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熱點>

讀書筆記及心得體會

熱點 閱讀(2.9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書筆記了。你想知道讀書筆記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書筆記及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書筆記及心得體會

讀書筆記及心得體會1

最近讀了一本《幼兒教師適宜行為研究》的書,書中向我們展示瞭如何通過教育研究促進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同時也提及了幼兒教師理念對產生教育行為的重要性。我看了這本書以後發現,當前的幼兒教師理念更新較快,但是理念不能夠很好的落實到行為上,但教師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對幼兒的教育行為是否適宜又是十分的重要的,所以產生了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幼兒教師要及時更新理念,並且掌握正確的教育觀念,還要將其落實到正確的教育行為上,這是幼兒教師不足的地方,也是必須要學習改正的地方。只有解決了這一個關鍵的問題,幼兒才能受到全方位的健康的成長。

書中指出:長期以來,人們的認識中都存在這樣的一個誤區,即教師的發展已經是完成的了,對於教師不需要進行太多的研究,只要將先進的教育觀念告訴他們,他們自然而然會去行動。而這個卻是許多教育改革難以取得預期結果的重要原因。

幼兒教師的教育觀念與教育行為對幼兒全面素質發展起著重要的影響,同時,觀念的更新並不能完全保證教師行為的相應轉變。一些教師雖然能夠清楚地講述教育觀念,但是在實際的工作中常常出現與之相悖的教育行為,可謂“會說不會做”“說得好,做得不夠”。我們知道,改革的最終目的是將教育觀念中的“應如何”轉變為教育實際中的“如何做”。教育觀念對於幼兒發展的影響主要是以教師的教育行為為中介的,做一,教師的日常教育行為是影響幼兒身心健康、良好個性形成或者導致幼兒心理行為問題產生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之一。

接下來是書中提及的在幼兒園中常見的教師不適宜行為。其中黑色字型為相對較常見的現象以及本人感受較深的部分,並且發表了一些個人的拙見,可供大家參考。

這裡把教師行為問題與表現分成了四個環節,是按一日活動的時間段來分析的。

一、 晨間接待

1.對於新教師來說,晨間接待的問題更多一些,可能不知道自己應該與家長進行怎麼樣的交流,只簡單的打招呼“來啦”等等。

2.晨間接待中只注意與幼兒的交流,忽視了與家長之間的交流。

3.對有哭鬧現象的的幼兒說:“怎麼老哭呀,有什麼好哭的呢。”“再哭,爸爸媽媽等會就不來接了。”等等。

4.很少與幼兒有身體上的接觸,如撫摸等。

5.有時候只忙著接待幼兒,忽略了班上其他幼兒的指導與關照。

6.與家長交流時候,回絕家長要求“幼兒園沒有這規定,我們很難做到。”

7.決絕要求:“這藥您交到醫務室,班上不管。” “衣服交給阿姨,別給我。”(這些行為也比較常見,但是這也難為老師了,因為確實要按照幼兒園的管理來做事,一邊是家長,一邊是學校,老師的行為也有為難的時候。但是這裡,教師可以改變說話的語氣,可以更誠懇更委婉的告知家長:“為了孩子的安全與健康,用藥要慎重,所以有學校的保健老師管理,並作登記,請把藥拿去醫務室。”表達同樣的意思,教師應該體現自身的良好素養。)

8.向家長告狀:“您家孩子又打人了。”

9.只與個別家長交流,忽視其他家長幼兒等等。(有些家長對自己的孩子關注較多,會比較主動地與教師談話,相對而言,教師說起來也會多一些話,所以會有這樣的現象,像我是一個新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交流雖然有進步,但有時候也會出現這樣的現象,與有些不善交流的家長話會很少,而另外一些家長則特別說的起來,主要還是自己不夠主動,每個家長都會很關注自己的孩子,新教師應該要注意那些不善交流的家長,讓他們同樣瞭解自己的孩子。)

二、 教學環節

1.確定目標內容的時候,願意選擇以往上過的熟悉的內容。(很多老師都喜歡選擇自己上過的活動,或者自己比較熟悉瞭解的相關主題,因為這樣的活動有經驗,需要改動的地方都知道,可以設計的更好,課堂也比較能好掌控,包括幼兒的積極主動性,重難點的把握等等,往往會把那些需要較多操作材料的活動,如科學探索活動排除。科學探索活動需要較多的材料準備,有些活動材料十分難以收集,並且豐富繁多,是很麻煩的,但是科學探索活動往往能夠更多的體現幼兒的自主學習。)

