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企業管理>物流管理>

企業該如何優化ERP物流資訊管理模式

物流管理 閱讀(1.48W)

目前在ERP系統中資訊“過載”,已經成為了許多企業的一大結症。日復一日積累的“海量”的、無章無序的資訊一方面不斷地消耗企業的資訊資源,另一方面又容易誤導決策。以優化ERP物流資訊管理模式為案例,解析ERP傳統的物流資訊管理模式資訊過載的主要原因。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企業該如何優化ERP物流資訊管理模式的知識,歡迎閱讀。

企業該如何優化ERP物流資訊管理模式

  一、物流的分類

站在資訊應用的角度,可以將物流簡單地分成三類:一類是物理變形式的物流,另一種是地域分散式的物流,還一種是機械流動式的物流。三種物流資訊管理模式上各有側重。

  1.物理變形式的物流

通常應用在以製造為主的企業中,它的特點是物流在製造期間增值性較強。對此學者與管理者們長期研究的是如何能最大的創造這個增值空間,其重點物件是製造成本管理。

  2.地域分散式的物流

典型的應用在以分銷為主的銷售公司,它的特點是價值鏈較廣。公司銷售地域分佈有多廣,它的價值鏈就有多廣。例如典型的有國美電器、蘇寧電器等等,他們的商品分佈在全國各地,當企業管理者們在研究營銷的時候,一方面關注如何向每個城市的每個連鎖店,或連鎖櫃“鋪貨”(這個被稱之為市場營銷的“毛細血管”),解決搶佔市場的問題;另一方面又不得不為在這些“毛細血管”中囤積的物料與價值,銷售利潤,及資訊採集的及時性、真實性而倍加感嘆。

  3.機械流動式的物流

機械流動式的物流的應用是近兒年來最熱門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在它推崇的以客戶為核心的理念下,為客戶提供最佳的物流資訊!企圖通過最高階的資訊通訊技術,衛星定位系統及配套移動裝置,讓客戶知道自己的物料現在位於何方。的物流是指的第一種。

  二、傳統的物流資訊管理模式

熟悉企業管理的人仔細地觀察一下傳統的製造物流資訊管理模式,不難發現它採用的資訊源是“物流+單據流”的捆綁形式。

  1.傳統的物流資訊模式特點

在企業內部傳統的物流資訊管理通常是:當某一物料從供應地點,發往需求地點的時候都要求嚴格地按照“單據憑證”進行交接,所以在企業裡單據的種類是十分繁多的。記得在一家企業做資訊系統的時候,曾收集到140多種表單,最後經過多方討論,還是保留廠40多種。以使用最普遍的“領料單”與“發料單”為例,分析傳統的物流與它原始資料的走向。

在企業裡物料的“領料單”與“收料單”通常被設計為“四聯單”(財務一聯,車間一聯,倉庫一聯,班組一聯),這些單據是配合著企業管理規定使用的。當部門需要領用物料時,企業管理要求先編制“領料單”,然後供應部門依據“領料單”編制“發料單”。企業對物料管理是通過“領料單”與“發料單”來分辨需求方和供應方已經有過物料交接這一事實。為了保證交接不可抵賴性,要求雙方儲存“領料單”與“收料單”的憑證,以備日後稽查。還有,為配合財務人員對物流的資金管理,在評估物流資訊管理水平時,如果出現了缺口,將提交原始單據一一“對賬”,直至找出資金的損失之處為止。如有違章,輕者受到處分,重者違法提交法律制裁。

由於物料是國家或企業的資產,因此企業在管理方面尤其重視。為了做好物料的管理工作,每個企業都設計了自己的物流資訊管理模式,其中包括物流線路、通道和倉庫(在物流資訊模式中稱節點)。倉庫是物料的快取地點,在企業裡物流的倉庫越多,物流就管理得越清晰,產品的生產成本就會計算越準確,但是這樣管理的成本會增高,資訊的處理量也會加大。當物料的倉庫設定少一點,管理成本會降低,資訊的處理量就減少,但是物流的資訊“黑洞”就會加大。目前在製造業利潤空間已經很薄的情況下,無論是增加人工成本,還是加大資訊“黑洞”都將是給企業埋下一個顆定時“炸彈”。

  物流資訊管理模式特點

(1)管理精細化。多倉庫管理,多工序管理,產品的製造過程乃至每一道工序能採集、查詢到資訊。

(2)按工序管理物料。每道工序貨位之間物料移動都要求嚴格地按開具“四聯單”。

(3)管理會計當按產品做成本核算。倉庫之間、工序之間要求按交接,並且雙方完整無缺地儲存下來,並記日誌賬,作為車間產品核算的原始依據。

(4)按產品做製造成本。要求倉庫之間、工序之間交接憑證的完整無缺,記錄好日誌賬,作為財務計算製造成本的原始依據,很明顯車間成本核算與財務計算製造成本都是共用同一個資訊源。

