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生活經驗>

中學生如何處理好人際關係

生活經驗 閱讀(7.17K)

人際交往需要一定技巧,講究一定的方法,但最根本的還是提高個人修養,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中學生應如何和同學交往,和老師家長搞好關係,以及如何把握異性交往的尺度。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中學生如何處理好人際關係,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學生如何處理好人際關係

(1)對待同學朋友—以誠相待,團結合作

真誠待人,是我們中華民族幾 千年的優良傳統。真誠是良好人際關係的開端,在真誠的基礎上才有合作。在學校,同學間的交往都應是以平等互助為基礎的學習合作的過程。在與同學的交往中,學生才能知道他人的志向、脾氣和生活環境。在共同的活動中,學生最能彼此知道對方的長處與不足,並且在其間,為了目標的接近,大家會學會商量、等待和忍耐,學會退讓和妥協,學會忠誠與守信,學會寬容、信任,學會說明和勸告,學會傾聽和接納,學會堅持和拒絕。這些都是處理人際關係所必需的技能和態度。

(2)對待家長教師——尊重理解,擔負責任

尊敬師長是中學生與父母老師交往最起碼的要求。尊重師長,認清自己的位置,明確自己的責任,才能接受教師和父母的教育,才能完成好自己的任務。從而為中學生與老師和父母和諧相處打下良好的基礎,為正確處理矛盾鋪平道路。

學生在老師錯怪自己時應採取正確的態度,包括:先讓自己冷靜下來,採取沉默態度,但不要逆來順受;向老師敘述真相,解釋原因,消除誤會也是正確的態度。

中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與父母之間的矛盾也增多了。這個時期,中學生容易與父母發生看法上的不一致,從而導至矛盾、爭吵,甚至出走。有人說,這就是學生與家長之間不可逾越的“代溝”,其實,這樣的“代溝”即使存在我們也可以用手、用心去把它填平。比如:許多父母對子女晚上出去總不放心;有的父母乾脆一直等到子女回家。子女回家後還要盤問一番,嘮叨幾句。對此,有些子女覺得父母管得太寬,認為干涉了自己的自由。這種時候,如果能理解到父母的一片赤誠的愛心,再捫心自問:自己又有多少社會經驗?也就能心平氣和地對待父母了。所以,要別人理解,首先就要理解別人。其次,中學生要很好地分析一下,如自己與父母的分歧是非原則性的,並且自己確實是對的,那麼可以推心置腹地與父母換看法,爭取父母的理解,要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3)對待異性朋友——互相學習,把握界線話中人際交往的主要內容。而異性同學之間的 交往又是其中平常,自然和不可缺少的部分。男女同學正常的交往,可以取長補短,互相促進,而且男女交往也是今後走上社會所必須的。

異性同學之間健康,積極的交往應遵循以下幾原則:

(一)健康、文明的原則。異性同學之間說話要文明,切忌粗話、髒話,舉止要大方,對待異性打打鬧鬧,隨便輕浮;尊重對方,不可拿對方開心取樂,甚至不尊重異性感情。

(二)選擇場所與時間適當原則。異性同學交往,不可在陰暗偏僻場所;不可在晚上單獨交往;到異性宿舍,應得到允許且不應停留過長時間。

(三)保持一定距離原則。男女異性交往本身有一種自然的吸引力,因此,男女中學生接觸,應注意保持一定距離,這也是一種禮貌。

中學生自身應積極、健康、大膽地進行異性之間的交往,不斷提高人際交往能力。而作為教育者的我們,則要引導中學生在交往中注意遵循以上原則,使這種交往有益、適度,避免“早戀”甚至越軌行為的出現。

四、中學生人際交往中常見心理障礙的輔導。

在現實生活中,中學生往往會在需要與可能之間產生矛盾,引起心理衝突;在需要與目標之間產生矛盾,引起心理壓力,在壓力與承受力之間矛盾,引起心理對抗。而這些都容易導致青少年的心理障礙。針對這些心理障礙進行適當的心理輔導,將有助於中學生 全面、健康的成長。

(一)克服害羞,坦然大方。害羞是中學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障礙,教師在幫助學生克服害羞感時應多鼓勵,少批評,提高害羞學生的自信心,並引導他們參加班上的集體活動,讓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得到充分體現。

(二)撲滅嫉妒心,友善團結。嫉妒是伴隨著競爭而來的,學生之間的競爭越激烈,彼此之間的猜疑、保密、留一手現象也越嚴重。那麼出現了嫉妒心如何排遣?首先,要引導中學生善於傾訴。人總有長有短,在學生出現心理不平衡時引導他們,使他們適當的轉化,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說,嫉妒也是一種動力。其次,教師應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三)克服自卑,戰勝自我。

人的交往總是以學習或某項活動為載體的,中學生在交往中表現出自卑往往是因為經歷過失敗,性格內向,或對自己期望值過高。自卑的學生怎樣才能克服自卑呢?我認為:(1)認識自我,肯定自我;(2)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3)從一個好朋友交起;(4)尋找家長的幫助現解;(5)老師的鼓勵也是有用的;(6)忘掉過去,展望未來。