2.創設環境時,指令或者暗示幼兒“畫什麼”“做什麼”“貼在哪兒”“怎麼佈置”,幼兒沒有正真發揮自主性權利。環境佈置一經確立,很少有調整、改變、增添等等,多的是讓人觀賞的行為,而不是與幼兒的發展共同體現。(我園新老教師在環境佈置方面進行了不斷地學習,參觀,交流。已經有所進步,重視環境對於幼兒的發展。)

3.教具材料完全有教師準備,幼兒參與很少,幾乎沒有參與。材料準備不充分,讓幼兒坐等。觀摩課材料豐富、充足。日常教學材料簡單、說教偏多。(這些現象可能在年輕的教師中比較多見。)

4.對於活動過程中搶話、接話、接下茬的幼兒,多關注了課堂秩序,對幼兒說“搶什麼,亂死了。”“誰讓你說了,越著急,越不叫你。”“老師不喜歡插嘴的小朋友”“你回答問題舉手了嗎?老師叫你了嗎?”等等。(這些幼兒的行為確實影響了一個活動的正常開展,教師做出這樣的迴應是直接有效的,但是也傷害到了幼兒的自尊心與積極性)

5.對不舉手問答問題的幼兒或者在做小動作,注意力分散的幼兒強行叫起來:“你來說一說。”其實幼兒根本不知道怎麼回答。(這個問題我有過,應為有個別幼兒上課經常會做小動作,注意力很不集中,別人都十分積極的回答問題的時候,他總是摸自己的拉鍊,褲子,手帕等等,提問他們是為了讓他們能夠有意識的傾聽教師以及其他幼兒的回答,但是同時也傷害到了幼兒。教師應該採用有效的教育手段。)

6.迴避、敷衍、拒絕、甚至否定幼兒的提問:“下課了在討論”“一會在討論”“老師也不知道。”等等。(有些時候教師沒有時間來回答幼兒的問題,或者幼兒的有些問題比較難,教師連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回答,所以會很敷衍的回絕幼兒,這樣會漸漸打消幼兒的積極性和探索的慾望。)

7.不重視幼兒操作活動,怕麻煩,常被教師的示範演示所代替。(我有時候就經常採用示範演示的方法,因為覺得直接有效,節省時間好讓幼兒進行重點的環節,其實幼兒的自我探索學習的只是更多,價值更高。)

8.對於沒有興趣不願意參加活動的幼兒,經過一番引導不起作用,教師還是會強迫其參與。(這裡體現了教師的教學策略是否適合,如果教師使用了一個很好的教學策略,引起幼兒的興趣,那麼,他一定會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來,但有時候有的幼兒就是不願意參與,教師一時想不出辦法,就會強行,也許有的教師不會這樣,就讓他在旁邊看,但是我往往會拉他進入活動,雖然幼兒參與了,但其實並沒有的到經驗的提升,反而會影響幼兒的情緒。)

9.不讓幼兒在操作中過多交流:“別說話,自己做自己的。”

表揚過於籠統:“好”“對”“真棒”“真聰明”等等。(這也是較常見於年輕的教師,教師經驗的缺乏,不會有效地進行語言引導等等。不會對幼兒回答的問題進行正確的評價)

教學是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環節,也是對幼兒行為產生較深刻、較持久影響的活動,也是教師觀念與行為最容易產生問題的環節,以上的問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教師需要知道自己不適宜行為有哪些,並且有意識的逐步改正。

三、 遊戲環節

教師口頭上重視遊戲,但一有突發任務或者其他因素造成需要佔用時間的時候,教師往往會佔擠幼兒遊戲的時間。(說明對於遊戲的重要性理解的不夠深刻)

