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關於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七單元教學設計

校園 閱讀(1.9W)

第七單元的教材分析

關於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七單元教學設計

1、單元介紹

本組以思想方法為專題,安排了4篇課文,有的講述了將古代兵器矛和盾的長處集合在一起而發明了坦克的經過;有的記敘了外國的一位小朋友,小時候從家門口數了十步埋下的木匣,五年後只數了五步就挖出了木匣的故事,悟出了周圍的一切都在不斷髮生變化的道理;有的用童話故事的形式,告訴人們不要自以為是,人各有所長,不要拿自己的長處奚落別人的短處,看問題要全面,物有長短,不要因為它的長處而看不見它的短處。這4篇課文告訴我們應該怎樣看問題,想問題,要學會善於動腦筋,用科學的思想方法思考問題。

2、總目標

(1)、會認27個生字,會寫4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後邊詞語表裡的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能讀懂課文內容,從而明白一個道理。

(4)、抄寫好詞佳句,積累語言。

3、單元教材的重點

(1)、重視學生生字能力的培養。

(2)、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3)、抓住關鍵詞理解文章內容。

4、單元教材的難點

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5、課時安排

建議本組教學可用13——15課時。

精讀課文 25課——27課 各2課時

略讀課文 28課 1課時

口語交際 1課時

習作 2課時

25、矛和盾的集合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詞語表中的詞語。

2、正確朗讀課文。

3、繼續學習默讀課文。讀懂本課內容,結合生活經驗理解“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4、初步瞭解用事實來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

教學難點

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課前準備

老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閱讀有關發明家的發明故事。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課件播放故事:《自相矛盾》。

2、播放文中的插圖,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這幅圖,圖上發明家手持矛和盾,正在與朋友比賽,從圖上看,你知道哪個是矛?哪個是盾?說說“矛”和“盾”的樣子和作用。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範寫“矛”與“盾”)

矛 進攻

盾 自衛

3、學生相互提醒:“矛”不要少一撇寫成“予”字,這一撇就像鋒利的矛,少了“矛”就無法進攻了,“盾”的外側是兩筆,第二筆是豎撇。

4、師:如果我們把矛和盾的這兩種相對峙的兵器集合在一起,那會是怎樣的情形呢?

5、板書課題:矛和盾的集合。齊讀課題。

師:讀了課題,你有哪些問題呢?根據學生反饋板書問題要點。

如:矛和盾為什麼要集合?怎麼集合的?結果怎麼樣?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師:矛和盾這兩種兵器怎麼集合?集合結果會怎樣?請同學們仔細讀讀故事吧。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學生自由讀課文。

3、小組交流

(1)互相提醒容易讀錯認錯的字詞。

(2) 想辦法記一記要求會寫的生字。

(3)組長安排組員分段朗讀,讀通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4)播放媒體資源課件中的範讀動畫,糾正發音。

(5)師:請大家默讀課文,看看能自行解決黑板上的哪些問題,先在小組裡討論,還不懂的留著全班討論。

學生默讀課文,小組討論問題。

三、檢查預習,質疑問難

1、師:同學們,通過預習課文,你能自行解決哪些問題?

學生回答,解決一個,擦去黑板上的有關問題。

2、課件出示詞語:先由學生領讀到搶讀到憶讀競賽,重點糾正要強調讀音的生字是“戳、履”,熟讀的新詞有:

集合 緊張 固然 烏龜 自衛 進攻 炮口 坦克

戰場 長處 首次 勝利者 合二為一 大顯神威

亂作一團 龐然大物 左抵右擋 難以招架

3、運用練習

(1)選用上面合適的四字詞語填空。

a .中國乒乓球的國手們在奧運會上( )。對方隊員面對強有力的進攻,雖然( ),但最終( ),敗下陣來。

b .當獵狗這個( )出現在受傷的小鳥面前是,小鳥嚇壞了。

(2)選擇其中的一個詞語說句子。

四、指導書寫,完成作業

課件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

1、認讀生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可以按結構歸為一類讀,可以選後鼻音或前鼻音的字讀,也可以組詞讀。

2、本課生字以左右結構的字佔主要比例,因此要重點寫好左右結構的字:持、般、攻、炮、坦、戰、神;難點落在“集”上,右上四橫,上部要寫得緊湊。

3、練習寫字,教師巡視。及時評議,注意寫字姿勢。

五、課外延伸,閱讀資料

坦克:又名戰車。具有強大的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機動力和堅強的裝甲防護力的履帶式裝甲戰鬥車輛。乘坐3~4人,分別擔負指揮、射擊、駕駛等任務。1916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國最早使用坦克參加戰役。其實,坦克是一名戰地隨軍記者發明的。

六、作業

1、我會寫

máo bān dùn

(1)敵人的( )如雨點( )向他的( )刺來。

Chí shén

(2)她手( )( )奇的七色花向我走來。

tǎn zhàn gōng tuì

(3)我方的( )克衝上( )場向敵軍發動進( ),很快打( )了敵人的進攻。

2、蒐集發明家發明的故事。

第二課時

一、聽寫句子,引入文字

1、師:小朋友,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矛和盾的集合》這篇課文,學習了課文中的生字詞,下面老師要考考大家掌握的怎麼樣?

