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正義論》讀書筆記

文學 閱讀(2.66W)

羅爾斯在《正義論》開頭,就開宗明義地講,正義的主題就是社會的基本結構,或者說得更準確些,就是主要的社會體制分配基本權利與義務和確定社會合作所產生的利益的分配方式。接下來小編蒐集了《正義論》讀書筆記,歡迎檢視。

《正義論》讀書筆記

  《正義論》讀書筆記【1】

在讀完這本我自以為很難讀懂的書後,才發現並不是我想像的那麼的難懂,相反,我讀懂了一些東西,一些我覺得很有用的東西。

在《正義論》的閱讀中,我感觸很深,想明白什麼是正義,就要明白為什麼需要正義。羅爾斯借鑑了啟蒙者盧梭的“確信每個人都就應是自由而平等的,他認為這是人類社會制度的根本前提,只有這樣的制度才是公正的、有生命力”的思維方式,提出了“正義的理想國”,讀後感《讀後感》。羅爾斯提出,正義的定義首先需要三個前提,其實這也和盧梭定義社會契約的前提有點類似,那就是:理性的人、原始狀態和無知之幕。這自然也是一種純粹假設的狀態,但也是得到真正正義務必的狀態。

那麼,反省我們中國的現狀,又有什麼感想呢?我突然想到了這一方面,我們中國現實中的道德社會是什惡魔樣的呢?例如,範跑跑事件中,中國人的道德表現,指責範的人幾乎全部是建立在傳統道德基礎上混淪吞棗的道德觀念。很多都是僅僅在心領意會的共同道德認識基礎上做出。職責義務,權利自由,善惡公私等握在一塊。指責起來頭頭是道,但永遠缺乏社會根據和理論根據。沒有必須清晰的邏輯,如果叫他解釋,不可能解釋清楚的。那麼他只有透過二條途徑來反擊。就是透過中國民眾的傳統道德觀念,孝道和性善論來進行,即在把人同動物的區別中,而不是人同人的區別中進行認識,所以我覺得讀約翰·羅爾斯的《正義論》對於我們的道德建設和道德理論也很有好處。

所以在讀完這本書後,雖然對於它的資料還不是瞭解得很深,但是我還是看到了正義的一種力量,一種反省,一種啟示,還是很有好處的!

  《正義論》讀書筆記【2】

羅爾斯的理論,也能夠說反映了現代西方社會裡政治事務日益世俗化的現實——政治過程逐步擺脫了宗教、道德、精神信仰等等的支配,開始尋求建立自身的目標與規範。多元社會要求政府嚴格按照公正規則與程式辦事。

除了程式和規則外,對於相互衝突的價值觀念之爭,政府務必嚴守中立。也因為這個緣故,羅爾斯的正義原則,在所有這些問題上都持續沉默,不表立場,或者講沒有立場。

能夠這麼說,政治自由主義的目標,就是以最低限度的道德觀念,來界定政府的主角,使自由主義的社會,能夠包容多種不同的價值理想和多樣化的生活形態。羅爾斯的正義論就是想到達這個目標。除了兩個基本點——基本自由權利不可剝奪、社會經濟不平等務必照顧底層人民利益——之外,他的正義原則力圖與各種相互衝突的價值觀,持續最大限度的相容性。正是這一點,給了它自由主義的特色。

但是,這並不是說,羅爾斯的正義原則就是價值觀中立的。正如羅爾斯所說,雖然邏輯出發點是價值觀中立,由此所推匯出的結果卻往往不是價值觀中立的。正義原則的一大功能,就是規範和限制能夠被允許的價值觀的資料。任何行為,若是違反自由、平等、理性人基於公平立場所選取的原則,都是一個該譴責的錯誤行為。相應地,要靠這類行為才能得到滿足的價值觀,也務必受到限制。這就是他的正義優先性原則:個人的特殊價值觀,不得違背正義原則的要求,否則便沒有合法地位。

從《正義論》的觀點來看,機會均等是公平正義的應有之義。它區別於功利主義的個性之處,在於它強調國家要實現正義,即某種程度上公平、公正、公益的實現。而機會均等規則是保障個體自致性的發展起點和過程的平等的基本準則。當前,佔我國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階層的教育、就業和保障存在相當嚴重的機會不均等,這個問題的解決與否關係到我國能否從根本上消除貧富差距,維護社會穩定,關係到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的成敗。

