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書信函>

關於衛生資訊化建設合理化的建議

書信函 閱讀(7.98K)

資訊系統是社群衛生服務變革的基本工具,在建設上,我們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議。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了寫給衛生資訊化建設的建議書,歡迎大家前來閱讀。

關於衛生資訊化建設合理化的建議

  衛生資訊化建設的建議篇一

xxx市衛生局、省直各醫療衛生單位、廳機關各處室:

為加快我省衛生資訊化建設,保障衛生資訊化建設健康發展,根據衛生部印發的《全國衛生資訊化發展規劃綱要20xx-20xx年》(衛辦發[20xx]74號)要求,結合我省實際,我廳制定了《關於加快我省衛生資訊化建設的指導意見》,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在執行過程中,如有意見或建議,請及時與我廳資訊中心聯絡。

xx省衛生廳

二0xx年二月二十一日

  衛生資訊化建設的建議篇二

建設適應衛生改革與發展需求的資訊化體系,提高衛生服務與管理水平,現就加強衛生(含中醫藥,下同)資訊化建設提出如下意見:

一、衛生資訊化建設的重要性

近年來,我國衛生資訊化建設步伐加快,按照衛生部制定的標準和規範,以醫院管理和臨床醫療服務為重點的醫院資訊化建設取得重要進展;以提高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和衛生應急管理水平為主要目標的資訊化建設取得長足進步;以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和中西醫電子病歷為基礎的區域衛生資訊化建設獲得有益經驗,資訊化為群眾服務、為管理和決策服務的效果逐步顯現。但長期以來,衛生資訊化建設缺乏頂層設計與規劃,標準和規範應用滯後,導致資訊不能互聯互通,資訊資源共享程度較低;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資料資源庫建設滯後,難以適應當前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需要,不能有效滿足人民群眾的健康保障需求。同時,衛生資訊化管理和專業人才缺乏,衛生資訊化對衛生事業改革發展的技術支撐作用難以得到充分發揮。

《意見》要求把衛生資訊化建設作為保障醫藥衛生體系有效規範運轉的八項措施之一,建立實用共享的醫藥衛生資訊系統,大力推進醫藥衛生資訊化建設,以推進公共衛生、醫療、醫保、藥品、財務監管資訊化建設為著力點,整合資源,加強資訊標準化和公共服務資訊平臺建設,逐步實現統一高效、互聯互通。加快推進衛生資訊化建設,對於有效落實醫改措施,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和效率,降低醫藥費用,促進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二、總體框架、基本原則和工作目標

(一)衛生資訊化建設的總體框架。建設國家、省、區域(地市或縣級)三級衛生資訊平臺,加強公共衛生、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供應保障和綜合管理等五項業務應用系統,建設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等兩個基礎資料庫和一個業務網路,將三級衛生資訊平臺作為橫向聯絡的樞紐,整合五項業務的縱向功能和應用,以居民健康卡為聯結介質,促進互聯互通,實現資源共享。到2015年,初步建立全國衛生資訊化基本框架。到2020年,建立完善實用共享、覆蓋城鄉的全國衛生資訊化網路和應用系統,為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目標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二)衛生資訊化建設的基本原則。

惠及居民,服務應用。把以人為本、服務群眾作為衛生資訊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優化醫療衛生工作流程,促進業務融合,方便居民獲得優質、高效、便捷的醫療衛生服務。

統籌規劃,資源共享。以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和遠端會診系統,區域衛生資訊平臺和居民健康卡發放為建設重點,統籌規劃,整合現有的醫療衛生業務資訊系統和資訊資源,完善區域之間、醫療衛生機構與社會保障系統之間的資訊共享措施,實現互聯互通、資源資訊共享。

政府主導,多方參與。政府履行對衛生資訊化規劃、標準規範、投入、管理、績效考核等方面的行政職能。充分發揮資訊科技企業和科研學術機構等社會力量的優勢和作用,合力推進衛生資訊化建設。

