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節日慶典>

立春節氣傳統食物簡介

節日慶典 閱讀(2.86W)
立春節氣傳統食物簡介1

立春節氣傳統食物

立春節氣傳統食物簡介

蘿蔔

立春的時候有吃蘿蔔的傳統,蘿蔔是一般人群皆可食用,而且價錢便宜的食物,可以切絲、切塊、切段食用,蘿蔔營養豐富,富含維生素、礦物質、水分、膳食纖維、微量元素等營養成分,立春節氣的時候吃蘿蔔應節又滋養。

春餅

所謂春餅,又叫荷葉餅,其實是一種燙麵薄餅——用兩小塊水面,中間抹油,擀成薄餅,烙熟後可揭成兩張。春餅是用來卷菜吃的,菜包括熟菜和炒菜。薰大肚、松仁小肚、爐肉(一種掛爐烤豬肉)、清醬肉、薰肘子、醬肘子、醬口條、燻雞、醬鴨等,吃時需改刀切成細絲,另配幾種家常炒菜(通常為肉絲炒韭芽、肉絲炒菠菜、醋烹綠豆芽、素炒粉絲,攤雞蛋等,若有剛上市的“野雞脖韭菜”炒瘦肉絲,再配以攤雞蛋,更是鮮香爽口),一起捲進春餅裡吃。

春盤

自唐朝起,民間還普遍流傳有吃春盤的立春食俗。“立春日,都人做春餅、生菜,號‘春盤’。吃春盤的習俗一直流傳至今,但春盤的內容已發生了更大的改變,變為主要以青韭、豆芽、香芹等新春時令菜為主,外加肉絲、豆腐絲等合炒成盤,也可酌加海蔘、香菇、雞絲等原料,因人而異,隨意搭配。

春捲

吃春餅是中國民間立春飲食風俗之一。在一些地區立春有吃春餅的習俗,東北,北京一帶春餅口味最為可口,相傳春餅作為潮州傳統名小食,是由潮州古代民間小食演變過來的有待考證。春餅是麵粉烙制的薄餅,一般要卷菜而食。

最早,春餅與菜放在一個盤子裡,成為“春盤”。宋《歲時廣記》引唐《四時寶鏡》載:“立春日食蘿菔、春餅、生菜,號春盤。”從宋到明清,吃春餅之風日盛,且有了皇帝在立春向百官賞賜春盤春餅的記載。明《燕都遊覽志》載:“凡立春日,(皇帝)於午門賜百官春餅。”到清代,伴春餅而食的菜餡更為豐富。現在,人們備上小菜或各式炒菜,吃春餅時隨意夾入餅內。立春吃春餅有喜迎春季、祈盼豐收之意。

煨春

主要在溫州等南方地區流行,可以代表清代南方的立春節飲食特色。

所謂煨春,就是燒食春茶。起初,人們是將朱欒切碎,摻上白豆或黑豆,同茶一起加水煮食。後來,改用紅豆、紅棗、柑桔、桂花、紅糖與茶一同入水煮。這就是春茶。這種茶專供立春節食用,當地人稱之為煨春。煨春時,還要同時吃一些糕、例之類的茶點。屆時,往往還要先敬家中六神祖先,然後全家人再盡情分享。煨春的益處,據說可以明目益智,還有大吉大利及富貴榮華的寓意。所以,煨春活動在民間廣為流傳。

炒合菜

有了春餅,自然少不了和菜。所謂和菜就是用時令蔬菜,如韭黃、豆芽、香乾等切成的絲,或拌或炒。拌的話就將豆芽菜用水焯熟,乾粉絲煮好,用澱粉、醋、醬油勾成汁,用汁拌菜絲便成。若要炒著吃,就把肉絲、蛋皮絲、綠豆芽、豆腐乾絲、粉絲、菠菜或是韭菜一同放入鍋中炒熟。講究的可加海蔘絲、肚絲、香菇絲、火腿絲,這樣就更好吃,也更營養。

