體系的支柱是

①世界銀行 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③世界貿易組織 ④關貿總協定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重新確立的世界經濟體系的特點是

A.以美國為中心B.以歐洲為中心C.以美元為中心D.以蘇聯為中心

3.佈雷頓森林體系不包括

A.聯合國B.國際貨幣基金組織C.世界銀行D.關貿總協定

4.1951年,部分西歐國家為在兩極格局中加強聯合,以求生存與發展,建立了

A.歐洲煤鋼共同體B.歐洲原子能共同體C.歐洲共同體D.歐洲聯盟

5.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

①標誌著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金融體系的建立 ②確立了戰後美國的世界經濟霸主地位 ③穩定了世界經濟秩序 ④促進了世界貿易發展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6.“歐洲經濟共同體”的形成和發展產生的影響不包括

A.使西歐經濟繁榮和政治穩定B.消除了西歐各國的矛盾

C.美國經濟霸主地位嚴重動搖D.衝擊了美蘇兩極格局

7.歐洲聯盟的性質是

A.區域性經濟組織  B.區域性政治組織

C.區域性政治、經濟組織D.一個形成中的新國家

8.區域性經濟集團的不斷出現,主要是因為

A.各國經濟發展水平趨於一致B.各國經濟相互依賴程度進一步加強

C.各國逐漸消除了意識形態的差異D.各國經濟、政治利益趨於一致

9.“歐盟”與北美自由貿易區、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的不同點是

A.是各區域範圍內生產力和分工發展的產物

B.典型地反映了世界經濟的區域集團化趨勢增強

C.既是區域性經濟集團,又具有政治聯盟的性質

D.各地經濟依賴性加強的產物

10.西方國家流行這樣的諺語“一等企業賣理念,二等企業賣技術,三等企業賣服務,四等企業賣產品”。中國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製造業大國。面對全球化的趨勢,我們應該

A.走自己的路,繼續保持我們的優勢,強化製造業

B.關注技術創新,積極發展科學技術,儘快使我們的產業結構更加合理

C.加強社會主義道德教育,不要用西方的產品與理念

D.保持心靈的自由與和諧,西方的理念不適合中國國情

11.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兩個重要趨勢是指

A.富國愈富和窮國愈窮

B.經濟迅速發展和生存環境嚴重惡化

C.工業經濟衰落和知識經濟興起

D.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集團化

12.以下對經濟全球化在20世紀90年代迅速發展的主要因素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國家干預經濟在全球範圍得到普遍認可和接受

B.新科技革命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物質條件

C.新型交通和通訊方式為其提供了技術手段

D.兩極格局的結束為其提供了外部環境

13.在經濟全球化面前,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

A.可以平等地享受風險和機遇B.起著相同的推動作用

C.都主張實行高度貿易自由化D.處於不同的受益地位

14.當代經濟區域集團化和全球一體化趨勢加強的根本原因是

A.兩極政治格局的解體B.各國經濟發展的排他性

C.生產力和分工的發展D.聯合國職能的加強

15.以下對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表述,正確的是

A.它是少數發達國家控制世界市場的工具

B.它是囊括當今世界經濟各領域的多邊貿易體制

C.它是由歐洲聯盟、北美自由貿易區和亞太經合組織合併而成

D.它的正式運轉標誌著世界“一超多強”格局的結束

16.中國積極參加APEC活動,主持召開APEC會議,是為了

A.加強同亞太地區發展中國家的團結

B.推動亞太地區各國間的民間交往

C.促進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發展

D.建立亞太地區各國之間持久的結盟關係

17.中國政府積極努力,使中國於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WTO),是因為

A.此舉符合經濟全球一體化的趨勢

B.此舉符合經濟區域集團化的要求

C.此舉有利於防止物價上漲,通貨膨脹

D.此舉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有百利而無一害

18.關於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中國錯過了全球化的機遇B.中國面臨機遇也面臨挑戰

