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醫學>衛生資格>

2017年初級中藥師考試中醫基礎章節考點:發病

衛生資格 閱讀(1.73W)

病因作用於機體使疾病發生以後,疾病便作為一個運動發展的過程不斷向前演變、推移,經過一定的時間或階段後,最終趨於結束,這便是發病學(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問題。

2017年初級中藥師考試中醫基礎章節考點:發病

  一、發病的基本原理

發病,是指疾病的發生過程。這是機體處於病邪的損害和正氣的抗損害之間的矛盾鬥爭過程。

中醫學認為,疾病的發生和變化,雖然錯綜複雜,但總其大要,不外乎關係到人體本身的正氣和邪氣兩個方面。

(一)正氣不足是疾病發生的內在依據

中醫發病學很重視人體的正氣,認為內臟功能正常,正氣旺盛,氣血充盈,衛外固密,病邪難於侵入,疾病無從發生,只有在人體正氣相對虛弱,抗邪無力的情況下,邪氣方能乘虛而入,導致疾病的發生。所以,正氣不足是發病的內在根據,在發病中佔主導作用。

(二)邪氣是疾病發生的重要條件

邪氣與發病的關係非常密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邪氣影響發病的性質、型別與特點

不同類別、不同性質的邪氣作用於人體,可以發生不同的疾病,表現出不同的發病特點、病證性質或證候型別。

2.邪氣影響病情與病位

病情的輕重,除機體的正氣外,常與感邪的輕重以及邪氣的種類、性質有關。疾病的病位,亦與邪氣種類、性質及其致病作用相關。

3.某些情況下邪氣在發病中起主導作用

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如高溫燒燙、高壓電流、毒蛇咬傷等),即使正氣很盛,也難免被傷害。

(三)正邪鬥爭的勝負,決定發病與否

正邪相搏的勝負,決定著發病或不發病。若正氣旺盛,抗邪力強,則病邪難以侵入;即使侵入,正氣亦能驅邪外出,及時消除其不利影響,因而不致產生病理反映,即正勝邪負則不發病。反之,若正氣虛弱,衛外不固,則邪氣乘虛侵襲,使人體氣血陰陽失調,臟腑功能紊亂而發病,即邪勝正負則發病。

  二、影響發病的因素

(一)氣候變化

四時氣候的異常變化,是孳生和傳播邪氣的條件,從而導致季節性的多發病。如春日多風,故多風病,易發風溫;夏令炎熱,溼熱蘊蒸,易致傷暑、中暑及溼熱病證;秋令易生燥邪,致發溫燥或涼燥;冬令嚴寒,易發寒病。當氣候發生急驟變化時,既易戕伐人體正氣,又是某些疫癘病邪孳生和傳播的條件,從而成為某些溫病、瘟疫的促發因素和流行的條件。

(二)地域特點

不同的地域,地勢高低、氣候特點、物產各有不同,且由於地殼元素分佈的'不均衡性,形成了不同的地域特點。這些因素可影響人們的生活習慣和生理特點,並導致地域性的多發病與常見病。如北方氣候寒冷,易生寒邪而致寒病;某些遠離海洋的山區,人群中易患地方性甲狀腺腫等。此外,有些人易地而居或旅行異地,初期常會發生“水土不服”。

(三)生活、工作條件

不良的生活、工作環境會成為致病因素或誘發因素,從而影響人的健康,引起疾病的發生。

(四)體質特點

1.體質因素決定對某些病邪的易感受性

不同的體質型別,對某些致病因素具有不同的易感性,因而易發的疾病亦不相同。如小兒臟腑嬌嫩,氣血未充,常易感受外邪或因飲食所傷而發病。

2.體質因素決定某些疾病的證候型別

體質與證候型別的關係,主要體現於兩個方面:

(1)感受相同的病因,因個體體質的差異,而表現為不同的證候型別。

(2)感受不同的病因,由於體質相同,可表現為相同或相似的證候型別。

(五)精神狀態

1.情志過激日久,可以成為致病因素。

2.疾病過程中亦可出現異常的情志變化。

3.導致情志變異有多種因素,如社會、自然環境、個體的氣質以及疾病本身等。

  三、發病形式

由於個體的體質狀態不同,在發病形式上則表現出各種不同的型別。概括起來,發病型別主要有感而即發、伏而後發、徐發、繼發、復發等幾種。

(一)感而即發

感而即發,又稱為卒發、頓發。指感邪後立即發病。感邪而發多見於新感外邪、疫癘邪氣、情志驟變、中毒、急性外傷等情況。

(二)伏而後發

伏而後發是指感受邪氣後,病邪在其體內潛伏一段時間,或在誘因的作用下,過時而發。多見於外感疾病和某些外傷。

(三)徐發

徐發是指感邪後緩慢發病,又稱緩發。徐發與致病因素的種類、性質,以及體質因素等密切相關。

(四)繼發

繼發,是指在原發疾病的基礎上,繼而發生新的疾病。原發病與新產生的疾病在病理上密切相關。

(五)復發

復發是指原病再度發作或反覆發作。

復發的基本特點為:其一,是原有疾病的基本病理變化和主要病理特徵的重現;其二,原病加重,復發次數越多,病情越複雜;其三,與一定的誘因有關。

復發的誘因主要有重感致復、食復、勞復、藥復、情志致復以及自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