立春時節打春牛的由來

據清嘉慶本《澄海縣誌》載:每年的立春日,官府必須率人馬到郊外舉行迎春大典,然後舉行“鞭春牛”活動。

早在周朝時,就有春日鞭春牛的活動。每年立春節前,各州府事先制好泥塑芒神和土牛。到了立春這一天,官府帶著迎春隊伍,浩浩蕩蕩地來到東郊八里處事先準備好的芒神亭和土牛臺。迎春隊伍中的人一律穿青色衣服,用青色車子、擎青色旗幟,人們吹著牛角號、唱著“青陽曲”,舞動羽毛儀仗,跳著雲翹舞,隆重舉行迎春儀式。這儀式發展到了明清,更是隆重,據清人的《燕京歲時記》載:“……立春先一日,順天府官員至東直門外一里春場迎春,立春日禮部呈進春山寶座,順天府呈進春牛圖,禮畢回署,引春牛而擊之,曰打春……”打春牛意在策勵農耕。潮汕地處韓江三角洲土壤肥沃。農業甚發達,因而與勸農有關的這一習俗得以在潮汕地區保留下來。但具體事像已有所改變,不一定要打牛了。

立春是不是天氣就暖和了

立春,氣溫剛轉暖,不要過早脫掉棉衣。穿了幾個月的棉衣,身體產熱散熱的調節與冬季的環境溫度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由冬季轉入初春,乍暖還寒,氣溫變化又大,俗話說“孩兒臉,一天變三變”,過早的脫掉棉衣,一旦氣溫下降,就會難以適應,使身體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虛而入,容易引發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及冬傳染病。常言道:打春莫歡喜,還有四十冷天氣。江南二月份、華北三月份、東北四月份,才能“春回大地”。所以立春後天氣就暖和了也不一定。

立春後氣溫回升,春耕大忙季節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陸續開始。氣,東亞南支已開始減弱,隆冬氣候已快要結束。但北支強度和位置基本沒有變化,蒙古和阿留申低壓仍然比較強大,大風降溫仍是盛行的主要天氣。但在強冷空氣影響的間隙期,偏南風頻數增加,並伴有明顯的氣溫回升過程。

立春節氣傳統食物簡介2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是溫暖的,鳥語花香的;春是生長的,耕耘播種的`。那麼,在這個重要的節日裡,各地的人們都吃什麼呢?下面給大家帶來一些關於立春的傳統食物介紹,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立春節氣淵源

立春,為“二十四節氣”之首,是干支歷的歲始,乃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代表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義。“二十四節氣”原是依據北斗七星斗柄旋轉指向確定,北斗七星迴圈旋轉,這斗轉星移與廿四節氣有著密切關係。北斗七星由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七顆星組成,因北斗七星曲折如鬥,故而得名。北斗七星是北半球(我國位於北半球)的重要星象,斗轉星移時北半球相應地域的自然節律亦在漸變,因此成為上古時代人們判斷時節變化的依據。以北斗星斗柄所指方位作為確定月份的標準,稱為鬥建(亦稱“月建”),分別為:正月建寅、二月建卯…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醜。斗柄從正東偏北(寅位,後天八卦艮位)開始,順時針旋轉一圈,歲末十二月指醜方,次歲正月又復還寅位,斗柄旋轉一圈為一週期,謂之一“歲”(攝提),迴圈往復。干支紀元以天象“斗柄回寅”為“春正”(正月),立春為歲首。立春,意味著新的一個輪迴已開啟。

現行的“黃經度數”節氣也是依照的是精密的天文計算得出。按太陽黃經度數劃分的“二十四節氣”(自1645年起沿用至今),每一個節氣分別相應於太陽在黃道上每執行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反映了太陽對地球產生的影響。“黃經度數法”(又稱“定氣法”)是根據太陽在迴歸黃道上的位置確定節氣的方法,即在一個為360度圓周的“黃道”(一年當中太陽在天球上的視路徑)上,劃分為24等份,每15°為1等份,每1等份為一個節氣,合起來正好是廿四節氣。其是以春分點為0度起點(排序上仍把立春列為首位),按黃經度數編排,也就是視太陽從黃經0度出發(此刻太陽垂直照射在赤道上),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執行一週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黃道圓周360度,太陽在黃道上每執行15度為一個“節氣”,每“節氣”的“度數”均等、“時間”不均等。“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週年視運動,所以“二十四節氣”在公曆的日期是相對固定的,二者前後不差1-2日。“黃經度數法”劃分的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當太陽到達黃經315°時為立春節點,在每年公曆2月35日交節。

立春6種傳統食物

蘿蔔

立春的時候有吃蘿蔔的傳統,蘿蔔是一般人群皆可食用,而且價錢便宜的食物,可以切絲、切塊、切段食用,蘿蔔營養豐富,富含維生素、礦物質、水分、膳食纖維、微量元素等營養成分,立春節氣的時候吃蘿蔔應節又滋養。