活動區域設定和遊戲玩具材料多由教師提供,即便幼兒參與,也是教師下發指令“明天要做機器人,每個小朋友帶一個空紙板盒子來。”等等,這樣的指令不再少數。

在開展新遊戲和投放遊戲材料的時候,教師總怕幼兒玩不好,因此,反覆的給幼兒講遊戲的玩法、材料的使用甚至讓幼兒練習等等。

在遊戲評價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四、 生活環節

1.教師情緒外露、不穩定,這個一般在青年教師中表現較多,易導致幼兒感到緊張,缺少安全感。

2.時常與幼兒在根本不重要的小事上“較勁兒”,如:排隊時要站直,排直,做操要有力度,做不到就不行。在幼兒的生活上關心不夠,如:陰陽領,錯位扣,露小肚皮等等有時候會忽略。

幼兒的一日活動中,集體教學活動與遊戲的環節是教師與幼兒相互之間溝通最多交流最豐富的部分,所以,在這裡,教師的不適宜行為出現的也比較多,教師平時應該更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與幼兒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行為,都可以進行簡單的思考,其實,有時候,我們在說話與行動的同時,我們已經在思考中了,但是,往往會不確定是否應該這樣去做,特別是對於年輕教師來說,我們的各種教育行為還不夠成熟,會出現很多的問題,我們更應該多思考,多學習。如果說,要避免不適宜的行為出現,我想那是十分難的,但也不是不可能的,對於我們青年教師甚至老教師來說,我們應該儘量減少不適宜的行為,儘量是我們的每一個教學策略或者只是一句話,都能夠起到有效地教育效果,久而久之,我們會有很大的進步。

在幼兒的一日學習與生活中,每個環節都很重要,教師所說的每一句話,所做的每一個動作,對幼兒的提問所給與的每一個回答,對其行為所採取的一系列措施,都無時不刻的影響著他們,有些也許只是暫時的,對其影響不深,他們的記憶會他們忘卻。但是,教師的很多語言與行為都在潛移默化的改變他們的心理,塑造他們的個性,所以,教師細心地積累各方面的教學經驗,運用正確的教學手段,讓幼兒受到全方面的正確的引導,讓幼兒身心全面健康的發展。

讀書筆記及心得體會2

今天,我讀了一本名叫《上下五千年》的書。我被這本書中的故事吸引,但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叫《盤古開天》的故事。

這個故事講了在很久很久年前,天和地還沒有分開。混沌一片,這是出現了個叫盤古的人。他看見自己處在一片混沌中,便自己製作了一把斧子劈開了這個像雞蛋的東西。重見了天日。盤古怕天地在和到一起去,就站在天地之間。於是,盤古每長高一尺,天就高一尺,地就後一尺。就這樣一直持續了一萬八千年。盤古見天地不在和到一起,就閉上雙眼倒下了。

盤古死後,他的左眼變成了太陽,右眼變成了月亮。隆起的肌肉變成了山脈。頭髮變成了茂密的森林。

盤古開天的故事雖然不是真的,但是它反應了我們中華民族那淵源留長的文明,和我們祖先的智慧!

讀書筆記及心得體會3

《零號國境線》說的是峙甸鎮的派出所(峙甸所)和國際販毒分子做鬥爭的一段故事,其中的主人公是一名叫嶽峰的小兵,精通網路。在當代網路通達的時代,一味的用以前的舊式戰術肯定不行,於是像嶽峰這樣的網路高手,在參軍後就註定會成為部隊的焦點。

不過初生牛犢不怕虎,剛參軍的;他集自負和自大於一身,想借自己的父親和所中的校尉是戰友關係便趾高氣昂。他說:“他以前也是這樣,做事不知天高地厚,常常讓父母操心。” 我說:“人都是慢慢長大的,你看你現在不就進步了,懂事了。”

當然接下來的情節則是講述嶽峰怎樣從經歷的事中,一步一步成長起來。

其中,令我感悟最深的是在韓宜軍為嶽峰犧牲後,嶽峰在慢慢的體悟中問阮凌浩:“什麼是戰友?”阮凌浩想了想沉重地說:“戰友就是對方遇到生命危險時,可以豁出命去就他們的人,但不用說感謝。”

他的“人生清單”中便有“參軍”這一項,雖備註是有機會,但看得出他對參軍的渴求。就在韓宜軍犧牲的時候,他用問我:“如果換做是你,你會不會這樣做?”我停頓了很久,直到他又追問一句:“會不會?”我想如果違心,我完全可以說會。但平心而論,我回答的是:依現在的狀態,我做不到,這才是我最真實的回答。我不知道假如我成為了一名兵,在戰友之間建立了諸多情感之後還會不會是這個答案,我只知道現在的我一定會遲疑兩秒,而就在兩秒中,戰友早就倒在了敵人的槍下。當我反問他時,他只用了一個字:會!我不清楚這一個字中包含有他多少情感,但我相信,是經過了心的考驗的。

這小說的另一條線則是嶽峰的愛情道路。

兩個女人同時愛上了這位有點幽默有點帥氣的小兵,其中一人叫黎佳,另外一個叫寧朵朵。黎佳溫柔賢惠,寧朵朵才華橫溢!

