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困惑

校園 閱讀(1.13W)

語文教學的趨勢明顯地告訴我們,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正在大踏步的邁進。然而現實操作中出現了兩難現象,也就是應試與素質教育、傳統教學與研究性學習的矛盾。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困惑,希望能幫到大家!

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困惑

  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困惑一

《語文課程標準》中關於閱讀總的要求:“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閱讀教學,既有閱讀內容的要求,又有能力的要求,也有自身的認識情感的提升問題。我們如何上閱讀課才能實現這些培養目標呢?在這所謂的改變之中,我們恰恰忽視了一個不應丟掉的初衷,我們的孩子們究竟在這樣的課堂上得到了什麼?現狀常常令人感到迷茫。

困惑一、如何讓學生在熱鬧的閱讀教學中收穫更多?

由於新課程強調學生主體,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得到空前發揮,現在的閱讀課堂氣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活躍。這一熱鬧的景象之後,卻出現了一個我們沒有想到的意外現象:許多學生在課堂上說的頭頭是道,但動起筆來往往是抓頭撓耳,筆不成文;閱讀教學中我們常見的活躍分子,在考試中做閱讀題時往往一蹋糊塗、一敗塗地。於是,一個不得不讓我們共同深思的問題擺在我們的面前:如何讓學生在熱鬧的閱讀課堂中收穫更多?

困惑二、如何讓學生的低起點漸近新課程的能力高要求?

新課程還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對學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力提倡創新教育的今天,這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無疑是好事,但學生能力基礎普遍較差,語文的閱讀能力層次普遍低下,要想在短期內達到新課程的能力要求,我們教師要做的還有很多,有時我們更多的感受是無所適從,前途茫然。

困惑三、如何克服教學條件的限制,讓學生的閱讀空間更廣闊?

閱讀能力提高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學生的閱讀空間將會更加廣闊,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講,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其所需求的閱讀資訊是成正比的。因此,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學生閱讀空間的開闊理應引起我們的重視。但現實擺在我們面前的情況是,我們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遇到的資源瓶頸時間侷限不知讓我們傷透了多少腦筋。

困惑四、學生自己如何做才能提高其閱讀能力,我們如何做才能使學生在試卷上的閱讀題少失分?是否有答題的訣竅?畢竟,只要考查存在,分數是不容迴避的現實。

以上林林總總的困惑與思考,可以說是在閱讀教學中一直會碰到的問題,這些問題或許有時會此消彼長,但是決不可能自行解決。

  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困惑二

困惑一:一些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為何不濃厚?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於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學生的思維活動是建立在濃厚的興趣和豐富的情感基礎上的,只要能喚起他們對學習的興趣,他們自然會進入學習的境界中,進行自覺、自主地學習。有了興趣作伴,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就會無限高漲,學習激情就會被充分點燃,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享受學習的過程,享受學習的快樂的。然而,在現實的學習中,我們的一些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不再濃厚,學習的熱情不再高漲。他們感受不到學習的快樂,更多的,他們只是完成學習的任務。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學生的這種學習情況呢?

困惑二:感覺高年級的閱讀課存在著以下問題。

1、目標不明確。表現為教學目標沒有定位在“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上,而是定位在“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上。煩瑣的分析還沒有退出語文閱讀教學的舞臺。

2、學生的個性體驗不夠。熱熱鬧鬧的一堂課,從教師的教學語言到教學設計,可以說近乎完美。似乎也抓住了課文的重點、難點,解決了課文的重點、難點;課堂上老師也指導學生進行了感情朗讀,學生似乎也讀得很有感情。但是當課堂鞏固時,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對課文的朗讀又回覆到初讀時的水平。這說明什麼呢?說明學生對文字缺乏自己的個性體驗。無論是對文字內容的理解還是朗讀時情感的把握都是教師強加的。這種情況不是偶然的,而是趕羊式教學的必然後果。

3、學生學習方式是轉變了,但學生自己卻不能成功地自主、探究、合作。

4、語文教師轉變教學理念,但把握不住語文課該教什麼?如何備好課?如何備好學生?

