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職業>心理諮詢師>

心理諮詢師的個人成長

心理諮詢師 閱讀(2.05W)

導語:心理諮詢師是協助求助者解決各類心理問題、具有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頒發的從業資格證書的人,是健康管家職業之一,主要解決人們心理健康問題。

心理諮詢師的個人成長

  一、成為一個人———心理諮詢師個人成長的意義

心理諮詢是諮詢師通過良好的諮詢關係,運用心理學,特別是心理諮詢與治療的理論和方法,幫助來訪者恢復或增進心理健康,促進其個人成長的過程。《現代漢語詞典》對“成長”的解釋是:向成熟的階段發展、生長。所謂“成熟”,既泛指生物體發育到完備的階段,也指發展到完善的程度。“生長”:一是指生物體在一定的生活條件下,體積和重量逐漸增加;二是指出生和增長,以及產生和成長。因此,成長從字面意義來解釋,是生物體向著成熟、完善方向的發展以及由此所達到的程度和狀況。對於人類來說,個體的成長應該包括生理和心理方面向著成熟和完善方向的發展以及發展的程度和狀況。人本主義心理治療將成長作為治療的終極目標。根據人本主義心理治療創始人羅傑斯的觀點,所謂成長,是每個人都有的一個基本上積極的取向,是積極的、建設性的、朝向自我實現的、朝向成熟成長的、朝向社會化發展方向的改變是指向自我價值、靈活性、自尊與尊重他人的變化導言。羅傑斯認為,借用克爾凱郭爾的話來概括,就是“成為個人真實的自我”或譯為“是其所真是”,也就是成為一個人。羅傑斯所講的成長,不是廣義上的心理成長,因為它所包含的內容對於心理諮詢和治療來說,還是過於寬泛,它還包括很多心理諮詢與治療不會涉及的知識、能力、經驗等心理因素。顯然,羅傑斯的“成長”更強調的是個體對於他自己來說,其心理因素中涉及個人的靈性與自我發展的、精神意義上的積極實現,也即個人成長或自我生長,在英文中被稱之為即成為一個人的努力和過程。心理諮詢作為一種職業,它需要一般意義上的職業素質要求,即與職業相關的專業知識、能力,如同建築設計需要建築方面的專業、能力及藝術設計方面的靈性和能力,會計需要財會、計算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而對於心理諮詢來說,就是心理學特別是心理諮詢與治療方面的專業知識與能力。心理諮詢作為一種特殊的職業,它還需要具備一般意義上的職業素質以外的特殊要求,這就是諮詢師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的問題,其人格成熟與完善程度,自我覺察與成長的能力和所達到的水平與境界。因為,“在諮詢過程中,諮詢師能帶進諮詢關係中最有意義的資源,就是他自己”。

美國職業指導專家霍蘭德的職業興趣理論,提出了人格型別與職業型別應相互匹配,即每種職業型別都有著相應的人格特質。心理諮詢師處於霍蘭德所劃定的六個人格型別之一的社會型,這種型別的人格特徵是,重視社會和倫理道德問題的價值觀,喜歡對他人進行傳授、培訓、教導、治療和諮詢等方面的社會服務活動,善解人意,人際交往水平高超,但不喜歡與材料、工具、機械等實物打交道。卡文納強調指出,有效的諮詢更依賴的是諮詢者的人格特徵,而不是諮詢者的知識和技巧。他認為知識與技能不是不重要,而是因為教育很難改變人的那些基本的人格特徵。確實,在現實生活中,有一些人,從來沒有接受過專業知識與技能訓練的人,卻能形成良好的“助益性關係”’羅傑斯語*,幫助求助者更好的生活,似乎是“天生的心理諮詢師”。因此,什麼樣的人從事心理諮詢比從事心理諮詢須掌握什麼樣的諮詢理論和方法更重要。

但心理諮詢作為一種特定的職業,不能僅靠個人先天素質就能實現助人目標。因此,心理學肯定個體先天素質的存在,但不承認某個個體“天生就是當諮詢者的”事實。除了必須經過嚴格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的訓練之外,在人格特質上,還有著更高的要求。美國學者蓋伊認為,一名有效的心理諮詢者須具備以下的人格特徵:

(1) 對人具有強烈的興趣,充滿好奇心並喜歡探究;

(2) 有傾聽的能力;

(3) 善於溝通,喜歡與別人交流;

(4) 共情,善於理解別人,設身處地;

(5) 較強的情感洞察力,善於處理各種情感問題;

(6) 內省,對自己的能力有清醒的認識,並善於在心理諮詢過程中把握自己;

(7) 寬容,有能力控制自己的不滿情緒;