我想“黎佳”這個名字應該隱藏著黎明的美好之意,嶽峰一直情衷於黎佳,他們確定關係後,一起去單車旅行,一起在海邊嬉戲,一起拍照,一起情定愛情樹前......就好像是做了一個每個少女都期待的夢。記得魯迅說過:悲劇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撕碎給人看。對呀,他們越是甜蜜,最後的悲劇越觸動人心。故事的結局是黎佳是毒販之女,關押監獄。而在黎佳被押出法庭的時候,躲在一旁的嶽峰心中徘徊不已,他不知道該不該去監獄探望黎佳,而去了又應該說什麼,是我愛你還是我等你,或是什麼都不說。似乎都不妥。

電視劇都喜歡上演“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句話。這部電視也不例外,儘管寧朵朵在黎佳關押監獄後再次追求嶽峰,可嶽峰心裡還是放不下黎佳。也許要洗去那一段算“背叛”的愛情是需要勇氣和時間的。

我不知道這類故事會不會是他以後要面臨的路,但卻讓我想起了另外一些人。

好友劉芸是一個具有百合的詩意的人,她鍾情於寫作,喜歡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給文字。她說她的人生規劃中,從來沒有結婚。當然,這是不能評判對錯的事情,她的理想生活便是工作、看書、旅行、寫作、回憶。死了再讓她的親戚把她火化,找個有風的日子散了。

好友劉洋,曾經多麼自信的一個男生,現在被社會現實衝擊,再沒有信心去找尋一份屬於自己的愛情,他說:“當個電線杆最好。”

這是社會的進步還是悲哀?或許吧,沒有對愛情的嚮往,便沒有背叛,也就沒有對“錯誤馬蹄聲”的遺憾,一輩子瀟瀟灑灑,清清閒閒,或者像林和靖那樣,以梅為妻,以鶴為子,閒居山林,又有何不可。只道是不要太寂寞便好。

讀書筆記及心得體會4

曾經讀過一本關於冒險的書《冒險之旅》,聽這名字,你們是不是也想和我分享一下我的感受呢?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一個小男孩,踏上了冒險之旅的經歷。首先,他遇見的是蜘蛛殿裡的蜘蛛王—卡尼欺,一走進殿裡小男孩就中了卡尼欺的吸血網,小男孩被困在吸血網裡,吸血網正在吸取小男孩的血,作為蜘蛛一族的能量,小男孩的生命命懸一線,就在這時,一道神光出現,讓蜘蛛王它們什麼也看不清,小男孩趁著這時逃跑了,小男孩堅持不懈,闖過了一關又一關,終於小男孩實現了願望並拿到了他期待已久的黃金戰甲。

我覺得這個小男孩非常勇敢,也很聰明,通過了一關又一關,他的信念堅定不移,完成了他自己的心願,我要多多向你學習你身上堅持不懈的精神,我想對你說:“你太了不起了!

讀書筆記及心得體會5

最近,我讀了高爾基的著作《童年》,書中形象地描繪了主人公阿廖沙悲慘的童年。

阿廖沙父母雙亡,而外祖父脾氣十分暴躁,只有外祖母疼愛他了。外祖父不太喜歡他,兩個舅舅更是討厭他。就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他卻走過來了。其實,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爾基本人,高爾基借阿廖沙這個人物來描述自己的童年。這令我深深地體會到了當時那個年代的人的醜陋面目。高爾基的童年跟我們現在比起來,實在是太悲慘了!我們多幸福啊,被父母寵著。每天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聽著老師講課;回家有大魚大肉等著你品嚐;你想要什麼,就給你什麼;如果有人欺負你,大人會毫不猶豫地狠狠地教訓那個人一番。而高爾基那個年代呢?高爾基很少有安寧的日子,幾乎天天有人傷害他、辱罵他、欺負他。我也有些想不明白,那些人做這一類損人不利己的事情幹嗎呢?這些毫無意義的事情值得他們去做嗎?所以,我們更要珍惜如今美滿、幸福的生活。

