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高一歷史必修一期末測試題及參考答案

校園 閱讀(8.77K)

這個時候,大多數高一的學生都開始準備必修一的歷史考試了,可是你知道必修一的歷史考試會怎麼考嗎?試題的難度大嗎?試題的題型又有哪些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歷史必修一期末試題及答案,希望對大家有用!

高一歷史必修一期末測試題及參考答案
  歷史必修一期末試題

一、選擇題(45×2分)

1.小農經濟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其基本特徵是( )

①個體小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 ②生產的目的主要是滿足自家生活所需,交納賦稅

③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產 ④是一種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下列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

A.農業與官營手工業相結合,使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成為中國古代農業社會生產的基本模式

B.精耕細作是我國傳統農業經濟的一個基本特徵

C.小農經濟出現的最主要條件是鐵製農具的出現和逐步普及

D.農業是古代中國最基本的經濟形式

3.《漢書》記載:“過(趙過)能代田。其法為:田畝分為三溝、三壟,溝壟相間,播種於溝中。苗生三葉以上稍壯,則耨壟草,睫壟土以附根苗,比盛暑,能耐風旱。次歲則溝壟互易,是為代田。而一歲之收常過無溝壟之漫田一斛以上,善者倍之。”上述記載說明代田法的先進之處為( )

A.增加了種植面積 B.休養地力,保苗抗旱

C.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 D.革新了耕作工具

4、春秋戰國時期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產生了深遠的社會影響,這些影響不包括( )

A.促進井田制瓦解 B.導致地主階級興起

C.強化了周王室的統治 D.引發改革變法的時代風潮

5.《漢書》上記載,西漢時每年農田畝產約一石半,而《昌言》上說,東漢時的農田平均畝產約為“畝收三斛”,畝產量有了較大的增長。你認為造成當時糧食產量增長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農民更加勤勞 B.牛耕犁具等勞動工具的進步和推廣

C.農作物品種的改良 D.更加合理利用了土地資源

6.官營手工業產品大多非常精美,主要原因是( )

①有最優秀工匠 ②控制最好的原料 ③生產不計成本 ④市場競爭的需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

7.關於冶金業敘述( )

①原始社會早期,中國人已掌握了冶銅技術

②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銅禮器等,充分展示出輝煌燦爛的青銅文明

③東漢杜詩發明了水力鼓風冶鐵工具

④南北朝的灌鋼法等,使中國鋼鐵冶煉技術和產量在18世紀以前一直領先世界

A.①②正確,③④錯誤 B.②③正確,①④錯誤

C.①③正確,②④錯誤 D.①④正確,②③錯誤

8.“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這是唐詩中的名句。然而樓蘭古國在唐代以前已銷聲匿跡,留下了千古之謎。樓蘭國的興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 )

A.絲綢之路的開闢 B.農耕文化的發達

C.旅遊業的發展 D.戰略位置的重要

9、某瓷器收藏家的藏品有琺琅彩瓷瓶、五彩鏤空雲鳳紋瓶。該收藏家的生活時代不早於

A漢代 B隋唐 C宋元 D清代

10.假如你到宋朝的汴京旅遊,下列情況不會出現的是( )

A.可在夜市盤桓到三更半夜 B.餓了可在客舍附近購買食品充飢

C.拜見直接監管市場的市長 D.白天在城郊買精美的景德鎮瓷器

11、一宅”、 “山西紫禁城”。賣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時著名的晉商,“以商賈興,以官宦顯”,在經商做官發財之後,大興土木。這一現象所產生的消極影響是

A.留下了晉商文化 B.使手工業品缺乏市場

C.影響工商業擴大再生產 D.影響農業經濟的商品化

12、 “重農抑商”政策得以長久實行的根本原因是( )

A.適應了自給自足自然經濟的需要

B.中國一向具有重視農業的優良傳統

C.中國人口眾多,解決吃飯問題是當務之急

D.有利於鞏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13、公元前594年,魯國實行“初稅畝”,規定不論“公田”、“私田”,一律按田畝實有數目收稅。這一稅制改革( )

A.成就了魯國的霸主地位 B.促使土地所有制逐步發生變革

C.加速了土地兼併的程序 D.促成了“重農抑商”政策的形成

14、與“農為天下之本,而工賈皆其末也”觀點不一致的是( )

A.“黃金珠玉,飢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

B.“乃令賈人不得衣絲乘車,重租稅以困辱之”

C.“士儒不察,以工商為末,妄議抑之”

D.“捨本逐末,賢者所非”