(三)工作目標。優化公共衛生、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供應保障等工作流程,通過居民健康卡和互聯互通、資訊共享的衛生資訊網路,動態更新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滿足居民預約掛號,享受連續的預防、保健、醫療、康復等一系列服務,並參與個人健康管理的需要;規範醫療衛生服務行為,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提高基層尤其是邊遠地區的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建立資訊共享的疫情報告、醫療服務、血液保障、衛生應急、衛生監督、衛生統計等資訊系統,實時生成彙總資料,實現對衛生工作的實時監督、動態管理、科學決策。

三、重點任務

(一)建立衛生資訊標準體系和安全體系。加強衛生資訊標準開發的組織保障,支援基礎性衛生資訊標準研發和應用,統一衛生領域各種術語資訊標準和程式碼標準,完善相應的交換標準和技術標準。加強衛生相關部門資訊標準協同與合作,開發醫療保障、藥品購銷、中醫藥資訊交換標準,建立中醫藥資訊標準體系。

加強衛生資訊保安保障體系建設,落實國家資訊保安等級保護制度。加強衛生資訊系統安全風險評估工作,確保資訊保安和系統執行安全。繼續完善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等涉及居民隱私的資訊保安體系建設,建設以密碼技術為基礎的資訊保安保障和網路信任體系,推廣數字證書和電子簽名應用,實現資訊共享與隱私保護同步發展。

(二)建立國家、省、區域(地市或縣級)三級衛生資訊平臺。建設國家級、省級衛生綜合管理資訊平臺,實現跨省或跨地區資訊共享及業務協同,實時採集生成彙總資料,主要為決策者、管理者提供資訊服務。國家級資訊平臺要統籌衛生綜合管理以及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新農合等現有資訊系統,整合功能,共享資訊。建設區域(地市級)衛生資訊平臺,與上級資訊平臺互聯互通,實現區域內公共衛生、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供應保障和綜合管理等應用系統互聯互通和資訊共享,以及與其他相關部門的資訊共享;面向區域內居民提供基本醫療衛生資訊服務,支援遠端會診、預約掛號、雙向轉診、健康諮詢、健康教育等服務,支援傳染病防控、慢病防治與居民個人健康管理,實現患者電子病歷與居民電子健康檔案資訊共享。各地可以根據人口數量和地域特點,因地制宜建立縣級衛生資訊平臺(或資料中心)。

(三)完善五大業務應用系統建設。加強公共衛生應用資訊系統建設,完善疾病防控、婦幼保健、食品安全、血液管理、衛生監督、衛生應急決策資訊系統,提高業務能力,加快12320衛生熱線建設,實現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加強醫療服務應用資訊系統建設,推進電子病歷應用,優化醫療服務流程,規範醫療服務行為,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和效率,保障醫療安全,用資訊化手段方便群眾看病就醫;完善醫療保障應用資訊系統,提高新農合基金監管水平和使用效率,方便參合農民異地就醫和即時結報;完善藥品供應保障應用資訊系統,支援基本藥物管理和使用,支援藥品、醫療器械招標採購、物流配送、臨床使用管理,造福人民群眾,強化政府監管;完善綜合管理應用資訊系統,提高衛生資訊資料採集的及時性和準確性,提高衛生資訊資料統計分析和應用能力,實現對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業務工作、資金使用、內部執行的精細化管理,服務於衛生管理和科學決策。

(四)建立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基本資料庫。推進居民電子健康檔案資料庫建設和應用,基於區域衛生資訊平臺為各業務系統服務,實現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業務協同及資訊共享,提升公共衛生和基層衛生服務水平,滿足居民使用健康檔案資訊、識別健康危險因素、改變不良健康行為、增強自我保健和健康管理的能力,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推進電子病歷的建設和應用,提高醫療服務效率和質量,實現醫療服務精細化管理。建立和完善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院資訊系統,通過區域衛生資訊平臺逐步實現醫院之間檢驗結果、醫學影像、用藥記錄以及患者基本健康資訊的交換與共享。利用區域衛生資訊平臺,實現居民電子健康檔案與電子病歷動態融合,促進資訊交換與業務協同。

