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資格證>教師資格>

2017年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模擬簡答習題及答案

教師資格 閱讀(2.09W)

  一、簡答題

2017年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模擬簡答習題及答案

1.任何人的發展都不能離開遺傳素質。

【答案】這種說法是正確的。遺傳素質是指從上一代繼承下來的生理解剖上的特點,如機體的形態、結構以及器官和神經系統的特徵等。這些遺傳素質是先天的,與生俱來的。人的發展就是在人類特有的遺傳素質基礎上展開的。遺傳素質是人的身心發展的前提,為人的發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決定人的發展;遺傳素質的成熟機制制約著人的身心發展的水平及階段。

2.德育過程是促進學生思想內部矛盾鬥爭的發展過程。

【答案】這種說法是正確的。(1)學生思想品德的任何變化,都依賴於學生個體的心理活動。任何外界的教育和影響,都必須通過學生思想狀態的變化,經過學生思想內部的矛盾鬥爭,才能發生作用,促使學生品德的真正形成。(2)在德育過程中,學生思想內部的矛盾鬥爭實質上是對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綜合過程。教育者應當自覺利用矛盾運動的規律,促進學生思想矛盾向社會需要的方向轉化。(3)學生的自我教育過程實際上也是他們思想內部矛盾鬥爭的過程,鬥爭的過程也是學生品德不斷髮展的過程,這一規律要求教育者高度重視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發揮學生在德育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

3.精神狀態與注意力的變化模式可分為三種:先高後低,先低後高,中較低、兩頭高。

【答案】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精神狀態與注意力的變化模式的三種:(1)先高後低。很多情況下,個體在學習工作的最初階段精神狀態往往是最好的,此時有足夠的動力與精力,因此注意力在工作的起初也最容易集中到注意物件上。然而隨著工作的程序,精神狀態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下降,注意力也隨之降低。這是一種先高後低的模式。(2)先低與後高。個體在工作學習的開始階段還沒有完全進入狀態,受到各方面新異刺激的干擾,因此此時的注意力往往不是很高。但是隨著工作的程序,環境的熟悉性逐漸增加,在更加放鬆和熟悉的狀態下注意力會逐漸提升。(3)中間高,兩頭低。個體在工作的開始階段需要適應環境,避免刺激的干擾,而工作即將結束時也會有心態的起伏、精力的衰減,因此在學習工作的最初和最後階段其精神狀態都沒有達到最佳,注意力也因此受到影響。與此對應,在工作的中間階段屬於個體最佳的精神狀態和注意力最集中的時刻。

4.信度高,效度不一定高;效度高,信度一定高。

【答案】這種說法是正確的。信度是指一個測驗量表的可靠程度(或可信程度)。效度是指一個測驗工具希望測到某種行為特徵的有效性與準確程度。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可信的.測驗未必有效,而有效測驗必定可信。

5.簡述課外活動的意義。

【參考答案】

課外活動的意義:

(1)課外活動有利於學生開闊眼界,獲得知識;

(2)課外活動有利於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3)課外活動是進行德育的重要途徑;

(4)課外活動是因材施教,發展學生個性特長的廣闊天地。

6.簡述認知療法的過程。

【參考答案】

認知療法的過程:

(1)建立求助的動機;

(2)適應不良性認知的矯正;

(3)在處理日常生活問題的過程中培養觀念的競爭,用新的認知對抗原有的認知;

(4)改變有關自我的認知。

7.簡述如何針對不同氣質的學生進行因材施教。

【參考答案】

(1)對膽汁質的學生,教師應採取直截了當的方式,但這些學生不宜輕易激怒,對其嚴厲批評要有說服力,培養其自制力,堅持到底的精神,豪放、勇於進取的個性品質。

(2)對多血質的學生,可以採取多種教育方式,但要定期提醒,對其缺點嚴厲批評。教師應鼓勵他們勇於克服困難,培養紮實專一的精神,防止其見異思遷,創造條件,多給他們活動的機會,培養他們朝氣蓬勃,足智多謀的優點。

(3)對黏液質的學生,教師要採取耐心教育的方式,讓他們有考慮和做出反應的足夠時間,培養其生氣勃勃的精神,熱情開朗的個性和以誠待人、工作踏實頑強的優點。

(4)對抑鬱質的學生,則應採取委婉暗示的方式,對其多關心、愛護,不宜在公開場合下指責,不宜過於嚴厲地批評,培養他們親切、友好,善於交往,富有自信的精神,培養其敏感、機智、認真、細緻、高自尊的優點。