15、下圖為清朝乾隆時期中國某個城市的面貌,從飄揚的外國旗幟中,我們可以判斷這個城市是 A.上海 B.寧波C.廈門 D. 廣州

16、清朝後期“處處皆關,則關關有稅”“如有打造五百石以上桅式船隻出海者,不論官兵民人,俱發邊衛充軍”。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A.禁止走私販運 B.抑商,禁海 C.重農抑商 D.保護森林、漁業資源

17.電視劇《貞觀長歌》中有很多劇情發生在都城長安的“市”上,下列“市”的場景佈置不符合史實的是( )

A.“市”的'四面建有圍牆 B.“市”裡有專職官員管理

C.“市”門內外店鋪林立 D.“市”門在白天定時開關

18、從西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到“廢井田,開阡陌”反映的實質問題是( )

A.分封制的瓦解 B.封建王權的強化

C.土地所有制的變化 D.上層建築的變化

19、15世紀末到16世紀初,人類歷史地域性分散發展的格局開始改變,以國別和種族為主的地域性歷史開始逐漸演變為相互交流、相互影響的世界歷史。與此相關的重大歷史事件是( )

A.鄭和下西洋 B.新航路開闢 C.文藝復興 D.歐洲宗教改革

20.開闢新航路的環球航行,先後經過的海洋是(  )

A.印渡洋-大西洋-太平洋 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D.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21、新航路的開闢對歷史發展的作用有(  )

①商人們通過這些航路,販賣世界各地的商品,貿易範圍空前擴大

②地區性的貿易開始向世界性的貿易擴充套件

③貿易數量和貿易品種也急劇增加

④大大促進了不同國家和地區間貿易的發展,從此,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

⑤在殖民地掠奪了大量黃金、白銀運回歐洲,加速了西歐封建制度的解體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③④⑤

22、一位美國曆史學家這樣總結道:在歐洲的海外擴張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而是那些擁有資本的企業家們。對這一觀點最恰當的解釋是( )

A.否認了航海家們的貢獻 B.突顯了企業家的作用

C.企業家為航海活動提供了物質支援 D.資本的發展是海外擴張的根本原因

23、從15世紀中期到18世紀末,殖民主義的特點主要表現為( )

①武力征服是其主要擴張手段 ②商品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產生是其主要動力

③採用商業殖民方式,建立殖民貿易公司

④掠奪財富、屠殺土著人、搶佔土地是其主要活動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4、《共產黨宣言》中寫道:“市場總是在擴大,需求總是在增加,工場手工業再也不能滿足這種需求了,於是蒸汽和機器就引起了工業中的革命。”這說明工業革命發生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擴張擴大了海外市場

B.機器的生產代替工場手工業

C.工場手工業無法滿足日益擴大的市場需求

D.生產的發展進一步促進了分工

25、從下面兩幅圖中,你可以讀取的資訊有( )

①蒸汽機已運用於交通運輸 ②工業革命在一定程度上犧牲了環境

③世界形成一體 ④有利於衝破封建等級觀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6、18世紀中後期,一場對人類歷史發展有著重大影響的革命首先在英國爆發。這場革命雖沒有刀光劍影,卻對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產生了深刻影響。下面對這次革命的本質特點敘述最為準確的是( )

A.僱傭關係取代師徒關係 B.手工工場取代手工作坊

C.機器生產取代手工勞動 D.生產高速發展取代緩慢增長

27、第一次工業革命給英國社會生活帶來了巨大變化,下列符合實際情況的是(  )

A.汽車在馬路上賓士 B.人們可以坐火車外出

C.電燈照亮了千家萬戶 D.電話成為重要的通訊工具

28、W.C丹皮爾在《科學史及其與哲學和宗教的關係》中說:“科學過去是躲在經驗技術的隱蔽角落辛勤工作,當它直到前面傳遞而且高舉火炬的時侯,科學時代就可以說已經開始了。”這裡所說的“科學時代”最早指的是(  )

A.文藝復興 B.第一次工業革命

C.第二次工業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戰

29、下列四幅反映了兩次工業革命中的一些新發明和新創造成就,其中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出現的是(  )

30、19世紀前期歐美主要國家的城市和農村人口統計表:

國別 總人口(萬) 農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國 1800 48% 52%

法國 3600 75% 25%

俄國 5900 93% 7%

美國 2300 87% 13%

以上統計說明了(  )

①工業革命促進了人口由農村向城市的流動

②工業化程度越低農村人口比例越大

③除英國外,其他國家都沒有開始向工業化過渡

④人身隸屬關係阻礙了農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動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②③④

31、電影《泰坦尼克號》描述的是英國的一艘豪華巨輪與冰山相撞而沉沒的一次重大海難。當海難發生時,船上曾通過無線電發出求救訊號。下列說法最確切的的是 ( )