(五)健全覆蓋全行業的衛生資訊網路。遵循網路建設服務於資訊互聯互通和平臺建設的原則,依託國家電子政務網和公用網路,建立三級平臺之間、平臺與醫療衛生服務機構之間的資訊網路,服務於衛生全行業資訊交換,保障衛生資訊高效、快捷和安全傳輸。

(六)建立居民健康卡。結合新農合一卡通和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建設工作,加快推進居民健康卡建設和應用工作,用居民健康卡有效共享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以及國家、省、區域(地市或縣)三級衛生資訊平臺的資訊,實現醫療衛生服務活動中居民身份識別、個人基本健康資訊與主要診療資訊記錄、跨區域跨機構資料交換和費用結算,實現居民個人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等醫療衛生資訊共享和動態更新,進一步規範醫療服務行為,方便居民享受醫療衛生服務和進行個人健康管理。以參加新農合人員、新生兒、職業病高危人群等重點群體和大型醫療機構為突破口,分類指導,分步實施,加快推進居民健康卡的發行與應用工作。

(七)完善中醫藥資訊系統建設。中醫藥資訊系統是衛生資訊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中醫藥電子政務管理系統,構建中醫藥專項、轉移支付等預算管理監控平臺,開展滿足中醫藥需求的綜合統計管理資訊系統,實現中醫藥資料的實時採集、整理、彙總和分析功能。建設中醫藥公共資訊服務系統、中醫醫療服務及預防保健資訊系統,繼續推進基於中醫電子病歷的醫院資訊平臺建設,全面提升中醫醫療服務質量。繼續開展國家臨床研究基地資訊共享與利用技術平臺、科研資訊平臺以及基於地理資訊系統的重要中藥資源的網路化共享平臺建設,提高中醫藥科技資訊服務應用能力。加強中醫藥教育、文化、對外交流等資訊化建設。開展中醫藥資訊標準體系建設,制(修)訂中醫藥資料元、基礎資料標準等標準規範,建立和完善中醫藥資源資料庫。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充分認識衛生資訊化是深化醫改的一項重要內容,將衛生資訊化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加強組織領導,整合各方面資源和需求,統籌部署和開展衛生資訊化工作。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要建立完善資訊科技管理機構,配備專職人員;地市級、縣級衛生行政部門要明確具體負責部門,落實專兼職人員,切實履行職責,落實責任。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加強與本地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爭取政策、資金等方面的支援,為衛生資訊化工作提供堅實保障。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要按照統一規劃和要求建立單位內部業務和管理應用系統,並將資訊化建設和業務系統應用情況列入績效考核指標,推動工作深入開展。

(二)完善制度,加強管理。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研究完善衛生資訊化有關管理制度。結合本地實際,研究落實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資料標準的機制,細化居民健康卡的資訊採集工作流程和管理工作制度,同步推進電子健康檔案和居民健康卡的建設工作。研究制定區域衛生資訊平臺建設技術方案及保障措施。落實資訊保安、資訊公開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制訂完善適應電子簽名、遠端會診應用和隱私保護的相關工作制度,保障工作正常開展。研究制定醫療衛生資訊系統產品和服務相關管理制度,促進衛生資訊化建設可持續發展。

(三)加大投入,注重效益。要會同財政、發展改革部門把衛生資訊平臺建設、應用系統執行維護和衛生資訊化管理經費納入各級財政預算,重點支援衛生資訊平臺、衛生資訊化基礎設施、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資訊系統建設,推進區域衛生資訊平臺和基礎資料資源庫建設。鼓勵社會資金參與,積極探索區域衛生資訊平臺的管理和執行模式。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要加大資訊系統建設和執行維護經費投入力度,完善資訊系統建設與執行維護工作機制。

(四)制定規劃,整合資源。各地要以互聯互通、資源共享為目標,按照國家統一規劃和衛生資訊化建設總體框架,制訂本地區衛生資訊化建設規劃,分清輕重緩急,逐項建設,分步實施。要整合本地區已有的資訊系統和資料資源,統籌使用應用軟體和網路基礎設施,提高衛生資訊資源共享和利用效率,逐步建成系統互聯互通、資訊資源共享的區域衛生資訊網路。

