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節日慶典>

清明養生吃什麼好大綱

節日慶典 閱讀(2.89W)

我們都知道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中的一個,清明節時間是每年的4月5日前後。那麼這樣的節氣如果要養生那麼該吃些什麼呢?清明又該如何養生呢?下面就隨本站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清明養生吃什麼好大綱

  清明養生吃什麼好

1、薺菜

可以適當的吃些薺菜,也是較為合適的食物。清明前後的春天,肝陽上亢的人,特別容易出現頭痛、昏眩,慢性氣管炎也易在春季發作,這就是中醫學所說的“春氣者諸病在頭”。清明節之後,最適宜吃的時令蔬菜之一是薺菜。

能夠降血壓,健胃消食,效果也是不錯的。薺菜可以降血壓、健胃消食、疏通腸胃,治療胃痙攣、胃潰瘍、腸炎等問題。另外,薺菜還具有強筋健骨、明目養肝、潤肺和中的作用。薺菜的營養價值非常高,含有蛋白質、胡蘿蔔素、鈣、鐵、磷以及維生素B1、B2、C等,有助於增強免疫功能,適合清明時節食用。

2、螺螄

螺螄也是美味的佳品,食用的方法多樣。清明前後,春暖花開,大地復甦,潛伏在泥中休眠的螺螄紛紛爬出泥土。此時螺肉肥美,是食用螺螄的最佳時令。螺螄食法頗多,可與蔥、姜、醬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熗,無不適宜。

一般應該特別的注意,吃一些蛋白質含量較為豐富的食物。田螺肉豐腴細膩,味道鮮美,素有“盤中明珠”的美譽。它富含蛋白蛋、維生素和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鈣質的天然動物性保健食品。市場買回的田螺要放養三天,在盆中滴上幾滴麻油或菜油,讓田螺排盡腸腔內的泥質汙物,每天換水幾次,用刷子刷淨、絞去尾部,焯水後高溫加熱、炒熟、燜透。

3、蝦

日常的吃一些蝦,村級也正是較好的季節,不妨來試試。“三月黃魚四月蝦,五月三黎燜苦瓜。”關於清明蝦,曾經有詩這樣描述:“一夜東風吹雨過,滿江新水長魚蝦”。說的正是清明春雨淅瀝,河鮮生長讓人垂涎的景象。現在“清明蝦”正處於新舊交替的時候,雨水足,新蝦未“散春”,運氣好的甚至可以看到蝦肚裡有蝦籽。

但是應該注意區分,河蝦也是較為不錯的選擇。怎麼區分野生河蝦和養殖河蝦呢?野生河蝦因為平時運動多,身形更為修長,它在水裡會不停地遊動,抓起來時張牙舞爪,鉗子會比養殖蝦更為有力。入口時,野生河蝦肉質更為清甜爽脆。河蝦並不是越大越好,以小手指大小為適宜。這種清明蝦,簡單油炸後,用叄巴醬炒來吃,佐酒一流。

4、香椿

香椿是時令的蔬菜,有助於治療一些疾病。香椿芽拌麵筋,嫩柳葉拌豆腐,是北京清明時令佳品。香椿一般在清明前發芽,穀雨前後就可採摘頂芽,這種第一次採摘的,稱頭茬椿芽,不僅肥嫩,而且香味濃郁。

香椿是時令名品,含香椿素等揮發性芳香族有機物,可健脾開胃,增加食慾。香椿的揮發氣味能透過蛔蟲的表皮,使蛔蟲不能附著在腸壁上而被排出體外,可用治蛔蟲病。香椿還含有維生素E和性激素物質,有抗衰老和補陽滋陰的作用,故有“助孕素”的美稱。香椿具有清熱利溼、利尿解毒之功效,是輔助治療腸炎、痢疾、泌尿系統感染的良藥。

5、河蚌

一些常用的.河蚌,肉質也是較為的鮮美的。據說和螺螄一樣,清明前後的河蚌最肥美。“春天喝碗河蚌湯,不生痱子不長瘡”。老揚州常見的做法是河蚌燒豆腐、鹹肉燒河蚌,鮮得眉毛都要掉下來。都說明河蚌要在春天,尤其是在清明前吃最佳。因為清明前水中的螞蟥、微生物還未頻繁活動,因而這個時候的河蚌最乾淨,肉質也最肥厚,特別脆嫩可口。

推薦一些較好的吃法,保證日常的健康。蚌肉洗乾淨之後,切成細條,佐以各種調味作料,或燒、或烹、或燉,如河蚌燒豆腐,河蚌鹹肉煲等,都是初春時節江南人家餐桌上最常見的美味。鮮白的濃湯,碧青的蒜末,褐色的蚌肉,雪白的豆腐,熱氣騰騰地端上桌,都會叫人食慾大振,如神仙一般快活。配上春天才上市的頭刀韭菜爆炒,更是袁枚在《隨園食單》中極力推薦的吃法。

