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談國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困惑及對策

校園 閱讀(2.21W)

導語: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的思想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在的學生們在越來越“成熟”了,越來越現實。以下是小編整理談國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困惑及對策的資料,歡迎閱讀參考。

談國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困惑及對策

 摘 要:在新的課程理念下,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從事國中政治課教學的過程中筆者遇到了不少難題與困惑,通過自學思考,我就擬就國中政治課教學的教學實施層面,即國中政治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造成問題的原因及其一些改進的措施,進行探討和分析,希望能為政治新課改的順利實施,提供一些參考和素材。

  關鍵詞:國中政治課教學 問題 對策

思想政治課,作為中學的一門學科,它在素質教育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質教育中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是其他任何學科不能代替的。在推行新課標,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思想政治課教育教學還存著“新課程理念被誤解、教學方法陳舊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缺乏時代感、現代感”等問題。為此,本文擬就這些問題以及如何解決這些問題與教育同仁作一探討。

  一、國中政治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中學思想政治課是對中學生系統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馬克思主義常識教育的必修課程,是中學德育的重要渠道。正視和思考政治課中進行德育教育所存在的問題和研究其對策,就顯得尤為重要。中學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既具有各門基礎課程的共性亦具有自己的特點,主要表現在:

(一)新課程理念被誤解

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由於對新課程改革的思想及其理念的片面誤解,對新課程改革精髓把握的不準,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造成兩種傾向:一是形式化,二是絕對化。形式化就是重現象不重本質,重形式不重實質,教學改革只是形似,還沒有達到神似,這種形式化的課堂上,教學的有效性就會受到質疑。教學的有效性,就是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

(二)教學方法陳舊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政治課是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要發揮政治課的育人功能,必須讓學生喜歡上政治課。我們很多老師的政治課教學是教師在臺上滔滔地講,學生在臺下默默聽。教師一個人在臺上唱“獨角戲”,告訴被教育者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應該,什麼不應該。把學生看作是認識的容器,而不是認識的主人;把學生看作是千篇一律的,而不是個性化的。這種灌輸式教學和簡單化的處理,導致的結果是政治課缺乏足夠的吸引力,學生不喜歡也不願上政治課,直接影響了課堂教學在德育教育中主渠道作用的發揮。

(三)任課教師不能勝任新課程改下的教學工作

教師是國中政治課教學的組織者、參與者和實施者,是新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在於人的因素。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國中政治課的開展情況,直接決定著國中政治課教學的效果。但是大部分教師在執教過程中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大多數老教師對新教材不適應,教學方法不靈活

新教材以嶄新的面目出現,關注學生能力的發展,注重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教學過程主要是幫助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重視學習的過程,而不是學習的結果。這就需要教師的教學方法靈活多樣。通過各種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讓學生樂於參與探索過程。而我們的大部分教師對教材不夠熟悉,不能把握教材的脈搏。只瞭解教材的外表形式,不懂得教材的科學內涵,不能靈活掌握教材。題與對策2、教師觀念陳舊直接影響政治課有效順利的達到德育目的

很多政治課老師,只注意到新教材的難度較過去降低了,而沒注意到知識的整合性更強、覆蓋面更廣,不善於挖掘新教材的內涵。在政治課堂上,對於教材中的“探究園”“議一議”等教學內容。只是一帶而過,讓學生簡單的看看圖片或者漫無目的讓學生進行隨意的討論討論沒,便轉入“知識導航”的課程內容。進行知識的灌輸,隨後便是進行題海戰術進行大量的練習。未能按照課程編寫的意圖讓學生通過“探究園”感悟日常生活中的各種道德衝突現象,從而領悟本節課教學的知識點。新課程中提出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理念未能得到實施。

(四)“應試教育”成為中學政治課教學的指揮棒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轉變知識傳授者的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組織者。但不少學校依然沒有跳出原有的評價思維,仍然用“分數”、“成績”、“質量”限制教師角色轉變的評價理念來考核教師。評價方案還是“應試教育”模式下的考核模式,考核制度依然未變。學校還是熱衷於把學生成績作為衡量教學質量的唯一標尺。在“應試教育”考核制度指揮下,教師們不得不沿襲著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