面對新教材,面對教學新理念,相信每一位語文老師都有很多困惑。我認為做好語文教學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教語文,踏踏實實地做語文教師,踏踏實實地教我們的孩子,愛我們的母語,如果能做到這些,那你就是一個稱職的語文老師!

  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困惑三

一、 生字詞的教學。

生字詞的教學到了高年級雖說已經不作為教學的重點了。但卻又必不可少。因為學生學習程度不一樣,自覺程度也不一樣。程度好的學生,能按要求預習,生字詞掌握很紮實,課堂上檢查一下就可以結束這個環節教學,可程度差的,不按要求預習,生字詞掌握不好,課堂上緊緊是簡單檢查,效果不好,還需要再次告訴他正確的讀音,正確的書寫,以及詞語的解釋和如何運用。否則,讀音不會讀,字不會寫,更不用說會用了。聽寫生字詞,錯誤率高。生字詞的教學,所用時間長短的問題,讓我困惑。用得時間少,程度差的學生掌握不好,用得時間多,對程度好的學生來說又過於簡單。照顧中間的同學,程度好的同學學習熱情受影響,程度差的同學依然掌握不好。

二、 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六年級的學生,雖說早已經具備了獨立閱讀的能力,也閱讀了一部分書籍。但由於學生閱讀時缺乏方法,所以閱讀只是泛泛而讀,囫圇吞棗。讀後你讓他說讀得是什麼內容,可能他就說不出來。學生的閱讀能力欠缺,學生閱讀能力有待提高。有效的發法指導,同讀一本書的閱讀訓練,讀後有思批註式閱讀應該成為六年級老師指導學生閱讀的好措施。提高閱讀能力,功夫在平時,充分利用每一節語文課,發揮教材的作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推薦可讀的優秀讀物,相信,學生的閱讀水平將會有大幅度提高。

三、 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縱觀六年級學生,發現學生在寫作上也存在一些問題。寫作水平沒有能夠達到六年級學生的水平。大部分同學文章篇幅不長,內容不夠具體,中心不能突出,詳略不得當,句子間或者段落間的過渡不好,文章選材不突出,不典型。

作文課上,如何照顧到全體同學呢?學生程度不一樣,面對同一個作文題目,個別語文優秀的學生,能寫出內容具體,中心突出,詳略得當的文章,中等學生,文章會寫得勉強合格,程度差的學生,可能只是會寫出一段話來,或者緊緊開個頭。有得甚至是抓耳撓腮不知如何寫?面對這些情況,作文課上,老師面向全體授課時,如何照顧全體同學呢?

作文是在課堂上寫,還是回家寫呢?如果規定時間同時完成作文,作文交上來後,很糟糕。如果不規定時間完成作文,讓回家寫,學生基本上都能按照要求來寫,結果就會出現抄襲的現象。

作文批改怎樣最有效呢?作文批改是語文教學中的一件大事情。是老師全批好呢?還是教給學生批改方法,指導學生批改?

面對全班七八十本作文,老師詳詳細細仔細批改每一篇作文,這樣一來,老師幾乎所有時間都會用在作文批改上。文章批的是不錯,把學生的錯字,病句,作文的毛病都找了出來,可學生看到自己的作文時,部分學生只看個成績,是優還是良,至於老師的精批細改,可能無暇顧及;部分同學會仔細看,看後會知道自己作文所存在的問題,會下定決心改掉,但由於不是自己發現的問題,印象總歸不會很深刻,時間一長,又忘掉了。總之,老師的精批細改沒有能夠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如果老師指導著讓學生來改,學生自己發現別人作文中存在的問題,印象很深刻,到了自己寫作文時會改正,通過改作文,學生知道作文中都會存在哪些問題,那麼今後,就會盡量地避免。這就叫絕知此事要躬行。可這樣一來,老師就會有偷懶的嫌疑。作業自己不改,讓學生來改。學校領導也不會願意。豈不知,在指導學生批改作文的過程中,老師在不停地指導,不停地教。從眉批到總評,從錯字到錯句,從一個標點符號到整篇課文都會一一細細地指導學生看到,注意到。但,儘管如此,認識到學生批改作文重要性的人還是不多的。