6、韭菜

韭菜也是應該吃新鮮的,一般春季最好。說到春天要吃的東西,不得不提到韭菜。在懂行人的口中,韭菜屬於“瘦物”,因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可幫助瘦身並促進食慾。另外,韭菜有“春食則香,夏食則臭”之說,要品嚐至鮮之味,可要抓緊呢。

清明節前後,很多的時令食物會紛紛的上市,因此此時要進行養生的話,這些是時令的食物,就一定不要錯過了,對於健康的身體,以及春季的排毒,都是有著幫助,而且還非常的美味呢!快來試試吧。

  清明節如何養生

清明時節,自古以來就是人們祭祖掃墓的日子,作為中國人更是重視“祭之以禮”的追遠活動。宋代高菊澗的《清明》詩云:“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血淚染成紅杜鵑。日墓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各地清明雖都有祭祖之習俗,但其祭祖的方式各不相同。北方地區常有“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後變豬狗”的說法,而且從人們把清明稱為“鬼節”的意義上看,插柳、戴柳似有驅邪避煞、消災解禍的作用,所以,民間還把清明稱為“寒食節”。也就是在清明這一天,有不動灶火,忌食熱食,否則要遭到神的懲罰的說法。我國臺灣地區的祭祖方式更顯不同,臺灣縣誌記載:“清明,祀其祖先,祭掃墳墓,必邀親友同行;婦女駕車到山,祭畢,席地而飲,薄暮而還”。這些古代舊時的遺風保留至今,說明人們對清明的重視。

清明也是一個尤為重要的養生節氣。清明時節,氣候潮溼,容易使人產生疲倦嗜睡的感覺。

清明時期,飲食方面,有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禁火吃冷食的習慣。但是,有一部分人群是不適合吃冷食的。清明時節飲食宜溫,多進食蔬菜水果,尤其是時令蔬菜。另外,清明節氣中,可多吃些護肝養肺的食品,例如薺菜、菠菜、山藥,對身體有好處。

飲食須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宜少吃羊肉等酸性食物,可適當“增甘”即多食甜食,順應春天養生生機。但肥胖者宜相應減少甜食,限制熱量攝入,多食瓜果蔬菜。

清明節氣中,不宜進食筍、雞等。“動風昇陽性發物”指易引動肝風,易升氣昇陽的發物,發物會動風生痰、發毒助火助邪,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發物”有海魚、海蝦、海蟹、鹹菜、竹筍、毛筍、羊肉、公雞等,可適當吃些涼性食物,因此“寒食節”也有一定的養生道理。

  清明節食物養生

清明“吃苦”能解熱

春天人們容易“上火”,所以春季在飲食方面我們應該有所注意,儘量避免食用荔枝、龍眼、榴蓮等性熱的水果,還要注意少吃咖哩、辣椒、胡椒、花椒等辛辣助火的食物。這些性熱的食物同時還有“發散”的作用,經常食用,會“損耗元氣”,導致氣虛,從而降低人體免疫力。特別是辛辣之物,多吃容易導致消化不良,還會對睡眠產生影響,對健康十分不利。

在春季要想“降火”,人們必須養生良好的生活習慣,規律作息,注意休息,多喝水或者清熱敗火的飲料,這樣可以使體內的“火氣”通過新陳代謝,從體液中排出體外。另外,味苦的食物有敗火的功效,可適當選食。醫學專家指出,味苦的食物中含有生物鹼、類等物質,可以抗菌解毒、去火解暑、提神醒腦、緩解疲勞,對人身體大有好處。

苦味食物雖好,但卻不宜過量。苦味食物大多為寒涼之物,加之清明時節氣候多變,寒流仍時有關顧,如果此時多吃會引起胃痛、腹瀉;老年人和兒童大多脾胃虛弱,也不宜過多食用;另外,脾胃虛寒、大便溏洩的病人不宜吃寒性的苦味食品。

少吃竹筍,多吃銀耳

竹筍味道鮮美可口,清明時節又是竹筍上市的時候,很多人喜歡買來吃。但是,養生專家告訴我們,竹筍味美,但不宜多吃。中醫認為,竹筍性寒,滑利耗氣,多吃會使人氣虛。中醫還認為,竹筍屬於發物,有誘發慢性疾病的可能。《本草從新》對竹筍有這樣的記述:“虛人食筍,多致疾也。”就是說氣虛的病人吃了耗氣的竹筍會加重氣虛的症狀,更加虛弱多病。醫學實驗也表明,吃筍可能引起咳嗽,從而誘發哮喘;此外,筍中含有的粗纖維不好消化,容易造成腸胃不適,甚至造成出血。所以,春節養生,最好少吃竹筍。

與竹筍不同,清明時節,我們可以多吃銀耳,銀耳性味甘平,有潤肺生津、柔肝降火之功效。據研究表明,銀耳營養十分豐富,且富含能促進肝臟蛋白質合成的多糖,甚至有防癌的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