聽寫句子:坦克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

2、反饋:開啟書本,校對、訂正。

二、討論交流,感悟課文

1、出示聽寫的句子:

坦克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

師:請同學們把自己讀讀這句話,畫出這句話中的反義詞,圈出能解釋課題中“集合”的一個詞。

學生讀句子,回答。提示:自衛—— 進攻;盾——矛 ; 合二為一。

2、 師:把“矛”和“盾”這樣一對矛盾的事物合二為一,怎麼集合呢?有什麼好處呢?

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的2~4自然段,讀完後在小組內討論交流。

學生讀課文,思考問題,教師巡視指導。

3、學生反饋

(1)怎麼集合?

指名回答。

提示:發明家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起來,發明了坦克。

具體做法是:在鐵屋子上開個小洞,從洞裡伸出進攻的“矛”——槍口或炮口。當然,這鐵屋子還要會跑,得裝上輪子,安上履帶。

師出示坦克的圖片,簡單介紹。

(2)這樣的集合有什麼好處呢?

學生回答。

提示:“矛”和“盾”的集合實際上是自衛和進攻的集合,既能很好的自衛,又能更好的進攻,這可是“大顯神威”。

3、指導學生理解“大顯神威”的含義,讀第5自然段,請用課文中的句子來說明。

學生讀課文、回答。

提示:1916年英軍的坦克首次衝上戰場,德國兵頭一回見到這龐然大物,嚇得哇哇直叫,亂成一團,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師:你能把大顯神威的感覺讀出來嗎?說說你為什麼這樣讀。

引導學生在讀中領會“首次、嚇得哇哇直叫、亂作一團、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師:小朋友,在生活中,你有沒有見過大顯神威的事物呢?

學生回答,如:“神舟”五號太空飛船、海洋館的大神龜、我國奧運健兒……

4、師:發明家從“矛”和“盾”中得到啟示,把“矛”和“盾”的長處合二為一,發明了“坦克”。從這個故事中,你是不是也悟出點什麼呢?

引導學生初步領悟道理: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三、暢談感受,揭示道理

1、討論交流,讓學生明白: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與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2、師:請同學們反覆朗讀這句話,想一想從中可以受到什麼啟發呢?你想到哪些人,哪些事物?

教師可適當提示:充氣雨衣、地下多功能車庫、雙層公交車、節能型馬桶、鑽井工人的帽子、帶橡皮頭的鉛筆、一個優秀的人……

3、師:請大家想一想,我們生活中的事物還有哪些你覺得使用起來不太方便,可以怎樣改進,使之更有利於人們的生活呢?

學生髮揮想象,暢所欲言。教師鼓勵有創意的想法。

4、小結

師:同學們,社會在迅速的發展,人類時時刻刻在創造,在創造中發明,也許正在勤奮學習的你就是將來的創造者呢!

四、佈置作業,拓展延伸

1、抄寫句子: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與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2、記下自己或身邊的人留心周圍事物、勇於實踐、敢於創新的事例。

設計意圖:作業內容的開放,實際是促進學生思維的開放,給學生一個寬鬆的學習氛圍,學生不僅能從課本中尋找答案,還會在生活中有新的發現。

板書設計

25、矛和盾的集合

矛——進攻——槍口或炮口

矛和盾的集合 集合——坦克

盾——防守——鐵 屋 子

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26《科利亞的木匣》

教學要求

1.瞭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並從中獲得啟示,培養多動腦筋,勤思考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

2.根據思考、練習的提示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仍然”“果然”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體會科利亞最後講的話

2.繼續練習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

教學難點 :結合課文內容體會科利亞最後講的話

教學方法:講讀法、啟發式教學法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引出課題

教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小事,往往有些小事能給人以啟示。《科利亞的木匣》這篇課文就是圍繞著一個小木匣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平凡的而又給我們啟發的小故事。

1.教師板書課題,問:誰的木匣?

