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方案>

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和自學能力的方法

工作方案 閱讀(1.55W)

從小和書交朋友,一輩子愛閱讀,博覽群書,養成自學習慣,這是人生的一大要事、一大美事,也是成才的基本功之一。古今中外卓有貢獻的人士,無不愛讀書,並從讀書中受益無窮。因此,他們留給後代許多關於讀書的贈言。

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和自學能力的方法

莎士比亞說:“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提出“知識就是力量”的大思想家培根說:“歷史使人明智,詩歌使人巧慧,數學使人精細,博學使人深沉,倫理之學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書籍是在時代的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貨物運送給一代又一代。”

高爾基則說:“我撲向書本,就像飢餓者撲向麵包。”還有“書是知識的源泉”,“書是瞭解世界的視窗”,“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真是說不完的金玉良言!

愛讀書,善於讀書,對人生的意義確實非常重大。

第一,它使人不斷豐富知識,擴大視野,如同結交了許多名人名家一樣,從而讓自己獲得眾多資訊,走上一條跟上時代步伐的捷徑。

第二,它是鍛鍊思考能力,進入創造思維和提高人格修養的樂事,是一種高尚的享受。

第三,它還是一種積極休息的健身方法。因為人腦有比較明確的區域定位,有的部分管人體運動,有的部分管手的操作,有的部分管數學計算,有的部分管音樂美術。讀書和其他活動交替進行,能使大腦各部分得到輪流休息和保養,使身心舒適健康。

第四,對孩子來說,閱讀的最重要的意義是培養自學能力,提高理解能力,這是孩子學會依靠自身的力量爭取全面發展和充分發展的必由之路。

這裡我要重點講一講通過讀書培養孩子自學能力的重要性。不要以為自學只有沒有條件上學、只能依靠自學成才的人才需要它,其實從根本上講,一切成才者都靠自學,沒有一人例外。即使是受過高等教育而成才的人,他們的能力主要也是通過校內校外的自學而發展起來的。正如著名法學家張友漁所說:“我進過中學、大學,看來好像是按部就班,是正規學校教育出來的,但實際上現在所掌握的一些知識和本領,主要還是靠自學得來的。”科學家周培源則說:“自學成才才是一條必由之路,不進學校必須自學,即使進了學校,教師也只能起指導、諮詢和輔導作用;學生成才主要靠自己的主觀努力。”

今日世界,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知識呈幾何級數增長,一個人要走上科技進步的前沿陣地,用有限的生命去掌握成倍增長的知識(壽命是不可能成倍增長的),惟有自學才是出路。即使在學校裡取得了博士學位,學校能給予的知識技能也很有限,大約只佔今後工作需要的10%~20%,絕大部分最新的科學技術及實際運用能力,還得靠自學、鑽研、摸索去獲取,不然經過一段時間後,他也會轉化為孤陋寡聞的人。

而有自學能力的人,一般都有很高的'閱讀水平。對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既能一目十行地瀏覽一遍,瞭解全貌;又能“十目一行”地精讀重點,深入鑽研,掌握精髓,以致發展作者的思想。他既能針對自身的知識和智慧結構,選擇學習內容,培養廣泛興趣;又能通過自學發展中心興趣,逐步形成自己的個性特長和專業特長。他還能通過學習鑽研、操作實驗,修正或超越書本知識,進入創造領域,建立新學說,提出新方法。此外,自學能力還極利於培養人的熱情專注和自覺鑽研精神,鍛鍊人的堅強意志,使人能耐得住寂寞……

總之,自學是人才成長中內在的生命力和生長素的激發。難怪20多年來,我國通過早期教育和後續培養,已奇蹟般地造就出1000多名少年大學生。他們獲得充分發展的原因很多,而其中最重要的一條經驗,便是從兒童期開始,培養起自學能力,從而能在中國小階段連連跳級,最終出類拔萃地成長起來。所以少年大學生的可貴之處,遠遠不只是提前接受了高等教育,而在於他們在從幼年開始的整個成長期裡學會了自學,創造性地建構了自身,而這正是最重要的人才素質。

所以,教孩子讀書,重在引導和指點孩子自學,這好比不給孩子黃金,而給他點石成金的手指。古人說:“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生受益無窮。”培養自學能力正是“教人以漁”的妙策。