我們要抓住童年的尾巴,努力學習,千萬別身在福中不知福。這樣優秀的學習環境,這樣美好的童年生活,我們再不好好學習,那就太對不起父母了。如今,眼看童年就要走了,迎來的是充滿活力的少年,讓我們珍惜童年的最後一刻,稍不留神,童年就會離我們遠去,抓住童年最後的時光,留下我們對童年最美好的印象吧!

讀書筆記及心得體會6

這本書的核心是平等對話式的教育方式,這是美國常青藤高校的上課方式,眾所周知,很多留學生到美國適應不了,上課期間沒有外國學生活潑,很少參與課堂互動,因為中國學生一直受到的都是滿堂灌的上課方式。

這種教育方式就是老師與學生保持一種平等的姿態的教學方式,學生可以質疑老師,並且可以和老師爭辯,這種課堂的好處是,老師可以及時得到學生對知識掌握的反饋,並且有利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掌握。

對家長來說,平等對話式的教育方式,顧名思義就是家長在教育過程中要儘量與孩子保持一種平等的姿態,就像美國常青藤高校那樣。

中國傳統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家長權威式的,特別是對於孩子,家長說一不二,孩子必須無條件遵守,三綱五常的三綱就有一綱叫“父為子綱”。進入新時代後,雖然很多家庭因為獨生子的原因對於孩子寵溺有加,但是仍然還是保持權威式的教育方式。

權威式的教育方式有好處嗎?當然有,權威式教育方式下培養的人守紀律,聽話,這種人在上個世紀計劃經濟下當然是好的,需要人人都成為社會的螺絲釘。

但是當今中國已經融入到了世界中,是市場經濟的時代,每個人都可以做自己,表達自己的觀點,特別是資訊化網際網路發展及未來人工智慧的崛起,這種聽話守紀律的人的天下了,你再聽話守紀律,能有機器人聽話嗎?

前幾天,馬雲在杭州開了第一家無人超市不正好說明了這一點嗎?未來需要的是創新型的人才,國家不是在喊全民創新嗎?

平等對話式教育對於保持孩子的創新思維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孩子的思想是無限的,充滿了各種奇思妙想,但是這種奇思妙想最大的敵人就是權威式的聲音告訴他“你不能這麼做”,時間一久,這種思想自然會被扼殺。

書中作者舉了一個例子,他女兒在上幼兒園時,一次別人問“世界是怎麼來的?”一個小朋友就回答說“是上帝造的”,但是作者的女兒緊接著就問“上帝是怎麼來的呢?”,這個問題相信幾乎沒人可以回答,包括神學家和哲學家。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孩子問這種問題你該怎麼回答呢?

作者就說遇到這種問題,他們首先承認自己的無知,並告訴孩子要等他長大了,自己去尋找答案。這就是平等式對話的真實寫照,這樣孩子才能不會因為被權威家長式的否定而扼殺了孩子去探索世界的積極性,並且繼續保持這種對世界的“胡思亂想”。

那麼保持平等性就意味著任由孩子胡來嗎?當然不是,下次我們接著談談孩子的嬌慣問問題。

讀書筆記及心得體會7

《西遊記》是一部以唐太宗時著名和尚玄奘去天竺(印度)取經的真實歷史事件為依據改編而成的一部古典長篇神話小說。

作者吳承恩塑造出的幾個主人公人物都形象鮮明,各具特色。

比如師父唐三藏。他是一個“老好人”,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是:“念念不離善心”,“掃地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沙罩燈”,可他也太善良了,常常是非不分地責罵孫悟空,把偽裝的妖精當好人。別說是孫悟空了,就是換了我也會急得受不了:這個人怎麼這樣呀?簡直太不可理喻了!不過,表面上看似迂腐、懦弱,人妖不分的唐僧骨子裡卻是個信念堅定,不怕艱難困苦,更不怕死亡的人。用一句什麼話來形容他好呢?對了,就是“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我想,如果沒有唐僧的堅持,孫悟空也許就會半路回花果山老家繼續當他的美猴王,豬八戒說不定隨便找個有吃有喝的好地方住下找個媳婦結婚了,他們四人不可能最後達到靈山取得真經,所以說唐僧在為取經的成功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這個百折不饒的人物在我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讀書筆記及心得體會8

