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高中歷史必修二模擬試題及答案

校園 閱讀(3.17W)

在學習完必修二的歷史內容後,很多學生都不知道如何來複習課本的知識,其實做份相應的歷史試題對我們的幫助是很大的,能有效鞏固好知識。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歷史必修二試題及答案,希望對大家有用!

高中歷史必修二模擬試題及答案
  高中歷史必修二試題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60小題,每小題1分,共60分)

1、被史學界稱之為“我國古代農業技術史上農用動力的一次革命”是指:

A.鐵農具B.鐵器牛耕 C.曲轅犁 D.筒車

2、北方地區流行這樣的俗語“人生有三寶,醜妻薄地破棉襖”從本質上反映了

A.農業在社會經濟中佔重要地位B.農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C.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農經濟特徵D.商品經濟極端落後

3、下列引文均出自中國古代典籍,其中反映井田制實質的是

A.“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C.“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D.“更名天下田為王田”

4、在傳統農業社會中,人流、物流和資訊流的運動半徑很小。下列解釋不確切的是

A.做到了“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B.絕大多數人口生活在相對封閉的環境

C.土地是最重要的生產資料,居民流動性很小

D.傳統農業社會建立在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基礎上

5、中國國名為“CHINA”一詞的來歷,比較流行的說法是來源於瓷器,因為在英語中中國和瓷器都是“CHINA”;也有人則把“CHINA”與絲綢掛上了鉤。這主要反映出古代中國

A.古代絲織業和制瓷業很發達B.民營手工業超過官營手工業

C.制瓷和絲織屬於家庭手工業D.英國人大量販賣瓷器和絲綢

6、“夜市喧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如耍鬧去處,通曉不絕”材料中描繪的城市現象

最早出現在

A.西漢 B.隋唐C.北宋 D.元朝

7、有位學者寫了一部關於宋代商業發展的專著,不適合作為這本專著名稱的是

A.《商幫的興衰》B.《晨曦中的汴河》C.《坊牆倒塌以後》D.《草市飲食大全》

8、《耕織圖•耕圖》為南宋作品,,為歷代帝王推崇和嘉許,

右圖為康熙命畫家重新繪製該作品,也反映了清代生產方式,

材料提供的資訊說明

A、中國古代農業文明一直很先進

B、傳統農耕技術沒有突破性發展

C、清代出現一牛一人的耕作技術

D、水田耕作表明經濟重心在南方

9、小波在閱讀歷史文獻時發現,很多國家古代常用文字中有關“馬”的詞彙特別多;而現代常用文字中關於馬的詞彙少了,但關於“機”的詞彙卻多了。造成這種變化的根本原因是

A.生態惡化,物種消失B.傳統文化的喪失和滅亡

C.農業文明到工業文明的轉變D.文字改革的必然結

10、清朝後期,“處處皆關,則關關有稅”“如有打造雙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隻出海者,不論

官兵民人,俱發邊衛充軍”。這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A.禁止走私販運B.抑商、禁海C.重農抑商D.保護森林、漁業資源

11、漢樂府《孔雀東南飛》中焦仲卿妻:“十三能織素,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她身上

打扮是“妾有繡腰襦,威蕤自身光。”她床上的裝飾是“紅羅夏斗帳,四角垂香囊。香簾

六七寸,碧綠青絲繩。”這些描述主要反映了

A.中國古代男尊女卑思想嚴重,女子倍受壓迫,日夜勞作

B.漢代絲織業生產的普及和發達程度

C.漢代吏治腐敗,焦仲卿為普通小吏,家裡竟可以佈置得如此富麗堂皇

D.漢代社會經濟發展,百姓生活富裕

12、由某一朝廷高官家中出現以下的對聯:“讀書好營商好效好便好,創業難守成難知難不難”觀之,這種反映商人意識不僅抬頭而且深入仕宦人家的社會觀,最有可能出現在哪一個時期?