國小階段就愛讀書的孩子,到中學、大學階段自學能力就特別強。例如有個孩子叫呂清,正上八年級時,老師看他善於自學,大有潛力,就問他:“呂清,你考慮過沒有,能不能國中期間就學完高中課程,明年參加大學聯考?”呂清愣住了,這是壓根兒也沒想過的事,但經過思考他還是願意試一試。

老師為呂清制定了一套特別的學習方法:自學為主,個別輔導,重點聽課,及時檢測,不拘形式,講究實效。呂清讀過的課本頁邊,密密麻麻寫滿了小字,這是他抓住教材的精華部分寫的內容重點和自我提示;為了節省時間,他鍛鍊自己思維的敏捷性,常用心算代替筆算;他能合理安排學習,用整塊時間攻克主科,利用零星時間閱讀其他教材,並像看故事書一般,注重隨時記憶……看,他的自學本身就包含了自覺的創造意識。其實學習也是一門學問,叫“學習學”。

由於是主動地自學,品清並沒有覺得有太大的壓力。在臨考前緊張的日子裡,還參加了一次4市聯合數學競賽,並獲得了第一名。平時課餘時間,常踢足球、下象棋、看電影。他用幾個月時間就學完了九年級課程,又花了一年自學了高中內容,最後以大學聯考總分556。5分、數學單科97分的成績脫穎而出,考上了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

以上事例足以說明,自學能力有極大的效應。所謂自學,從本質上講就是做學習的主人:自己想方法讀書、思考、提問、記憶、練習;自己安排時間,處理學習任務的輕重緩急;自己查資料,找竅門,總結學習經驗、教訓和方法。所以自學本身就是創造力的培養和鍛鍊,善於自學的人將來也善於研究,善於工作,善於生活。但是傳統教育思想卻幾乎完全忽視了培養孩子讀書和自學的能力,並表現在以下方面:

1、只要求孩子課堂上好好聽講,忽視孩子聽課時的思考、提問、發言。

不要求記住重點內容並自己設法記筆記或在書上做記號。

2、要求孩子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不鼓勵孩子自己看教材、預習和複習。

致使孩子不會讀書,許多教科書實際上成了老師點題的習題冊。離開老師的點題,再也不知道可以做些什麼了,書便成為廢紙。

3、只要求孩子準備考試,爭取考出好成績。

甚至規定95分以上才算及格,忽視對孩子閱讀興趣的培養;家裡一份報、一份雜誌也不給孩子訂閱,把孩子的知識面搞得非常狹窄。

這樣,我們常常看到一些孩子在假期裡無所事事。當問他為什麼不學習,不去做點有興趣、有意義的事時,他會理直氣壯地回答:“作業做完了!”或者說:“老師沒佈置!”孩子實際上成了作業的奴隸,哪裡還是學習的主人,自己的主人呢?

我也看到一代一代這樣培養出來的“知識分子”,長大後雖然識字,但不少人一生不買書,也很難認真讀完一本書;即使讀,也只會翻翻消遣類的書和報刊。這樣,怎能普遍提高人的素質,多出各行各業的創造型人才呢?

當今世界“文盲”的含義正在轉變,文盲不僅是指不識字的人,更是指那些不會自學的人;識字而不會自學,識字的意義就不大。

那麼長長的假期裡,我們應當怎樣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指導他們讀書、自學呢?

第一,要從培養興趣開始,常帶孩子上書店,選購他感興趣的故事書、圖畫書,或給孩子借來有趣有益、適合他的閱讀程度的好書。

父母要常給孩子講書上有趣的內容,並提出問題來討論,要談得有聲有色,慢慢使孩子領會到,讀書是一件有莫大快樂的美事,是與聽故事、看電視同樣有趣的享受。

不僅要讓孩子讀各式各樣情節生動的故事書,也要給他們新奇有趣的科學知識書,如《十萬個為什麼》、天體和動物趣聞等,並常常討論,滿足孩子的新奇感和求知慾。還要讀一點學學做做、學學猜猜方面的書,讓孩子把讀書與動手、動腦結合起來,既豐富了生活,又能讓孩子懂得書能指導實踐和操作。例如按書上講的方法做實驗、種莊稼、飼養小動物等,就會使孩子特別快樂。

魯迅先生一貫主張“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書,即課外書,不要只將課內的書抱住,即使和本業毫不相干的書,也要泛覽”。他小時候就讀《山海經》《水滸傳》《西遊記》等,10歲開始博覽群書,書把他帶進了一個十分豐富的精神世界。詩人臧克家也說:“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