四、 學生書寫不夠規範。

在國小階段就會發現,低年級學生的書寫很漂亮,很規範,可是到了高年級,學生的書寫越來越不規範了。書寫了草、筆順不對、結構鬆散、書面髒亂、錯字很多……面對這樣的現象,老師們也採取了很多措施。

讓學生每天描紅。要想寫好字,就要練,於是老師佈置的描紅的作業。每天一頁描紅。認真的學生,描寫很好,不認真的學生需要多次督促才行。描紅作業老師天天改,學生寫的一個樣,老師不看,學生寫得又是一個樣。學生描紅時候,字很好,可到了實際寫作業,字又回到了自己的原來樣子了。認真的同學,瘦小很大。很大一部分同學把描紅當成了一樣負擔。應付差事,敷衍完了事。描紅對大面積提高學生的書寫水平所起的效果並不是很大。我想,關鍵是如何讓學生由被動的老師讓我練,變成主動的我要練。

作業展覽。為提高學生的書寫水平,老師們舉行作業展覽。優秀的作業擺出來,讓大家看,學習,受教育。可看的結果,依然是有同學只是當時感嘆同學作業好,要向同學學習。可結果呢?到了自己寫作業時候,又忘了。有時候,老師為了激發學生進取不服輸的心,讓所有作業都擺出來看看。優秀的作業受到稱讚,不好的作業受到大家的關注。作業寫得不好的同學,可能會痛下決心把作業寫好,於是字會規範幾天,過了一段時間,又忘了。又回到了原樣。作業展覽,只有經常舉辦,效果才會好些。

措施雖說多,但歸根到底是如何抓住學生的心,如何讓學生從心裡面意識到字寫規範的重要性。只有學生從心裡面自己意識到重要性了,才會自覺主動把字寫好,收效也是事半功倍的。

五、 學生不愛動腦筋。

現在的學生越來越不願自己動腦筋了。可能是由於現在家家戶戶都有電腦的原因了,有了問題,百度一下,就會出來很多條答案。完全代替了學生自己的理解。現在課文全解一類的書籍比比皆是,學生看了課文全解,根本不用在自己動腦筋了。於是有了問題,找課文全解,課後問題的答案,各類工具書上,答案一目瞭然。學生上課時也懶得自己再記了。時間久了,學生的腦袋越來越懶了。稍微需要動腦筋的問題,就放那裡不寫了。或者等著抄同學的,或者等著老師講解的時候,把答案抄上去。到了高年級,上課發言的同學也越來越少了。關鍵是很多同學不善於動腦筋,沒有自己的理解感悟。

  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困惑四

在新課程教學中,我們教師的熱情都很高漲,個個都氣勢昂揚,有信心把語文工作做好,但經過幾年的`探討,我們教師對語文課改還屬在不適應階段,在這就談談我對語文新課改給我帶來的一些困惑與相應的對策。

一、有限的時間內提高課堂效率, 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掌握學習方法,讓學生勇於探索,發覺裡面的新事物。為了適應新課程教學,我們必須轉變教學理念,必須讓學生在課堂上自己找方法,那就會產生拖堂現象,那我們如何去完成教學計劃,識字能力又怎麼樣培養? 那就必須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不能讓課堂的時間浪費掉,防止外界干擾,減少維持課堂紀律,要讓學生明白學習是重要的事情,提高課堂效率,時間不可以隨便浪費的。我們還可以嘗試引導學生將最感興趣文中的重點問題提出來討論,而其它的問題可放在課後與學生單獨交流,對於較為精彩的話語可展覽在語文學習園地內,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二、培養適合學生自己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在研究解決其學習任務時,表現出來的具有個性特色的方式。那就要改變傳統教學中的過於強調接受性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鼓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但常常不好操作,流於形式,缺乏在個體獨立思考基礎上的真正合作,在課堂中只有少部分同學能參與,其他同學仍是被動,沒有表現的機會。有的學生合作學習時,不會傾聽,不會合作。 在課堂活動前,先明確分工,再合作。這樣可以讓每個學生都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也可以先獨立思考,再分別說出自己的想法,最後形成集體的意見。在合作學習的內容中,要考慮學生之間不同的認識,不同的發現,這些內容往往是教學的重點或難點,是學生靠個體自主學習很難解決的,把學生的個體差異變成一種教學資源,學生就會積極參與合作學習中去。教師要對合作學習進行指導,不能袖手旁觀,要真正關注學生,深入到合作學習中去,瞭解他們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思考的疑難點。