2.學生讀課題。

二、學生讀預習,按預習要求,自學生字

1.學生讀預習部分。

2.學生劃出這部分的要求。①自學生字詞。②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③哪些自然段講的是相同或相近的意思?

3.自學生字。

本課生字只有5個,請同學們自己按拼音讀一讀,找出你認為最不好讀的字音。

這5個生字分別屬於哪種結構的字?填下列表格。

4.讀課後“讀讀寫寫”的詞。

三、教師範讀課文

學生想: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暫不回答)

四、學生自由讀課文

要求①讀準字音;②思考上面的問題。

學生讀後回答:講的是科利亞埋木匣,過了4年,科利亞又重新把埋下的木匣挖了出來,他從中受到了啟示。

五、教師帶學生讀課文練習2,明確分段依據

(按“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啟發”的順序將課文分成三段。)教師板書。

六、學生默讀,劃分段落

1.首先標出自然段。

2.讀每個自然段,明確每段的意思。

3.複習學過的分段方法。

讀自然段,明意思。

意相近,並一起。

意相異,就獨立。

4.按照“意相近,並一起;意相異,就獨立”的方法將課文正確劃分三段。

第一段(1~3):講科利亞埋木匣。

第二段(4~12):講科利亞挖木匣。

第三段(13):講科利亞從中悟出的道理。

5.教師問:為什麼科利亞要埋木匣,又幹嘛把它挖出來,從這件小事中,他又悟出什麼道理了?我們先來看看科利亞為什麼要埋木匣?他又是怎樣埋的?

七、學習課文第一段

1.教師讓學生想一想:科利亞為什麼要埋木匣?在這一段的什麼地方寫著呢?(第3自然段)學生讀第3自然段。

(1)為了躲避戰爭災難,東西多,不能都帶走。

教師給學生簡單介紹課文中的戰爭——前蘇聯衛國戰爭。1941年6月22日,德國進攻蘇聯,蘇聯人民在斯大林領導下英勇抗擊,取得了衛國戰爭的勝利,前後差不多4年。這是場正義的戰爭。

(2)受到了媽媽的啟示。學生讀這段的最後兩句話。問:“媽媽是怎麼做的?(走了三十步把箱子埋進地裡)科利亞是怎麼做的?(量了十步,埋下自己的木匣)媽媽走了三十步,而科利亞為什麼只走了十步?(因為他只會數到十,所以就量了十步。)科利亞看媽媽這樣做,他也學會了,照著媽媽的樣子做了,這說明了什麼?(說明他是個善於模仿別人,自己肯動腦筋的孩子,同時他喜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學生概括說說科利亞埋木匣的原因。

2.教師問:他是怎麼埋的?木匣裡都有什麼呢?

(1)學生讀1~2自然段。

(2)學生回答:他先挖坑,再把木匣放進坑裡,然後蓋上土,最後撒上細沙。

教師問:什麼叫剛學數數?只會數到十又說明什麼?(說明科利亞埋木匣時年齡很小。)

(3)木匣裡都有什麼?(學生讀)

(4)“蓋上土,撒細沙”看出科利亞是個怎樣的孩子?(做事認真仔細,想得很周到。)

八、學生有語氣地讀這段,而後回答:科利亞和媽媽在什麼時候,怎樣把東西埋起來的

九、佈置作業

寫生字新詞;預習第2、3段。

第二課時

一、繼續講讀

教師說:媽媽和科利亞在臨走時,分別把箱子和木匣埋在地裡。那事隔四年,當法西斯被趕走後,他們又挖起自己的東西來,他們挖到了嗎?(挖到了)誰先挖到的?(媽媽)科利亞開始沒挖到,後來為什麼挖到了呢?媽媽為什麼能很快地挖著呢?學生讀第二大段。

1.請一個學生讀第二段,其他同學思考:他的媽媽是怎樣找到箱子的?挖到後,她說了什麼?

2.讀媽媽說的話,體會其意思。

3.“如果……就”是一組關聯詞語,表示的是假設關係,前者假設的情況,後者是假設情況的結果。前後要一致。教師舉例,學生仿教師造句。(如果明天下雨,運動會就改期舉行。)

4.科利亞開始為什麼沒找到,後來又為什麼挖著了呢?

