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報告>

鄉兩基迎國檢彙報材料

工作報告 閱讀(2.53W)

在學習和工作中,很多事情都需要整合,進行彙報,彙報可以是任務開始前,也可以是任務結束之後進行的,每個階段的彙報重點不一樣,那麼,優秀的彙報內容都是怎麼寫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鄉兩基迎國檢彙報材料,歡迎閱讀與收藏。

鄉兩基迎國檢彙報材料

尊敬的各位專家,各位領導,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鄉“四班子”成員對各位專家、各位領導的到來表示最熱烈的歡迎!近年來,鄉在各級黨委、政府及各位領導的關心、幫助下,全鄉人民群策群力,攻堅克難,各項工作有了長足發展,教育教學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教育水平躍上了新臺階。今天,各位領導心繫山區教育,不顧路途遙遠到我鄉檢查驗收“兩基”教育工作,這將會進一步促進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穩步向前發展。下面,我就鄉近來教育工作的開展情況向各位領導作簡要彙報:

一、全鄉基本概況和教育基礎現狀

(一)全鄉基本概況

鄉位於縣東南部,距縣城82公里,國土面積561.38平方公里。全鄉轄11個村委會、116個村民小組,現有常住戶數6402戶、人口27063人。其中農業人口5870戶、25511人,佔總人口的94.27%;非農業人口1552人,佔總人口的5.73%;人口自然增長率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8人。,全鄉實現國內生產總值856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40元。

可以說,近年來,鄉的發展速度縱比較快,但與其他鄉鎮相比,各項經濟指標在全縣的排位是倒數第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是倒數第一,人口總數是倒數第一。但在全面發展中,鄉也蘊含著較大的發展潛力。從總體上看來,有“四大優勢”需進一步發揮,“四大瓶頸”亟待解決。

四大優勢:一是生態優勢:境內群山疊翠,谷壑幽深,溪流蜿蜒,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有禿杉、紅花木蓮、金絲榔、紅椿等珍貴樹種;有獼猴、野豬、白腹錦雞等國家級保護動物。全鄉有林地面積5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59.5%;人工林面積達32萬畝,其中,商品林面積達21萬畝。位於壩林村委會的丁累大箐是全市僅存的少有原始森林之一,也是滇東旅遊片區不可多得的天然原始森林。二是區位優勢:鄉地處“兩省(區)三地州四縣”的結合部和南盤江與清水江夾角處,是曲靖的“南大門”。境內交通便捷,省道“以馬線”貫穿南北連線文山邱北;通省公路“高佈線”縱跨東西直入廣西西林;南盤江穿境而過直達黔桂,是一條出滇入海的`重要航道。三是氣候優勢:境內最高海拔20xx.5米,最低海拔737米,每年5—10月為雨季,近10年平均降雨量在1300毫米左右,雨季降雨量佔全年降雨量的85%以上。11月—翌年4月為乾季,最高氣溫達40℃,最低溫度10℃,年平均氣溫18.5℃,平均氣溫為20℃,日照時數年平均值為20xx小時,積溫5650℃—6100℃,相對溼度達82%,全年基本無霜,屬典型的低熱河谷槽區,適宜多種作物生長,特別有利於發展熱帶農作物和冬季反季蔬菜。四是民族文化優勢:是典型的少數民族鄉,全鄉有壯、苗、瑤、彝等少數民族4541戶、19913人,佔總人口的73.58%。其中,壯族2101戶、9370人;苗族1924戶、8466人;瑤族465戶、1897人;彝族51戶、180人。每一種少數民族都具有悠久的歷史淵源和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飲食文化、建築文化和服飾文化。其中,壯族的“三月三”、祭老人房,苗族的踩花山,瑤族的盤王節、度戒等民俗文化豐富多彩,意蘊悠遠,每年都按時舉行,吸引了周邊市、縣各族群眾前來參加,為發展民俗旅遊業創造了良好條件。

四大瓶頸:一是交通瓶頸:境內唯一一條通省通道“高佈線”至今沒有硬化,道路等級低,大部分通村委會的公路都是砂石路面,沒有硬化,通村小組的道路是泥巴路,經常是晴通雨阻,加之山高坡陡,嚴重製約著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二是教育瓶頸:近年來,雖然在教育方面爭取了大量的投入,教學環境有了一定的改善,教育質量有了較大提高,但是由於發展規劃起步較晚,投入少,群眾居住分散,國小校點撤併難度大,民族中學繼續提升困難多。三是基礎設施瓶頸:是全縣唯一沒有烤煙的鄉鎮。近年來,沒有煙水農田建設專案,農業基礎設施投入幾乎為零,農業生產基本上是靠天吃飯,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十分薄弱。四是產業發展瓶頸:全鄉的林業發展較快,但由於標準化生產程度低,規範的樣板林、特色林基地和林區道路建設較少,林業採伐指標少,加工困難,離縣城較遠;沒有工業,實體經濟落後,推動發展的內動力不足。