(五)培養人才,提高能力。要研究制訂本地區的衛生資訊化人才培養規劃,完善衛生資訊化人才的引進、培養、使用和激勵機制,重點培養具有醫學和資訊學雙重背景的複合型人才和服務於技術、應用的實用型專門人才。扶持一些有條件的院校或單位建設醫學資訊學人才培養基地。加大在崗培訓力度,建立業務培訓考核和職稱評聘制度,提高資訊化專業人才的能力。要支援行業協會、學會等機構承擔衛生資訊化知識普及、技能培訓,開展繼續教育等工作,提高衛生行政管理人員和醫療衛生工作者利用資訊科技開展工作的能力。

  衛生資訊化建設的建議篇三

加快衛生資訊化建設是深化衛生改革和促進衛生事業發展的迫切需要,是提高衛生行政部門公共服務水平和行政效率的迫切要求。為加快我省衛生資訊化建設,保證衛生資訊化建設健康發展,根據衛生部印發的《全國衛生資訊化發展規劃綱要2003-2010年》(衛辦發[2003]74號)要求,結合我省實際,提出以下指導意見:

一、充分認識衛生資訊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加快衛生資訊化建設,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推動衛生事業健康、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有利於加快政府職能轉變,規範政府行為,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有利於增強衛生行政部門的公共服務能力;有利於增強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和水平。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和醫療衛生單位必須提高對衛生資訊化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抓住機遇,採取有力措施,切實推進衛生資訊化工作,努力開創我省衛生資訊化建設新局面。

近年來,我省衛生資訊化建設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橫向比較,總體水平還存在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一是缺乏有效的統籌規劃、協調和協作,條塊分割,開發成本高;二是建設方案缺乏嚴格的科學論證,盲目開發或引進,低水平重複投資,資源浪費;三是重硬體輕軟體、重技術輕服務等現象較為普遍;四是資訊系統功能不規範,標準不統一,共享程度低,難以互聯互通。因此,必須加強全省衛生資訊化建設的指導,以促進衛生資訊化建設的健康發展。

二、衛生資訊化建設的指導思想和原則

全省衛生資訊化建設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xxx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立足現實、著眼未來,統籌協調、資源共享,應用主導、服務社會,安全可靠、務求實效,以衛生資訊化推動醫療衛生事業的健康發展,為全面提高衛生事業發展水平和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服務。

全省衛生資訊化建設的原則是:

(一)以人為本、服務群眾的原則。衛生資訊化建設堅持以人為本,以需求為導向,以應用促發展,緊密結合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需求,解決實際問題,以應用促開發,增強衛生資訊服務能力。充分利用先進的網路和資訊科技,加強各部門協同工作能力,簡化辦事流程,優化業務流程,降低服務成本,提高衛生行政效能、醫療衛生服務效率和質量。

(二)統籌協調、分步實施的原則。按照國家和省的資訊化建設的總體要求和部署,結合衛生系統實際,衛生資訊化建設要統籌規劃,明確衛生資訊化建設目標和任務,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分步推進,促進衛生資訊化工作協調發展。

(三)資源共享、資訊公開的原則。衛生資訊化建設必須統一標準、統一規範,相關技術、標準、協議和介面等必須遵循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保證網路的標準化、規範化以及開放性、實用性和安全性。在此基礎上,加強各單位和各業務系統資訊資源的整合和資訊公開,促進資訊資源共享和資訊系統的互聯互通。

(四)突出重點、確保安全的原則。當前衛生資訊系統的建設重點是加強和完善公共衛生資訊系統、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資訊系統和電子政務建設,規範和引導醫院資訊系統建設。衛生資訊化建設應符合國家有關資訊保安的法律法規的要求,要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強化資訊保安管理,制定並不斷完善資訊系統應急處理預案。