  3.應用分析

(1)物流節點過多,倉庫設定過多,導致物流線路過長,且倉庫之間都用“四聯單”,單據量大,交接操作、單據收集的工作量大,因此記日誌賬,對賬的工作量相當地大;

(2)導致車間成本核算,財務製造成本記賬資訊過載,工作量大;

(3)每一道工序都需要有物料編碼,物料品種多,基礎資料輸入的工作量大;

(4)工序物料編碼,導致物料清單層次加深,也增加廠加工訂單的`輸入量影響上線效果

  三、優化的物流資訊管理模式

將傳統的物流資訊管理模式硬搬到ERP系統上去,一方面企業獲取廠大量、及時、準確的物流資料。另一方面,面對這些“海量”的物流資料。企業不禁為之驚歎:怎麼會是這樣的呢?難道我們的員工每大忙著輸入資料,各部門都要求增加人員,就是為了報告這些資料嗎?

的確,我們不得不反思“為了資訊”企業所付出的代價!也不得不體會企業目前在資訊系統建設中的處境。我們能不能做一個限定,在企業有限的管理目標前提下,設計一個適應的物流資訊管理模式,讓物流資訊在限定的範圍內“跑”,讓企業有能力管理來分析、控制這些物流資訊呢?

我們必須走出傳統的思維模式,用先進的管理技術優化企業的物流資訊管理模式,改變已經事在必為。

  1.優化的設計需求

(1)推行集中式倉庫管理模式,減少倉庫設定,減少物流節點。

(2)工作中心不按工序設定倉庫,採用“在製品貨位”管理技術。

(3)深化加工訂單的應用,採用JIT中拉式管理技術,用加工訂單驅動物流。

(4)用加工訂單中拉出領料表替代工序間的“領料單”操作。

(5)利用“工序完工”反衝功能,替代工序間的“發料單”操作。

(6)利用ERP成本中心自動記錄生產成本。

(7)利用ERP歷史事項處理資料庫的功能自動記錄物料交接記錄,甩掉傳統的憑證管理。

  2.優化物流資訊管理模式應用分析

物流資訊管理模式的關鍵思想是最大限度地利用ERP系統中的工作中心、成本中心、歷史事務處理的自動記錄的資訊,減少或去掉手工單據。這樣:

(1)企業的物流節點少了三分之二。

(2)採用ERP加工中心和加工訂單功能。結合推行加工訂單配送物料管理制度,控制領料的數量、品種和配送時間,取消工序之間的領、發“四聯單”操作。

(3)啟用成本中心的功能,讓ERP系統自動記錄產品生產成本;取消產品成本的手工記賬操作。

(4)利用ERP自動記錄歷史事項處理的功能儲存單據憑證,取消人工領、發“四聯單”保管。

  3.優化效果

由於優化執行時間不長,初始執行就顯示了以下的效果:

(1)ERP系統倉庫設定減少了四分之三;

(2)物料編碼減少60%;

(3)上機操作時間減少廠三分之二;

(4)變“事後管理”為“事前管理”。事前,通過對加工訂單的管理形成按加工訂單領料管理模式;事中,按加工訂單發料,加工,自動記錄生產成本;事後,加工訂單完工以後,由ERP系統自動記賬(歷史事務處理自動儲存(領、發)憑證)……,事前,事中,事後按時有序地連動與控制。

(5)併成功地推行了車間“零庫存”的管理。

  4.優化的難點

優化的難點是成本中心管理部分,它將改變傳統的成本管理的工作方式,但是物流、加工中心、歷史事項處理記錄憑證是操作性很強的。

通過優化物流資訊管理模式,懂得了ERP資訊系統的應用好與壞與企業ERP系統的物流資訊管理模式設定有關。如果設定與企業的管理相“匹配”就執行得好,見效益快,如果設定得不好,投入再多的資金,參與再多的人員,也會忙而無效。同時,從本案例中我們也得到一個啟發,在我國雖然有許多企業ERP上了線,但是實際應用面臨著嚴峻形勢,例如“高投入,低迴報”現象,也有不少企業處於“持續不斷地資訊資金的投入,又無法計算回報率”的狀況中。因此,在資訊管理應用方面如何做好管理資訊需求,如何防止企業資訊“過載”導致資訊資源的效率下降,資訊成本上升,如何構建一個適合企業的物流資訊管理模式,廣東科龍配件公司的先行一步,無疑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