“沒找到……仍然沒找到”中“仍然”一詞是什麼意思?(還是、照舊)

學生用“仍然”造句。

教師問:“當科利亞沒找到自己喜愛的木匣時,夥伴們朝他笑,他說什麼了?讀他說的話。“這裡面一定有原因”這句話說明什麼?(說明科利亞愛動腦筋,現在他已經發現問題了,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教師問:“科利亞只發現問題就完了嗎?(不是)他還在找問題的原因。在他找問題的原因時,作者用了一連串的動詞,請同學們用‘△’標出。”(丟、坐、摸、想)從這幾個動詞中看出什麼?(科利亞遇事多思考、動腦筋。)

教師:科利亞是怎樣挖著的?(量了五步,找到了木匣。)“果然”一詞什麼意思?(結果與預想的相一致,在意料之中。)

學生用“果然”造句。

教師:科利亞埋木匣時走了十步,挖木匣時只走了五步,這是為什麼?

學生讀科利亞的話。思考:從這兒我們知道科利亞怎樣?(善於動腦筋,善於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5.學生讀第二段,概括回答:科利亞為什麼後來找到了自己埋下的木匣子?

6.科利亞從這件小事中受到了什麼啟示?學生讀最後一段,理解他的這番話。

教師總結:事物不是靜止的,一成不變的。世間的一切都在變化,要用發展、變化的眼光看問題。無論遇到什麼問題,都要動腦筋勤思考。

二、總結全文,有感情地朗讀

1.看板書總結內容。

2.總結分段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板書設計

27《陶罐和鐵罐》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驕傲、傲慢、謙虛、神氣、惱怒、相提並論、理會、荒涼、驚訝、光潔、樸素、價值、興奮“等詞語。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學習正確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4.抄寫表現陶罐、鐵罐神態和動作的詞句,積累詞語。

教學重點:

1.通過陶罐和鐵罐的對話、神態的描寫,瞭解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

2.理解課文講的道理。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講的道理。

教學方法:合作教學法

教學準備:課件;陶罐和鐵罐的實物。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驕傲、傲慢、謙虛、神氣、惱怒、相提並論、理會、荒涼、驚訝、光潔、樸素、價值、興奮“等詞語。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陶罐和鐵罐的對話、神態的描寫,瞭解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

教學流程

一、形象揭題,瞭解特點。

1.出示陶罐和鐵罐的實物,讓學生看一看,還可以摸一摸。

2.學生說說陶罐的質地、特點,進行簡單比較。

3.板書課題,指名學生齊讀,學習生字“陶”的音、形、義。

二、初讀課文,讀準讀通,瞭解課文大意。

1.課件出示學生自讀要求:

(1)圈一圈:圈出課文中的生字詞語,多讀幾遍,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畫一畫:用“”和“~~~~~”分別標記出陶罐和鐵罐說的話,同桌可以分角色讀一讀。

(3)想一想:把生字詞語放到有關的句子中讀一讀,想一想它的意思。

(4)通過讀課文,你知道了什麼,比比誰知道的多。

2.學生按上述要求自讀課文。讀後交流對上述問題的看法。

3.激勵學生積極讀書,展示自己的朗讀。請2位同學分別讀課文1---9自然段和10---17自然段。其它同學做評委,聽後評議。

4.教師相機小結。

三、品讀課文,體驗情感。

1.課件顯示課文第一自然段,引導理解。教師操作課件,將這一段中的“驕傲”、“奚落”2個詞語點紅。

2.課件顯示鐵罐傲慢無禮的樣子,教師點撥理解。

(1)通過聯絡上下文、找近義詞、找反義詞等多種方式幫助學生理解“驕傲”、“奚落”、“懦弱”、“輕蔑”、“惱怒”。

(2)鐵罐為什麼要奚落陶罐呢?請你把鐵罐的話連起來讀一讀,體會體會。

(3)課件展示鐵罐的話,學生表演朗讀。注意學著鐵罐的動作、神態讀出“奚落”的語氣。

3.教師啟發學生理解陶罐的表現:面對鐵罐的奚落,陶罐是怎樣的呢?

(1)課件顯示陶罐笑眯眯的樣子。

(2)把陶罐的話連起來讀讀,體會體會。

(3)通過找近義詞、找反義詞、聯絡上下文等方式幫助學生理解“謙虛”、“爭辯”。

(4)指導學生讀好多音字:和睦相處

(5)課件展示陶罐的話,同座互相配合讀一讀,看能不能學著陶罐的神態、動作讀出它的謙虛剋制。

4.課件展示對話。請3位同學分角色朗讀課文1-9自然段,讀後評議。評議後,同座再練分角色朗讀。

四、指導寫字

1.出示課文1-9自然段裡要求會寫的生字,開火車認讀出課文中的詞語。

2.課件出示生字,讓學生觀察並分組,說出分組的依據。

3.引導分組觀察:“陶、謙、嘴、惱、吵”都是左右結構,左窄右寬的字。“怒、感”都是上下結構,上長下短的字;“虛”是半包圍結構的字,注意第三筆。

4.學生提出需要教師指導書寫的字。教師範寫學生提出的字。

5.學生練習寫字,教師巡視,進行輔導。

6.展示學生書寫的字,互相評議。

五、實踐作業

1.和同學們合作把這個故事演一演。

2.課外讀文:《駱駝和羊》,讀一讀,說說你讀懂了什麼?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瞭解陶罐、鐵罐不同的結局,、理解課文講的道理。交流本文的讀書感受。