三、衛生資訊化建設的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

(一)總體目標

“十一五”期間,我省衛生資訊化建設的總體目標是:逐步將省衛生廳資訊中心建成具備輔助領導決策、資訊資料管理、資訊科技指導及網路安全保障等功能為一體的資訊機構;以提高衛生行政效率和優化衛生服務為目的,依託計算機廣域網,建立一個功能比較完備、標準相對規範、系統安全可靠的應用系統平臺;建成覆蓋全省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和各級醫療衛生機構的衛生行政、公共衛生、醫療服務和衛生應用等資訊系統,實現衛生資訊資源共享。即建設“一個平臺、四大系統”。

1、“一個平臺”是指建立一個包含網路硬體和基礎軟體的統一平臺。

2、“四大系統”是指衛生行政管理資訊系統(衛生電子政務、衛生統計網路直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資訊系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決策、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醫療救治等系統);醫療服務資訊系統(醫院資訊、醫療服務價格資訊等系統);衛生應用資訊系統(農村合作醫療、城市社群衛生、婦幼保艦醫教科研等系統)。

(二)主要任務

1、衛生電子政務系統。按照省政府、衛生部關於加強電子政務建設的要求,建成涵蓋盛市、縣三級衛生行政部門及直屬醫療衛生單位和鄉鎮衛生院的電子政務系統,逐步實現辦公自動化、資訊交換和資源共享,提高辦事效率和管理水平。

2、衛生統計網路直報系統。按照衛生部統一部署,在改革現行衛生統計調查制度的基礎上,構建新的衛生統計資訊系統,建立省級衛生統計資料直報平臺和資料中心,逐步實現衛生統計資料網上傳輸和自動彙總,定期向衛生部資料中心傳輸資料。

3、公共衛生資訊系統。以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與決策資訊系統為基礎,構建覆蓋全省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監督機構及醫療衛生機構的高效、快速、通暢的計算機網路系統;建立省重大傳染病疫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警決策指揮和資訊釋出系統,完善突發事件相關資料採集、危機判定、決策分析、命令部署、實時溝通、聯動指揮等功能,提高醫療救治、公共衛生管理、科學決策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決策指揮能力。

4、衛生監督資訊系統。依託全省衛生資訊網,建成覆蓋全省各級衛生監督機構的'計算機網路系統,互連互通,實現衛生監督資訊資料收集、資訊共享。開展網上衛生行政審批,監督資訊公佈及查詢等應用。全面使用計算機處理衛生監督業務。

5、醫療服務資訊系統。指導全省各級醫療單位的醫院資訊系統建設,引導軟體開發商按照衛生部《醫院資訊系統基本功能規範》的要求參與我省醫院資訊系統建設。選擇衛生資訊化基礎較好的醫院,參加衛生部“數字化試點示範醫院”建設活動,逐步推動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資訊化建設。整合醫療機構的資訊資源,建設統一的為民服務資訊平臺。

6、農村合作醫療資訊系統。抓住加快推進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契機,按照衛生部辦公廳《關於印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資訊系統基本規範的通知》的要求,加大投入,分步實施,依託省衛生資訊網路,逐步構建省級合作醫療資訊資料中心,確保人員參保、基金管理、報銷流程全部網路化;逐步推進合作醫療資訊公開,方便實時查詢。

7、婦幼保健管理資訊系統。婦幼保健管理應用系統主要包括婦幼衛生年報系統、全省出生醫學證明管理、全省新生兒疾病篩查管理、婦女保艦圍產期保艦兒童保艦出生缺陷監測和生命資訊統計等應用軟體的開發,為衛生行政部門決策提供資訊支援,為提高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服務。

8、社群衛生服務資訊系統。通過應用先進資訊網路技術,抓住加快推進城市社群衛生服務發展契機,加大投入,建立社群衛生服務管理資訊系統,實現資料資訊共享。逐步推進社群衛生服務資訊公開,方便實時查詢。

9、醫學科教資訊系統。實施衛生科教資訊系統工程,推進醫學科教資源共享,逐步開展科研申報評審,醫學科技資訊、遠端醫學等資訊的交流和服務;有計劃地發展醫學數字圖書館系統,為廣大的醫學工作者提供完備的網路化醫學文獻資料庫檢索、文獻查新服務。