A.它是18世紀以前的輪船

B. 它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果

C. 它是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結合的成果

D. 它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32、從19世紀末開始,如果你在英國居住或者到英國去,那麼你可以( )

①開著自己的汽車在馬路上逗風 ②乘坐火車外出旅行

③看到電燈照亮千家成戶 ④打電話聊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3、史學界認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壟斷組織的出現是一種社會進步。對該說法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

A.壟斷組織使人類社會進入到電氣時代

B.壟斷組織適應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C.壟斷組織最終確立了資產階級對世界的統治

D.壟斷組織提高了國家干預經濟的能力。

34、歷史上的工業革命浪潮經歷了兩個發展階段,我們習慣上分別稱之為“蒸汽時代”和“電氣時代”,這樣劃分的主要依據是( )

A.機械特色不同 B.構成材料不同

C.交通工具不同 D.能源動力不同

35、1895年美國300家大壟斷公司聯合組成“全國製造商協會”。該協會設有各種常務委員會研究對外政策,並由顧問委員同政府聯絡。這表明(  )

A.美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產生

B.國家加強對經濟的干預

C.壟斷資本家干涉國家的經濟、政治生活

D.美國民主政治不斷完善

36、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美工業國可以從世界範圍內掠奪原料、傾俏商品並進行投資,這標誌著(  )

A.世界市場初步形成 B.資本主義殖民體系初步形成

C.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D.經濟全球化形成

37、我國工業化經歷了一個漫長曲折的發展過程,從生產力發展角度看,我國工業革命最早始於( )

A.19世紀60年代 B.19世紀末 C.20世紀初 D.20世紀50年代

38、19世紀末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有了初步發展,其原因之一是( )

A.晚清政府放寬了對民間設廠的限制

B.中華實業團等各種發展實業的團體紛紛湧現

C.抵制日貨、提倡國貨運動的推動

D.歐洲列強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

39、1914~1920年,中國生產的植物油、麵粉等工業品的出口數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時期進口貨物的數量卻大幅度減少。導致這一現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五四運動 B.中國民眾的抵制日貨運動

C.第一次世界大戰 D.中國工人階級的罷工鬥爭

40、甲午年狀元張謇被甲午戰爭的敗局震驚,毅然掛冠從商。此舉表明他( )

①把救亡圖存作為當務之急 ②視創辦實業為救國之要途

③用實際行動來批判科舉制度 ④認為經濟是政治改革的基礎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1、以下是1920~1936年中外企業資本產值增長及比重變化的資料。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貨幣單位: 1936年幣值:億元

1920年 1936年 1920~1936年

平均增長(%)

產值 比重(%) 產值 比重(%)

中國資本 6.61 44.8 26.09 63.2 9.0

外國資本 8.13 55.2 15.16 36.8 3.9

合計 14.74 100.0 41.25 100.0

A.列強放鬆了對華的經濟侵略 B.國民政府的推動

C.群眾性反帝愛國運動的高漲 D.實業救國思潮的影響

42、19世紀90年代,天津武舉李福明開辦一家機器麵粉廠,官府見生意興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去官府講理,結果被扣上“私設磨坊”、“鬨鬧官署”等罪名,革去武舉功名,“交刑部治罪”。麵粉廠被迫關閉。這一材料說明民族工業 ( )

A.發展迅速, B.受到本國封建勢力的壓制

C. 內部管理不善 D.受到外國資本主義的壓制

43、洋務運動最大的歷史侷限是( )

A.一心“曲全鄰好”,不敢輕言戰事

B.“中體西用”限制了西風東漸向政治領域的擴充套件

C.沒有通過長期努力,爭取修改和廢除不平等條約

D.熱衷於“以夷制夷”,缺乏將中國融入世界的遠大目光

44、民族資本家“火柴大王”劉鴻生說:“我在重慶辦的中國毛紡織廠、火柴原料廠等都有官僚資本的投資,我原來在上海是大老闆,到了重慶卻成了大老闆的夥計。”劉鴻生的話說明了( )

A.官僚資本對民族工業進行排擠和打擊 B.官僚資本壯大了民族企業

C.輕工業不適合在重慶發展 D.劉鴻生不適合當大老闆

45、“上海輪船招商局創辦三年內,外輪就損失了1300萬兩,湖北官辦織布局開辦後,江南海關每年進口的洋布就減少了10萬匹。”這個變化說明洋務運動( )

A.極大地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B.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奠定了堅定的基礎

C.對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D.培養了一批技術工人和科技人員

Ⅱ卷(共30分)

二、材料解析題(46題10分、47題8分、48題12分)

46、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農夫早出暮入,耕稼樹藝,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婦人夙興夜寐,紡績積紝,多治麻絲葛緒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獲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給徭役。春不得避風塵,夏不得避暑熱,秋不得避陰雨,冬不得避寒凍。四時之間,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來,弔死問疾,養孤長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覆被水旱之災,急政暴賦,賦斂不時,朝令而暮當具。有者半賈而賣,亡者取倍稱之息。於是有賣田宅、鬻子孫以償債者矣。 ——晁錯《論貴粟疏》

