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歷史解讀>

講述清朝歷史故事

歷史解讀 閱讀(3.06W)

講述清朝歷史故事有哪些呢?歷史故事具有歷史性、真實性、生動性、啟發性和篇幅適宜等特點,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講述清朝歷史故事,歡迎閱讀借鑑!

講述清朝歷史故事
  講述清朝歷史故事篇一:乾隆皇帝對弈界大王

乾隆皇帝也是個不折不扣的棋迷,可是他的棋藝並不是很高超。有一次,他率大軍出征邊關,路經聚賢鎮,看到一個宅院的門楣上高懸“棋界大王”的金匾,心想:朕都不敢自詡棋界大王,一個荒村野嶺的草民,還敢如此狂妄,一定要滅滅他的威風。

於是,他便把宅主叫出來,要與他一決勝負。那老頭兒一看皇帝來了,嚇得趕緊叩頭,說:“小老兒怎敢和萬歲對弈”。乾隆說:“下棋本來就是個益智的遊戲,你只管下,輸贏朕都不在乎”。於是兩人擺開棋局,拼殺起來,不過十幾步,乾隆帝就佔了上風,一會兒工夫便將老頭殺得片甲不存。得勝的乾隆帝於是趾高氣揚地對老頭兒說:“從此之後便把棋王的牌匾摘了吧。”老頭趕緊低頭謝罪。

等到乾隆凱旋,再次路過聚仙鎮,竟然吃驚地發現老頭兒的“棋界大王”還高高掛在門上,而且貌似重新油漆過,油光發亮。乾隆頓時大怒,便找來老頭兒問罪。老頭兒說:“啟稟萬歲,小老兒自知欺君之罪,當滅九族。只是前次與萬歲對弈並未施展本事,因此失誤,所以專候萬歲凱旋迴朝,小老兒冒死相請,再賭輸贏。”乾隆心想,這次我一定要讓你心服口服,看你小老兒還敢跟我叫板。

沒想到,這次和乾隆帝對弈的竟然是老頭兒的孫子。乾隆帝心裡暗笑,爺爺是手下敗將,孫子就更不行了。可是,還沒等乾隆帝進入狀態,小孩十幾招便將他殺得捉襟見肘了。看到皇帝頭上汗珠滾滾,老頭兒趕緊上前去解圍,恰好這時一陣風把幾片花瓣吹到棋盤上,老者乘拾花瓣之機偷掉孫兒的一個棋子。聰明的孩子自然明白爺爺的用心,便故意走出破綻,讓乾隆吃了兩個子,最後走成了和棋。

乾隆帝這才明白老人前番下棋是有意相讓,便取來文房四寶,御筆親書“棋界聖手”四個大字送給老人,以示獎賞。

下棋是古人的一大樂趣,它不僅僅是古人生活中一項重要的娛樂活動,更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圍棋和象棋在中國發源很早,經過歷代棋迷的傳承發展,尤其是一些棋迷皇帝和貴族的推崇,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載體。阡陌縱橫的棋盤就彷彿紛繁複雜的社會,而分佈其上的棋子則如同天下蒼生,所以說治國如弈棋,都需要駕馭全域性的膽略和智慧。

  講述清朝歷史故事篇二:雍正的反腐奇招

“雍正一朝,無官不清”,這話雖有點誇張,但也並非全是吹捧。

歷朝歷代,像雍正朝這樣清官遍地的,極為少見。說起來,這並非那個年代的人覺悟特別高。反腐這事兒,光靠個人覺悟顯然是不夠的,還得靠手段。

雍正的反腐手段,層出不窮,令人大開眼界。其中,有一招叫“即時候補”。

“候補”,在古代挺常見。符合做官資格的人太多,但官位有限,後來的人便只能哪兒涼快先在哪兒呆著,這就是“候補”。“候”個三五年的,挺常見;“候”個十年八年的,也不少。有的人,終其一生,都沒能“扶正”。

