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方案>

如何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語文閱讀能力

工作方案 閱讀(1.42W)

當高中新課程改革全面推行以來,國家多次通過各種網路培訓,向廣大教師傳達著新課程的改革理念,新課程改革特別強調課程意識和教學覺醒,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現在許多中學大膽改革課堂教學模式,還發言權、思考權給學生,發揮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閱讀教學立足於課堂的情況下,我也在積極嘗試著課堂模式的改革,打破原有的“灌輸式”課堂,實行小組合作探究式學習,那麼,在新的課堂模式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鑑賞性閱讀能力呢?幾點做法與大家分享。

如何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語文閱讀能力

一、選定閱讀內容,合理分組

閱讀材料是進行小組鑑賞性閱讀的基礎,閱讀材料內容、題材的不同也影響著學生的閱讀水平,同樣題材內容的閱讀文章,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是參差不齊,教師掌握不了學生鑑賞閱讀能力的高低,滿堂灌,就等於是把嚼爛了的菜根餵給學生,失去了味道,喪失了文學美的韻味。因此,教師首先要認真分析教材,選擇一些能夠使學生產生興趣,發出質疑、引發思考,值得探究的閱讀內容。學生只有在興趣的驅動下,才能產生問題,在對問題產生疑惑的時候,才能激發他們的探究合作的慾望,從而積極、主動、自覺地去構建知識、解決問題。

閱讀內容確定以後,教師應根據學生層次的不同,合理劃分合作學習小組。常見的是按“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進行合理搭配,

優化組合,使組內優劣互補,組外水平相當。這既有利於小組間的公平競爭,又有利於小組內成員互補互助。但由於學生間的各種差異,這種合作學習變得有些困難,缺乏成效性。在小組實踐活動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學生在經過合作學習後,發表觀點的總是那麼幾個人,而其他學生不是旁觀,就是無動於衷,小組合作完全成了優等生的自我展示活動;而那些學習困難生則被遺忘在角落,同時,自信心的缺乏,又使他們不敢獨立承擔合作任務。因此,這種合作是不充分的。 長此以往,只會加速學生的`兩極分化,而未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合作。 那麼,怎麼解決這一問題呢?那就是明確分工,各施其職。

二、明確分工,各施其職

在分組以後,教師要對小組的不同層次學生進行明確分工,使每個學生都知道,在鑑賞性閱讀中“我應該做什麼”,使學生明白,缺了自己,小組的鑑賞性閱讀活動就要受到影響。只有如此,才能提高每一個學生的鑑賞閱讀能力。在實踐中,一個小組一般是6——8個人,分為A、B、C三個層次,不同層次的學生就會有不同的任務。C層次的學生一般鑑賞能力較差,閱讀量也很少,所以C層次的學生主要做閱讀基礎工作,如疏通閱讀文章讀音障礙,理解文章中的詞語含義,劃分文章層次,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同時C層次的學生要根據自己理解,提出閱讀中的存在的問題。B層次的學生水平能力一般,有一定的閱讀鑑賞能力,所以在合作閱讀中,B層次的學生主要負責講解,向全組學生口述他對文章的理解,以及適當的拓展。A層次的學生是小組中閱讀鑑賞能最好的,主要負責點評B

層次學生的講解以及解答C層次學生提出的問題。當然在小組鑑賞性閱讀中,還必須要有一個學生負責筆記記錄,為小組之間的交流做準備。

三、組間交流,資源共享。

四、指導探究活動,參與小組學習 二、 抓住探究的契機,展開小組合作學習

心理學家威臺海姆(M. Wentheimen)在《創造性思維》一書中指出:“嚴格的機械訓練致使學生的思維麻木不仁,惟有引導學生自由地探索、靈活地思考,才可能導致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因此,為了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意識,教師應在日常教學中設計一些開放性問題。當學生給出的答案五花八門時,可以安排小組合作學習,共同探究答案。首先,讓學生把自己的結論依據展示出來,從而讓每個同學都從別的同學那裡看到解決問題的另外一些觀點,這有利於培養學生全面考慮問題和善於從別人身上取長補短的好習慣。在課文教學過程中,可要求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充分發揮想象力,對故事情節進行推測性的補充。如給故事續結尾,可個別進行或分組合作討論進行,要求每個學生都參加,越多越好,越新奇越好。通過這種探究活動,學生個個都能開動腦筋,尋求合理的方案,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如涉及某些社會現象的表現形態、某些歷史事件的相互聯絡等,教師可讓學生藉此發揮,啟發誘導他們敞開思路,並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儘可能多地列出其它利弊、用途、範圍、聯絡、解決辦法等。教師也可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探究對同一問題的多種解決方法,避免思維定勢的消極影響,培養多元思維的習慣和探究精神。通過這樣的啟發誘導,激發學生的靈感和想象,使學生的思路由書中提供的一個“點”發散出去。持之以恆地訓練下去,就會使學生在受到某種觸動時自然而然地把思考範圍拓展開去,多向散射而使思維極具活力,從而增強學生的探究能力。

三、 巧妙指導探究活動,參與合作學習

英語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要悉心引導學生的英語學習活動,要親身介入並認真觀察學生的探究活動,隨時掌握他們在活動中取得的進展、面臨的困難和出現的問題。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一定要深入小組的探究活動,認真傾聽學生的交流或是仔細觀察他們的進展。學生在小組合作時,如有分工不明確或是操作不當時,教師應及時給予幫助,指導他們做出正確的判斷,完成學習任務。讓學生感到教師也是其中的一分子,也在和他們一起參加探究活動,一起學習。同時,教師的深入觀察和耐心傾聽,能讓教師發現學生的精彩表現和獨到的創意,從而彌補自己個人思維的侷限性。與學生一起參加探究活動,一起展開探究,解決問題,讓自己在參與合作的過程中達到教學相長。

四、培養探究能力與提高聽說讀寫等技能結合起來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當前最受歡迎的一種教學模式,其根本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把培養探究能力融入聽、說、讀、寫活動中是一種既自然又有效的方法。聽是接受性活動,但同樣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例如,讓學生聽一段短文,以小組為單位共同探究其故事的結局、寫作的目的。說是培養語言表達能力的一種形式。教師可通過創設一定的情境來激發學生的探究性思維。在閱讀中,分析文章主

題、段落大意、人物性格、主人公的優秀品質等,可以培養觀察力、想象力和探究力。寫則是各種探究能力的綜合表現。

五、 鼓勵為主,及時積極地評價

在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對於學生的任何反映,教師都要給予及時的積極的評價(包括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在探究過程中,教師可通過手勢、微笑、語言等對學生的行為加以肯定,給學生創造一個和諧、寬鬆的合作環境。在小組合作學習之後,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活動過程及時作一個小結。教師也可通過此類問題“Did you do well today? Do you help each other today?Who are the winners? Who did best?”來引導學生給自己打分評價、小組內同學間的互評及對其他小組的評價。即使學生的觀點存在某些不足,教師也應努力找出其積極方面,以保護他們的積極性,提高參與的激情。

總之,探究性學習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它能夠開啟學生心智,提高學生素質,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而小組合作學習使學生人人蔘與學習的全過程,既發掘了學生個人的內在潛能,又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創新探究的精神,提高了學習效率。兩者結合能夠讓我們的英語教學變得更生動、更貼近生活、更有科學性,能夠使學生的活動不拘泥於課堂,思維更富創造性。但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經過長期的不斷的培養、學習,反覆的思考、糾正,才能不斷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