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節日慶典>

清明節為啥要吃豆腐呢

節日慶典 閱讀(7.97K)

清明節這天我們除了要去掃墓之外還要吃各種的東西,吃是人們十分開心的事情,願這天大家都是以開心來結束的。下面由本站小編為你整理的清明為什麼要吃豆腐,希望大家希望!

清明節為啥要吃豆腐呢

  清明為什麼要吃豆腐

豆腐,就是有福,寒食節不動鍋灶,但又不能不吃飯,想想只有煮熟的雞蛋可以吃,又解飢,所以就吃雞蛋了,但是後人常把清明和寒食節一天過,所以也沿用了吃雞蛋的風俗。北方有種說法:清明不吃雞蛋,窮得亂顫;清明不吃豆腐,窮得亂抖擻。所以在北方,清明要吃雞蛋和豆腐。

清明節除了吃雞蛋和豆腐以外還要吃青團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後擠壓出汁,接著取用這種汁同晾乾後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後開始製作糰子。糰子的餡心是用細膩的糖豆沙製成,在包餡時,另放入一小塊糖豬油。團坯制好後,將它們入籠蒸熟,出籠時用毛刷將熟菜油均勻地刷在糰子的.表面,這便大功告成了。青團油綠如玉,糯韌綿軟,清香撲鼻,吃起來甜而不膩,肥而不腴。

清明節這天,還要辦社酒。同一宗祠的人家在一起聚餐。沒有宗祠的人家,一般同一高祖下各房子孫們在一起聚餐。社酒的菜餚,葷以魚肉為主,素以豆腐青菜為主,酒以家釀甜白酒為主。浙江桐鄉河山鎮有“清明大似年”的說法,清明夜重視全家團圓吃晚餐,飯桌上少不了這樣幾個傳統菜:炒螺螄、糯米嵌藕、發芽豆、馬蘭頭等。

  吃清明餅是清明節的習俗

據說這種清明寒食的傳統糕點,始創於宋代,當時俗稱為“粉團”,到明清時期,才正式盛行於江浙地區。但民間製作時,倡導宜素不宜葷,排斥肥肉,以便從精神意念上與清明節掛鉤。至於拿什麼植物來體現綠色,倒也不大講究,倘若清明草欠缺的話,弄些蔬菜葉子鼓搗一下也未嘗不可,雖說有些弄虛作假的嫌疑,但畢竟還是健康的綠色。而從中醫的角度講,無論棉菜、艾草或雀麥草什麼的,幾乎都具備藥用功能。尤其是艾草,其特殊的香味不僅可以驅蚊,更是古人懸掛於門的避邪之物。其具有回陽、理氣血、逐溼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且被“本草綱目”所肯定。

清明節到了,用清明餅兒來祭祀的功能早已淡化,去糕餅店裡買來包裝精美的青團饋贈親友反倒常見。這差不多就跟鬆糕與棕子一樣,在歲月的交替中,漸漸演變為一種時尚美食,可以三百六十五天嘗新。咬一口那時尚的青團,口感儘管不錯,只是少了早年那種清淡的青草味道。

傳說有一年清明節,太平天國李秀成得力大將陳太平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農民上前幫忙,將陳太平化裝成農民模樣,與自己一起耕地。回家後,那位農民在思索帶什麼東西給陳太平吃時,一腳踩在一叢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來時只見手上、膝蓋上都染上了綠瑩瑩的顏色。他頓時計上心頭,連忙採了些艾草回家洗淨煮爛擠汁,揉進糯米粉內,做成一隻只米糰子。然後把青溜溜的糰子放在青草裡,混過村口的哨兵。陳太平吃了青團,覺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後,他繞過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營。後來,李秀成下令太平軍都要學會做青團以禦敵自保。吃青團的習俗就此流傳開來。

在清明節前,溫州城鄉家家磨糯米粉做餅,餡以豬肉、筍絲之類,或者嵌以甜糖,俗稱“清明餅”。在山區,則採清明草作餅。清明草,即綿菜,也叫“米菜”。學名叫“鼠麴草”,一年生草木。清明季節,會萌生出綿綿白毛細葉,人們採摘葉頂,洗淨搗爛,和之糯米粉,以鮮筍、芥菜、肉丁為餡,制餅蒸熟而食。有的人家,從田間採來綿菜、馬蘭頭、苧麻嫩腦等野菜或青草後,先炊熟晒乾,磨細作為餅餡,和上米麵或麵粉制餅,用兩片香泡葉包裹,然後,在飯鍋中或蒸籠中蒸熟即成,俗稱“蒿餅”。在泰順,先一日,以綿菜葉或蓬蒿和米粉,餡糖阿日饅頭,謂之“蒸餈”。綿菜,色青具有韌性,不但好吃,且貯藏得久,有暖胃作用。清明日這天不舉火,以冷食為果腹之物,這即古代為紀念介子推焚綿山取寒食之遺意。

  清明節的清明果是怎麼來的

傳說有一年清明節,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得力大將陳太平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農民上前幫忙,將陳太平化裝成農民模樣,與自己一起耕地。沒有抓到陳太平,清兵並未善罷甘休,於是在村裡添兵設崗,每一個出村人都要接受檢查,防止他們給陳太平帶吃的東西。

回家後,那位農民在思索帶什麼東西給陳太平吃時,走出門,一腳踩在一叢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來時只見手上、膝蓋上都染上了綠瑩瑩的顏色。他頓時計上心頭,連忙採了些艾草回家洗淨煮爛擠汁,揉進糯米粉內,做成一隻只米糰子。然後把青溜溜的糰子放在青草裡,混過村口的哨兵。陳太平吃了青團,覺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後,他繞過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營。後來,李秀成下令太平軍都要學會做青團以禦敵自保。吃青團的習俗就此流傳開。

清明果多用艾草或鼠麴草和米粉作為原料,目的是“以壓時氣”,艾草性味苦、辛、溫,入脾、肝、腎。艾草特殊的氣味同時也具有一定的作用。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艾以葉入藥,性溫、味苦、無毒、純陽之性、通十二經、具回陽、理氣血、逐溼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於鍼灸。鼠麴草性平和,有化痰、止咳、降壓、去風功效。後因清明節與寒食節的發展,被賦予了清明節。

從文獻資料記載來看,最初的寒食節食俗只是最普通的麥粥,後來才慢慢多樣化,青團的歷史記載僅以現有材料來看,可以追溯南朝梁代。到了明清開始流行於江浙和上海,也是安徽、福建、廣東及其他部分地區的傳統小吃,一般在清明前後製作食用。現代更多的是應令嚐鮮,清明果的祭祖功能逐漸的淡薄,而更多的被人們用來當春天的時令點心來食用,也可以饋贈或款待親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