A、漢代B、唐代C、宋代D、清代

13、觀察下圖,指出這一時期我國民族資本主義麵粉業生產能力發展變化的最主要原因

A.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忙於一戰,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

B.辛亥革命的勝利,掃除了一些發展資本主義的障礙

C.民國政府頒佈了若干發展經濟的政策

D.反帝愛國運動的有利推動

14、有人說洋務運動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這裡的“柳”是指

A.增強封建統治的力量B.出現新的經濟因素和階級力量

C.抑制外國經濟實力的擴張D.引進近代科學技術

15、19世紀六七十年代興起的中國民族工業主要分佈在沿海地區,其主要原因是

A、西方列強入侵,自然經濟開始解體較早

B、商品經濟發達,工場手工業得到充分發展

C、官僚地主最先接觸西方先進生產技術

D、被開闢為通商口岸,便於對外貿易往來

16、某同學在研究性學習中收集的素材主要有:“從工場到工廠”、“火燒圓明園”、“洋務運動”、“逐漸縮小的世界”等,其所研究的主題最有可能是

A.晚清政府的自救B.東西方的隔絕與衝突

C.工廠制度成為普遍的生產組織形式D.工業文明下的世界

17、中華民國的建立開闢了中國歷史發展的新紀元,也對中國近代社會習俗的變革產生了深遠影響。下列關於民國時期社會習俗變化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音樂茶座電影成為上流社會的時尚

B.鞠躬、握手等禮儀推廣顯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

C.舊有婚姻觀念完全改變

D.中山裝流行,逐漸成為中西合璧“國服”,為國人青睞

18、16至18世紀海上霸權轉移的正確順序是

A.西班牙→荷蘭→英國B.西班牙→法國→英國

C.葡萄牙→西班牙→英國D.荷蘭→法國→英國

19、新航路的開闢在世界範圍內產生的影響有:

①加強了世界各地的經濟文化聯絡②加速了西方國家在亞洲、非洲、美洲進行殖民掠奪③造成了世界各地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出現④給亞洲、非洲、美洲帶來沉重災難,造成其落後的局面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0、1992年,許多國家舉行紀念哥倫布成功遠航美洲的活動,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後裔的強烈不滿。他們打出一條標語,上面寫著:“你們慶祝的是我們的苦難”。印第安人後裔這樣說的理由不包括

A.各種病菌大量傳入美洲,印第安人數量大減B.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傳到美洲

C.美洲大量金銀被掠奪D.美洲的傳統社會遭到滅頂之災

21、哥倫布說:“黃金是一個令人驚歎的東西!誰有了它,誰就能支配他想要的一切。有了黃金,要把靈魂送到天堂,也是可以做的。”歐洲人對黃金的貪婪的追求,從本質上反映了

A.掠奪黃金是為了滿足歐洲人的生活需要

B.掠奪黃金是新航路開闢的直接原因

C.掠奪黃金是歐洲人加速資本原始積累的迫切要求

D.黃金是白人剛踏上一個新發現的海岸所需要的第一件東西

22、2009年10月,中國散貨輪“德新海”號在印度洋塞席爾群島遭遇索馬利亞海盜襲擊,有人研究發現這一地區在15世紀末也曾出現過一個著名的“海盜”,他是

A.迪亞士B.達•伽馬C.哥倫布D.麥哲倫

23、“一種事業若對社會有益,就應當任其自由,廣其競爭。競爭愈自由、愈普遍,那事業就愈有利於社會。”這種現象出現在

A.工業時代早期B.第二次工業革命以後C.大企業時代D.19世紀末20世紀初

24、18世紀中後期,一場對人類歷史發展有著重大影響的革命首先在英國爆發。這場革命雖沒有刀光劍影,卻對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產生了深刻影響。下面對這次革命的本質特點敘述最為準確的是

A.僱傭關係取代師徒關係B.手工工場取代手工作坊

C.機器生產取代手工勞動D.生產高速發展取代緩慢增長

25、一部最新電影劇本中描寫了19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倫敦,你認為需要修改的一項是

A.英國有錢人以坐輪船遊覽倫敦的泰晤士河為時尚

B.工廠一家連著一家,巨大的煙囪冒著濃煙

C.大街上電線杆林立,夜晚整個城市霓虹燈閃爍

D.不時有一列列火車呼嘯而過

26、某報紙曾刊登了這樣一則訊息:“那時,六大公司統治著德國化學工業市場,它們組成兩大集團……此後不久,它又吞併了兩大獨立的公司。”從生產關係的角度來看,這則訊息所反映的本質問題是

A.化學工業發展迅速B.工業生產競爭日趨激烈

C.壟斷組織不斷擴大並占主導地位D.工廠的規模不斷擴大

27、在1933年底,經濟形勢剛有好轉的時期,就已有人懷念自由市場經濟,一位國會議員甚至在紀念林肯誕辰的演說中說:“我已經看到一位獨裁者正在成長,他已使希特勒、墨索里尼十分妒忌,私營企業的獨立性已成往事,個人自由不過是記憶而已。”(《大國崛起•美國》)這位國會議員的主旨是