2.練習寫字,抄寫表現陶罐、鐵罐神態和動作的詞句,積累詞語。

3.學習本文的寫作方法。

教學流程

一、複習匯入,組織教學

1.課件展示要求會認的10個生字和1-9自然段要求會寫的字,指名學生認讀。

2.分角色朗讀課文1-9自然段。

3.教師小結過渡:傲慢無理的鐵罐和謙虛剋制的陶罐有什麼樣的結局呢?我們來繼續學習本文的10-17自然段。

二、師生合作學習課文第10-17自然段。

1.課件顯示第10自然段,點紅“流逝”,學生利用近義詞來理解。教師引導生聯絡課文句子來理解“時間在流逝”。

2.許多年過去以後,陶罐和鐵罐怎麼樣了呢?學生默讀課文後同交流。

3.課件出示對比表格。

陶罐 被人挖掘,光潔、樸素、美觀很有價值

鐵罐 連影子也沒見到

4.引導學生初步瞭解鐵罐為什麼連影子也不見了。

三、交流感受,明白道理

1.教師啟發:從陶罐和鐵罐的不同的表現以及最後不同的結局,你得到什麼啟發?

2.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尊重學生不同的感受。

3.口語交際:

我想對陶罐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對鐵罐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學生選擇一個口語交際題在小組內進行交流,請各組小組長組織。

(2)全班交流。

4.拓展延伸,加深理解。讓學生說說讀了這個故事,想到了哪些我們讀過的課文或生活中的事情。

【在學生交流感受時,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談,尊重學生的不同感受,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口語交際這一環節既有利於學生加深對“人物”形象的理解,同時又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四、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教師小結:本文通過陶罐和鐵罐之間的一個小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類似的課文有很多:《兩隻小獅子》、《小白兔和小灰兔》……你還能說出類似的課文嗎?

【在舉例中,學生獲得了對本文寫作方法更真切的認識,為以後的運用打下基礎。】

五、練習寫字,抄寫詞語

1.認讀課文10-17自然段裡出現的生字。(課件出示)

2.交流記憶這些生字字形的的方法,教師小結:可以利用形聲字的特點來記,可以利用熟字來記。

3.練習用這些生字並分組,說出分組的依據。

左右結構:

上下結構:

上中下結構:

4.學生寫字,寫完與範字對照,同桌比較檢查,學會自我糾正。教師巡視,進行個別輔導。

5.投影儀展示學生寫的字,互相評議。

6.抄寫詞語表中的詞語。

【三年級的學生已有一定的識字能力和觀察字間架結構的能力。讓學生通過自己觀察、分析所獲得的東西,比教師直接告訴要記得牢。每次都這樣訓練,學生自學生字的本領會一天天增強。】

五、拓展練習,佈置作業

1.抄寫課文中表現陶罐、鐵罐神態和動作的詞句,還可以抄寫課文中其它你認為寫得好的詞句。

2.用你喜歡的詞語寫幾句人物的對話,(可以寫一寫回家後與爸爸媽媽有趣的對話)注意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

板書設計

27、陶罐和鐵罐

鐵罐 優點:堅固 無影無蹤

缺點:看不到自己的短處

陶罐 缺點:易碎 安然無恙

優點:寬容 能正視自己的缺點

28* 獅子和鹿

教材分析

這篇略讀課文講的是在叢林中,一隻鹿遇到獅子而奮力脫險的故事。平時,鹿非常欣賞自己美麗的角,而抱怨四條難看細長的腿。當凶猛的獅子向它撲來的時候,鹿的四條有力的長腿幫它從獅口脫險;而美麗的雙角被樹枝掛住,險些喪了性命。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物各有所長、所短;不要因為它的長處而看不見它的短處也不要因為它的短處而否定它的長處;還告訴我們,不要光圖美麗的外表,更要講實用;美和實用在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條件下都有存在的價值。

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的,先寫鹿在池塘邊欣賞自己的兩束美麗的角,抱怨自己細長的腿,接著寫獅子撲來,細長的腿幫它脫離險境,而美麗的角差點讓它送了命。全文情節緊湊,前後對比鮮明突出,語言豐富優美,在生動的故事中蘊含了深刻的道理。