8.簡述中學生良好情緒的培養方法。

【參考答案】

中學生良好情緒的培養方法有:

(1)正確認識情緒,形成正當、合理的需要;

(2)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充實和豐富中學生的精神世界,培養健康的情趣;

(3)鍛鍊身體;

(4)使自己永遠保持一種樂觀、向上的情緒基調,培養幽默感;

(5)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中學生愛生活、愛祖國、愛人民的思想情感;

(6)培養消除不良情緒的能力。

  二、簡答題

1[辨析題]一方面,教育與社會其他因素的關係密切;另一方面,教育具有相對獨立性。

【答案】正確。解析:教育與生產力、政治經濟制度、文化等關係密切,而且教育又具有其相對獨立性。

2[辨析題]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答案】正確。解析:這一理論體現在教育上就是因材施教原則。

3[辨析題]學校教育在人的發展中起決定性作用。

【答案】錯誤。解析:(1)學校教育在人的發展中起主導和促進作用,而不是決定性的作用,我們不能誇大教育的作用。(2)認為“人的發展是由教育決定的”誇大了教育的作用,如果沒有遺傳為之提供生理基礎、沒有環境的配合,沒有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沒有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教育發揮主導促進作用是不可能的。

4[辨析題]處罰法能消除不良行為,強化法能培養新的適應行為。因此,兩者結合使用會更有效。

【答案】正確。解析:兩種方法的作用不同,在消除不良行為的時候應該同時培養新的適應行為.所以兩者結合效果會更好。

5[簡答題]簡述課程設計的意義和基本要求。

【參考答案】

(1)產生新的課程方案。(2)對現有課程進行修改和重新組織。(3)合目的性。(4)合科學性。(5)合發展性。

6[簡答題]簡述促進知識概括的主要方法。

【參考答案】

有效地促進知識概括的主要方法有:

(1)配合運用正例和反例。概括的目的在於區分事物的本質和非本質,抽取事物的本質要素,拋棄事物的非本質要素。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概括時,不僅要注意抽取本質的一面,也要注意拋棄非本質的一面。為此,必須配合使用概念或規則的正例和反例。

(2)提供變式。理性概括是通過對感性知識的加工改造而完成,感性知識的獲得是把握事物本質的基礎和前提。因此,在教學實際中,要提高概括的成效,必須給學生提供豐富而全面的感性知識,必須注意變式的正確運用。

(3)科學地進行比較。概括過程即思維過程,也就是在分析綜合的基礎上進行比較,在比較的基礎上進行抽象概括。因此,區分物件的一般與特殊以及本質與非本質的比較過程,對於知識的概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4)啟發學生進行自覺地概括。為了促進知識的獲得,在實際的教學情境中,教師應該啟發學生去進行自覺地概括,鼓勵學生自己去總結原理、原則,儘量避免一開始就要求學生記憶或背誦。

7[簡答題]簡述動作技能的培訓要求。

【參考答案】

(1)準確地示範與講解。準確地示範與講解有利於學習者不斷地調整頭腦中的動作表象,形成準確的定向映象,進而在實際操作活動中可以調節動作的執行。

(2)必要而適當的練習。練習是形成各種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關鍵環節,通過應用不同形式的練習,可以使個體掌握某種技能。

(3)充分而有效的反饋。一般來講,反饋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內部反饋,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給予的反饋,有時也稱結果知識。

(4)建立穩定清晰的動覺。動覺是複雜的內部運動知覺。它反映的主要是身體運動時的各種肌肉活動的特性。有必要進行專門的動覺訓練,以提高其穩定性和清晰性,充分發揮動覺在技能學習中的作用。

8[簡答題]教科書編寫應遵循哪些基本原則?

