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國小語文閱讀教學困惑

校園 閱讀(1.8W)

國小教育是學生在整個學習階段的初始階段,下面一起去了解一下國小語文閱讀教學困惑吧,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國小語文閱讀教學困惑

  國小語文閱讀教學困惑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語文教師努力地學習新的教學理論,逐步轉變教學理念,深入鑽研教材,不斷研究學生個性特點,但經過多年的探討,仍存在一些困惑,在這就談談我對語文新課改給我帶來的一個困惑與相應的措施。

有些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為何不在?

在所帶班級中中,我們的一些學生的確對語文缺乏興趣,課堂上他們不善於甚至懶於思考、上課人在心不在、不積極發言、課前不預習、作業敷衍了事,種種跡象都反映了對語文的不重視,更談不上有興趣,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學生的這種情況呢?下面簡單加以分析:

一、教師自身的原因。教師的教學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如果教師對教學沒有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課堂教學缺乏足夠的激情,學生又怎麼會興趣盎然、滿懷激情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呢?作為教師,我們必須自問:我們對教學是否充滿了興趣?我們的課堂是否充滿了激情?當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不再濃厚,我們是否應該更多地思考自己的教學呢?

二、學生自身的原因。教學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景:教師一腔熱血、激情四射的講授,一些學生卻始終面無表情、無動於衷。這種情況,不能不讓教師感到心痛。的確,由於種種原因,我們的部分學生沒有表現出語文學習的興趣,但這也是一個客觀現實。

三、教材的原因。毋庸置疑,教材上所選的課文都是名家名篇,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美文佳作,集思想性、人文性、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十分適合學生的學習。但同時不可否認,教材的部分課文太過注重思想性、人文性,忽視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愛好,忽視了學生學習的感受。

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是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

一、以趣激趣。要讓學生對語文學習充滿興趣,教師必須對語文教學充滿興趣,讓語文課堂充滿激情。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一面鏡子,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教師的教學潛移默化地影響、薰陶、感染著學生。所以只有教師對教學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學生才會真正地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性格、興趣、愛好、心理等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投其所好”,例如在教《搭石》一課時,學生就對一行人如何有序的走搭石感興趣,這時教師就可以播放視訊讓學生觀看,還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文相關段落進行表演,運用這樣的方式投其所好,這樣的教學,學生會不喜歡嗎?

二、培養興趣。興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更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培養部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並非易事,需要我們教師有足夠的耐心,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逐步培養他們的興趣,可以舉辦朗誦會,可以每天推薦小故事,還可以進行語文方面的才藝比拼,這樣就可以逐步幫助他們感受學習的快樂。

三、拓寬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豐富學生學習語文的方式。生活中處處有語文,學習語文的渠道應該是多種多樣的,方式也應該是靈活多樣的。讓學生走進大自然,呼吸芬芳的空氣,感受景色的怡人,激起情感的漣漪,這是在學習語文;讓學生走進社群,感受社群的變化,體驗社群人民的生活,這也是在學習語文;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如朗誦會、故事會、辯論會等,讓學生在活動中增長知識,陶冶情操,這同樣也是在學習語文。這些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方式,都能夠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離不開課堂上教師的傳授,也離不開課外的`實踐與探索。

要真正培養每個孩子的語文學習興趣,絕非易事,相信只要眾多教師不斷鑽研,勇於實踐,持之以恆,我們一定會讓每個孩子愛上語文,愛學語文。

  國小語文閱讀存在的問題

1閱讀內容與學生閱讀能力不符

國小語文教材中,人教版的使用是佔大多數的,筆者就根據人教版的語文閱讀內容進行探析。發現很多的課內閱讀內容與學生的閱讀能力不相符,這種閱讀材料即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了一定的知識也不能對作品真正想表達的觀點有準確的把握。

