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教科版科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2課《誰更硬一些》教學設計

校園 閱讀(2.15W)

  教學背景分析:

教科版科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2課《誰更硬一些》教學設計

“我們周圍的材料”單元是整冊教科書物質科學內容的開篇。對於三年級的國小生來說,他們需要認識物體並逐漸過渡到對物質的認識,當然這種認識主要是在物理性質方面。材料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十分適宜的認識物件。因為顏色、大小和形狀這些物理性質已不能滿足他們對物體複雜特性的描述,需要認識另外一些物理性質、使用另外一些物理性質。根據組成物體的材料和材料的物理性質來描述物體已成為他們發展的需要。

為此,本單元的任務是進一步豐富學生對物體的認識,幫助他們從材料的角度認識和描述物體。對材料的認識是從4個最基本的物理性質展開的,採用的方法是簡單實驗比較和測量的方法,通過測量檢驗常見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質,並通過調查和觀察等多種輔助手段,共同完成對木頭、紙、金屬、塑料等常見材料特性的瞭解。

硬度是材料表現出來的基本物理性質之一。這一課,學生將用比較的方法檢驗4種常見材料的硬度,通過簡單實驗和觀察豐富對金屬材料特性的認識。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物理性質可以用來描述材料,比如硬度、柔韌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別的物體破壞它的表面。

  過程與方法:

1.用簡單實驗、測量的方法檢驗材料的物理性質,通過比較發現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選擇適當的詞語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態度、價值觀:

1.發展對物質世界的探索興趣。

2.認同物理性質是可以被觀察和測量的觀點。

3.增強材料迴圈利用、節約資源的環境保護意識。

  教學重點:

比較材料軟硬的方法。

  教學難點:

選擇適當的詞語定性描述金屬的特徵

教學準備:

學生(每小組):木頭、紙、金屬和塑料各兩根,鐵、銅、鋁等金屬片各一條,砂紙、玻璃杯、熱水。

教師準備:電路檢測器、榔頭

板書設計:

  教學過程設計:

一、比較硬度

1.比較紙和木頭的.軟硬,出示紙和木頭,說說它們誰更硬一些?你是怎樣觀察到的?(紙一折就變形,而木頭不容易折)

2.比較紙、木頭、金屬的軟硬,再出示金屬條,這三材料誰更硬一些,你是怎樣觀察到的?

①學生說說自己的原先觀察結果,可能會出現不同方面,那金屬條和木塊誰更硬一些(用壓、捏、折的方法都不易區分它們的軟硬)

②提出:判斷一種材料是否比另一種更堅硬,可以用刻劃的方法,若能在另一種材料表面劃出痕跡,就表示它比較硬,反之則可能硬度相同或較小。

③學生嘗試用木頭在金屬上刻劃或金屬在木頭上刻劃,看怎樣做能劃出痕跡。

3.比較木頭、金屬、塑料的軟硬

①如果再給你一種材料:塑料,它們的軟硬又會是怎樣的?(學生猜測)

②可以怎樣檢測它們的軟硬?

③怎樣做到有序地觀察?(出示書P48的記錄表)

④實驗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再適當補充,出示活動提示)

活動提示:

⑴依次選擇其中一種材料,分別去刻劃另兩種材料的平面處。

⑵用力適度,並儘量保持在每一次刻劃時用力大小相同。

⑶能劃出刻痕的,在記錄表格內打“√”,不能劃出刻痕的,在記錄表格內打“×”。

⑷要求每個人都操作一次,並且注意不要劃傷手指。

⑸根據我們觀察到的結果,將木頭、紙、金屬和塑料按硬度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哪種材料最硬?

二、認識金屬

說說周圍的物品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金屬?

為什麼用金屬不用其它材料(根據學生的舉例,出示材料開展實驗)

1.易傳熱

將大小相同的木條、塑料和金屬條同時放入熱水中,過一段時間,用手摸一摸哪一種材料最熱?

2.能導電

教師演示,將木條、塑料、金屬條分別接入電路檢測器,觀察電燈泡是否發亮?

3.延展性

試著用榔頭輕輕敲打銅絲,觀察銅絲髮生了什麼變化?

4.有金屬

用砂紙磨擦鐵釘、磨擦部位發生了什麼變化?

三、飲料罐的故事

1.組織學生閱讀第50頁,瞭解一個飲料罐的生產過程

2.討論

①鋁片之所可以做成飲料罐,主要利用了金屬的什麼性質?

②在易拉罐的製作過程中,要消耗哪些資源,會產生哪些問題?

③我們怎樣合理使用消費金屬材料?

  學習評價:

給每組學生一塊橡皮,請他們每個人都用手觸控和擠壓橡皮,然後用一個詞來描述橡皮的軟硬程度。再給每組學生一塊海綿,請他們觀察和描述海綿的軟硬程度。然後請學生們對橡皮和海綿的軟硬進行比較,並表述比較結果。由此,引導學生意識到

1、 對於橡皮的硬度,我們可以描述為“較軟”,也可以說“比海綿稍硬”為優秀;

2、 對於海綿,我們可以描述為“軟綿綿”,也可以說“比橡皮還軟”為優秀。

  佈置作業

找一找你身邊最硬的材料?和同學一起做實驗比較一下誰的材料最硬?

  課後小結

實驗前先讓學生觀察並觸控這些材料,這樣設計我認為很好。因為通過這樣的觀察可以讓學生積累一些感性的經驗,同時,觸控也是鑑別物體軟硬的首要方法,如果兩個物體的軟硬程度非常明顯時,用觸控的方法就可以鑑別出來,當材料的軟硬程度不明顯時,才引出下一個方法——刻劃。所以在實驗前讓學生觸控這些材料是很有必要的。也是鑑別物體軟硬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為後面講解刻劃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

第二:本節課有兩次指導講解的非常細緻。一是指導學生怎樣刻劃,二是指導學生怎樣填寫表格。從教學方法上看,這應該屬於講授法。老師指導的非常細緻、到位,學生聽的效果也很好。這也體現出新老教材的不同,該講的地方就應該講的清清楚楚,不一定每個問題都要引導孩子去說。

第三:出現爭議的時候能引導學生反覆驗證。填寫表格時,有幾處出現了爭議(有劃痕、無劃痕)面對這樣的情況老師能很冷靜的處理,繼續指導學生反覆去實驗。這也體現出科學是經得起反覆驗證的。

我認為在課的開始可以加一個環節,用一塊海綿和一塊木頭,讓學生到前面來觸控,問學生有什麼感覺?(一個軟一個硬)接著,再發材料讓學生用觸控的方法來鑑別軟硬,當鑑別不出來的時候再引出新的方法——刻劃。這樣設計是不是顯得更加緊湊,更加有梯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