羅爾斯理論的另一個特點是:在他的公平的正義理論中,表現出一種試圖到達全面、綜合和平衡的傾向,從而使他的理論具有巨大的理論上的伸縮餘地和迴旋空間,以致具有相當不同傾向的理論家以致行動者都能從他的著作中找到證明自己觀點的思想材料或至少批評的物件。他的正義論既能夠滿足那些仍緬懷和執著於構造某種一般正義理論的人的思辨興趣,又能夠為那些焦灼地應對社會現實中的嚴重不正義而絞盡腦汁的人帶給某些理論根據或啟發;既能夠透過強調他的兩個正義原則的平等主義傾向、尤其是最關懷最不利者的差別原則來使美國好處上的自由主義左派獲得某種支援,又能夠說透過強調設計社會基本結構要思考到的穩定性和可行性,具有保守主義傾向的人們也不難從中得到某些辯護和推薦。當然,前一種傾向是更突出的。但無論如何,他是試圖為他所處的美國民主社會帶給一個適宜的、能最廣泛地為人理解的道德基礎;他試圖發掘這一社會的活力,建立這一社會的良性迴圈;他直率地承認,他的正義論要透過一種反覆比較、互相修正,到達與這一社會所流行的、人們深思熟慮和推重的正義決定接近一致的狀態,並且把這種“反思的平衡”作為證明他的正義論的一種方式。

  《正義論》讀書筆記【3】

《正義論》一書是羅爾斯積近二十年的努力思考的一部心血之作,它集羅爾斯思想之大成,把羅爾斯十多年來所發表的論文中表達的思想發展成為一個嚴密的`調理一貫的體系——即一種繼承西方契約論的傳統,試圖代替當時流行的功利主義的、有關社會基本結構的政治理論。

《正義論》出版之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很快就被譽為“二次世界大戰後倫理學、政治哲學領域中最重要的理論著作”,甚至被認為將列入經典之林。一般大學的哲學、政治、法律等相關學科都把它列為最重要的必讀書之一。

在羅爾斯的正義論中,正義的物件是社會的基本結構——用來分配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劃分由社會合作產生的利益和負擔的主要制度。羅爾斯認為:人們的不同生前景受到政治體制和一般的經濟社會條件的限制和影響,也受到人們出生伊始所具有的不平等的社會地位和自然稟賦的深刻而持久的影響,然而這種不平等是個人無法選擇的。因此,這些最初的不平等就成為正義原則的最初應用物件。換言之,正義原則要通過調節主要的社會制度,來從全社會的角度處理這種出發點發麵的不平等,儘量排除社會歷史和自然方面的偶然因素對於人們生活前景的影響。為此,羅爾斯通過進一步的概括以洛克、盧梭、康德為代表的契約論,使之上升到更高的抽象水平而提出了他的“作為公平的正義”理論。在此,契約的目的是為了確立一種指導社會基本結構設計的公認的根本道德準則(正義準則)。

羅爾斯的正義論可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即理想部分,確立了那些在有利的環境下組織一個良好的社會的原則,即那些處理人類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自然限制和偶然因素的原則;第二部分即非理想部分,主要由解決現實中的不正義問題的原則構成。這兩個部分基本上和《正義論》中的第一編和第二編重合。但是也不完全重合,因為,總體上,《正義論》講的都是一種理想的狀況,即使在其所謂面向現實的部分之中,其講述的也是一種設想的“符合基本正義”的狀況,而不是真正的現實的狀況。

單個的人力量是弱小的,而結成一個合作體系則又有可能更好的實現自己的利益。合作增益效應。但是在有些情況下,一個因合作而構成的社會體系會不利於維護其成員的利益,甚至出現合作損益效應,所以一個社會合作體系並非必然會產生好的效果。這就是羅爾斯說的“合作的冒險”。但是隻要人們明白了這一點,就會想辦法去規避合作體系中可能出現的不良現象,人們會通過訂立一些所有人都必須維護的標準來達到這個目的。

顯然,只有能夠平等的維護每個人的利益的契約才能夠為人們所共同認同。因為合作體系是人們自願結成的,並不存在強制關係,這之中的每個人在地位上是平等的,所以一種損害某些人達到其目的的契約不會得到一致的認同。

在這個意義上,可以看出,原初狀態對這個邏輯本身並無實質性的意義,只是起到了一個加強這個邏輯的作用。因為,原初狀態的目的在於促使人們隊有利於所用人的選擇成為必然。但是,上面的邏輯本身就是成立的。不過,確實,加上原初狀態之後,確實更為嚴謹,不容易出現不必要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