第二,家庭一定要建立起讀書的氛圍。

文明家庭斷然不可與書本無緣,不要只有看電視的氛圍,更不能常有抽菸、喝酒、打麻將的氛圍。

家庭良好的讀書氛圍,表現在父母儘量為孩子作出榜樣,經常買書讀書,訂閱報刊,並建設起自己的小書庫(應當認識到家庭書庫是一份最有意義的家產,可以世代相傳)。家長學習時遇到有疑問的地方,一定要提問、討論、查工具書,甚至向孩子請教,或者通過孩子向他的老師請教,這對孩子有非常好的影響。

另一方面,要鼓勵和幫助孩子建設自己的小家當,使他有自己的書桌、書櫃、報刊架、大地圖、地球儀、實驗操作工具,訂閱《少年報》《兒童時代》《國小生天地》等報刊;有條件的家庭要給孩子一個小房間,指導他把學習氣氛製造得濃濃的,如張貼座右銘、名人圖片,陳列自己的學習作品和獎品,設定實驗角、電腦檯等等。

與孩子談話時,不許說“你只知道玩,一點也不愛學習”,“這樣簡單的問題都不會”之類的話,而要說“你已經掌握了很難的知識了”,“這個問題很值得思考”等鼓勵的話,以提高其自信心。

此外,要常帶孩子上書店、圖書館、閱覽室,看博物館、各種展覽會,甚至拜名師、交朋友等。

總之,讀書學習的氛圍,是時時刻刻教育、感染孩子學會自學的積極因素,不可不精心設計。

第三,鼓勵孩子認真、耐心地讀教科書,完成假日作業。

國小教科書是經過國家有關部門精選編著的,內容重要,結構嚴謹,語言規範,具有較強的系統性,反映了國家對不同年齡段孩子的教學要求。教科書不僅是教師教學的依據,更是教會孩子自學的主教材,即使在假日裡也要適當指導孩子閱讀,培養其自學能力,並按教科書要求完成作業。

1、教育孩子重視教科書,熱愛教科書,認識到教科書不只是給老師用的,主要是給學生讀的。不妨把愛因斯坦的一段話告訴孩子,並通俗、生動地講給他聽:“我們在學校裡所學到的那些奇妙的東西,都是多少代人的工作成績,都是世界上每一個國家裡的熱忱的努力和無盡的勞動所產生的。這一切都作為遺產交到你們手裡,使你們領受它,尊重它,並且有朝一日又忠實地交給你們的孩子們。”愛因斯坦的話說明教科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億萬人民、無數學者和先哲們留下的最寶貴的遺產。作為一個學生,必須學會讀教科書,得到最基本、最系統的知識,並學會如何學習。

2、指導孩子耐心地精讀教科書,告訴他讀書的方法。

①不論哪一學科的教材,開始都要學會朗讀,要讀得準確(不讀錯、不加字、不減字)、流利(一句一句讀通順,不慌張,不結巴)、有表情(讀出句子的標點、停頓和語氣,文藝故事類課文要讀出表情);並從慢速朗讀到快速朗讀,鍛鍊眼睛捕捉文字的能力和立即讀出句子的能力,這對提高理解能力、書面表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以及加強記憶,好處都是極大的。朗讀是最集中注意的閱讀,能同時保證眼到、口到、心到,是閱讀能力的基本功,務必要好好練習。我剛上師範學校時朗讀不好,後來老師要我每天朗讀15分鐘,堅持了兩三個月就過關了。我至今仍非常感謝這位恩師的指點。

②有了較好的朗讀能力後,要學習默讀。默讀時,不出聲音,不動嘴脣,理解讀的內容,不囫圇吞棗。

③讀任何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一定要學會查字典,命令自己及時記住,不允許混過去。

④不論讀什麼教材,遇到不懂的內容或想像不出來的地方,一定要提問,或畫圖來幫助理解。告訴孩子,越會提問的人越聰明,提問、思考和討論本身比分數更重要。家長要大力表揚能提出疑問的孩子,並一起津津有味地思考這些問題。