(8) 幽默,可以發現生活中積極有趣的一面這些特徵顯然不是社會型職業人格型別所能涵蓋的,而且也不是一個具備了心理諮詢師先天素質的人所能完全達到的。

成為有效能的諮詢師,其人格特質的形成和改善除了可通過心理諮詢的專業知識與職業技能培訓,以及諮詢師的工作經驗累積之外,還必須依託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和渠道,這就是心理諮詢師的個人成長,這是成為有效能的心理諮詢師必不可少的過程,也是有效能的心理諮詢師終身持續的個人發展議題。正如羅傑斯對自己治療經驗的總結,“我是否能夠創造一種促進他人獨立成長的關係,取決於我自己的個人成長的程度”,而“如果我想要促進與我相關的他人的成長,我自己必須不斷成長。”

  二、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心理諮詢師個人成長的目標

成為一個人意味著什麼,也即個人成長的具體目標和基本標準是什麼,這是心理諮詢師個人成長的首要問題。

羅傑斯認為,諮詢師和當事人的個人成長目標是相同的,“在我看來,個人最想達到的目的,他在有意和無意地追求的目標就是成為他的真實自我”。因此,如果諮詢師不能成為真實的自我,也無法幫助當事人成為真實的自我。

具體來說,成為“真實的自我”,意味著對經驗的開放。經驗的開放是與自我防衛相對立的。在現實生活中,基於道德規範、社會價值、教育要求、他人期待等社會因素,以及維護個人自尊、保持情緒平衡等心理因素,使得個體在成長過程中,為克服需要得不到滿足的焦慮,而形成各種各樣的心理防衛,如刻板印象、非理性信念以及對某些特殊的人、事、物的敏感和強烈情緒。個人形成的自我防衛,越是豐富多樣和堅定頑固,越會使個體形成保護自己的堅硬防護,將自己與真實的自我隔離,形成各種各樣人格面具。

成為真實的自我,意味著“對於此時此境存在於自己內部以及環境中的真實保持意識的開放性”’,這樣個人在面對現實生活和衝突情境時,就能對各種經驗保持開放的姿態和持有更加現實的態度。

成為“真實的自我”,還意味著充分地信任自己。充分地信任自己就是相信自己的感覺,接納自己的情緒,覺察社會和自己的需要,喜愛自己身上存在的豐富性、複雜性和不確定性。這時個人對他自己情感、衝動和想法不再害怕和抗拒,也沒有必要調動自身的意識去壓抑、剋制自己,形成心理衝突和心理防衛。“個人能夠較好地動員他全部的有機體、他的有意識的思想,來參與考慮、斟酌和權衡每個刺激、需要和要求以及與之相應的權重和強度。由於有了這種綜合的斟酌和權衡,他能夠發現在當下情境中那些似乎最接近於滿足他所有需要的行為過程,不僅能滿足即時的需求,也能滿足長遠的需求。”’

成為“真實的自我”,還意味著形成自己內在的評價源。如果個體總是簡單地用社會和他人的評價標準來看待事物,用他人是否滿意來決定自己的思想和言行,他是無法傾聽自己的意願,滿足自己的需要的。

成為“真實的自我”的個體,將不再僅僅依賴別人的標準生活、依賴別人為他做出決定和選擇,而是在瞭解社會標準、他人評價的基礎上,認真傾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瞭解什麼才是表達真正自我的生活與行為方式,在此基礎上自己做出決定,並承擔自己選擇的後果,“成為一個獨特的、為自己負責任的人”’同時也會使自己“體驗到力量感以及與承擔責任伴隨而來的不安感”’,提高自己對不確定性的容納力。

成為“真實的自我”,還意味著成為過程的意願。個體有更強烈的在生活中不斷學習,在經驗中不斷生長的意志和願望,主動參與到一個流動的、前進的發現自己的經驗之流中,把自己看做是一個生長的變化過程,而不是成為一件標準的產品或一種凝固的狀態,一種特定的人格。他“傾向於放棄這種生活中一定要達到的某種確定的目標,轉而接受自己是一個生成、成長、流動的過程。”’因此,更加註重成長過程中的個人體驗和自我覺察,更能忍耐漫長的經驗積累、持續甚至終身的學習過程。

  三、如何成為一個人———心理諮詢師個人成長的方式

如何成為一個人?這是心理諮詢師個人成長的方法和途徑問題。

羅傑斯認為,“如果我能夠與我自己形成助益性關係,使我能夠敏銳地覺察並接納我自己的情感,那麼我就十分可能與他人形成助益性的關係。因此,諮詢師的個人成長的基本方式就是通過他人幫助或自我幫助,與自己形成真誠透明、無條件積極關注和共情理解的關係,促使自我覺察、實現個人成長。