理解指導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後不同態度,是課文學習的重點;體會故事所講述的道理是課文學習的難點。

選編這篇課文,一是要讓學生了解故事的內容,懂得故事中所蘊含的道理;二是通過自讀自悟,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培養學生概括課文的能力

2、在反覆朗讀中感悟理解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後不同態度,體會故事中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重點:理解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後不同態度

教學難點:體會故事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方法:自學法、啟發式教學法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揭題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位動物朋友,瞧,它來了(課件出示:小鹿)

2、誰來誇誇它。

3、師:多美的小鹿呀,我們來看看小鹿是怎樣評價自己的吧?

出示:“啊!我的身段多麼勻稱,我的角多麼精美別緻,好像兩束美麗的珊瑚!”

(生齊讀)師板書:角 精美別緻

4、師:可小鹿對自己的腿不太滿意——

出示:“唉,這四條腿太細了,怎麼配得上這兩隻美麗的角呢!”

(生齊讀)師板書:腿 太細難看

5、師:當經過一件事後,小鹿對他的角和腿的態度發生了明顯變化

出示:“兩隻美麗的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生!”

齊讀,師板:差點送命 獅口逃生

6、師:究竟發生了一件什麼事讓小鹿改變了自己的看法呢?讓我們一起走進《獅子和鹿》的故事。板書課題《獅子和鹿》,齊讀。

二、整體感知

1、趕緊開啟書,認真地讀吧。出示要求:

2、自由讀課文,在拼音的幫助下把課文讀正確。

3、讀完後想想,究竟發生了什麼事讓小鹿改變了看法?

4、檢查詞語,出示

欣賞 勻稱 精美別緻

抱怨 難看 撒開 掙脫 獅口逃生

5、反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讓小鹿改變了看法?

①誰能選用老師黑板上的詞語說說發生了一件什麼事?

②出示提示,指導說——生再自由說說

叢林中,一隻漂亮的鹿對著池水欣賞自己的身段和的鹿角,抱怨的腿。而當凶猛的獅子撲來時,卻是鹿那 救了他的命。

③師:這隻鹿啊,覺得很美麗的是——(自己的角),它可喜歡了,認為難看的是——(自己的腿)。讀讀課文的2、3、4自然段,找一找,你從哪兒看出鹿喜歡自己的角而不喜歡腿?

三、細讀故事,知鹿。

根據學生反饋,品讀重點句。

1、抓“欣賞”,感受鹿角的美麗。

出示:

他不著急離開了,對著池水欣賞自己的美麗:“啊!我的身段多麼勻稱,我的角多麼精美別緻,好像兩束美麗的珊瑚!”

A、指名讀。

B、他把自己的角比作什麼?(珊瑚)

C、扣“啊”,讀出小鹿的讚美。(感受不同,讀法也不一樣。)

D、指導朗讀。

師:小鹿,當你發現你的角如此美麗,你的心情怎樣?(興奮、驚訝)

師:那你就興奮地誇誇自己吧!

師評價: 啊,老師聽出了你是發自內心的喜歡自己的角。“多麼……多麼……”兩個多麼,小鹿真喜歡自己呀!

E、齊讀。

師:小鹿可喜歡這兩隻美麗的角啦!可四條腿他就——不喜歡了。

2、抓“難看”,感受鹿腿的難看。

出示:

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僅撅起了嘴,皺起了眉頭:“唉,這四條腿太細了,怎麼配得上這兩隻美麗的角呢!”

A、指名讀。

B、你聽懂小鹿的意思了嗎?

a扣“唉”,讀出小鹿的抱怨。

b抓提示語,讀出鹿對腿的不滿意。

師評價:瞧你唉聲嘆氣,愁眉苦臉的,這就是抱怨。誰也來抱怨一下。

3、改變看法

A、師引讀第五自然段。就在他抱怨的時候,——

B、看過動物世界嗎?(看過)那老師今天就給大家上演一場動物世界裡的雄獅捕食,請大家閉上眼睛,跟隨著老師的解說展開想象。

C、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或者感受到什麼呢?

(生:我看到了頭凶猛的獅子像我撲來。我的心怦怦地跳,很緊張,感覺獅子就要吃了我了。……)

D、多緊張的場面,現在把這段裡的“鹿”換成“我”,請大家把自己置身於這茂密的大森林裡,凶猛的獅子正在後面追著你,試著讀讀這段。

E、學生們自己試讀。

F、師:哪隻小鹿來給我們講述這段驚心動魄的逃離記?