(二)教育基礎現狀

一是教育基本情況。全鄉有初級中學一所,村完小12所,村小教學點28個,民辦幼兒園2所,學校佔地總面積134398㎡,中學總佔地28770.8㎡。有教職工236人,其中中學56人,本科學歷31人,專科學歷24人,工人2人,教師學歷合格率100%;國小180人,國小教職工中專任教師175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61人,特崗教師14人,合同制工人5人,代課教師83人;公辦教師中本科學歷18人,專科學歷133人,中專學歷24人;成技校有學員260人,幼兒園有學生283人。會考,上曲一中6人,其中全縣第一名、第二名都在;128名學生上普高線,會考成績居全縣16所普中第一名。小升中成績也名列同類學校前列。認真落實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全部免除學生教科書費,發放寄宿制學生生活補助金。全鄉有教學用房117幢共30183㎡,其中a級14幢8324㎡;b級8幢2667㎡;c級7幢3522㎡;d級88幢15670㎡。二是“兩基”主要指標情況。鄉教育工作於1995年9月實現“普六”,1998年6月基本掃除了青壯年文盲,1999年9月實現“普九”,12月順利通過“普實”驗收,5月順利通過“無文盲鄉鎮”驗收,11月教育督導通過省市驗收。普及程度進一步達標。7—12歲人口總數3187人,已入學3143人,入學率為98.62%;13—15週歲人口總數為1310人,已入學1279人,入學率為97.63%,7—15週歲殘疾兒童共13人,已入學12人,入學率為92.3%,國小在校學生鞏固率達99.65%,國中在校學生鞏固率達96.6%,15週歲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達98.95%,17週歲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達95.49%。全鄉有青壯年人口12775人,其中非文盲人數為12755人,非文盲率達99.84%。

二、鞏固“兩基”的主要措施

(一)全面實施科教興鄉戰略

鄉是全省扶貧攻堅鄉之一,經濟社會發展還很落後,百業要興,關鍵在人,人才戰略,教育優先,發展教育成為全鄉各族人民的共識。多年來,鄉黨委政府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要求全鄉幹部群眾統一思想,充分認識發展教育的重要現實意義,要始終把教育當作“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造福百姓、惠及子孫”的德政之舉和民心工程。

加強領導,明確責任。依據農村基礎教育綜合改革與發展要求,鄉人民政府結合實際,制定了《鄉教育發展十一五規劃》,對全鄉校點佈局、辦學規模、資源配置等進行了科學規劃,合理集中辦學。一是成立了以鄉上主要領導為組長,分管教育的領導為副組長,各學校、相關站所、村組負責人為成員的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確立了鄉長為全鄉教育工作的第一責任人,村委會總支書記為該村教育工作第一責任人,各中國小校長為該校教育工作第一責任人。二是健全教育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制、考核制和責任追究制,在與相關站所、各村委會簽訂的工作目標年度量化考評中,把教育工作作為重要的工作任務進行考評。三是鄉政府領導經常實地瞭解情況,定期不定期召開教育工作會,共同研究存在的問題,認真落實各項教育決策。四是人民群眾監督得到落實。每屆鄉人代會上,教育工作是政府工作報告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們提出了具有針對性和現實性的教育工作意見和建議,近三年來,人大代表對教育所提意見建議18件,全部妥善落實。

學校基礎設施得到進一步夯實。近年來,鄉黨委、政府克服多種困難,爭取資金加大教育投入,積極進行校園改擴建、危房改造和改善辦學條件等工作,逐步解決學生入學難、住宿難等問題。一是多方籌集資金,為中國小新建和維修部分校舍。在中學建設上,新建學生餐廳一幢,520平方米,總投資87.07萬元;7月新建教學樓一幢,總面積2980.4平方米,總投資521萬元,可容納1600名學生上課,解決了多年來小升中入學難“瓶頸”問題;徵地21.18畝建設學生運動場,徵地費用70.96萬元全部由鄉政府籌集,預計總投資160餘萬元,現運動場已初見雛形;投資270萬元新建的教師週轉房底竣工入住。近兩年來,民族中學校園面積由原來的16畝發展到43.18畝,是“普九”後10年間發展最快的時期。在國小建設上,新建魯古完小教學樓一幢,總面積1786平方米,總投資179.4萬元;9月新建戈勒完小綜合樓一幢,總面積512平方米,總投資46.6平方米;6月新建籠嘎完小綜合樓一幢,總面積320平方米,總投資38.3萬元。二是搶抓機遇改造危房。順利完成共7587平方米831.58萬元學校危房改造建設任務,其中,新建教學樓824平方米,新建學生宿舍樓6000平方米,新建學生餐廳624平方米,新建廁所250平方米。通過危房改造工程的實施,解除了全鄉學生在危房上課、住宿的現實,學校的安全保障得到進一步夯實。