運用這種基本方式,我們可以在現實生活中,在很多領域和空間實現個人成長。伊根在《助人者技能練習》一書中談到個人在生活中面臨十個主要的成長任務,這些主要的個人成長任務包括個人能力,獨立實現預期目標的自主性,價值觀,自我同一性,與他人之間關係的密切性,性的態度,愛情、婚姻和家庭的品質,生涯現狀和態度,擴充套件社會交往的'範圍以及閒暇生活的打理。在伊根看來,我們需要經常反思這些成長任務,考慮與之相關的個人經驗,促進自己的成長,然後才能將自己成長的體會運用到助人者角色中去。

這種與自己形成助益性關係的個人成長過程,主要經歷了以下幾個心理髮展階段。第一,出現成長問題,形成成長動機。諮詢師在諮詢過程中出現反移情,或者在從業一段時間後出現職業耗竭,或者在生活中產生情緒問題與心理危機時,諮詢師會產生改變自己、改變現實的願望與動力。特別是當成長問題嚴重影響到自己的工作、生活時,自我成長的動機和願望會變得更加強烈。諮詢師可以通過接受督導師督導或治療師治療,尋求同儕幫助與個人自助等等方式,力求處理自己的個人議題,實現個人成長。第二,再現相關體驗,宣洩情感情緒。諮詢師的個人議題與諮詢師本人的成長經歷有密切關係,因此,回到相關情境,重新體驗並真誠地面對自己,並在此基礎上接納自己的情感,宣洩過去不被自己接收因而受到壓抑和束縛的情緒,對於諮詢師個人議題的解決具有關鍵性的作用。第三,增強自我洞察,實現自我整合。在接納自己,理解自己的基礎上,諮詢師的自我洞察能力將會有所提高,個人成長的力量也會逐漸增強。諮詢師更有能力實現自己認知的調整和反應模式的轉變,其行動的自發性和創造性也會增強,他將變得更加接近自己“真實的自我”———“成為一個人”。諮詢師將處理個人議題過程中的體驗和感悟整合到自我與人格之中,可以有效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完善程度。

  諮詢師的個人成長還必須藉助一定的途徑和渠道。

諮詢師個人成長的途徑主要有:第一,理論學習與技能培訓。通過專業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的培訓,能促進諮詢師在提高理論水平和專業能力的同時,促進自我反省,增強自我覺察,提高自我成長的動機與願望,並掌握一定的自我成長的方法。第二,成長訓練與接受諮詢。諮詢師可以接受規範的個人成長訓練,或專業的心理諮詢與治療。如美國的精神分析師在完成基本的專業培訓後,在精神分析機構進行三年專業實踐的同時,必須接受為期一年,每週不少於五次的個人分析。這種關注個人成長的訓練與諮詢,十分有利於諮詢師在從業之前,獲得專業性的個人成長,系統解決個人的成長問題。第三,諮詢督導或同儕互助。在諮詢過程中接受督導,不僅有利於諮詢理論水平和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促進諮詢師的個人成長。國外專業諮詢師一般都必須通過幾百到上千小時的專業督導,才能擁有從業資格。而且在諮詢師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個人成長問題,需要接受督導師的引導與幫助。同儕之間的互助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發揮相互督導的作用。第四,從事諮詢實踐。瑞德克的調查表明,諮詢工作對諮詢師的個人成長有積極影響。具體表現在提升自我覺察和生活智慧,增強對自我和他人的接納,促進心理成熟和人格完善等等#$!%。因此心理諮詢工作本身就能在助人的過程中發揮助己的作用,提高個人成長的程度和境界。第五,自我分析與自我覺察。如果諮詢師掌握了一定的個人成長的理論和技術,並且具有足夠的個人成長力量和能力,就可以獨立自主地完成一些自己的個人成長議題,包括分析成長經驗、澄清人生需求、處理職業耗竭和反移情、實現未完成情結、改變非理性信念、轉變不良反應模式等等。但一些自己無法獨立完成或無法深入進行的成長議題,還要通過接受培訓、諮詢治療、督導或同儕幫助等其他方式進行。

綜上所述,心理諮詢師必須充分意識到個人成長對自己職業發展、工作成就和個人幸福的重要意義,致力於通過正確途徑,掌握科學方法,有意識、有計劃地實現自己的個人成長目標,不斷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成熟程度,才能使自己的專業素質更加完備,職業效能得到更好的發揮。個人成長問題也應成為心理諮詢師職業培訓、資格認定和繼續教育的重要環節,這樣才能從整體上提高中國心理諮詢師的專業水平和職業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