四、衛生資訊化建設的保障措施

(一)統籌規劃,加強領導,加大投入

各設區市衛生局、省直醫療衛生單位應儘快成立資訊化工作領導小組,並制定衛生資訊化建設規劃報省衛生廳資訊中心備案,明確現階段的建設目標和重點,充分發揮各方的積極性,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在醫療服務領域,各單位要充分認識到資訊化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服務質量的重要手段,各單位應按總收入1~3%的比例投入資訊化建設。資訊系統的維護與執行費用應列入經費預算安排,保障資訊系統的正常使用和升級維護。

(二)明確分工,各司其職,各負其責

省衛生廳資訊化領導小組牽頭建設省衛生資訊網路平臺,制定全省衛生資訊化發展規劃和相關的技術標準和安全規範,指導全省衛生資訊系統建設和資源開發利用。

省衛生廳資訊中心是全省衛生資訊的主管部門,其職能按照省衛生廳《關於印發江西省衛生資訊中心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方案的通知》(贛衛人字[2003]30號)執行。負責組織協調全省衛生資訊網建設、資訊科技開發、與衛生相關網站及軟體產品管理和推廣應用,組織協調全省衛生系統計算機網路與資訊保安方面的重大問題,指導全省衛生系統網路建設,開展衛生資訊的省際交流。

各設區市衛生局、省直各醫療衛生單位參照省衛生廳的要求,成立衛生資訊化領導小組,明確管理部門,配備專業人員負責資訊化建設具體工作。

(三)加強標準研究,嚴格遵循標準和規範要求

加強收集、研究和制定資訊化建設的標準和規範,包括國家、地方和部門、行業標準,大力推進標準、規範的宣傳和貫徹執行,確保資訊系統能實現資源共享、互聯互通。建立醫院資訊系統測評制度,引導系統開發商嚴格按照衛生部《醫院資訊系統基本功能規範》等規範和標準進行系統設計和開發。鼓勵和支援有條件的醫療衛生機構、企業、學會和協會等中介機構參與研究和擬訂急需的衛生資訊標準及規範。

(四)加強資源整合和開發、利用

依託統一的電子政務網路平臺和資訊保安基礎設施,加大對現有網路資源、業務系統和資訊資源的整合力度,促進互聯互通、資訊公開與共享,加強對資訊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確保資訊保安,使有限資源發揮最大效益,協調條條塊塊,消除資訊孤島。單位或部門的資訊系統建設必須充分考慮該功能與全省同行業橫向、縱向的貫通,建立統一、開放的資訊系統平臺。加強與衛生資訊系統開發商的溝通與合作,促進公平競爭,提高衛生資訊系統和資訊資源的開發、利用水平。

(五)加強衛生資訊化建設專案的監督管理

由財政資金投資的資訊化建設專案,仿照基本建設和大型裝置採購的管理方式,嚴格執行招標採購制度和諮詢、監理制度,加強專案管理和績效評估,避免重複投資和浪費。在專案建設之前,應由資訊主管部門聘請諮詢機構或邀請專家對建設方案進行諮詢、評估和論證,並對資訊系統建設進行公開招標或公開確認。在專案建設過程中實行建設監理制度。其它資金來源投資建設的大型衛生資訊化建設專案,實行備案制度,並引導和鼓勵其落實專案招標採購和諮詢、監理制度。

(六)加強衛生資訊化人力資源建設

採用引進和培養相結合的方法,著力培育熟悉資訊科技和衛生業務的複合型人才。抓緊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重視做好資訊科技人員的職稱評聘工作,吸引人才,穩定隊伍。建立以崗位培訓和繼續教育為重點,對各級各類人員進行不同型別和不同層次的資訊科技培訓,普及資訊化知識和掌握資訊科技操作技能,建立持證上崗、業務考核和職稱考核制度。以江西省衛生資訊化建設技術指導組為依託,籌備成立省衛生資訊協會,充分發揮各部門、各行業、特別是高等院校專家的作用,為我省衛生資訊化建設提供技術指導、決策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