總而言之, 指導學生的人際關係,幫助他們克服人際交往中的心理障礙,學會適應環境協調關係,走向成熟,是學校和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我們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也只有這樣,才能把中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合格公民,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具有綜合素質的合格人才。

  中學生人際關係處理技巧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社會對個體人格的要求越來越高。塑造健康人格已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責任和核心的任務之一。

人際關係是影響個體人格健康發展的主要因素。所謂人際關係是“是群體成員在共同活動的基礎上,通過各種不同方式的交往發生的關係。是受個體人格特點調節的並與滿意和不滿意狀態相伴隨的心理關係”。

人際關係的好壞是一個人社會適應能力和健康人格的綜合體現。健康的人格總是與健康的人際關係相伴隨的。心理學家馬斯洛、奧爾波特、羅傑斯都把建立適宜、良好的人際關係作為人格健康者應具備的能力。新精神分析學理論也認為,心理病態主要是由於人際關係失調而來的。因此,和諧的人際關係既是人格水平的反映,同時又影響和制約著健康人格的形成和發展。具有健康人格的人,能積極地與他人交往,建立起良好的、建設性的人際關係;人格有障礙和缺陷者,往往缺乏穩定的、良好的人際關係。

中學生進入中學以後,面臨著新的環境、新的群體,人際交往日益頻繁和複雜,需要整合各種關係,處理好與交往物件的關係成為他們新的生活內容。但是,由於他們來自不同地域、不同的家庭,以各自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與同學們朝夕相處,造成人際衝突經常發生併成為發生心理問題的主要因素。有專業機構調研表明,人際關係是中學生面臨的最苦惱、最難適應的問題之一,主要表現是人際失調、交往嫉妒、交往自卑、社交恐懼等。在心理健康教育實踐中我們也發現,大多數學生的心理問題與缺乏正常的人際交往和良好的'人際關係有關。那些生活在沒有形成友好、合作、融洽的人際關係中的中學生,表現出壓抑、敏感、自我防衛、難以合作等特點。和諧的人際關係既是中學生人格健康不可缺少的條件,也是中學生獲得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徑。

人際關係對中學生人格健康發展影響的具體表現 :

1.影響中學生的人格特質

不同的人際關係會使中學生形成不同的人格特質。一般來說,具有良好人際關係的中學生能迅速適應中學的生活,精神愉快,充滿信心。與人相處時,以誠懇、公平、謙虛、寬容的態度待人,保持開朗的性格、積極的人生態度,具有善良、助人、同情心、社會責任感、正義感等良好的人格特質。人際關係不良的中學生則表現出多疑、敏感、心胸狹隘、目光短淺、自我中心、清高自傲等不良的人格特質。給自己造成心理上、精神上的巨大壓力,嚴重的還會導致病態心理。

2.影響中學生的正確自我評價

人際關係狀態影響中學生的自我評價。自我評價體現了個體自我意識的發展水平,是人格健全的心理基礎。正確的自我評價是在與他人的交往過程中,通過相互學習和相互幫助、相互影響逐步發展和成熟起來的。中學生對自己的正確評價是在與同學的相互交往中、在處理各種人際關係中發展起來並實現調整和糾正自己的。具有良好人際關係的大學生能恰如其分地評價自己,時時感受到自己為他人所喜歡、所接受、所承認,滿足了自己的歸屬和安全的心理需要,有良好的自尊感,相信自己的價值,悅納自己,促進了人格的健康發展。缺乏良好人際關係的中學生或表現出自卑和自我委瑣,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否定自己的價值,只看到自己的不足,處處低人一等,壓抑自己能量的釋放,自我衝突、自我矛盾,甚至產生厭惡自己的自卑情結;或表現出孤傲、自命不凡、居高臨下、目中無人,不能處理好人際關係,對人格的健康發展產生了消極影響。

3.影響中學生的情緒健康

我國著名心理學家孟昭蘭認為,“情緒在心理變態中起著核心的作用。情緒異常往往是精神疾病的先兆”。人與人之間良好的情緒與情感不僅是社會交往的“黏合劑”、人際互動的“潤滑油”,而且是影響人格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中學生情緒情感豐富,情感交流的需要強烈,希望能向他人訴說自己的喜怒哀樂,因此不同的人際關係導致他們不同的心理感受和體驗。具有良好人際關係的中學生,情緒的滿意度高,心境平和,寧靜、愉快,對他人和集體有親密感和依戀之情,遇事比較冷靜,能適度地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對不良情緒有良好的控制和宣洩,調節和控制情緒的能力較強,能促進人格的健康發展。人際關係不良的中學生不能適當地表達和調控自己的情緒,極易產生焦慮、緊張、恐懼、憤怒等不良情緒,對他人和集體有敵對、不滿情緒,經常處於各種不良情緒的體驗中。

4.影響中學生的學習適應

人際關係影響中學生入校以後的學習適應。馮廷勇的研究認為,影響中學生學習適應的主要因素有學習能力、環境因素、教學模式、社交活動等。其中,在中學生的學習中,社交因素對中學生學習適應的作用明顯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