【參考答案】

教科書編寫應遵循的原則有:

(1)按照不同學科的特點,體現科學性與思想性。

(2)強調內容的基礎性,在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注意貼近社會生活,並適當滲透一些先進的科學思想,為學生今後學習新知識奠定基礎。

(3)在保證科學性的前提下,教材還要考慮到我國社會發展的現實水平和教育現狀,必須注意到基本教材對大多數學生和大多數學校的適用性。

(4)合理體現各科知識的邏輯順序和受教育者學習的心理順序。

(5)兼顧同一年級各門學科內容之間的關係和同一學科各年級教材之間的銜接。

9[材料分析題]有三位分別來自中國、日本和美國的老師教孩子畫蘋果。

中國老師走進教室說:“同學們,上一節美術課,我們學習了畫水杯,這一節課我們學習畫蘋果。大家先觀察我是怎樣畫的。注意,先畫一個正方形,注意,這個正方形要畫的輕一些,因為最後要擦掉……好了,老師畫完了。現在請大家拿出美術本開始畫,注意我是怎樣畫成的。”一中國學生一次就畫出了最像蘋果的“蘋果”。

日本老師手拿著一個蘋果走進教室:“同學們,這是什麼?……對,這是蘋果,大家喜不喜歡?如果喜歡,大家可以看一看,聞一聞,摸一摸……但這個蘋果不能吃,因為只有一個,而且我們這一節課要學習畫蘋果。”然後,將蘋果放在講臺上,“現在,大家可以畫蘋果了。”――蘋果還在,學生有了觀察的物件,第一次畫得可能像梨,第二次畫得就有些像蘋果了。

美國老師提著一籃子蘋果走進教室:“同學們,這是什麼?……對,這是蘋果。大家喜不喜歡?如果喜歡,大家可以上來拿一個。”同學們各自拿了一個蘋果,老師接著說:“大家可以看一看,聞一聞,摸一摸,玩一玩。這些蘋果老師都洗乾淨了,如果喜歡,還可以把它吃掉。”一段時間過去,許多同學已經吃掉了蘋果。這時,老師開始佈置任務:“同學們,我們這一節課要畫蘋果,現在請大家在自己的本子上畫上蘋果。”蘋果已經吃掉了,學生第一次畫得可能像南瓜,第二次可能像梨,第三次畫得才有點像蘋果。

結合本案例回答,三位分別來自中國、日本和美國的老師在上同一節畫蘋果的課上,他們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存在著什麼差異?

【參考答案】

案例反映了中國、日本和美國在基礎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具體分析如下:

(1)中國、日本和美國教育理念存在的差異。

從本質上來說,中國、日本和美國教育理念的根本差異是側重於創新還是側重於打基礎。中國的教育更多的是一種模式教育,學生是多學、多練、多記、多考,培養孩子吸收知識、學習行為和接受能力。日本的教育強調創新和基礎相結合,日本教師不僅注重學生個體創造性和發散思維的培養,要求學生能夠自主地進行學習和創新,能結合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同時注重傳統的教學方式。美國則側重於強調創新精神,強調個人主義,是一種精英式的教育,學生是多看、多想、多幹,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獨立的思考能力、創造性、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以致用的實踐能力。

(2)教育方式存在的差異。

中國的學校教育方式偏向於應試教育的方式,注重用最終的考試來評價學生,標準則是考試的結果,而不注重學生學習過程。日本學校教育的方式偏重於獨立性和個性化教育,學校通過傳授的知識教授與活動興趣課程的安排,促進學生意志力、創造力的培養。美國的學校教育方式比較多樣化,對學生的評價方式也多樣化,並且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在教學方式上,將知識的傳授和問題的解決結合在一起,注重在學生活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積極解決問題的能力。

中國和美國的基礎教育,不能簡單地說哪個好。在教學過程中,對中國學生,應該讓他們多創新,對於美國學生,應該讓他們打好基礎,這樣互相彌補是最恰當的,優勢的相互融合才是最優的。

10[材料分析題]宋朝王安石寫過一篇《傷仲永》的短文,說金溪有一個叫方仲永的少年,5歲時就能作詩,但後來由於他父親沒有及時教育,使他到十二三歲時寫的詩就不如以前了,到20歲左右,則“泯然眾人矣”。

用遺傳、環境、教育在人的身心發展中的作用理論分析。

【參考答案】

方仲永的事例說明,遺傳素質好的人,如果離開後天的環境、教育和主觀努力,是不能得到充分發展的。人的知識、才能、思想、觀點、性格、愛好、道德品質都是在後天環境和教育的影響下形成的。如果離開了後天的社會生活和教育,遺傳素質所給予人的發展的可能性便不能變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