“應試教育”評價導向就像牽牛鼻子一樣影響著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目前,新課程的評價體系還不很健全,學校基本還是採用原有的評價標準,偏重結果,忽略過程;重視教師的教,忽略學生的思維發展。制約著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元目標的實現,這種評價無形之中使教師說歸說,做歸做,不自覺地又走到了重視分數的老路上來。許多教師不敢做“冒險”的實驗,擔心一旦學生成績不好,自己將待崗或高職低聘,因此,只好固守著傳統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

  二、目前國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的原因剖析

在當前社會轉型時期,社會生活表現得錯綜複雜。學生很容易被社會上的新變化、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所吸引,社會對學生的影響作用迅速增長。然而社會的影響是複雜的,同時大眾傳播媒介良莠混雜,因此使得一些不諳世事的青少年特別是國中階段的學生容易受到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等的消極影響。面對迅速的社會變化和複雜的社會影響,思想政治課往往處於一種窮於應付和無所適從的狀態。

那麼為什麼作為政治課教學中存在上述的問題呢?分析起來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新課程培訓“照貓畫虎”未能學到課程改革的核心內容

新課程改革推進了好幾年,同時新課程改革的教師培訓也隨同開展了好幾年。在基礎教育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方面取得一些成果,同時也暴露出了一定的問題。由此,造成了新課程改革的新理念被片面的認識及誤解。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可歸結為:

1、不重視課程改革的培訓工作

對於新課程改革,作為教學一線的教師,未能認識到改革的國際、國內背景,未能認識到課程改革的長期性、艱鉅性和複雜性,未能認識到課程改革代表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是關係國家、民族前途和命運的千秋大業。振興教育,全民有責,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由於未能認識到課程改革的重要性。由此,每次開展新課程培訓我們的老師參加新課程培訓,總是“出工不出力”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培訓中來。同時由於新課程培訓時間安排在假期,好多老師都不能積極按時參加培訓,由此培訓的成效可想而知。

2、對課程標準的學習不深刻

課程標準是國家課程的基本綱領性檔案,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範和質量要求,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它體現了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定了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提出教學建議和評價建議。課程標準作為教學的指導性檔案,大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未深入細緻的學習,準確領會其要求,造成對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及其核心把握的不是很準,只是流於形式。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按課程標準設計教學,而我們的老師們以往都習慣於按教材去設計、實現教學。

(二)教學內容缺乏時代感

當前中學政治課教學相當部分教育者是把主要精力用在理順基本理論、基本觀點上,重點放在如何使學生記住這些理論觀點,很少把政治教育理論與21世紀經濟科技飛速發展,國際競爭異常激烈,政治鬥爭十分複雜的國際環境和時代背景進行分析,使政治課教學的視野狹窄,理論觀點的闡述蒼白無力,學生感到枯燥無味,更不用說運用所學理論來分析認識當今國際經濟政治格局的變化和國際政治鬥爭得發展趨勢等問題。同時常常把政治理想、政治信念的教育視為單純的政治理論問題,孤立的、靜止的、抽象的強調理想、信念教育,忽視社會改革發展的現實。特別是對社會生活中存在的貪汙、腐敗、以權謀私、損人利己以及黃、賭、毒等陰暗面,缺乏科學的分析和認識,致使不少中學生對教材上講述的理想、信念等政治理論觀點、術語背的滾瓜爛熟,而實際生活中缺乏主人翁的責任感,缺乏為祖國、為社會積極奉獻的精神,缺乏法制觀念和基本的倫理道德觀念等。

(三)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

課程評價對課程的實施起著重要的導向和質量監控的作用。目前對教師的評價是,會考、大學聯考的`評價方式與高中、大學的招生。僅僅依靠紙筆考試作為收集學生髮展證據的手段,還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惟“學生學業成績”論教師工作業績的做法還沒有打破、惟“升學率”論學校辦學質量的做法還沒有打破。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家長和社群對學生的學業成績、學校教學質量的評價還停留在“升學率”上。由於受到“應試教育“的考核機制的影響,我們的教師面對新課程改革只能“穿新鞋走老路”。

  三、國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存在問題的解決建議

中學教育是全民教育的基礎,對提高全民族素質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學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能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質,使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而且還能讓受教育者積極進取,在求實創新品質的驅動下,努力學習知識,提高科學文化素質,強化中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實現中國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證。針對國中政治課課堂教學中出現的上述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幾點解決辦法及建議:

