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醫學>檢驗技師和技士>

檢驗過程中什麼影響了血小板

檢驗技師和技士 閱讀(1.88W)

檢驗過程中有什麼影響了血小板呢?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檢驗過程中什麼影響了血小板的知識,歡迎閱讀。

檢驗過程中什麼影響了血小板

  血小板被“吞噬”現象的發現

一位中年男子來我院進行健康體檢。工作人員對其血常規標本進行檢測,發現血小板偏低(126*109/L,正常值範圍為125-360*109/L)。於是根據鏡檢規則,利用其血常規標本進行塗片、染色,行顯微鏡鏡檢。結果發現血小板並不少,但不是聚集現象,而是許多血小板分佈中性粒細胞處,調節細螺旋,根據色差判斷似有吞噬現象。中性粒細胞吞噬血小板?這是一個很罕見的現象。查閱其體檢的其他結果,均為發現異常。

  尋找原因的過程

同事便聯絡血液科諮詢是否與血液病有關。結果血液科對這樣的病例也沒有經驗。接著便通過體檢中心聯絡到體檢者,建議第二天到檢驗科再次抽血複查。第二天,這位男士如約而至。根據其自述,平時體檢,未有乏力、發燒等異常反應及近期注射或用藥等治療。再次抽血進行血常規的機器檢測,並再次取血鏡檢。結果如同第一次:血小板數量處於正常參考範圍低限,鏡下仍似中性粒細胞吞噬血小板。遂與兄弟醫院進行交流,詢問是否遇到中性粒細胞吞噬血小板的病例及可能原因或機制。但最終得到的都是否定的答案。最後,查血文獻尋找有無相關報道,發現有文章報道EDTA抗凝劑可引起血小板的聚集,但沒有造成中性粒細胞吞噬血小板的研究。本病例是否EDTA抗凝劑有關呢?於是,同事再次聯絡到該體檢者,可他說馬上要去趕飛機出國,在再三做工作的情況下,才趕到我們科又一次採集常規血,這一次同時用了含EDTA抗凝劑試管和枸櫞酸鈉抗凝試管。檢測發現,EDTA抗凝劑血檢測的血小板依據偏低,而枸櫞酸鈉抗凝血則正常(>200*109/L);鏡檢結果顯示,前一標本仍舊出現以前的現象,而後一標本該現象消失。

  結論

鏡檢發現的血小板被中性粒細胞吞噬現象實質上是EDTA抗凝劑導致血小板被中性粒細胞粘附造成的;此粘附造成儀器檢測血小板時數值偏低。

  思考

(1)雖然血常規是醫學檢驗的基礎檢驗,但真正把這項基礎工作做好不太容易。現在的常規檢測儀器都比較先進,帶有各個細胞的'直方圖,通過細胞檢測絕對值和直方圖的結合可以發現一些血細胞的異常。但是看似簡單的事情卻需要較強的責任心和結果判讀技能。本病例發現的過程中,門診化驗室的老師便是值得學習的榜樣。

(2)鏡檢是檢驗分析不可或缺的手段,無論是血液學驗、還是尿液和糞便檢驗,儀器再先進也不能完全代替顯微鏡下的觀察。所以,現在許多醫院檢驗科都建立了自己的血常規檢測、尿液及糞便檢測的鏡檢規則,一旦發現檢測結果符合規則,就要立即啟動鏡檢,防止機器檢測的假陽性,造成臨床誤診。

(3)檢驗醫學不但是一門理論科學,更是一門經驗科學。我們理論學的再好,沒有豐富的經驗也可能做不好工作。就像本病例,抗凝劑造成的中性粒細胞對血小板的假性粘附造成血小板偏低,大家都幾乎沒有碰到過,這說明我們整個的經驗還偏少。我們在以後的工作中還要不斷總結和探索。

(4)就本病例發現的工作人員來說,態度和責任心是很好的,但在發現問題時存在分析和解決問題方面的技能缺陷。在發現中性粒細胞與血小板的鏡下空間位置重疊後,沒有有效區分吞噬和粘附現象,而是更側重於吞噬,高度懷疑免疫系統或血液病而去尋找這方面的原因。吞噬和粘附不能通過試驗鑑別嗎?肯定可以的,比如一定離心力的洗滌,或者溶解釋放的方法。如果一開始證明是粘附了,問題似乎要簡單多了。這說明我們處理問題的思維有些侷限、掌握的試驗技能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