G、經過這件事情,鹿的腿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H、是呀,危急時刻,小鹿就是靠他有力、靈活、快速的腿躲過了這一個劫難,此時此刻,小鹿又會對自己的角和腿說什麼呢?

出示

鹿對著美麗的角說:“ 。”

鹿對著細長有力的腿說:“ 。”

I、小結:是呀,孩子們,就像你們剛才說的,任何事物都有它存在的價值。我們不能隨便的否定它們。而鹿也終於明白了這個道理,它跑到小溪邊,停下腳步,他嘆了口氣,說:……(出示齊讀)

“兩隻美麗的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生!”

四、明白寓意,拓展推薦

1、師:小鹿回到家裡,把自己今天的遭遇告訴爸爸、媽媽。爸爸對它說:“既然這美麗的角差點兒讓你送命,那乾脆把它鋸掉算了。”同學們,你們覺得呢?

2、師:小朋友,生活中,你是否曾經討厭過什麼東西或什麼人嗎?此時此刻你有什麼想說的嗎?(聯絡生活談一談)

3、小結:正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世界上十全十美的東西是不存在的,不要因為它的長處而忽視它的短處,也不要因為它的短處而否定它的長處。(出示,齊讀)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取長補短,相得益彰”

4、師:同學們,今天學的這個有趣的故事,來自《伊索寓言》,這本書裡還有很多生動有趣的故事呢,讀完它你會汲取許多人生的智慧。

板書設計

鹿角——美麗(掛住樹枝) 險些送命

獅子和鹿

鹿腿——難看(有力) 逃生

《獅子和鹿》教後反思

這節課因是略讀課,所以我就放手讓學生自已讀,要求讀準讀通,讀出問題,讀出自已的感受,給了學生足夠的時間讀後,讓學生說說自已的啟示,並根據課文中的道理,聯絡生活中的實際例子來講一講。學生各自發表了意見,有的學生說自已明白了,好看的東西並不一定是有用的,不好看的東西並不是沒有用的。有的學生說明白了好看的東西有時也會變得十分令人討厭,不好看的東西有時卻會使自已有所成就。更有一個同學覃素垠說自已明白了,一個人長得雖然漂亮,但有時並不一定美,要看他的心是不是也很好,是不是能為大家做好事。同學們更總結了“有毒的蘑菇往往是漂亮的”。不管做什麼都不能只看外表的。看來我們從課文裡確實是能教學生學會很多東西。同時我也突然有了一個計劃:現在市面上雖然有很多兒童讀物,但很多內容卻並不能引導學生有一顆美好的心靈,我想為我的學生們多寫一些這樣的故事,讓孩子們在故事中慢慢學會做人。

《語文園地七》

學習目標

①引導學生學會關注自己的生活,能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設想解決問題的辦法。培養口語交際能力。

②通過練習編童話故事來鍛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

③引導學生在讀讀、認認、背背中發現反義詞現象,積累語言。

④通過連連認認的方法,認識“謊、笛”等8個生字。

⑤讀成語故事,聯絡本組教材的專題,使學生懂得用發展、變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處理問題。

教學重點:

1.通過練習編童話故事來鍛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

2.引導學生在讀讀、認認、背背中發現反義詞現象,積累語言

教學難點:通過練習編童話故事來鍛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

課前準備

①學生蒐集有關日常生活中的小發明、小竅門的資料。

②學生每人準備一個自己喜愛的童話故事。蒐集自己喜愛的動物圖片與資料。

③寫有“日積月累”裡內容的小黑板。

④教師準備有關日常生活中的小發明的資料製成課件。

⑤教師準備“最佳提問獎”、“最佳辦法獎”、“最佳表達獎”的獎狀。

⑥教師準備一本孫幼軍寫的《小豬唏哩呼嚕》的書。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①事例匯入,引出話題。

a.課件展示事例。

要剪一圓紙板,通常先在紙板上畫出一個相應直徑的圓,再用剪刀仔細剪下,花費時間較長。有同學想到用圓規畫圓,把賀規的筆尖改裝為小刀片,則成為一個很好的切圓片專用工具。

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用具的“缺點”往往是大家主攻的目標,但在不同使用場合,有些缺點有可能成為“優點”。德國一工廠生產的一種紙因嚴重化水無法使用,按常規只能打漿返工。有個工程師考慮到化水原因是吸水性太強,能否專門用這種紙來吸水呢?經過進一步“擴大缺點”製成了專用吸水紙,並申請了國家專利,增加了工廠收益。像這種“缺點逆用法”就是逆向思維的成果。