A.諷刺希特勒、墨索里尼獨裁B.肯定羅斯福新政挽救了美國經濟

C.借紀念林肯誕辰之機諷刺挖苦D.批評羅斯福擴大了聯邦政府權力

28、羅斯福實施新政後,有人說美國的經濟中心已從華爾街轉移到了華盛頓。其含義是

A.金融巨頭在危機中破產B.計劃經濟取代了市場經濟

C.政府經濟管理職能加強D.私人資本主義受到限制

29、誠信是現代經濟正常執行的重要保障。羅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誠信機制作用的是

A.獎勵農民壓縮農業產品 B.整頓銀行,成立聯邦儲備保證公司

C.興辦公共工程,減少失業 D.實行美元貶值,刺激出口

30、羅斯福說:“我們到底有沒有實質的進步,不在於富的人更富,而在於貧窮的人也能有足夠的生存來源。”最能體現這一思想的“新政”措施是

A.整頓財政金融B.恢復工業生產C.調整農業政策D.實行以工代賑

31、新經濟政策與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國家控制一切經濟命脈B.無產階級掌握國家政權

C.在一定限度內恢復資本主義,發展商品生產D.對資本主義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32、蘇俄新經濟政策,羅斯福新政和“二戰”後初期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政策,三者一致的表現在於

A.採取多種形式的國有化政策

B.儘量避免國有化的形式而力圖保持“自由企業制度”

C.集中全國財力、物力進行經濟建設

D.利用國家政權力量對經濟進行直接干預

33、蘇聯著名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有這樣一個情景:冬妮亞和她的丈夫乘坐的列車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鐵路工地附近,工地負責人表示,工地可以提供燃料,但列車上的乘客必須參加一天的義務勞動,這種情景符合

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B.新經濟政策

C.斯大林模式D.市場經濟體制

34、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完成標誌著

A.提前完成了過渡時期總路線規定的任務B.社會主義工業化基礎的初步奠定

C.社會主義制度的最終確立D.“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取得顯著成效

35、新中國在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中,實行的政策是

A.無償收歸國有B.成立生產合作社C.公私合營D.利用、限制

36、河南人民出版社曾出版了《西平和平社大衛星飛上天,豐產畝小麥畝產七千三》一書,下面對該書中的農業生產情況的分析正確的是

A.完成了土地改革和農業社會主義改造

B.由於東方紅一號上天,帶回空間優質糧種

C.雜交水稻“南優二號”大面積推廣的結果

D.材料提供的資訊不準確,當時浮誇風盛行

37、人民公社化中“一大二公”的錯誤在於

A.偏離了工作重心B.錯誤估計了階級鬥爭的形勢

C.超越了當時生產力的發展水平D.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38、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我國社會發展遭遇了重大挫折或損失,主要表現是

①大躍進②“百家爭鳴”③知識青年上山下鄉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①②③

39、從圖中資訊看,新中國成立後,旨在變革土地所有制的措施是

A.人民公社好B.大躍進戰鼓C.農民加入合作社D.領取承包合同

40、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①都體現了實事求是的精神②都明確了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任務③都提出要實行改革開放④這兩個會議有一定的繼承性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41、“鳳陽地多不打糧,磙子一停就逃荒。只見鳳陽女出嫁,不見新娘進鳳陽。”“1979年鳳陽全縣糧食產量比1978年增長49%,賣給國家糧食4450萬千克”。出現這種變化的原因是

A.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B.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C.實行人民公社化運動D.“大躍進”運動

42、歷史變遷往往可以通過一些社會生活細節來反映。下列選項中能反映中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生活細節

A.糧票→股票B.大人→先生C.法幣→人民幣D.臣民→公民

43、中共“十四大”後,國有企業改革主要側重於

A.放權讓利B.承包經營C.建立現代企業制度D.調動職工的積極性

44、我國從消滅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建立單一的共有制經濟到確定“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大約歷經了

A.40多年B.30多年C.20多年D.10多年

45、我國改革開放後農村的民謠:“過去喊破嗓子打爛鍾,出工最早九點鐘。現在不用隊長叫一聲,上工天不明,收工點了燈”。這一變化緣自①產品分配的方式發生變化②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的變化③農村生產組織形式的改變④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開展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46、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借鑑世界各國的經驗,下列各項中可以借鑑的是