針對這個難題,雍正充分發揮了想象力,將其與反腐倡廉聯絡在一起。每次派大臣下去查賬,後面必定跟著一大群候補官員。這些候補官員,根據“候”什麼官位,也分三六九等。只要查出一個貪官,就地免職,再根據罪狀審判。而且,立刻從隨行的候補官員中,選出一個和貪官同等級的候補,補上貪官免職後的空缺。

這一招,夠狠,也夠妙。歷來,貪官反查賬的手段,多是打通關卡,官官相護,這才使得腐敗難以杜絕。可這麼一來,前來查賬的都是對自己官位虎視眈眈的人,巴不得自己有問題,即刻免職,好立馬上位。這樣的人,豈會因接受賄賂而放棄了做官的機會?畢竟,賄賂再多,也不如自己親自上馬當官,來得過癮!

二來,這也能減少貪官卸任後留下的鉅額虧空。多數貪官,一旦即將卸任,總會竭盡全力大撈一筆,留下的大坑就留給後來的繼任者來填補。繼任者,填補虧空自然得大費力氣,而後自己再接著貪,又繼續留下大坑給後來者。如此,惡性迴圈,導致貪汙不絕。之前,查賬的人並非繼任的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所以,貪官用點小錢,賄賂一下查賬的人,自然就可以矇混過關。至於後來的繼任者,只能自認倒黴了。可如今,繼任的就是查賬的,若是賬不明,受害的就是自己。因此,查賬的比誰都更嚴格!

其實,雍正這一招,還另有個妙用,就是可以用來監督查賬的大臣。官官相護,這是以往貪汙難以禁絕的.原因之一。如今,對於那批候補官員來說,事關自己的前途,有沒有官做,就看這一回了。能把貪官揪出來,自己自然就不用再“候”。否則,“候”到何年何月,真是難說!於是,哪怕大臣職位再高,可若是有膽量擋人官路,只怕也會犯了眾怒。

雍正的這招“即時候補”,讓貪官無處可逃,無路可通,堪稱是反腐一大奇招。

  講述清朝歷史故事篇三:康熙以身作則厲行節約

康熙帝的日常生活較為簡樸。康熙三十九年(1700),他對大學士們說,“自朕聽政(康熙帝14歲親政)以來,一應服食,俱從節儉”。四十七年秋,他斥責皇太子胤礽時又說:“朕即位以來,諸事節儉,身御敝褥,足用布襪。”此言雖有炫耀之意,但不能否認,他在努力為臣工做出節儉的榜樣。

雍正三年(1725),雍正帝召集王公大臣,向他們展示康熙帝生前在乾清宮東、西暖閣所用的氈毯。大臣們看後奏稱:“(康熙帝)御極六十餘年,時時以愛惜物力,崇尚儉素……御前陳設之氈,歷三十餘年,尚潔淨完整,崇儉惜物,實從古未有。”對於宮中的陳設用品,康熙帝是以經濟節儉為標準,崇尚簡樸,不務虛華。

康熙年間在清廷供職的法國傳教士白晉,曾目睹康熙帝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況,有如下記載:就其(康熙帝)個人有關的方面看,那種恬淡素樸簡直是沒有先例的。他滿足於最普通的菜餚,從未有過絲毫的過度,他的淡泊超過了人們所能想象的程度。皇宮內部以及一些殿宇,即使是皇帝所居住的,也只有幾幅字畫、幾件描金飾物和一些相當簡樸的綢緞,而綢緞在中國是十分普通的,不在奢侈品之列,簡單樸素就幾乎是那裡的全部裝飾了。他的衣著,除了幾件宮廷極為常見的過冬的黑貂、銀鼠皮襖外,還有一些在中國算是很普通、很常見的絲綢服裝。夏天,我們看到他穿一件普通的麻布短褂,這也是一般人家常穿的衣服。他在宮內、宮外不騎馬時用的那頂轎子,只是一件類似擔架的東西而已,木質平常、塗漆,有幾處包有銅片或者點綴一些鍍金的木雕。馬具中較豪華的只不過是一副相當樸素的鍍金鐵質馬鐙,以及一條由黃絲絨編制的馬韁繩而已。

這些描述顯然有溢美之詞,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康熙帝生活中的某些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