⑤要在課文中找出最重要的話、結論性的話和公式,用紅筆劃槓,儘量透徹理解,並要背熟。語文課文中精彩的語句、段落甚至全篇也要熟讀,並做到能背,能表演。

⑥中高年級孩子應慢慢學會在書頁邊寫字、做記號,包括提問題、寫評語、發感想、表示不同意見等,還要學著在日記本中寫讀書心得。在書頁上做記號時,“?”表示疑問;“!”表示這裡太感動人,要多讀多想;“———”表示重點,必須熟記;“ ”表示要背熟的句子、段落,慢慢讓孩子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

⑦做老師佈置的假期作業遇到困難時,一定要把書中有關部分再讀一讀,實在讀不懂的句子要請教別人,等讀懂了課文,然後再堅持把習題做出來。要提倡請教他人如何讀懂教科書,而不是直接問習題怎麼做。

⑧告訴孩子一些熟記人名、地名、日期、事件的好方法,以引起孩子及時記住重要內容的興趣,並常做看誰記得快、記得牢的遊戲。

⑨給孩子介紹一些與各科教材有關的課外讀物,如語文的有關作者傳記故事,數學的有關趣味題目,自然的有關小實驗和趣聞,地理的有關風光名勝,歷史的有關故事書等。

以上一些指導讀書的方法,也可以用到課外閱瀆的指導中去。

第四,培養孩子良好的讀書習慣。

習慣是一種心理定勢,是人的穩定的行為方式。讀書只要養成習慣,就會成為生活的需要,如果不滿足這種需要,人就會不舒服、不愉快;反之,就能獲得愉快的心境,精神也會振奮起來。所以教育家葉聖陶有一段名言:“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凡是好的態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為習慣,只有熟練得成了習慣,好的態度才能隨時隨地表現,好的方法才能隨時隨地應用,好像自動化一樣,一輩子受用不盡。”

假期裡培養孩子讀書習慣的方法主要有:

1、每天都應定時、定點、定正確姿勢讀書(除整日的外出活動以外)。讀書時間不要太長,每天1小時左右(包括做作業)。要端坐在自己明亮的書桌旁,書本離眼睛1尺,手指離筆尖1寸,胸部離桌邊一拳,不允許東倒西歪地讀書寫字。孩子讀書時,最好全家人都安靜地坐到各人的座位上學習或工作,不說一句話,這樣的氣氛最利於養成孩子安靜專注的性格。

2、要指導和表揚孩子多思考、多提問、多查資料(如《新華字典》《國小生詞典》《成語詞典》《國小生文庫》《國小生知識手冊》《國小生百事問》《國小生十萬個為什麼》等),遇到問題就記下來(用一個提問小本子),事後問老師和家長(一般不要讓孩子時刻離位提問)。

3、要指導和表揚孩子分類放書,有規律地存放書籍、作業、筆記、文具,把桌面、抽屜、書包、書架整理得乾乾淨淨、有條有理,養成用過後就放回原處的好習慣。這個好習慣也有利於孩子學習、勞動和思維的條理性的養成。

4、指導孩子買書,並養成愛書的好習慣。孩子每半個月或一個月就應買一次書(從家長帶他上書店到他獨立上書店),要廣泛地選購他喜愛的並適合他閱讀的好書,讓孩子永遠和書交朋友。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孩子從幼兒園到高中畢業,他應當購置800本藏書,有些書是他經常愛讀的,有些是供查閱的工具書。這樣,孩子就有了自己的知識寶庫,並養成了愛書、讀書的美德。

想想現實中的許多人(包括有些知識分子),能千百次地逛各類商店,不厭其煩地購物,但幾乎從來不上書店購書;即使偶爾買來了一兩本書,也只是躺著“睡覺”、做家庭的擺設。他們每天用工作、家務、娛樂、聊天擠掉了人生必需的閱讀時間,幾年內難得認真讀完一本書。這樣的人不僅學識貧乏、膚淺,難有思想深度,更不能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從事創造性的勞動。他們之所以不愛書,究其根源是從小沒有與書籍交朋友,沒有養成買書、愛書、讀書的習慣。

讀書如同在海灘拾貝,又如在礦山探寶。有時一本好書猶如使人登上一座風光旖旎的山巒;有時一部優秀作品能引導人生的道路發生重要轉折。不愛書不讀書的人,一輩子也享受不了這樣的生活樂趣,這實在是人生的一大缺憾。所以孩子愛書的美德務必要從小培養起,從而使他一生不離書籍,做一個好讀者。而好書也將影響他人生的方向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