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企業管理>採購管理>

供應鏈管理下的專案採購管理

採購管理 閱讀(1.79W)

在經濟全球化的市場環境下,商務競爭已不再是公司與公司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隨著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轉變,消費者需求的地位由被動轉為主動,這就對供應鏈(連結:採購供應鏈管理)的實現目標出了更高的要求。

供應鏈管理下的專案採購管理

企業要想在競爭中獲勝,就必須採取措施以實現供應鏈的建立,把供應商 、生產廠家、分銷商、零售商所組成的鏈路上的所有環節聯絡起來,並進行優化,從而增加整個供應鏈帶給消費者提供的價值,減少整個供應鏈的成本。

供應鏈管理下企業與供應商的關係與傳統的企業與供應商的關係不一樣,它不再是一種簡單的交易關係,其著眼於建立長期的、穩定的合作伙伴關係,強調通過共同的努力來實現總成本的減少。供應鏈管理下的專案採購管理 的關鍵是建立良好的供應商管理。

根據資料顯示,良好的供應鏈管理可使庫存減少25%~60%,生產能力利用率提高10%~20%,準時交付率提高30%~40%,預測準確率提高25%~80%,供應鏈的總成本佔收入比下降20%左右。因此,把握供應鏈管理下的專案採購管理特點制定有效的專案物料採購策略是縮短專案完工時間、降低專案採購成本的主要途徑之一。

1供應鏈管理下的專案採購管理的特點

從企業的角度來說:任何一家制造型企業在開展專案時,都必須從外界獲取原材料,及時滿足生產的需要。從專案整體來看,採購是專案創造價值過程的起點。更深一步理解,採購不僅僅是簡單去市場購買所需的原材料,而是把一個組織的製造能力擴充套件到外部資源,即供應商上。

因此,可以將採購理解為“外部製造的管理”的。從供應鏈的角度來說:採購處於企業與供應商的連線介面,它在供應鏈上的企業之間,為原材料、半成品和產成品的生產合作交流架起一座橋樑,溝通生產需求和物資供應的聯絡,是實現供應鏈系統的無縫連線,提高供應鏈上企業同步化運作效率的關鍵環節。

供應鏈條件下專案採購管理的特點有:以外部資源管理為工作重心、面向過程的採購管理、企業與供應商的雙贏夥伴關係、資訊化的採購。

(1)以外部資源管理為工作重心。傳統的採購管理中,工作的重心是與供應商的商業交易活動,交易過程的重點放在價格的談判上,通過多個供應商的多頭競爭,從中選擇價格最低的作為合作者。供應鏈管理思想的出現,對傳統的採購管理提出了挑戰。

供應鏈管理的思想是協調性、整合性、同步性,要求提高採購的柔性和市場響應能力,增加和供應商的資訊聯絡和相互之間的合作,建立新的供需模式。由此,專案採購工作的重點轉向實現有效的外部資源管理。

包括:形成相對穩定的、多層次的供應商網路,建立供應商資料庫系統;提供供應商的教育培訓支援;參與供應商的產品設計和質量控制;制定供應商評價與激勵制度。

(2)面向過程的採購管理。傳統的採購過程要經歷供應商認證、制訂生產計劃、制訂採購計劃、傳送採購訂單、收貨、驗收入庫、入賬付款等一系列活動,跨越了科研部、計劃部、採購部、財務部和倉庫的部門。由於分工過細,傳統的採購管理在資訊溝通上存在明顯的問題。

供應鏈管理貫穿的是一種過程管理的思想,這種思想要求將企業內部以及節點企業之間的各種業務看做一個整體功能過程,形成整合化供應鏈管理體系。過程最優為管理的.目標。供應鏈條件下的專案採購管理以採購的過程為管理物件,通過對過程中的資金流、物流和資訊流的統一控制,以達到採購過程總成本和總效率的最優匹配。

(3)企業與供應商的雙贏夥伴關係。傳統條件下,企業與供應商之間是簡單的買賣關係。而在供應鏈條件下,雙贏夥伴關係是一種合作關係,它強調在合作的供應商和生產商之間共同分享資訊,它表現為製造商對供應商給予協助,幫助供應商降低成本、改進質量、加快產品開發進度;

通過建立相互信任的關係提高效率,降低交易費用;長期的信任合同取代短期的合同;比較多的資訊交流。

(4)資訊化的採購。供應鏈管理之所以區別於傳統意義的管理而成為電子商務時代全新的概念,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它以資訊科技為手段,以資訊資源的整合為前提。實現了採購內部業務資訊化和外部運作資訊化。採購內部業務資訊化較容易實現,主要通過建立採購管理資訊系統以及與財務會計資訊系統的介面。

資訊化操作實現了採購管理的無紙化減少了資訊傳遞的中間環節,加快了資訊流動的速度,極大地提高了企業對市場的反應速度。

 2供應鏈環境下專案的物料採購策略

一個專案需要採購的物料可能有幾百種,甚至更多。這麼多的物料如果用同一種方法來管理,管理起來勢必帶來很大困難,且需增加管理成本。因此,需要考慮一種分類方法,將全部物料合理分類,對不同物料採取不同的、經濟的管理方法。傳統的分類方法是abc分類法。