例如,在人教版國小語文六年級下冊《凡卡》這篇課文時,作者通過寫凡卡的生活經歷和凡卡在寫信時的描寫,展現了當時背景下一個九歲孩子的心理髮展過程,同時反映出那個時期的社會的黑暗。這種相對沉重的閱讀材料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只能是被動地接受教師的講解,但是要想真正地滲透文章的含義和文學價值還需要學生在閱讀之前對當時的寫作背景的歷史有一定的瞭解。而且這種涉及社會層面的描寫對於國小生來說意義不大,國小生的生活閱歷、價值觀、世界觀都處於沒有形成的階段,在這個時期對於社會的描寫的理解能力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限制。學生對所學內容在客觀條件上不能夠達到完美的要求,必然導致教學有效性的缺失。

2.學生缺乏思考能力,習慣於接受傳統課程

雖然教育改革之路一直在提倡,但是國小語文的閱讀教育還存在很多的傳統問題。學生閱讀速度和閱讀質量上都沒有形成很好的學習效果,這種情況下的閱讀就只能是學生在淺顯的閱讀之後聽教師的講解。這種匆匆結束的閱讀教學很大程度並不能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有所提高,閱讀的過程是一個人自主接受閱讀內容的過程。這個過程自然需要閱讀者慢慢體會和認真的思考。在聽講解的過程中沒有了自主的思考也就沒有了閱讀的意義,這種教學過程同樣制約著國小語文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3.國小閱讀材料的選擇良莠不齊

閱讀材料的選擇上除了課本中的課文,還需要在課外選擇一定量的材料,這種相比而言沒有具體要求的選擇往往存在很大的質量彈性。這個過程中使得大量的通俗文學和網路文章、流行小說進入學生的閱讀範圍,這些作品在國小階段的閱讀並不適合。這些閱讀材料的作者背景不能保證,對於學生的品質培養也存在很大的影響。

  提高教學水平實現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建議

作為國小語文中的重要課程,在教學過程一定要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語文能力除了基礎的認字、識詞、造句外,更多的就是一個人閱讀理解的能力和寫作的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都與國小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相關。筆者就根據在日常教學中發現的教學問題以及在國小語文閱讀有效性方面的提高意見做出陳述:

1.去繁就簡,明確教學目標

就目前國小語文閱讀教育中存在教學過程過於繁瑣,程式冗餘的現象而言,已經使得教學的目標在一定程度偏離中心的地位。應該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突出閱讀,摒棄那些沒有必要的教學輔助過程。學生的閱讀只需要閱讀材料和安靜的環境,其他的教學媒介的存在很可能使學生的注意力無法集中於閱讀。閱讀中的思考也需要相對簡單的環境進行,去繁就簡是明確教學目標的一種手段。

2.增加課堂交流環節,促進學生思維碰撞

同樣一篇文章在不同的人閱讀之後會產生不同的認知,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理解差異性是永久存在的。如果閱讀教學的內容只是停留在輸送統一思想的階段,那麼這樣的國小語文教學依然沒有有效性可言。一個人的思維和另一個人的思維不可能完全相等,在課堂中給學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機會能使得學生在交流過程中體會自身和他人的差異。這種交流同時也能夠鍛鍊學生的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既能夠拓展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又能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

3.引導學生思維,摒棄灌輸式教學,實現讀思相互結合

在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問題較多的就是在學生思維上採取灌輸式的思維,無論學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範圍只是單方向的給學生呈現,這樣的教學過程效果自然不好。學生的思維從自身思維到正確思維之間沒有很好的過渡,使得學生在思維接受過程中存在困擾。

同時,思維的過渡有助於學生在理解的層面更好地接受教學的內容,但是這種能力在提升後如果沒有一定的訓練和實踐,也就沒有實現閱讀教學的最終的目。國小閱讀教學的最終教學目的中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是很重要的,這就需要將閱讀和寫作相結合。在閱讀能力提升的同時提升寫作能力,也能起到趁熱打鐵的效果,從而全面提高國小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國小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關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知識接受程度和對於學習的態度,在教學層面的改變能夠很好地提高這種有效性。教學有效性的探索能夠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改善教學過程,在這種有效性教學方式探索的過程中實現了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