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方案>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幼兒創新思維能力

工作方案 閱讀(8.45K)

一、緊密聯絡周邊事物,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幼兒創新思維能力

低年級的學生由於隨意性強,抑制力低,觀察能力差,知識面窄,對自己周邊事物中的幾何圖形,往往熟視無睹,不以為然。其實,周邊事物均蘊藏著哲理與數學,即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離不開生活。特別是學生剛剛接觸幾何圖形,比較抽象,如同學生剛認識數一樣,仍離不開具體事物。只有學生學會將周邊的物體簡化為幾何圖形時,才會驚訝清醒地發現世界萬物充滿著各種各樣、變化無窮的圖形,從而養成學生數學聯絡周邊事物的習慣,認為學數學並不難,數學是紙老虎,特別是認識學習幾何並不抽象,只要注意聯絡周邊的事物,就更容易學了,從而產生濃厚的興趣。如教學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人教版)第32頁“認識物體和圖形”這一課,可引導學習觀察校園中建築物,教室裡的黑板、桌子、椅子、門窗、上體育課用的排球、乒乓球。學生自己用的學習用品,還讓學生回家觀察一些物體如熱水瓶、木箱、茶杯等。回到學校要求學生彙報,學生彙報時興致勃勃,暢所欲言,有的說牙杯像柱子,有的說雞蛋像一粒球,有的說木箱是一個長方體……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現有的才華,空間想象能力得到培養。久而久之,學生認識圖形的興趣就產生了,從而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利用操作質疑,發展學生創新思維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學生的思維往往是從疑問開始的,有疑問才回去探索。愛因斯坦說過:“指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培養學生敢疑敢問和恰如其分操作的習慣,否則過分遷就,過多的實物操作,會阻礙學生想象能力的發展。如教學一年級上冊(人教版)“11~20各數的認識”,可讓學生先自己進行數數活動,把自己帶來的牙籤放在桌子上,然後進行數牙籤活動,學生怎樣數就怎樣數,有的學生是一根一根的數,有的學生是兩根兩根的數……這時每個學生的才華均得到展示,然後,要求學生每十根放在一堆,不足的十根放在這堆旁邊,做完後把它們讀出來。這時教師出示一捆十根的小棒和一根的小棒,問:剛才在數牙籤時有誰數到的跟老師手上的這些小棒的數一樣,這個數應怎樣讀?有的同學就說是“十一”,而有的同學就問:一捆的“一”和一根的“一”同樣是都是“一”,為什麼要一個讀成“十”,一個要讀成“一”呢?這時教師不要馬上下結論,應讓各小組進行討論,討論完後仍解決不了的,再讓學生把剛才放成一堆一堆的牙籤重新數一數,把講臺桌上的這捆小棒拆開再數一數,這樣反覆進行,學生無意中讀出“十一”這個數,然後,教師問學生有什麼發現,這時有的學生就說,一捆中有10根小棒,一捆小棒和一根小棒剛好是十一,原來這個“十一”中的“十”表示十個一,“十一”中的“一”表示一個一,以此類推,學生就真正掌握11、12……20的真正含義。

三、注重合作探究,拓展學生創新思維

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通過交流合作,不僅能啟用思維,展示個性,能集思廣益,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情感溝通和資訊交流,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和合作意識。因此,現在的課堂教學過程應由單向控制向雙向或多向交流轉變,教學不再主要是傳授知識,而是幫助學生去發現知識,拓展學生的求異思維。如教學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人教版)第114面《我們的校園》,讓學生看一看,想一想: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按圖中的情景看,能提出的數學問題非常多,因此,可以把本班的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開展一次提問題比賽,看看哪一組提出的數學問題最多,最好。最後各個小組交流,教師總結。結果大部分學生都能提出如下的問題:跳繩的有多少人?踢球的有多少人?賽跑的有多少人?練武術的有多少人?出板報的有幾個人……但有個別小組觀察特別仔細,提出的問題比較新穎。如:踢球的人數比跳繩的人數多幾人?賽跑的人數比練武術的人數多幾人?出板報的人數比練武術的人數少幾人?等。在這個合作交流探索的過程中,學生人人動手,個個動腦,合作討論。每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充分的調動,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的發揮,學生在活動中對學習充滿信心,這樣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拓展。

總之,現有的國小數學教材特別注重學生智力的開發,而創新能力是智力開發的核心,因此要利用教材的特點,把握好教材的意圖,巧用數形聯絡,從培養學生興趣入手,重視質疑操作、合作探討,開拓學生思維,培養創新意識和能力。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幼兒創新思維能力 [篇2]

一、創設良好氛圍,激發創新意識

幼兒心理尚未成熟,缺乏自主意識,行為是他控的,情感也稚嫩脆弱,因此需要成人的關愛和保護。幼兒對教師的關注是十分敏感的,教師的一句話,一個動作,一種表情,一個眼神都會對幼兒產生暗示作用,或積極的,或消極的。因此,要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教師必須為幼兒創設良好的環境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幼兒創新思維能力》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