請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國古代什麼樣的生產方式?(2分)這種生產方式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2分)出現的原因是什麼?(2分)

(2)從材料一、二可以看出,這種生產方式有何特點?(2分)

(3)根據材料二歸納這種生產方式下生產者的處境。(2分)

47、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圖是1851年倫敦舉辦第一屆世界工業產品博覽會而修建的鋼鐵玻璃結構的“水晶宮”。在博覽會期間,最受參觀者矚目的展品是蒸汽機、水力印刷機、紡織機械等技術型產品。

材料二 1854-1856年間,英國進出口貿易中,三種類型商品所佔份額圖

材料三 為了紀念獨立100週年,1876年美國在費城舉辦了世界博覽會,博覽會會址建了一個火車站,並建有通往世界各地的有軌電車線,突出交通設施建設成果。1904年在美國聖路易斯舉辦世博會,向觀眾介紹了飛機和無線電。

材料四 1851年,倫敦世博會上,上海英商“寶順洋行”買辦徐榮村攜自己經營的“榮記湖絲”參加了倫敦世博會上,獲金銀大獎。1904年美國聖路易斯舉辦的世博會上,中國館的展品是中國傳統的農產品、手工業和工藝品,匯聚了各種各樣富有中華特色的遊藝戲院、一間佛殿、一間茶室、一個東方美食園。

請回答:

(1)材料一、三中,世博會展品的變化說明了什麼?(2分)

(2)材料二、四分別反映了什麼歷史現象?分析出現材料二中這一現象的原因。(4分)

(3)世界博覽會被稱為世界經濟奧運會,以上材料,反映了怎樣歷史發展趨勢?(2分)

48、中國民族火柴業興起於清末,發展於民國。這期間內憂重重,外患頻頻,民族火柴業在夾縫中脫穎而出,頑強成長。閱讀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一組民族火柴業留下的商標——火花

材料二 資產階級黃金時代的烏托邦在現代中國經濟思想發展中佔有特殊地位,它反映了那個時代轉瞬即逝的現實: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而產生的,但卻是沒有前途的經濟奇蹟。

——摘自《劍橋中華民國史》

結合所學知識請回答

(1)觀察材料一中的火花圖案,思考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背景和動力是什麼?(2分)

(2)材料二中提到的“黃金時代”是指什麼時間?(1分)說明“黃金時代”產生的原因。(4分)

(3)那個時代“轉瞬即逝”的直接原因是什麼?(1分)為什麼說它是一個“沒有前途的經濟奇蹟”?(1分)

(4)在你看來,那個時代中國民族經濟要發展的根本出路是什麼?為什麼?(3分)

  歷史必修一期末試題答案

一、選擇題

1-5 AABCB 6-10 ABADC 11-15 CABCD 16-20 BCCBC

21-25 ADDCB 26-30 CBCCC 31-35 CDBDC 36-40 CAACA

41-45 BBBAC

二、材料解析題

46、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國古代小農經濟的生產方式。(2分)這種生產方式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2分)生產工具和耕作技術的進步是其出現的原因。((2分)

(2)這種生產方式的特點:男耕女織、自給自足。(或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2分)

(3)自耕農是國家賦稅徭役的主要承擔者;小農經濟非常脆弱,自耕農常因水旱災害或急政暴斂而破產。(2分)

47、(1)、工業革命進一步發展,人類進入電時代。(2分)

(2)現象:材料二反映了英國進口的工業原料和食品多,出口的工業製成品多,居“世界工廠”(世界工場)的地位;(1分)材料四說明中國傳統農業、手工業仍處於世界先進水平,工業生產落後,中國經濟逐漸被納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體系中。(1分)

原因:①資產階級統治在英國得到鞏固;②英國完成工業革命,工廠制在英國廣泛確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③英國擁有世界上最廣大的殖民地,大肆對外掠奪原料,傾銷商品;④在國際貿易中執行自由貿易政策。(2分)

(3)世界經濟聯絡增強。(2分)

48、(1)背景:民族危機加深。動力:民族資產階級的愛國精神或實業救國思想。(2分)

(2)時間:1914~1919年(或一戰期間)。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統治,為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掃除障礙;群眾性反帝愛國鬥爭推動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一戰期間歐洲列強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實業救國”思潮的影響。(5分)

(3)直接原因:一戰後歐洲列強捲土重來,民族工業很快由暫時繁榮轉入蕭條困境。(1分)原因:由於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壓迫,以及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所致,或民族資產階級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弱等。(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