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培訓>營養配餐員>

清明節吃的食物-清明節吃雞蛋

營養配餐員 閱讀(1.09W)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那麼有哪些是清明節適合吃的食物呢?一起和小編來看看吧!

清明節吃的食物-清明節吃雞蛋

  吃青糰子

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糰子的風俗習慣。青糰子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後擠壓出汁,接著取用這種汁同晾乾後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後開始製作糰子。糰子的餡心是用細膩的糖豆沙製成,在包餡時,另放入一小塊糖豬油。團坯制好後,將它們入籠蒸熟,出籠時用毛刷將熟菜油均勻地刷在糰子的表面,這便大功告成了。青糰子油綠如玉,糯韌綿軟,清香撲鼻,吃起來甜而不膩,肥而不腴。青糰子還是江南一帶人用來祭祀祖先必備食品,正因為如此,青糰子在江南一帶的'民間食俗中顯得格外重要。

  吃饊子

我國南北各地清明節有吃饊子的食俗。“饊子”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時叫“寒具”。寒食節禁火寒食的風俗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已不流行,但與這個節日有關的饊子卻深受世人的喜愛。現在流行於漢族地區的饊子有南北方的差異:北方饊子大方灑脫,以麥面為主料;南方饊子精巧細緻,多以米麵為主料。在少數民族地區,饊子的品種繁多,風味各異,尤以維吾爾族、東鄉族和納西族以及寧夏回族的饊子最為有名。

  吃清明螺

清明時節,正是採食螺螄的最佳時令,因這個時節螺螄還未繁殖,最為豐滿、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鵝”之說。螺螄食法頗多,可與蔥、姜、醬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熗,無不適宜。若食法得當,真可稱得上“一味螺螄千般趣,美味佳釀均不及”了。

此外,我國南北各地在清明佳節時還有食雞蛋、蛋糕、夾心餅、清明粽、饃餈、清明粑、幹粥等多種多樣富有營養食品的習俗。

  清明節為什麼要吃雞蛋?

中國人的飲食文化,其實有其最基本的原因.先不說三月三吃蛋吧,端午吃粽子,鴨蛋,喝雄黃酒,中秋吃月餅,春節吃年飯,元宵節吃元宵,這裡注意兩點,一是這些節日基本是分佈均勻的,過一段時間一個.第二都離不開吃點什麼.這是因為,在幾千年的中國歷史上,多數年份物質是比較匱乏的,一般都不可能有什麼好吃的,也就是營養通常是不足的.長期的營養不足就會影響生存,於是需要一個充分的理由來吃些平時捨不得吃的東西.加之農曆三月三這一時期正是雞生蛋的高峰期,蛋多了,要買的話也價錢不高,所以要"擴大內需",自己吃掉一些,一舉兩得.

寒食、清明節裡鬥雞子(卵)之戲,真正的源起,應該還是歸於先秦時代某些地區的禁火習俗,多日的禁火寒食,煮熟的雞蛋無疑是度過這一時期的最好的食品儲備。再者清明日的郊遊踏青,熟雞蛋也是便攜的食品。事前的撞擊剝皮,難免引起孩童兩兩相撞的興趣。

倘若要探究清明節裡吃雞蛋、撞雞蛋的象徵意蘊,其中應該還寄寓著人們對於對於生命、生育的敬畏與崇信之情。雞蛋在中國古代文化中是生育與生命的象徵。傳說,開天闢地的盤古在雞蛋中化孕“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藝文類聚》),商的始祖契為“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史記》)而生,秦始祖大業也是“玄鳥孕卵,女吞之”受孕(《史記》)。民間習俗,婦女生孩子後,給四鄰八舍報喜訊,送的不也是雞蛋嗎?清明的祭祖掃墓,其中不也有慎終追遠的生命意識嗎?春季裡萬物化育,是生命的季節,諸多民俗事象都在深層的生命意蘊上暗合。

據說吃了這時煮的雞蛋,就一年不會頭痛。這個風俗是怎麼傳下來的呢?傳說古代孝感一帶屬雲夢澤之一部分,是一片水鄉澤國,人們都以打魚為生。因為人們天天在湖裡吹湖風,得了頭痛病。一天,嘗百草的神農路過雲夢澤,看到一些人因頭痛在湖灘上打滾。神農很可憐他們,就到處找草藥,為這些人治頭痛病。可是什麼藥吃了也無效。三月九年級這一天,神農從山上撿來幾個野雞蛋,又挖了一大把地菜,拿到船上煮給人們充飢。人們吃了用地米菜煮的雞蛋後,忽然感到頭不痛了。後來,三月九年級吃地菜煮

雞蛋就成了習俗,一直沿續至今。

清明吃雞蛋,如同端午節吃粽子一樣重要。節蛋,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畫蛋」,另一種則是「雕蛋」。前者可吃,後者則僅供玩賞而已。然而,也有種說法,在掃墓時,將白煮蛋在墓碑上打碎,蛋殼丟在墳上,象徵「脫殼」,已示生命更新,希望子孫皆出人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