三、作為老師要有自己的教學理念,但把握不住語文課該教什麼 理念的轉變,是適應語文新課程改革的根本前提。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教師之間將更加緊密地合作,與不同學科的教師打交道,那語文課到底是什麼課? 現代教師所面臨的挑戰,要求教師保持開放的心態,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進行多方位的學習,現在的語文教學,已經不是單一的語文知識,而是涉及多門學科的知識,這就要求教師要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使自己具有更開闊的教學視野;其次,就是學會和同行合作,吸取多人的智慧,協調一致;對學生的評價,不僅看學生成績,還要多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重視知識的運用、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不搞題海戰術,減輕學生負擔,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四、給學生語文營造更廣闊的想想空間,教師在課堂怎樣培養“語感” 談到語文教學時,特別強調“要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而不僅僅地掌握知識和籠統地提高能力。不少人感慨,“耗時多,收益少”。重視能力的培養,不重視基礎知識,那不學語法知識,“語感”又怎麼樣培養? 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語感”,就突出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收集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發展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可以通過吟誦法,讓學生利用讀書的語氣感悟,主要通過學生,老師進行有感情的朗誦,進行對比,而產生共鳴;也可以進行教學情境法,來讓學生感悟,主要通過教學內容,精心佈置情境,讓學生們都能融洽到情景中;還可以利用傳授的知識的過程,讓學生在思維裡產生感悟。

五、 把教師的教學理念貫穿到行到中去,那如何去備好課 語文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的教學行為必須根本轉變,這樣才能主動適應並投入新課程改革,才能真正落實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總目標,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然而,以學生為中心,意味著教師轉為合作者,那麼一堂課,教師如何去備課,如何去引導學生根據教材去主動尋找問題。 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教師由權威變成合作者,那麼教師跟學生是平等關係,在學習中,備課中,可以去參與學生的學習生活,根據學生的學習個性去發現問題,通過課堂的組織,並引導學生髮現並解決問題,從而讓學生產生興趣與個性,這樣大大加強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個性發展化,運用多種教學模式,讓學生找問題,可以同學提,老師提,再一起解決;還可以通過利用學生最感興趣的字、詞、句、畫等入手,讓學生產生興趣,在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

六、把學生帶到更廣闊的社會實踐中,從教材難引到實踐 新課改課堂教學中,要求教師要以教材帶領學生走向自然和社會,然而就在課堂中經常出現一句課堂口頭語“你們讀懂了什麼”,從這句話中,我們就知道還是不能走出“教教材”,新課程的教材,使我們在課堂提問下,學生無語。我們是想讓學生弄懂教材,並從教材中引發到現在生活中去,而往往教師們還是拘謹於教材,不敢突破。還由於學生在現在生活的閱歷和社會接觸較少,讀課外圖書也有限,也很難去領悟教材,甚至一些關鍵詞、句難以表現出來。真正樹立為學生而教,根據學情而教,使學生讀有所感,思有所啟,練有所得,學有所獲,讓課堂教學真正成為思想交流、情感溝通、生命對話的場所。教學要沉下心來咀嚼教材,發現、選取典範語段、欣賞點評;要開掘出蘊涵於母語中優秀的民族文化;對課文的主體特點、語言特色應瞭然於胸,還要自己準備好課文的相關知識、背景資料,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學生能自己收集資訊最好。這樣,在教學中才能得心應手發揮資訊調控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