這種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按照管理物件價值的不同將其分類,分別採取不同的管理方法。例如,對a類物料儘可能從嚴控制,保持完整和精確的庫存記錄,給予最高的處理優先權,儘量保持較低的庫存水平等。而對於c類物料,則儘可能採用簡單控制。這種方法的操作十分簡便,因此這種方法在企業應用得很普遍。

但是,這種方法的最大侷限性在於,只以物料價值為基礎進行分類無法反映物料對企業利潤的貢獻度、緊迫性等情況,也無法反映物料在供應市場上是否容易得到。而這些問題對於企業物資採購策略制定有很大影響。例如,某一物料,也許其價值並不高,按abc分類法只能屬於c類物料,但是在市場上屬於短缺物質,則其在企業的物料採購管理 中就應該放在較重要的地位;有些物料,雖然價值很高,企業的需要量也很大,但在市場上很容易得到,採購週期也很短,就可以採取較簡單的管理方法,以節省成本。

由此可見,在供應鏈模式下,制定物料採購管理策略的重要依據可以歸為兩大類,一類是對物料本身重要性的判別,再一類是對供應市場複雜度的判別。以這兩個依據為基本指標,可以構造出供應鏈管理 下的採購物料的基本分類模型。

按照這種分類方法,可以把各種物料基本分成四類:

①戰略性物料———對於企業來說非常重要、同時供應市場又比較複雜,企業獲得這種物料有一定難度,因此這類物料對於企業來說具有戰略性意義;

②重要物料———對企業來說非常重要、但其獲得比較容易;

③瓶頸物料———該類物料在企業經營中的重要性並不高,但供應市場比較複雜,供應很不可靠,從而成為企業的瓶頸性物料;

④一般物料———對於企業的重要性不是很高、同時又容易獲得。

採購管理策略主要包括兩大部分:一是採購方針與庫存策略,二是供應商 管理策略。

雖然說供應鏈管理的要旨之一是通過建立鏈上各個成員之間的夥伴關係來實現整個供應鏈上物流、資訊流、資金流的快速、準確地流動,從而降低鏈上各個成員的經營成本,但是,當一個企業需要採購的物料種類很多、供應商的數目也很大實際上一個企業沒有足夠的時間和資源去與供應鏈上的每一個成員建立緊密的夥伴關係,也沒必要。

因此,在整個物料採購網路中,企業可以參照上述所提出的物料分類方法首先將物料分類,然後對不同型別的物料採取不同的供應商管理模式和採購與庫存策略,以節省管理成本。

下面就該分類方法下不同物料的特點及其管理策略組合,做一些更詳細的討論。

(1)戰略性物料。戰略性物料的特點是:採購量大,本身價值昂貴,其質量的好壞對企業產品會產生重大影響;同時,能夠提供這種物料的合格供應商不多,企業要想改為自制也不是短時間內能做到的。基於這些特點,企業對於戰略性物料的供應管理策略首先必須致力於與質量可靠的供應商建立一種長期的、戰略式合作伙伴關係。

這種關係的基本特點是保持“雙贏”,即通過致力於合作使供應商也得到應有的好處。唯有這樣,才有可能保持長期、穩定的關係。在具體的管理策略上,由於這種物料本身價值昂貴,庫存佔用資金大,必須進行詳細的市場調查和需求預測,並儘可能地進行嚴格的庫存控制。

同時,由於有一定的供應風險,還必須設定一定量的安全庫存。

(2)瓶頸物料。瓶頸物料的基本特點是這種物料本身的價值可能不太昂貴,但是獲取這種物料有一定難度,例如,由於難以找到合格的供應商;與供應商的距離較遠,而又缺乏可靠的運輸保障;該物料屬於專利產品,供應商佔優勢地位等原因。因此,對於這種物料的供應商,應該根據情況採取靈活的策略,例如,對於供應物料質量有問題的供應商,致力於幫助他們改進;

對於佔優勢地位的供應商,致力於建立穩定的合作關係等。在採購和庫存策略上,需要考慮設定較高的安全庫存,並採用較大的訂購批量。還應在企業的整體運作安排上考慮替代方案,並預先制訂備用計劃。

(3)重要物料。重要物料的基本特點是供應市場比較充足,但該種物產本身價值昂貴,庫存佔用資金大。因此,這種物料的基本管理策略應該是致力於總成本最小,為此,需要在庫存管理上多下工夫,儘量減少總庫存量。對於供應商管理來說,沒必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成本與供應商建立密切關係,保持一般合作關係即可。

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還有可能建立採購優勢地位。

(4)一般物料。一般物料的基本特點是小件物料,本身價值不高,市場上也容易獲得,但這類物料往往種類繁多,能夠佔到企業全部採購種類的一半以上。因此,對於這類物料,所應採用的基本管理策略是致力於管理成本最小化。

在庫存管理上,有可能採用經濟批量等優化方法,並儘量利用資訊科技等手段簡化管理程式,提高業務效率。在企業的整體運作安排上,應致力於標準化,以減少物料的種類。

供應鏈跨越了企業界限,從建立合作機制或戰略伙伴關係的新思維出發,從全域性和整體的角度考慮供應鏈下的專案採購管理 。在供應鏈管理的基礎上,採取合適的專案採購管理方法,制定適當的物料採購策略,可以合理推進專案進度,提高採購效率,降低專案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