A.蘇聯實行肅反運動,消滅階級敵人

B.二戰後西歐實行社會改革,調整政策

C.美國建立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

D.日本通過軍事手段干預經濟

47、宣傳畫形象而又濃縮地表現著不同時代的內容和特徵,下面是新中國不同歷史時期的宣傳畫,按照時代的先後順序排列正確的一組是

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C.②④③①D.④②①③

48、2009年中國經濟增速接近8%,增幅再驚世界。美國彭博社評論:“中國經濟的復甦主要靠了4萬億元的刺激措施,這些錢被用在鐵路、公路、電廠和公共房屋的建設上。”下列經濟政策中,與現在中國經濟發展最為類似的是

A.斯大林時期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B.列寧時期的新經濟政策

C.世界經濟危機下的羅斯福新政D.20世紀末美國的“新經濟18、觀

49、2001年,標誌我國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的是加入了下列哪一組織

ABCD

50、一項對西方七大工業國就業結構演變的研究發現,這些國家近幾十年來出現了一些共同的變化:農業就業人數大幅度下降;傳統制造業就業人數持續下降;生產服務和社會服務興起……管理、專業和技術性的工作快速增加。上述變化產生的根本原因是

A.網際網路的誕生B.城市化程序加快

C.政府對經濟的干預D.現代資訊科技的發展

51、1967年,英國工黨領袖麥克米倫競選首相的口號是:“讓每個英國人都成為股東”。這一口號所體現的主要思想是

A.“凱恩斯革命”B.“經營者革命”

C.“人民資本主義”D.建設“社會保障”

52、二戰後,發達國家干預經濟的重要手段有

①實行國有化,建立國營企業②制定經濟計劃,指導發展經濟③擴大政府開支,政府直接採購以及利用稅收等財政政策調節社會生產④企業經營中推行“人民資本主義”和“經營者革命”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53、2008年金融危機席捲全球,西方國家的金融體系遭受巨大沖擊,一些像冰島這樣的國家瀕臨破產,為了穩定其貨幣體系,需要依靠國際組織的支援,冰島應向哪個組織申請貸款?

A.聯合國B.世界銀行C.國際貨幣基金組織D.歐洲聯盟

54、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的根本原因是

A、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生產力的顯著提高B.新型交通和通訊方式的發展

C.兩極格局的結束D.市場經濟體制的普遍建立

55、歐洲經濟一體化開始的標誌是

A、歐洲經濟共同體B、歐洲原子能共同體

C、歐洲煤鋼共同體D、歐盟

56、在歐洲一體化程序中,建立起共同的超國家權力的'管理和協調機制的關鍵因素是

A、有著共同的利益和目標B.有著相同的民族文化傳統

C.各國必須作出讓出部分國家主權的妥協D.未獲補償、決不讓步

57、《世界是平的——21世紀簡史》一書以豐富生動的語言描述了全球化帶來的挑戰和益處,2005年4月出版後轟動了西方及整個世界,誰也無法否認,我們已經身處一個全球化的世界中。關於經濟全球化,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經濟全球化的本質是資本在全球範圍內的新一輪擴張

B.經濟全球化給各國經濟提供同等的發展機會

C.經濟全球化催生知識經濟的興起和發展

D.經濟全球化和經濟區域化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兩個主要趨勢

58、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合作領域不包括

A、取消貿易壁壘B、保護智慧財產權C、可持續發展方面D、關稅同盟

59、亞太經合組織和歐盟的成立以及北美自由貿易區的誕生,直接表明了

A、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趨勢加強B、世界經濟全球化加強

C、世界經濟格局多樣化趨勢加強D、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加劇

60、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這恐怕是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對當前世界金融危機最好的印證。對以上觀點理解不正確的是

A.闡述了經濟全球化的本質

B.儘管全球化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但這一趨勢是無法改變

C.經濟危機的傳染性和破壞性空前增強

D.反映了經濟全球化過程中暴露出的一些問題

二、材料解析:(本答題包括61題21分;62題19分,共40分)

61、(21分)

材料一漢代晁錯說:“商賈大者積貯倍息,小者坐列販賣,操其奇贏,日遊都市,乘上之急,所賣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蠶織,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農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過吏勢,以利相傾。千里遊遨,冠蓋相望,乘堅策肥,履絲曳縞。此商人所以兼併農人,農人所以流亡者也。”

(1)依據材料一,概括作者的經濟主張?(2分)結合史實簡要分析這一經濟主張實施的歷史影響。(4分)

