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方案>

在數學教學中應如何進行思維能力的培養

工作方案 閱讀(2.42W)

在數學教學中應如何進行思維能力的培養

1 引言

在國小數學能力中,思維能力是最重要的一種能力,包括邏輯思維能力、直覺思維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知識是思維活動的結果,又是思維的工具。學習知識和訓練思維既有區別,也有著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絡,它們是在國小數學教學過程中同步進行的。數學教學的過程,應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

數學教學與思維的關係十分密切,數學教學就是指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數學教學實質上就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數學思維活動,學習數學家思維活動的成果,並發展數學思維,使學生的數學思維結構向數學家的思維結構轉化的過程。

2 數學思維能力概述

2.1 數學思維的含義

數學思維是針對數學教學活動而言的,它是通過對數學問題的提出、分析、解決、應用和推廣等一系列工作,以獲得對數學物件的本質和規律性的認識過程。

2.2 數學思維能力的含義

數學思維能力是人們在從事數學活動時所必需的各種思維能力的綜合,數學思維能力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①會觀察、實驗、比較、猜想、分析、綜合、抽象和概括;②會用歸納、演繹和類比進行推理;③會合乎邏輯地、準確地闡述自己的思想和觀點;④能運用數學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數學關係,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

2.3 數學思維能力的界定

新頒佈的數學教學大綱對常規的數學思維能力的界定:①數形感覺與判斷能力;②資料收集與分析能力;③幾何直觀和空間想象能力;④數學的表示與數學建模能力;⑤數學運算和數學變換能力;⑥歸納猜想與合情推理能力。

3 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3.1 化抽象為直觀,促進學生思維

在數學基礎知識教學中,應加強形成概念、法則、定律等過程的教學,這也是對學生進行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手段。然而,這方面的教學比較抽象,加之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缺乏,抽象思維能力較差,學習時比較吃力。學生學習抽象的知識,是在多次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產生飛躍,感知認識是學生理解知識的基礎,直觀是數學抽象思維的途徑和資訊來源。在教學時,應注意由直觀到抽象,逐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的能力。如在教學“角”這部分知識時,為了使學生獲得關於角的正確概念,首先引導學生觀察實物和模型:如三角板、五角星和張開的剪刀、扇子形成的角等,從這些實物中抽象出角。接著再通過實物演示,將兩根細木條的一端釘在一起,旋轉其中的一根,直觀地說明由一條射線繞著它的端點旋轉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並讓學生用準備好的學具親自動手演示,用運動的觀點來闡明角的概念,併為引出平角、周角等概念做了準備。

3.2 聯絡新舊知識,發展學生思維

聯絡舊知,進行聯想和類比。舊知是思維的基礎,思維是通向新知的橋樑。由舊知進行聯想和類比,也是尋求正確思維方向的有效途徑。聯想和類比,就是把兩種相近或相似的知識或問題進行比較,找到彼此的聯絡和區別,進而對所探索的問題找到正確的答案。數學知識具有嚴密的邏輯系統。就學生的學習過程來說,某些舊知識是新知識的基礎,新知識又是舊知識的引伸和發展,學生的認識活動也總是以已有的舊知識和經驗為前提。每教一新知識都儘可能複習有關的舊知識,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來搭橋鋪路,引導學生運用知識遷移規律,在獲取新知識的過程中發展思維。如在教“加減法各部分的關係”時,先複習了加法中各部分的名稱,然後引導學生從35+25=60中得出:60-25=35;60-35=25。通過比較,可以看出後兩算式的得數實際上分別是前一個算式中的加數,通過觀察、比較,讓學生自己總結出求加數的公式:一個加數=和減去另一個加數。這樣引導學生通過溫故知新,將新知識納入原來的知識系統中,豐富了知識,開闊了視野,思維也得到了發展。

3.3 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思維

國小生的獨立性較差,他們不善於組織自己的思維活動,往往是看到什麼就想到什麼。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主要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示範、引導、指導,潛移默化地使學生獲得一些思維的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精心設計問題,提出一些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激發思維,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例如: 小玲做了7個五角星,小云做了8個五角星,她們送給幼兒園的小朋友們10個五角星,還剩幾個?

解:具體可設計這樣一些問題:

“這道題告訴了我們哪些條件?”

“知道小玲做7個,小云做了8個,可以求出什麼?”

“又知道送給幼兒園小朋友10個,可以求出什麼?”

“那麼這道題先算什麼,後算什麼?”

《在數學教學中應如何進行思維能力的培養》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