(一)教學內容要緊跟時代發展趨勢、有所創新及其突破

當代世界,科技迅速發展,知識經濟初見端倪,世界正在向多極化發展。在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同時,還需適應時代的發展,把21世紀新的德育要求滲透到平時的教學中。

首先,要加強網路道德教育。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與普及,網咖等上網場所遍佈在學生生活的周邊。網咖等網路場所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方便。但網路的發展猶如一柄雙刃劍,給學生的發展帶來正面的積極影響的同時,又起著負面的消極作用。網咖等網路環境為學生學習提供了廣闊的平臺,但學生經常沉迷於網路遊戲荒廢了學業,通過網路沾染了不健康的甚至腐朽的東西,如色情和暴力,對未成年的學生造成了不小的衝擊。

其次,要重視心理健康的教育。心理健康是進行正常學習、生活、工作的前提,只有有了一個比較健康的心理才能健康、愉快的生活、工作、學習。

(二)優化教學方法發揮學生主體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實踐研究認為,學生的主體性包括:獨立性、主動性、創造性。獨立性集中表現為自尊、自主、自我調控、自我決斷等方面;主動性是在學習中的一種自覺行動,其表現為成就動機競爭意識,求知慾,主動參與以及興趣等方面。創造性是對現實的超越,其發展目標為創新意識,創造性思維能力以及動手實戰能力等方面。

在思想政治課的教學過程,要學生髮揮主體作用。首先,要學懂馬克思主義基礎知識,學生要有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其次,要使學生相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真理性,也離不開學生的主體作用。有些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不信”,除了客觀的社會原因外,還有年齡,知識水平,社會閱歷等因素的限制,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自願地,主動地去思考、分析、比較,才能使學生消除思想上的疑惑,解開認識上的疙瘩,逐漸建立起正確的信念。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要使學生從不知到知,申疑到信,最後達到知行統一,歸根到底要通過學生的內因去實現,因此,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1、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學有餘力

現在使用的國中思想政治教材,雖在以前基礎上作了修改,但總體上仍顯得較空泛,枯燥。因此,要提高教學質量,增強教學效果,首先要使學生對這門課產生興趣,因此,教學中設法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是學生主體性發展的前提。教師在教學新知識前,先生動、形象地講清這堂課所學知識在實際中的應用或對今後學習新知識的作用和意義,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2、創設參與條件,讓學生學有機會

在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一味地講,應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儘量創設各種條件,讓每個學生都有充分表現自已的機會,積極動腦、動口,保證學生積極參與的數量和質量。只有既注重學生參與的深度即在參與中積極思維的程度,又注重學生參與的廣度即是否全班學生都參與,這樣,才能提高全體學生參與的質量,提高課堂效率,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要把培養優等生與提高後進生同步,教學中,後進生比學習尖子更需要教師的關懷,更需要為他們創造條件,對他們要更多鼓勵和愛護,講課時,應選擇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讓他們解答,給他們發言,多給解答的機會。對回答有錯誤的學生,也要表現出高度的熱情和耐心,使學生增強參與的主動性和克服困難的信心。

3、注重學法指導,讓學生學有方法

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既要研究如何改進教學方法,更需要研究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要積極引導參與教學的過程,要教給學習的方法。在學習過程中,教給學生三種主要的學習方法:(1)閱讀的方法。教師科學組織學習材料,讓學生學會提綱挈領,抓重點,從而科學讀書。(2)嘗試學習的方法。通過“提出問題———嘗試練習———討論交流———明理開竅”的學習過程激發學生敢於“讓我試一試”的動機,培養探究能力;(3)思考的學習方法。通過例證示範,練習的指導,引導學生逐步掌握常用的獨立思考方法,這樣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能力就會得到提高。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的道路上,國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與困惑,只要我們作有心人細心觀察深入研究,在國中政治課堂教學實踐中,我們定能見到困難“迎刃而解”。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國中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或多或少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我們須認真研讀《課程改革綱要》認真領悟課程改革的精髓,在教學實踐中大膽應用新課程理念,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及教學方法,為國中政治課教學質量提高,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