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高中地理重點知識點的彙總

校園 閱讀(3.11W)

高中地理有點像理科,邏輯推理比較多,但它的知識聯絡性很強,如果基礎知識學得夠紮實,很多東西一看就會。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希望對大家有用!

高中地理重點知識點的彙總

  高中地理必考知識點

1、引水線路:

注意讓其從高處向低處引水,以實現自流,且線路要儘可能短,這樣經濟投入才會較少。

2、交通線路選擇:

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勢,既要考慮距離長短,又要考慮路線平穩(間距、坡度等),一般是在兩條等高線間繞行,沿等高線走向(延伸方向)分佈,以減少坡度,只有必要時才可穿過一、兩條等高線;儘可能少地通過河流,少建橋樑等,以減少施工難度和投資;避免通過斷崖、沼澤地、沙漠等地段。

3、水庫建設:要考慮庫址、壩址及修建水庫後是否需要移民等。

①選在河流較窄處或盆地、窪地的出口(即“口袋形”的地區,“口小”利於建壩,“袋大”腹地寬闊,庫容量大。因為工程量小,工程造價低);

②選在地質條件較好的地方,儘量避開斷層、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誘發水庫地震;

③考慮佔地搬遷狀況,儘量少淹良田和村鎮。

④還要注意修建水庫時,水源要較充足。

4、河流流向:

由海拔高處向低處流,發育於河谷(等高線凸向高值),河流流向與等高線凸出方向相反。

5、水系特徵:

山地形成放射狀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狀水系,山脊成為水系分水嶺。

6、水文特徵:

等高線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豐富;河流流量除與氣候特別是降水量有關外,還與流域面積大小有關。

7、農業規劃:

根據等高線地形圖反映出來的地形型別、地勢起伏、坡度緩急、結合氣候和水源條件,因地制宜地提出農林牧漁業合理佈局的方案。

如:平原地區發展耕作業;

山地、丘陵地區發展林業、畜牧業。

8、城市佈局形態與地形:平原適宜集中緊湊式;山區適宜分散疏鬆式。

地下水的來源:

①主要是大氣降水。降雨歷時長,強度不大,地形平緩,植被良好的情況,對地下水補給最有利。

②河湖水補給。河湖水位高於潛水面時,河湖水補給兩岸潛水。反之,潛水補給河湖水。黃河下游只有河水補給地下水。

③凝結水:在乾旱地區,大氣降水很少,主要是大氣中水汽直接凝結滲入地下。

④原生水:主要與岩漿活動有關,數量很少。

9、地下水的來源:

①主要是大氣降水。降雨歷時長,強度不大,地形平緩,植被良好的情況,對地下水補給最有利。

②河湖水補給。河湖水位高於潛水面時,河湖水補給兩岸潛水。反之,潛水補給河湖水。黃河下游只有河水補給地下水。

③凝結水:在乾旱地區,大氣降水很少,主要是大氣中水汽直接凝結滲入地下。

10、地下水的問題與保護:

①不合理灌溉——土壤鹽漬化——科學管理。

②過量開採——地下漏斗區,地面下沉;沿海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質變壞。——及時人工回灌。

③保護自流水補給區的自然環境

  大學聯考地理重點知識

地形區界線:

(1)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界線:大興安嶺

(2)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界線:太行山脈。

(3)四川盆地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界線:巫山。

(4)雲貴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線:橫斷山脈。

(5)準格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線:天山山脈。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線:崑崙山脈。

(7)黃土高原和漢水谷口地界線:秦嶺。

(8)河西走廊和柴達木盆地界線:祁連山脈。

(9)四川盆地和漢水谷地界線:大巴山脈。

(10)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界線:古長城。

(11)長江中下游平原和華北平原界線:淮河。

氣候界線:

(1)1月0℃等溫線(也是亞熱帶與暖溫帶及高原氣候區分界線):大體沿著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淮河一線。

(2)800毫米等降水量線(溼潤區和半溼潤區界線):沿著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淮河一線。

(3)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半溼潤區和半乾旱區界線):從大興安嶺西坡經過張家口、蘭州、拉薩附近,到喜馬拉雅山脈東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線(半乾旱區與乾旱區界線):大致通過陰山、賀蘭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到岡底斯山一線。

河流界線:

(1)外流區和內流區的界線:北段大體沿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東端)一線,南段比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線。

(2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分水嶺:巴顏喀拉山脈~秦嶺。

(3)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南嶺。

(4)瀾滄江與怒江的分水嶺:怒山。

(5)長江流域與東南沿海諸河流域的分水嶺:武夷山。

  高中地理必背知識點

宇宙中的地球

1.天體系統的級別

總星系——銀河系(河外星系)——太陽系(其他恆星系統)——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條件

外部:

(1)穩定的太陽光照條件

(2)比較安全的宇宙環境

自身:

(3)因為日地距離適中,地表溫度適宜(平均氣溫為15度)

3.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1)太陽活動的標誌:黑子、耀斑,週期11年

(2)影響:發出電磁波影響電離層——干擾無線電短波通訊;

發出高能帶電粒子——產生“磁暴”現象和“極光”現象;

影響地球氣候、災害——水旱災害,誘發地震

4.自轉、公轉的特點

5.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交替: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晨昏線(圈)——與赤道的交點的時間分別是6時和18時——太陽高度是0度

——晨昏圈所在的平面與太陽光線垂直;

(2)地方時差:東早西晚,經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時。

(3)地轉偏向力: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6.晝夜長短的變化

(1)北半球夏半年,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越長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緯度的晝長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極圈及其以北的地區,出現極晝現象。夏至到秋分,秋分到冬至,北半球晝逐漸變短,夜逐漸變長。

(2)北半球冬半年,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夜長晝短,緯度越高,夜越長晝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緯度的晝長達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極圈及其以北的'地區,出現極夜現象。

(3)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各為12小時。

(4)赤道全年晝夜平分。南半球的情況與北半球的相反。

7.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1)同一時刻,正午太陽高度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

(2)夏至日,太陽直射北迴歸線,正午太陽高度由北迴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此時北迴歸線及其以北各緯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緯度達最小值。

(3)冬至日,太陽直射南迴歸線,正午太陽高度由南迴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此時南迴歸線及其以南各緯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緯度達最小值。

(4)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正午太陽高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

(5)直射問題:一年之中,有兩次直射的是南北緯迴歸線之間,有一次直射是南北緯迴歸線。沒有直射的是南北緯迴歸線分別到達南北極的緯度。

(6)日出日落:晝夜長短。日出變早,日落同程度變晚。 (7)影子問題:太陽高度角變小,影子變長。

8.四季的變化

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隨著季節而變化,使太陽輻射具有季節變化的規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節的劃分:3、4、5月為春季,6、7、8為夏季,9、10、11為秋季,12、1、2為冬季。

9.地球的圈層結構

地球的圈層結構以地表為界分為內部圈層和外部圈層。(地球內部圈層示意圖)

(1)地球內部的圈層根據地震波(縱波、橫波)的特點劃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個圈層。地殼物質主要由岩石(岩漿岩、沉積岩、變質岩)組成,上地幔的軟流層是岩漿的源地。

岩石圈:地殼+上地幔頂部軟流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