很多人都說稻盛和夫的書很好,公司領導也曾經多次在不同場合推薦稻盛和夫的書。懷著很高的期望讀了稻盛和夫先生的《堅守底線》。書的字不多,用了3個晚上就讀完了,感覺資訊量很大,從主人公年幼的不幸經歷,到成年後升學的挫折,到松風時的不得志,到後來愛上工作、認真研究並有所成就,企業不斷壯大、成立了盛和塾等等。感覺內容豐富,但是沒有找到主線、沒有抓住“底線”、沒有看到主人公在“堅守”什麼?於是帶著這些問題,隔了一週我再次用幾天的時間又讀了一遍,終於有了一些收穫,現在分享給大家,也是分享給自己。

所謂“底線”就是做人做事的理念。所謂理念就是:把作為人應該做的正確的事,以正確的方式貫徹到底。就是要正直、不可騙人;要勤奮,不可懶惰;要謙虛,不可傲慢;要勇敢,不可卑怯等等,這些都是做人做事最基本的道德觀。

書中主人公向我們闡明瞭兩個“目的”,讓我感受最深,一個是企業經營的目的,一個是人生的目的。

企業經營的目的:追求全體員工物、心兩面的幸福;是為了讓包括員工在內的周圍人獲得幸福;是為了客戶、交易物件、地區社會以及企業周圍所有相關的人。把貫徹做人的正確原則作為判斷的基礎去經營企業,不以賺錢還是不賺錢這種基於私利的標準去判斷。這種經營的理念和惠友提出的“對人好,做個好人,建立惠友大家庭”的理念相同。惠友“對人好、培養人成長”也就是為了讓員工,甚至員工的家屬能夠獲得稻盛和夫先生所說的“物、心兩面的幸福”。“建立惠友大家庭”是讓每個人在企業有歸屬感、同事之間像家人一樣親密無間、快樂相伴。我們每一個人是企業的一份子,是企業經營鏈條上不可或缺的一個單元。在日常的工作中也要秉持公司“對人好”的理念,關心員工、關注客戶和顧客,向身邊的人傳達公司的經營理念和對人的關愛。讓更多的人瞭解惠友,瞭解惠友的事業和社會責任。

人生的目的:就是磨練我們的靈魂,在漫漫人生征途中有峰有谷,崎嶇坎坷,我們應該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向前走,在這個過程中磨鍊靈魂,提升心志。帶著比出生時略為美好,略為高貴的靈魂死去,這就是人生的目的。稻盛和夫先生一生都在追求一個更加完美的自己,讓自己的心靈變得美麗、優雅、充滿慈悲。不斷把自己的能量傳遞給別人,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實現價值。主人公的一生取得了非凡的成績,但卻在任何時候都有著一顆謙虛、慈愛的心,真的是我們的人生楷模。

人生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磨練和昇華的過程。回顧我從進入惠友參加工作到現在的各種心情,真的是感觸很深。剛剛畢業是為了工作而工作,對工作沒有喜怒哀樂,一天趕著一天的生活。隨著時間的流逝,年齡的增長,需要結婚、買房等,為了多掙一點錢,多實現一點必要的物質需求而工作,整天忙碌,卻沒有什麼目標和方向。在公司經過了十年,心態漸漸成熟,心也漸漸平靜。讀書筆記.自己不斷的自己學習,領導的不斷教導,漸漸有了人生的目標、有了自己的價值觀,更加深刻的融入了惠友企業文化。終於有了一些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的共鳴;終於有了以企業為榮的自豪感。十二年的時間,讓自己真正的融入了惠友,找到了主人翁的自豪感和責任感。

“我喜歡我的公司”雖然這種感悟來的很晚,但是我已經深深的抓住了這種感覺,認真工作,努力付出,用自己的努力實現企業和自己更加美好的明天。

堅守底線—堅守做人做事的理念、並以正確的方式貫徹下去。用利他的心面對一切,用謙卑的心迴應一切,用不斷磨練自己、昇華自己的目標經歷一切,和企業一起經歷、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