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方案>

談談如何培養國小生的自信心

工作方案 閱讀(3W)

心理健康對一個孩子的成長和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和深入,國小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全社會的關注。

談談如何培養國小生的自信心

心理健康的兒童擁有良好的自我,在自我認識、體驗、控制等方面都具有積極的表現。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作用,這種自信的品格,是孩子學習成功的精神支柱,也是孩子生活成功的精神支柱。因而自信心的培養與提高,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它比知識的積累更為重要。

一、發掘潛力,耐心引導,誘發孩子的自信

人類大腦的潛意識部分蘊藏著無窮的力量,成人如此,兒童何嘗不是這般。一位教授曾說道:從本質上講,每個學生都是人才,都有極大的潛能,就看你如何去挖掘和培養。永遠不要對學生說‘你不行’,永遠不要挫傷他的自信心,永遠不要讓他產生失敗感,即使在他遭遇挫折的時候。作為父母和老師,要用一雙慧眼去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千方百計地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挖掘其潛能,使之樹立自信心,振奮精神去嘗試成功,並確信自己經過努力一定能夠有所作為。

小亮的學習成績老是墊底,曾被公認為是個一無所能的孩子。學習上屢遭失敗,加上父母喋喋不休的批評,同學岐視的眼光,老師怨憤的斥責,小亮失去了自信,失去了學習的興趣,成

了班級中一名地地道道的差生。在他升入四年級後,新班主任兼教語文的秦老師在為其痛惜擔憂的同時,想方設法要拯救落伍的小亮。由此,他在班會上親切地說;我們班的學生都很優秀,尤其是華小亮同學,別看他目前成績不理想,可他很聰明啊!今後只要努力,一定會有進步的。此刻,慣受批評指責的小亮眼睛一亮,興奮之情溢有言表,放學踏進家門頭一句話就是:爸爸、媽媽,好訊息,老師說我好聰明,將來也會成為好學生的!之後,秦老師時常在課堂提問中有意識地引導他多發言,分配勞動任務時有意識地讓他擔重任,還利用他朗讀方面的潛能,課堂上頻繁地指名他演讀。並與家長密切配合,讓小亮回家讀課文中的故事,然後表揚他:你讀得真有意思!,有時讓他念一首詩,然後加以稱讚和指正。孩子開始從老師、同學、父母的眼光中得到賞識,感到欣喜,滋生了自信心。上課時他積極舉手發言,當他把課文流利地讀完時,老師帶領大家為他鼓掌。當他的作業本上頻頻出現A、考試成績陸續上升時,他振奮了。中隊主題會上,小亮挺起胸膛作演講,與同學搭檔演小品,再次嚐到了成功的喜悅。慢慢地,這種喜悅又遷移到知識的學習上,成績不斷提高,智力水平飛速發展。

事實證明,一個孩子的潛力一旦被髮掘,就會奮發自強,事事處處對自己充滿自信,從而一步步走向成功。

二、創設機會,虛擬成功,確立孩子的自信

孩子們面對大千世界,有時會感到束手無策。但他們仍然有勇氣去進行各種嘗試,以使自己能夠融入這個世界。而大人們往往會無意之中給他們設臵許多障礙,不予支援、鼓勵他們去完成。因為在大人們的意識中已形成了一種偏見,認為在某一年齡階段,只能做某一種事情。這種現象在家庭中出現較多。如:你哪會整理房間啊,去,去,去,還是我來吧、這事哪是你能做的啊?現在可好了,弄成這個樣子等。有些事情孩子在那個時候也許能做得很好,卻被人為地推遲了學會本領的時間,最關鍵的是家長的這種做法導致了孩子懷疑自己的能力,失去了自信,削弱了進取心。

五年級學生範欣怡在家是爸媽的好幫手,在校是個好學生,又是個稱職的勞動生活委員。他的家長常說:對孩子不能一百個不放心,該放手時就放手,否則,你的孩子永遠長不大。他們時常會留一個菜讓孩子做,當欣怡做的菜雖然不太可口時,便會說:嗯,不錯,好吃,只是……需……;他們時常會留一個空間的衛生讓孩子搞,當欣怡明明搞得不太如意時,他們卻會說:哇,好乾淨,我家的女兒真勤勞! 此時此刻,孩子的內心該有多滋潤。久而久之,她的信念、能力就不斷地進步、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對四年級以下的學生從不打不及格分數,而是讓他們重新做失分的題目,使其在訓練中得到進步,並從中發現自己的力量。可見,教師要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設法虛擬成功的

機會,讓學生群體中的弱者不知不覺地參與其中,享受成功的快樂,確立自信心。如果學生在創設的機遇中沒有把事情做好,老師也不該加以指責,甚至諷刺、挖苦,否則會使孩子失去自信,產生逆反心理。

三、把握時機,積極鼓勵,增長孩子的自信

缺乏自信品格的孩子時常會輕易地放棄任何努力,認為自己無能,沒有人生價值。在其成長過程中,接受鼓勵而增長自信是非常重要的內容。而適時、有效地鼓勵孩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老師和父母用心去思考和研究。當然最重要的就是要深入、透徹地瞭解這個孩子。孩子們所做的事情,不可能時時順利,事事成功。作為師長,不該一味地指責、埋怨他們,使之受到不同程度的打擊。而要熱情地引導鼓勵,使其養成反思的習慣,學會接受失敗和錯誤,從而做到百折不撓,自強不息。

《談談如何培養國小生的自信心》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