春餅

所謂春餅,又叫荷葉餅,其實是一種燙麵薄餅--用兩小塊水面,中間抹油,擀成薄餅,烙熟後可揭成兩張。春餅是用來卷菜吃的,菜包括熟菜和炒菜。薰大肚、松仁小肚、爐肉(一種掛爐烤豬肉)、清醬肉、薰肘子、醬肘子、醬口條、燻雞、醬鴨等,吃時需改刀切成細絲,另配幾種家常炒菜(通常為肉絲炒韭芽、肉絲炒菠菜、醋烹綠豆芽、素炒粉絲,攤雞蛋等,若有剛上市的“野雞脖韭菜”炒瘦肉絲,再配以攤雞蛋,更是鮮香爽口),一起捲進春餅裡吃。

春盤

自唐朝起,民間還普遍流傳有吃春盤的立春食俗。“立春日,都人做春餅、生菜,號‘春盤’。吃春盤的習俗一直流傳至今,但春盤的內容已發生了更大的改變,變為主要以青韭、豆芽、香芹等新春時令菜為主,外加肉絲、豆腐絲等合炒成盤,也可酌加海蔘、香菇、雞絲等原料,因人而異,隨意搭配。

春捲

吃春餅是中國民間立春飲食風俗之一。在一些地區立春有吃春餅的習俗,東北,北京一帶春餅口味最為可口,相傳春餅作為潮州傳統名小食,是由潮州古代民間小食演變過來的有待考證。春餅是麵粉烙制的薄餅,一般要卷菜而食。

最早,春餅與菜放在一個盤子裡,成為“春盤”。宋《歲時廣記》引唐《四時寶鏡》載:“立春日食蘿菔、春餅、生菜,號春盤。”從宋到明清,吃春餅之風日盛,且有了皇帝在立春向百官賞賜春盤春餅的記載。明《燕都遊覽志》載:“凡立春日,(皇帝)於午門賜百官春餅。”到清代,伴春餅而食的菜餡更為豐富。現在,人們備上小菜或各式炒菜,吃春餅時隨意夾入餅內。立春吃春餅有喜迎春季、祈盼豐收之意。

煨春

主要在溫州等南方地區流行,可以代表清代南方的立春節飲食特色。

所謂煨春,就是燒食春茶。起初,人們是將朱欒切碎,摻上白豆或黑豆,同茶一起加水煮食。後來,改用紅豆、紅棗、柑桔、桂花、紅糖與茶一同入水煮。這就是春茶。這種茶專供立春節食用,當地人稱之為煨春。煨春時,還要同時吃一些糕、例之類的茶點。屆時,往往還要先敬家中六神祖先,然後全家人再盡情分享。煨春的益處,據說可以明目益智,還有大吉大利及富貴榮華的寓意。所以,煨春活動在民間廣為流傳。

炒合菜

有了春餅,自然少不了和菜。所謂和菜就是用時令蔬菜,如韭黃、豆芽、香乾等切成的絲,或拌或炒。拌的話就將豆芽菜用水焯熟,乾粉絲煮好,用澱粉、醋、醬油勾成汁,用汁拌菜絲便成。若要炒著吃,就把肉絲、蛋皮絲、綠豆芽、豆腐乾絲、粉絲、菠菜或是韭菜一同放入鍋中炒熟。講究的可加海蔘絲、肚絲、香菇絲、火腿絲,這樣就更好吃,也更營養。

立春的祝福詩句

1、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2、菜絲生葉落雕盤,欲去春衣怯曉寒。

3、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4、冰絲玉縷簇青紅,已逗花梢一信風。

5、二日立春人七日,盤蔬餅餌逐時新。

6、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7、暖日傍簾曉,濃春開篋紅。

8、曉雪才過天氣清,喧闐鉦鼓喜迎春。

9、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10、從此陽春應有腳,百花富貴草精神。

11、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12、還欣好景平生事,贏得旬餘分外春。

13、立春後五日,春態紛婀娜。

14、天上春來誰報人,江山氣象一時新。

15、春來不飲兼無句,奈此金幡綵勝何。

16、一二三四五六七,萬木生芽是今日。

17、索莫兩年春事,小窗臥聽東風。

18、彩蝶黃鶯未歌舞,梅香柳色已矜誇。

19、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20、春盤春酒年年好,試戴銀旛判醉倒。

21、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22、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嫋嫋春幡。

23、東風帶雨逐西風,大地陽和暖氣生。

24、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25、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

26、江花江水每年同,春日春盤放手空。

27、恰歸舊隱再逢春,村巷荒涼草沒人。

28、去年花落時,題作送春詩。

29、從此雪消風自軟,梅花合讓柳條新。

30、韭苗香煮餅,野老不知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