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談國小語文如何構建綠色課堂的內容

校園 閱讀(1.66W)

問題引領導學 構建綠色課堂

談國小語文如何構建綠色課堂的內容

安徽省阜陽市鐵路學校 特級教師 武巨集鈞

在教學上,“魚”和“熊掌”兼得的立足點在課堂,課堂綠色的源頭是教師預設的高質量問題。問題是教學活動中一種常用的基本手段,問題引領下的綠色課堂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鍛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思維水平,而且能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師生與文字之間的對話,使師生一起發現問題、探討問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在問題引領的綠色課堂中,“主問題”的設計大致分為三個階段:感知美階段、鑑賞美階段和創造美階段。為了實現“有規則的提問”引領,語文課堂的問可統一到“圍繞主題提出的問題”、“圍繞內容提出的問題”、“圍繞方法提出的問題”。

一、圍繞目標而提出的問題

綠色課堂把日常過於複雜的教案,轉化為簡約而不簡單的“問題引領”,把教師的“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可操作的“學習目標”。傳統的教案複雜而空洞。在表達方式上,出現諸多學生不關心的文字,淹沒了核心知識,缺乏啟用思維的問題;以教學環節劃分、以難度劃分的排列,過於追求課堂形式。大道至簡。在問題引領的綠色課堂中,追求複雜問題簡單化,期待簡約而不簡單。“問題引領”與“專題訓練”為主要板塊的體例設計,凸顯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凸顯核心知識;以問題的方式呈現知識,便於激發學生思維;簡潔而有規律地呈現問題,為課堂勾勒了一個簡單明瞭的路線圖,這種設計極大地順應了學生學習的內在需求,便於教師簡潔明快地把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可操作的學習目標。現以《白楊》為例:匯入新課之後,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導學:讀一讀課文,看看你能發現什麼?先引導學生自由讀文,思考討論:①本文寫了幾個人物(生成答案:三個人物,一個父親,兩個孩子。)?②在什麼地點寫了怎樣的一件事?(學生可能回答:在火車上,在茫茫的戈壁灘上,在戈壁灘上奔跑的火車上;父子三人談論白楊樹的一件事。)這樣的問題導學,未成曲調先有情,學生通過自學討論之後,基本掌握文章的框架和大意。

二、圍繞內容而提出的問題

在傳統的語文課堂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不強烈。一是覺得教師的問題沒意思,所有的問題都差不多;二是問題太難時沒有把握,生怕說錯了被別人笑話;三是,有些學生已經“習慣”於在課堂上保持沉默了,越不說,越不想說,一旦形成習慣,就很難再改變了。另外,他們希望教師提的.問題新穎富於變化,要有趣味性,不要動輒“總結”“概括”“分析”。由此可見,教師在課堂上關於問題的設計直接關係到學生學習語文的狀態。課堂問題設計得越是精巧,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越高,思維就越活躍,視野就越開闊,語文素養隨之得到提高;反之,則陷入惡性迴圈的泥淖。

1.在問題引領的綠色課堂中,把日常教學中問題的呈現由“口頭形式”轉化為“文字形式”。口頭提問有其直觀親切的優點,同時也具有相對隨意難以留存的不足,學生難以準確把握。問題引領結合教材沙裡淘金提煉整理,把有價值的核心的問題由“氣態的語言”凝結成“固態的文字”,使得課堂簡潔凝練,避免了教師口乾舌燥、學生疲於應付的教學狀態,以優化的問題預設啟迪高質量的問題生成。現以《白楊》為例:教師動情地範讀課文第1一3自然段課文,使學生受到感染和震撼。聽完教師範讀,你的心情感覺如何,能交流一下嗎?(有說感受到戈壁灘很大,有說戈壁灘非常荒涼,有說戈壁灘氣候惡劣……)然後展示問題導學,組織學生討論:①:你從哪裡體會到戈壁灘十分荒涼、環境惡劣?②:課文說鐵路沿線有許多白楊樹。從這裡能感受到白楊樹有哪些特點呢?(有的說白楊樹像列隊的衛士,有的說挺立在沙漠中,有的說抵擋風沙的襲擊,護衛著鐵路。有的說白楊樹“高大挺秀”,說明白楊又高、又直、又秀麗。)

2.在問題引領的綠色課堂中,使課堂由“線形結構”轉化為“板塊結構”,避免了碎問碎答導致的認識膚淺與紊亂。通常的教學,學生難以把握教師提問目的,也難以把握不同提問之間的關聯,難以提供充足的思考問題時間。在缺乏整體感、節奏感的情況下,“線形結構”的課堂導致學生認識單一難以自控,思維紊亂認識膚淺。問題引領呈現的是相互關聯的問題,幫助學生在關聯中認識關聯,在整體中認識整體,在知識學習中培養思維能力,避免水來土掩的問題應對,使學生走出“問題黑洞”。課上,學生有充足的心理空間,適當的獨立深思與合作交流,加之精當的教師點撥,構建形成“自學自研──合作交流──教師點撥”的課堂結構。現以《白楊》為例:我設計瞭如下的問題引領導學,共同研究白楊樹給我們的初步印象。

①白楊樹留給“爸爸”的真正印象是什麼呢?大家想弄明白文章中的“爸爸”是怎樣看白楊樹的嗎?組織學生研讀第14自然段。

②爸爸要表白的心是什麼呢?孩子們聽懂了爸爸的話了嗎?聽懂了哪些,沒有聽懂的是什麼?閱讀感悟15.16.17節後,自由討論。

③討論:兩個孩子還很小,他們還沒有完全理解爸爸“表白”自己的心。可是,學到這裡,你們是否理解了爸爸的“心思”呢?爸爸要表白自己的什麼心願呢?引導學生分小組討論後,集體交流。學生討論,教師相機歸納小結。(爸爸在借白楊樹談論人,談論邊疆建設者的品格,表達自己的志向。特別是“哪兒需要……就在哪兒……”總是“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等句子,表面上是介紹白楊,實際上是讚美具有白楊品格的人,是表明他自己要做這樣的人。他決心像白楊那樣紮根邊疆,遇到任何困難都不退縮不動搖,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繼承自己的事業,學習父輩的精神,紮根邊疆,建設邊疆。)

④孩子們會不會像父輩一樣紮根邊疆呢?齊讀最後一小節,討論。(有的說會像父輩一樣紮根邊疆,有的說不會像父輩一樣紮根邊疆。持哪一種觀點,要講出自己的理由。)

學生邊看教材邊做備註。然後課堂進入小組合作互助環節,安靜的課堂一下子熱鬧起來。學生或坐或立,或爭論或翻書,或聽或寫……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表達自己的困惑:“我認為……你們認為我這樣講有道理嗎?”“我這個問題弄不懂,誰幫我講一講……”還有學生在問題得不到解決時向教師尋求幫助。

然後是各組派代表到黑板上板書,並對自己所展示的問題進行講解。這時很多學生髮出了“我有疑問,請問……”“我要補充……”“我認為你這是錯誤的……”等聲音。“這時學生是主角,他們張揚著自己的個性,發揮著自己的才能,鍛鍊著自己的膽量,展現著自己的學識……此時的我只是一個法官──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我在課堂上,只是一個參與者和引導者,放手讓學生演繹自己精彩的一面,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最重要的是品嚐學習的快樂……如果沒有學生說“不會”,那麼老師就當一次說“不會”的孩子,與學生展開辯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