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高中歷史的重點知識點彙總

校園 閱讀(1.09W)

國中的歷史很簡單,然而高中的歷史不再是背背書那麼簡單了,很多時候要學會知識點的綜合分析和運用。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歷史知識要點歸納,希望對大家有用!

高中歷史的重點知識點彙總

  高中歷史知識

一、古代著名的改革

古代歷史上無數次革新與變法實踐表明,改革是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因此,也可以說人類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1.春秋時期齊國管仲改革:

改革內政,發展生產,改革軍制,使齊國強盛,齊桓公確立霸業。公元前356年,秦國商鞅變法:廢井田,開阡陌;廢除特權,獎勵耕戰;建立縣制。秦國封建經濟得到發展,國家實力增強,為秦統一全國創造了條件。

2.北魏孝文帝改革:

公元485年頒佈均田令,實行漢化政策。改革促進了北方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加速了北方少數民族封建化程序,促進了北方民族融合。

3.王安石變法:

青苗法、募役法、農田水利法、方田均稅法、保甲法。興修水利,發展了農業,政府的收入也增加了一些,軍事力量也有所增強。但是新法觸犯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們的反對而失敗。

二、歷代疆域的變遷

中國疆域變遷的歷史是中國歷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疆域的變化也從一個重要的方面反映了歷史的程序。因此瞭解歷代疆域變遷的歷史,能使我們進一步瞭解中華民族祖先的光輝業績。

1.商朝:

東到大海,西到陝西西部,東北到遼寧,南到長江流域。

2.秦朝:

東到大海,西到隴西,北到長城,南到南海。

3.唐朝:

東到大海,西到鹹海,東北到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庫頁島一帶,南到南海。

4.元朝:

北至陰山以北,南至南海諸島,東北到今庫頁島,西北達新疆、中亞地區。今天的新疆、西藏、雲南、東北地區、臺灣及南海諸島都在元朝統治的範圍之內。

5.清朝:

西跨蔥嶺,西北達巴爾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亞,東北至黑龍江以北的'外興安嶺和庫頁島,東臨太平洋,東南到臺灣及其附屬的島嶼釣魚島、赤尾嶼等,南至南海諸島,成為亞洲最大的國家。

縱觀中國歷史,統一的中國疆域的形成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是各族人民共同奮鬥的結果。在其形成過程中,漢族作出了主要的貢獻,而少數民族為統一疆域的形成也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歷代生產力的發展推動了統一疆域的形成。歷代統治者順應歷史潮流的政策,鞏固了中國的疆域。封建社會的後期,落後腐敗導致了大塊中國國土的淪喪。

  高中歷史必修三知識

充滿魅力的書畫和戲曲藝術

一、漢字與書法藝術

1、漢字的發展歷程:

(1)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六千多年前,“圖畫文字”出現。

(2)象形字後來逐漸符號化,脫離圖畫,形成漢字。

(3)至商朝,漢字已形成完整體系。其演變的總趨勢是由繁到簡。

2、書法藝術的形成:

魏晉以前基本上是自發階段,魏晉時期開始進入自覺階段。中國書法兼具審美功能與實用功能,自覺地創造書法美成為體現中華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種藝術形式。

3、代表人物及特點:

(1)魏晉楷書有定鼎之功,鍾繇、王羲之貢獻最大。

(2)唐代楷書步人盛世,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的楷書各具特點,分別被稱為歐體、顏體和柳體,成為後人學習、臨摹的正規化。

(3)魏晉以來,草書盛行不衰,名家輩出。東晉的王羲之、王獻之,唐朝的張旭、懷素等,都是草書大家。

(4)行書兼具楷書的規矩和草書的放縱,東晉王羲之、唐朝顏真卿、北宋蘇軾、元朝趙孟頫、明朝文徵明等人的行書,歷來備受世人喜愛。

二、筆墨丹青中國畫

中國畫的發展歷程:

(1)彩陶畫:《鸛魚石斧圖》是其中的傑作。

(2)戰國帛畫:《人物龍風圖》《人物馭龍圖》,造型準確,線條流暢,色彩絢麗,表明中國繪畫藝術從萌芽走向成熟。

(3)魏晉時期,顧愷之留下了《女史箴圖》《洛神賦圖》等傳世佳作,提出“以形寫神”,畫人物要注重表現人的精神氣質。

(4)隋唐時期,展子虔、閻立本、吳道子等創作出《遊春圖》《步輦圖》和《送子天王圖》等許多優秀作品。

(5)敦煌莫高窟的壁畫。

(6)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三、京劇的出現

1、發展歷程:

(1)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以樂舞戲謔為業的藝人,稱為優伶。

(2)元雜劇把中國的戲曲藝術推向了成熟。

(3)明朝時候,江蘇崑山一帶形成的崑曲,流傳甚廣。

(4)清朝前期,安徽的徽劇戲班進京演出,風行一時。

(5)道光年間,形成“徽漢合流”的局面。形成了一個新劇種,就是後來的京劇。

(6)同治、光緒年間,京劇走向成熟。

2、代表人物:程長庚、譚鑫培等號稱“同光十三絕”的著名藝人。

  高中歷史必修一知識

概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要史實,認識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偉大意義。

(一)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1、條件:

(1)階級基礎:無產階級的壯大並登上政治舞臺;

(2)思想基礎:馬列主義的傳播;

(3)組織基礎:中國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

(4)外部條件:共產國際的幫助。

2、中共“一大”:1921年7月召開。大會通過了黨的綱領,把推翻資產階級專政、建立無產階級專政,作為黨的奮鬥目標。宣告了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

3、中共“二大”:1922年召開,制定現階段奮鬥目標為反帝國主義,反封建主義,反對軍閥。

(二)工人運動與國民革命的蓬勃開展

1、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

(1)領導機構: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

(2)運動:以香港海員罷工為起點,以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被鎮壓而告結束。

(3)教訓:必須團結廣大農民、民族資產階級,建立統一戰線,才能取得革命的勝利。

2、國共合作

(1)原因:

①中共方面: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使中共認識到必須團結廣大農民、民族資產階級,建立統一戰線,才能取得革命的勝利。

②孫中山方面:接受建議,同意合作。③共產國際的幫助。

(2)實現: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標誌著國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3、國民革命的蓬勃發展

(1)在國共兩黨推動下,以反對軍閥和帝國主義為目標的全國性革命運動蓬勃開展起來。1926年7月北伐。

(2)失敗: 1927年蔣發動“四一二”政變,汪發動“七一五”政變,國共合作破裂。

(三)國共十年對峙時期(1927.7.15—1937.7.7)

1、中共探索出中國革命道路——井岡山道路

(1)1927年南昌起義打響了中國共產黨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標誌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和建立人民軍隊的開始。

(2)1927年八七會議中國共產黨確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

(3)1927年9月湘贛邊秋收起義爆發。1927年10月秋收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地區創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2、日本大舉侵華:1931年九一八事變,侵佔東北,又進逼華北。

3、國民黨政策:“攘外必先安內”

4、紅軍長征

(1)原因:

①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

②中共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王明左傾錯誤的領導)

(2)經過:

1934年10月開始長征;

1935年1月遵義會議(黨和紅軍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1935年8月1日發表《八一宣言》,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

1935年10月,中央紅軍到達陝北。

5、西安事變

(1)原因:

①民族危機加深;

②國民黨政府內部發分化。

(2)爆發:1936年12月12日。

(3)中共方針:逼蔣抗日,和平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