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企業管理>品質管理>

質量管理制度範文精選

品質管理 閱讀(2.1W)

引導語:提高產品質量是提高經濟執行質量和效益的關鍵,也是增強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必然要求。本文是yjbys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質量管理制度範文,僅供參考。

質量管理制度範文精選

  一、 品質的含義:

1、 從客戶的角度來講品質就是滿足客戶的需求,甚至超出其預先的期望,使客戶滿意。

2、 從供應商的角來講品質就是用最低的成本使客戶滿意。

如何把品質做到最好,也就是兩者的結合(也是品質、成本、交期三要素的最佳結合)。當然,所謂的結合並不是對品質要求讓步,面是在製程就做好!要真正瞭解品質的觀念就必須瞭解品質管理的發展史。

  二、 品質管理的發展:

大致可區分成六個階段:

第一階段的控制方式:操作者控制

有18世紀以前,由於產品生產的組織形式主要是手工作坊,產品從投入產出所有工序的製作都是由一個人來完成的,因此產品質量的優劣也就由一個人負責控制。

第二階段的控制方式:班組長控制

在19世紀,特別是工業化革命以後,生產方式逐漸變成由多數人集中在一起作業,以一個組或一個班為生產單位,主要由班組長負責整個班組的產品品質控制。

第三階段的控制方式:檢驗員控制階段

一次世界大戰後,由於工廠管理的日益複雜,班組長的精力基本放在了組織生產、提高效率上,已很難兼管品質,因此設定專職品質檢驗員,來協助班組長工作,專門負責產品質量控制。

第四階段的控制方式:統計控制階段

用統計手段進行品質控制是美國管理學家ART在1924年提出的,通過統計資料繪製控制圖來描述結果,並判定批量產品的質量狀況。採用統計方法控制產品質量,是品質控制技術的重大突破,開創了品質控制的全新局面。

第五階段的控制方式:全面品質管理制

全面品質管制同樣源於美國,是由品質管制專家菲根堡姆建立的。它將工廠內部品質控制延伸到從產品構想、市場調查、產品設計、製造一直到售後服務的全面過程的品質控制。

第五階段的控制方式:全員品管

最先起源於日本,與全面品質管制相比,它要求公司所有部門的每一位員工,通力合作完成公司的經營目標,包括產品設計、生產及售後服務全過程的品質控制,提倡全員品管、全員參與的企業質量文化。

品質管理髮展簡圖:

QI→ QC→ QA→ TQC→ TQA

SQC→ SPC→6σ

品質觀念發展簡圖:

品質是檢驗出來的`→ 品質是製造出來的→ 品質是設計出來的→ 品質是管理出來的→ 品質是習慣出來的 總而言之品質管理的發展是由點到面,由“事後諸葛亮”到“料敵機先、未雨綢繆”,由對產品的管制到對人員素養的管理。也就是品管圈常講的“問題前移”

當然沒有任何一個企業天生就是優秀的,“羅馬不是一日造成的”。凡事均需經歷一些過程的累積,一些發展和改善的經驗。但只要抱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理想,終有一天會達到所期望的目標。

  三、 持續改善:

每一個企業的目標都是生產出高品質、低成本、高產出富有競爭力的產品。

對於一個製程能力差,不良率居高不下的企業來說這三者是矛盾的,甚至是對立的。最直接的就是品質和產能、品質和交期的對立,堅持品質就沒有產量,就無法按時交貨。如何將三者結合?將三者結合的最根本辦法就是提升製程能力,完善管理體系,降低不良率,用最經濟的方法去生產最好、最多的產品。

可是,美好的理想不是立即就可以實現的,質的變化需要不斷的嘗試與改造,積累其經驗。它需要我們一點一滴的改善、一點一滴的積累。

要做持續改善的動作必須有一個體系來維持,一種制度來保證,不會因為人員的變動導致經驗和技術能力的喪失。

現在通行的方法就是“公共認證”包括有ISO、QS9000、6σ等。

既然是持續改善,那改善到什麼時候才是個盡頭呢?

以現階段所有企業的共同成長目標就是~~~“零缺點”

就好比,人不可無靈魂、企業也不可無精神。零缺點即是一種理想,也是一種目標。是永續經營的一種方法。

若是常把:“只好這樣了、沒有辦法了、這樣已經狠好了”這些話掛在嘴邊,這樣這個企業會好嗎?

反而抱著:“換一個角度想想看、換一種方法做做看、腦力激盪一下可能還有更好的方式、如果沒有現成的可以去創造”這種想法時,這個企業的品質才會不斷的提升與改進。

若是一個企業的良率只有50%,當然大家很容易明白持續改善的重要性。

但如果我們的良率已經達到99%那還有必要費那麼大力氣去改善嗎?

科學家為什麼要證明1+1=2, 2+2=4?有什麼實際意義嗎?對我們有什麼幫助嗎?除了證明人類很聰明以外還有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呢?

有,那就是方法。我們和科學家都是在找尋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猶如寓言裡面點石成金的手指那樣,聰明的人不會去要那些黃金。我們要的是那根“點石成金的手指”。有了這根手指我們可以去解決許許多多的問題,我們要的是追求零缺陷的過程與方法,這才是我們真正的財富。

我們追求零缺陷的過程,也就是要讓我們的腳趾也可以點石成金。每多一根可以點金的指頭就是代表我們的技術和管理水平提升一次,如果我們有20根呢?

  四、 品質管理制度與標準化作業

1、品質管理架構:

一般分為品保和品管兩個部分,品保就是QA(品質稽核)而品管就分為QE(品質工程)和QC(品質管制)兩個部分,其中QC又分為IQC(進料品質管制)、IPQC(製程品質管制)、FQC(最終品質管制)、OQC(出貨品質管制)

2、檢驗方式:

檢驗方式大致可以分為四種:全檢、抽檢、巡檢、免檢。

全檢:針對重要專案或不良率較高的專案所做的選別。

抽檢:按比例或抽樣水準取樣檢驗的方式,現在慣用的就是使用MIL-STD-105E抽樣計畫。 巡檢:按作業指導規定進行有爭對性的製程品質巡查。

免檢:是針對對品質無直接影響的產品或品質穩定的產品實施降低檢驗成本的一種方法。

3、製程品質管制方式:

主要有首件確認、末件確認、自主檢驗、巡迴檢驗和抽樣檢驗等,另外針對製程的引數和條件也有巡迴檢驗和首件確認。

此外較常用的還有一些現代的品質管理方法如QC新舊七大手法、SPC、 FMEA(失效模式及效果分析)等等。

  五、總結:

品質要做好預防是關鍵,因為預防的成本遠遠小於矯正的成本,一開始就不要錯。當錯誤還沒有發生的時候就已經被矯正了。這代表了什麼?

SPC、FMEA就是一種現代的預防的手段,如果說FMEA主要是對技術人員的經驗要求比較高,而且是在製程確立前預防的話。那麼SPC主要還是在製程中預防。

但最關鍵的就是標準化作業的建立(SOP),因為只有標準化的作業才能符合統計學的要求,在沒有干擾專案的作業下,其三個標準差之內的投影面積佔總面積的99.73%。 沒有標準化的作業,就沒有標準化的動作,也沒有標準化的工具,更是沒有標準化的流程,所以根本就不會有標準化的產品,完全不會有標準化的品質,更無從談起先進的品質管理。

所以,要讓我們的公司成為業界的No.1。就先從標準化的作業開始我們的第一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