C.中國可以更多地出口自己的產品D.中國可能受到國際信貸危機的壓力

19.“懷特計劃”實質上反映的問題是

A.美國對復興世界經濟的關切

B.美國經濟地位的變化和出於爭奪世界金融霸主地位的目的

C.美國對廣大亞非拉國家的援助

D.美國的目的是爭奪軍事霸主地位

20.規範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貿易體系建立的標誌是

A.1994年關貿總協定部長會議的召開

B.1993年烏拉圭回合談判

C.1995年1月起世界貿易組織正式開始運作

D.1986年義大利首先提出建立一個多邊貿易組織的倡議得到響應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21題10分,第22題15分,第23題15分,共40分)

21.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經濟全球化的實現是在西方國家的主導下,發達國家向不發達國家經濟的擴張過程。發達國家需要的是資源、市場和廉價勞動力,是資本的最大擴張。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經濟全球化還只是處於其初始階段,不發達國家所以還能受益,重要的一點是因為其經濟與西方經濟的互補性:我需要資本,你需要市場、資源和勞動力。經濟相對落後的國家不是不能從這種西方向東方、資本主義向非資本主義的擴張中獲益,全球化通過資本流入和技術轉化給發展中國家帶來機遇,但從總體上來看,它們是經濟全球化的被動者,即全球化的舵盤不掌握在它們手中。對廣大發展中國家而言,全球化是把“雙刃劍”。

──《新華文摘》(1999年第8期)

材料二 世界上20%最富裕國家與最貧窮國家的人均收入差距已經從1960年的30比1增長到1965年的82比l,並且第三世界在許多方面變得更糟。在過去的20多年裡,70多個國家的人均收入已經降低,30億人──世界人口的一半,每天的生活費在2美元以下,並有8億人營養不良。在第三世界,失業和就業不足在蔓延,大眾的貧窮與有權勢的鉅額財富的增長相伴而生。1978年到1988年,世界製成品的價格上漲33%,初級產品的價格上漲僅為2.7%。

──《中國教育報》(1999年12月5日)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經濟全球化初級階段不發達國家還能從全球化過程中受益,具有怎樣的機遇?隨著全球化的深入,不發達國家面臨怎樣的挑戰?(5分)

(2)材料二說明了怎樣的社會問題?出現這樣社會問題的根源是什麼?(5分)

22.閱讀下列材料:

據統計,美國福特汽車主要部件生產商分佈於美、歐、亞三大洲20多個國家,美國製造的波音777飛機,由450個零部件組成,這些零部件除自制外,還有來自6個國家的2萬家企業製造。日本豐田汽車是世界著名的汽車品牌,但汽車零部件大多數並非日本國產,而是來自20多個國家的160家工廠,汽車輪胎等產品甚至是馬來西亞等第三世界國家生產的。由於生產成本低於國外同等企業,而質量和售後服務優於國外同類產品,銷售狀況一直呈上升態勢。

請回答:材料中反映了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什麼特點?簡要說明其歷史過程及根源。(15分)

23.有人說:“全球化是發達國家用來打開發展中國家市場的‘敲門磚’,是新殖民主義的一種形式。因此發展中國家應該團結起來,抵制全球化。”你怎樣看待這個觀點?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發展中國家應如何對待全球化?(15分)

  必修二歷史單元試題答案

一、選擇題

1.C2.A3.A4.A5.A6.B7.C8.B9.C10.B11.D12.A13.D14.C15.B16.C17.A18.A19.B20.C

二、非選擇題

21.(1)機遇:引進資本、技術,迅速實現現代化。挑戰:有可能成為發達國家的經濟附庸。

(2)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貧富分化進一步加劇,產生的根源是發達國家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過程中佔有主導和支配的地位。

22.經濟全球一體化的趨勢。新航路開闢後世界經濟開始形成一個整體,隨著西方國家的殖民擴張和工業革命的影響,這一過程在不斷加快,二戰後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進行,特別是90年代後,經濟全球化趨勢已經不可阻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