材料二1750~1900年中、歐工業生產總值佔世界份額比重表。

1750 1800 1830 1860 1880 1900

歐洲 23.2% 28.1% 34.2% 53.2% 61.3% 62.0%

中國 32.8% 33.3% 29.8% 19.7% 12.5% 6.2%

(2)依據材料二,指出中國、歐洲工業生產總值佔世界份額的比重發生了怎樣的變化?(2分)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變化的原因。(3分)

材料三自1902年起,榮氏兄弟與友人在無錫合辦保興麵粉廠,1903年獨資更名

為“茂新”麵粉廠。1905年又設立振新紗廠,1912年後陸續在上海、無錫、漢口開設申新紡織廠、福新麵粉廠、茂新麵粉廠。歷經二十餘年,榮氏兄弟便進入了中國最大的民族資本

家行列,成為名震工商業界的“麵粉大王”和“棉紗大王”。到1922年2月,榮氏兄弟經營的麵粉廠和紗廠已經達到16家。

(3)榮氏企業屬於哪種經營性質的企業?反映了當時中國經濟結構怎樣的變化?(4分)

材料四上海解放後,榮氏企業面臨困難,不僅資金緊張,原料也供應不足,國家通

過發放貸款、供應原料、收購產品、委託加工等方法,對榮氏企業予以大力支援,實現新的

復甦。

(4)材料四中,國家對榮氏企業予以大力支援的措施其實質屬於?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榮氏企業復甦的歷史意義?(4分)

材料五1954年5月,榮氏企業後人榮毅仁響應黨和政府號召,提出對申新紡織公司等榮氏企業實行公私合營,在完成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中起了帶頭作用,為新中國的工業振興作出了重要貢獻,贏得了普遍尊重,被稱為“紅色資本家”。

(5)公私合營後的榮氏企業,性質發生了什麼變化?(2分)

62、(19分)材料一20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時期曾出現極具破壞性的貿易保護主義局面,當前在愈演愈烈的金融風暴中貿易保護主義也有抬頭的趨勢。

(1)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兩次經濟危機爆發的共同之處(4分)

材料二30年代經濟危機時期高築的各種貿易壁壘,國際社會歷經數十年才逐步拆除。

(2)拆除各種貿易壁壘的關鍵措施是什麼?(1分)有什麼意義?(4分)

材料三據新華社北京2009年2月14日美國國會參議院13日晚最終投票表決批准了總額為787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經美國國會最終批准的這份計劃保留了受到各方廣泛批評的“購買美國貨”條款,即要求計劃支援的專案使用的鋼鐵和製成品應為美國生產。

(3)美國經濟刺激計劃中的“購買美國貨”條款為什麼受到各方的批評?(4分)

材料四2008年11月12日,人民日報:金融危機風暴席捲全國,中國怎麼辦?大力開拓廣闊的國內市場,讓中國百姓得益、更多地享受中國改革開放的成果。這是中國就對這場危機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對世界最大的貢獻。

(4)結合材料四和所學知識,中國應如何應對這場全球金融危機?(6分)

  高中歷史必修二試題答案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60小題,每小題1分,共60分)

BCBAACABCBBDADADCACBCBACCCDCBD

CDABCDCAC高中歷史必修二模擬試題CBBBCCDDCACACCBDAA

二、材料解析:(本答題包括61題21分;62題19分,共40分)

61、(21分)(1)政策:重農抑商。(2分)

影響:在封建社會初期,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鞏固了封建統治;封建社會後期,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造成了中國的落後。(4分)

(2)變化:中國所佔份額迅速下降,歐洲所佔份額迅速上升。(2分)

原因:中國固守小農經濟,抑制資本主義的發展;受到西方列強侵略;歐洲工業革命的進行,使生產力迅速發展。(3分)

(3)民營企業。近代工業的產生、發展。(4分)

(4)國家資本主義(2分)意義:有助於國民經濟的恢復.(2分)

(5)生產資料私有到生產資料公有制(2分)

62、(19分)(1)華爾街首先爆發金融危機,進而引發經濟危機;經濟危機首先從美國爆發,之後向世界各地蔓延。(4分)

(2)1947年《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簽訂。(1分)

意義:創造—個自由貿易的環境,推動了戰後世界經濟的發展。(2分)

世界貿易組織促進了規範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貿易的發展(2分)

(3)違背了自由貿易原則;有引發全球貿易戰的危險。(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