確保教育經費投入。根據縣政府規定,對全縣教育財政撥款,預算內年生均教育事業費、教師工資、預算內年生均公用經費實行以縣統籌的原則,明確了對教育事業經費的保障責任,保證了教育事業經費、生均公用經費和教師工資逐年增長和及時到位。做到從未出現截留、拖欠、扣發、擠佔教育經費和教師工資的現象。

認真貫徹落實教育各項政策。一是加強學校收費監管,減輕學生負擔。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政府關於切實減輕學校不合理負擔的要求,徹底治理向學校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現象。嚴格執行收費標準,規範收費制度,中國小每學期均實行亮牌收費,每學期都按市制定的收費標準制作收費公示牌,將收費公佈於眾。並通過了紀委、監察、財政等檢查組對學校收費情況的檢查,從未發生過亂收費現象。二是認真落實“兩免一補”優惠政策。全部中國小教科書費用和雜費已全部免除,按照寄宿生生活補助要求,各學校貧困生由學生評選推薦、政教處稽核公示後上報、學校財務處發放生活補助後再公示,然後把材料整理存檔,通過嚴格程式,及時足額把寄宿制學生生活補助發放到貧困學生手中。三是多種形式開展貧困生助學活動。為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鞏固“普六”“普九”成果,讓學生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確保不讓一位學生因貧困而輟學,鄉政府建立了“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學校具體實施”的貧困生救助制度,通過機關幹部黨員結對幫扶、社會人士和學校師生捐款等多種形式籌集資金。切實解決部分貧困學生的實際困難。

師資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一是抓好教師職業道德建設。通過演講、座談、師德師風考核等形式,使廣大教職工提高認識,加強自我修養與約束,從而塑造高尚師德。二是弘揚尊師重教之風,激發教職工工作熱情。自“普九”以來,教學成績連年居同類別學校前列,特別是近三年來,中國小教育教學成績又有了很大的突破,會考,全縣狀元和榜眼都在民族中學。三是建立激勵機制。鄉政府每年都組織召開一次教育工作總結表彰會,對德、能、勤、績突出的教師進行表彰獎勵,對有困難的中國小教師適時進行慰問。進一步激發了教職工為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努力工作的熱情。

嚴抓實管控輟保學。鄉經濟欠發達,農村貧困面大,為防止生源流失,鄉黨委政府對控輟保學工作嚴抓實管。一是堅持依法控輟。在每學年三月和九月“控輟活動月”中,加強宣傳教育法律法規,使群眾自覺履行義務教育相關責任。二是堅持管理控輟。建立健全“控輟保學”制度,設定機構,明確責任,完善網路,從校長到中層領導、班主任、教師、學生家長,層層簽訂控輟保學工作責任狀;加強學生學籍管理,嚴把休、轉、寄、降手續關。三是堅持教改控輟。改革和規範教育教學行為,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師生關係,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使學生素質全面發展。四是堅持扶貧控輟。嚴格收費管理,堅決治理“三亂”現象,加大資助力度,儘量解決貧困生上學難問題。通過以上措施,確保國小鞏固率達99.62%,中學鞏固率達98%以上。

始終堅持依法治教。堅持“一手抓教育,一手抓法制”,使教育走上法治軌道。通過司法進校園、派出所所長為學校法制副校長、關工委開展法律講堂、學校開設法制課等形式宣傳、貫徹、落實教育法律法規,開展各種依法治教活動,使受教育面達100%,同時加大執法檢查力度,每年開展教育評議2次以上,提高廣大幹部職工、中國小教師、青少年學生的法制觀念和法律素質。

聯合整治校園安全。採取聯合整治,防治並重的措施,加強學校安全工作和校園周邊環境的綜合治理,共同建好和諧校園。一是成立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切實抓好學校安全工作。二是建立健全學校安全工作體系,政府與學校、學校與班主任、班主任與學生家長層層簽訂安全工作責任狀,將責任層層分解,落實到人。三是全面落實安全工作檢查制度。加強學校安全教育、安全防範、安全綜治和安全督導檢查,強化學生安全意識,加強學生應對各種突發事件的應急訓練,提高學生自救自護能力,確保無安全事故發生。四是職能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整治校園周邊環境。派出所、司法所每月到學校瞭解治安情況2次以上,對發生在校園及周邊侵害師生人身、財產權利的刑事和治安案件,實行專案專人責任制。衛生院定期和不定期對學校食堂、周邊小賣部進行食品安全衛生檢查;文化站、工商所對校園周邊網咖、書店、音像市場定期檢查,禁止垃圾文化侵害學生。國土資源所對各校點周邊地質情況進行排查,發現隱患及時妥善處置。