一般的門鎖鎖舌有斜口,這樣關門比較方便,但如果朝門縫中塞入硬片等卻容易把門撬開,防盜功能差,有個同學發明了“簡易防盜鎖”把門框上鎖孔內側焊個斜片,而鎖舌卻改成方形,這樣從結構上與原鎖反轉,關門照樣方便,但由外往裡撬門,由於鎖舌是方形的就不易被撬開了,從而使防盜效能大大增加。

b.學生交流自己蒐集的有關日常生活中的小發明、小竅門的資料。

c.教師小結,引出話題。在日常生活中,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人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不斷想出辦法解決問題。我們同學在生活中可能也會遇到一些不方便的地方。比如,夜裡要開燈,摸來摸去找不到開關;擦高樓上的玻璃,又麻煩又不安全……。大家仔細想一想,你曾遇到過哪些不便之處?在小組裡把問題提出來,請組長做好記錄。選一個大家感興趣的,討論可以怎樣改進,然後推舉代表準備在全班交流。大家在討論時要暢所欲言,儘量從不同角度想辦法。最後我們要評選出“最佳提問獎”、“最佳辦法獎”和“最佳表達獎”獲得者,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小組。

②小組交流,教師巡視。

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參與,瞭解每組學生的合作情況,隨機給予點撥指導。

③全班交流,師生互動。

在學生表達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說話通順、連貫。說的同學要大方自然,口齒清楚。聽的同學要專心致志,能提出自己沒聽清楚的地方。

④評選出“最佳提問獎”、“最佳辦法獎”和“最佳表達獎”獲得者,頒發獎狀。

第二、三課時 習作

①交流故事,激發興趣。

a.同學們已經讀過不少童話故事,課前我們請每位同學準備了一個童話故事。請你們先在小組內交流交流,簡要地說說大概,然後選出最有趣的故事在全班講。

b.小組交流。

c.全班交流。

d.教師挑選《小豬唏哩呼嚕》書裡的一段故事讀給大家聽。

②點撥角度,開闊思路。

a.教師結合同學交流的故事及《小豬唏哩呼嚕》的故事加以點撥。看作者抓住了這種動物的什麼特點展開想象的,拓展學生思路。

b.學生展示自己蒐集的動物圖片和資料。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展開聯想。

③選擇動物,編寫故事。

a.學生選擇幾種動物做主人公,想象一下它們之間可能會發生什麼事。

b.學生把自己想象的故事寫下來。

④交流展示,互相學習。

學生把自己寫好的故事讀給大家聽,教師引導學生要善於發現、吸取別人的長處,並能根據別人提出的意見進行修改。

第四課時 我的發現

①教師和學生玩“對相反詞”遊戲。教師說:“我說黑。”學生回答:“我說白。”……

②教師出示小黑板:傲慢—謙虛 懦弱—勇敢 醜陋—美麗 愚蠢—聰明

③學生小聲讀一讀,不認識的字讀讀拼音。

④同座討論從這兩行詞語中發現了什麼。(發現上下兩個詞意思是相反的。)

⑤延伸拓展。請學生再說一些意思相反的詞。

讀讀背背

①教師出示寫有“讀讀背背”的小黑板,明確題目要求,看誰能很快地背下這些句子。

②學生自由地小聲讀讀、背背這些句子。同座可以互相讀讀背背,也可以“對口令”似的讀讀背背,如,一個人背“千里之行”,另一個背“始於足下”。

③全班交流學習成果,學習可以自由選擇彙報形式,可以獨自背,可以與人合作背。

④集體讀、背。

連連認認

①教師板書學生已經認識的字:竹、說、海、木、書、怒、女、子。請學生讀一讀,組組詞。

②教師板書拼音,請學生讀讀詞。

③教師板書生字,讓學生邊看邊猜一猜這些字可以和生字中的哪個字連成詞呢?

④學生自由地小聲讀讀這些詞語,再找一找合適的字,連一連線。同座可以互相幫助。

⑤全班交流。請學生上黑板連一連線,再請學生做小老師帶大家讀讀詞語。

⑥教師出示生字,用多種形式請學生認讀。

第五課時 成語故事

①教師有聲有色地講成語故事《刻舟求劍》。

②學生自由地小聲讀讀這個故事。

③請學生自己畫畫簡筆畫來想一想:那個人最後能不能撈到寶劍?為什麼?

④全班交流。先讀一讀這個故事,再說一說從這個故事中想到了什麼。

⑤學生練習講個成語故事。

⑥教師鼓勵學生講講自己知道的別的成語故事,課後還可以去搜集更多的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