科學合理佈局校點建設。根據我鄉地廣、居住分散、校點多實際,結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充分考慮人口流動和密度、學齡人口變化趨勢等因素,在充分利用現有學校的基礎上,以確保生源和師資、方便學生入學為前提,科學合理地制定建設規劃,做到佈局合理、規模適度。一是進行摸底排查。我鄉原有63個教學點,其中完小12個,村校點51個,校點多、公辦教師少、教學用房絕大部分均屬危房,給學校管理和教學質量的提升帶來諸多不利因素。必須通過集中辦學,充分整合教育資源,才能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二是做好規劃佈局。按照學校標準化建設的要求,結合學校實際,在“兩集中”的原則下,不搞一刀切,根據長期、中期、短期官話進行分步實施,長期保留12所村完小,中期保留5所村校點,短期保留1所村校點,撤併30所村校點,其餘根據實際情況逐年撤出。三是堅持校點撤併與規劃建設相結合。按照危房改造和學校標準化建設的要求,一邊撤出危房和撤併校點,一邊進行合理規劃建設。

(二)努力提高全民教育水平

的發展靠科技,科技的發展靠教育,教育的發展靠學校,因此,努力提高全鄉全民教育發展水平,任重而道遠。

結合地方經濟發展,鼓勵辦好學前教育。目前全鄉共有幼兒園2個,創建於,都屬私立幼兒園,基本滿足設裡集鎮和魯古集鎮片區兒童接受學前教育的要求。

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堅持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戰略重點,進一步完善了“突出一個根本、抓好兩支隊伍、深化三項改革、開展‘三風’整頓、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工作思路,全面推進課程改革、教育內容和教學手段改革,大力抓好教學研究工作,全面實行教育質量目標責任管理,全鄉中國小均按照教育部門的有關規定,開齊課程、開足課時,取消中國小生留級制度,學生日常規範合格率、體育合格率均達100%,全鄉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學以致用,辦好成人教育。一是統籌力量辦學。鄉1998年成立成人技術學校後,先後採取與縣農村廣播電視學校、縣職業技術學校聯合辦學和獨立辦學形式進行辦學。二是因地制宜建好試驗示範基地。走“典型引路,示範帶動”的路子,投資14萬元與相關站所和農戶聯合建立杉木、小葉榕樹、緬桂樹育苗基地和麻甜竹、金絲楠木栽培基地,帶動周邊村組林產業健康、有序發展。三是培養農村科技致富帶頭人。先後招收了農學、鄉村管理、中師函授、經濟管理、鄉村經濟管理專業共12個班,畢業學員現在大部分已成了當地致富的帶頭人。四是多層次培訓、培養當地勞動者。學校開辦了鄉村兩級實用技術培訓班。至,共舉辦培訓班436期,21091人次受訓,共投入培訓經費12.3萬元,全鄉95%的青壯年勞動力得到了培訓,全鄉基本實現了村均一戶科技示範戶,戶均一個科技明白人。

弘揚優秀民族文化,辦好民族文化教育。鄉少數民族文化豐富多彩,積澱深厚,邊縱革命鬥爭的紅色文化感人至深,這些本土文化具有很大的親和力,能增強學生的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多年來,學校一直堅持把各民族的文學、音樂、體育、繪畫和風土民情等內容以及革命烈士的感人事蹟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來,用身邊的人和物來感染學生,使學生也成為地方優秀文化的傳承人。,中國小還被表彰為省民族團結示範學校。

全面提高群眾文化素質,抓好掃盲教育。的掃盲工作按照“一堵二掃三提高”的要求,採取“鄉鄉建校、校校辦班、村村設點”和“一長管兩校、一師任兩教”及“農閒集中辦班、農忙學生包教”等多種形式開展掃盲教育。

三、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鄉的教育在近年雖然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我們也清醒的認識到,由於鄉教育起點低,還有較大差距,教育改革和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

一是教育經費投入不足,基礎設施仍然滯後。部分學校校舍、桌椅陳舊、教學裝置落後,還需逐步更新完善。

二是群眾文化素質普遍偏低,家庭貧困面大,外出務工人員多,留守兒童增加,給學校教育帶來潛在影響。

三是學校教育管理還需要進一步提升,教師隊伍建設還有待進一步加強,教師結構不夠合理,學科不配套,主要學科骨幹教師不足。

針對以上困難和問題,在下步工作中,我們將結合實際,加以整改,繼續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理念,增強各族人民辦好基礎教育的信心和決心;多渠道籌集資金,增加教育投入力度,加強硬體設施建設,積極推動薄弱學校的改造,完善辦學條件;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法規政策,全面提高學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教師隊伍素質,群策群力,攻堅克難,努力譜寫鄉教育發展的新篇章!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