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培訓>供應鏈>

供應鏈採購管理策略

供應鏈 閱讀(1.16W)

對於供應商而言,確保穩定的市場需求,與採購方進行戰略合作,能更好地掌握採購需求,從而改善生產流程,提高質量,降低價格,獲得更多的利潤。那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應鏈採購管理策略,歡迎大家參考借鑑。

供應鏈採購管理策略

  一、供應鏈管理模下采購管理模式的發展變化

1、採購與供應商之間的關係從普通的買賣關係向長期戰略合作關係改變。

拋棄以往的使勁壓低價格的採購模式,不再絞盡腦汁強迫供應商妥協,轉而在市場上尋找更多的供應商,採取分散單獨治理的方法。供應鏈理念產生並盛行後,採購與供應商之間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共同分享庫存的資料資訊,有效的降低庫存積壓成本,解決處理產品成本與質量等有關問題,同心協力降低採購成本。很多企業還與供應商建立了技術合作聯盟,有效的縮減了新產品的開發成本。

2、採購活動以適時生產(JIT)的訂單驅動採購。

在以往採購模式中,採購活動的目的是為了及時補充庫存,防止庫存缺貨。而在供應鏈理念的管理環境下,採購活動的驅動力是以訂單驅動的方式進行,因此,企業訂單的需求是在客戶的需求訂單出現後產生的。適時生產的訂單驅動方式將使採購原材料直接配送到製造部門,減少了採購部門的成本費用與庫存積壓,供應鏈管理系統及時對使用者的需求作出響應,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業的庫存成本。

3、採購管理的重點轉向外部資源管理。

傳統採購工作中最大的不足就是缺少與供應商之間的合作,缺少柔性管理以及對使用者需求作出快速響應的能力。適時生產採購理念的產生髮展對企業採購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企業必須改變過去“為庫存而採購”的經營管理模式,提高採購人員柔性管理和市場反應能力,加強與供應商的資訊溝通和彼此間的相互合作,開創新的共贏合作發展模式,通過供應商的資訊反饋和加強對供應商的培訓,改善供應商產品質量,努力參與到供應商的新產品設計開發和質量控制把關過程中,把事後把關轉變為實時把控。

4、供應鏈下的採購管理促進採購流程增值。

傳統的採購管理工作流程往往需要幾個不同的職能部門共同完成,以達到降低採購的風險的目的。但這種工作流程有以下不足:一是採購審批環節過多導致的採購管理工作效率的低下,二是不同部門間的本位主義、封閉型組織的特點、以及資訊不能順暢的流動導致內耗增加,從而導致內部經營成本的提高。供應鏈管理的經營模式下,資訊化技術日漸成熟,加快了管理審批流程的速度,從而有效的降低了企業的採購成本。藉助於供應鏈管理的戰略合作關係,下游企業可以利用資訊科技幫助上游供應商改善成本結構,提高所供商品的質量,提高供貨時效,降低供應商的生產成本、縮短新產品開發週期、提高商品質量,從而縮短交貨期。

5、庫存管理的方式發生重大改變。

傳統採購管理模式下,供求關係的效應使得供應商和採購方隔離開來,單獨保持一定的庫存來消除需求波動的影響,以確保企業能正常生產經營。隨著市場競爭的白熱化,高庫存使企業在競爭中處於非常不利的被動地位。供應鏈理念下的庫存管理,從單個企業到製造商、供應商、零售商和批發商組成的整個供應鏈的範圍內,供應鏈上各節點的企業間是一種合作但又存在著博弈的關係,通過雙方合作,降低缺貨、積壓造成的庫存成本,從而實現雙贏的目的。

  二、供應鏈管理下采購管理策略的制定

1、採購管理策略制定的關鍵因素

價格是採購決策考慮的最關鍵的因素。採購人員為了贏得價格優勢,多方尋找貨源,希望通過增加供應商,讓供應商相互間形成競爭從而降低產品的採購價格。而供應鏈管理模式下,採購人員考慮的因素與之前相比,情況複雜得多,不僅是價格,還有商品的質量、能否保證及時交貨、緊急情況能否提前交貨等都成為採購人員考慮的重點因素。在目前所形成的買方市場下,同款產品價格的漲幅或者質量的低劣都將嚴重地影響他們在市場中的競爭力。能否及時交貨和提前交貨也是採購策略制定時需要考慮的重點,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能否快速對顧客需求做出迴應,及時交貨及時和提前交貨就顯得格外重要。因此供應鏈管理模式下,交貨及時性和交貨提前期是選擇和評價供應商的重要指標,必須保證這方面的因素才能實現供應鏈的整體優勢。

2、採購與供應商建立戰略合作關係

傳統的採供關係已不能適應全球劇烈競爭、產品需求瞬息萬變的時代,供應商的口碑對於企業的經營越來越重要,供應商產品設計、產品質量、庫存水平、交貨期等方面對合作企業的成功有著重要影響。

採購與供應商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常見的操作步驟如下:

(1)首先對採購策略制定中各種關鍵因素進行分析;

(2)對潛在的供應商發出招標檔案,對接標的.供應商做出初步選擇;

(3)對供應商的業績、口碑等進行考評,擇優選用;

(4)與選擇的供應商之間確立戰略合作關係;

(5)制定供應商管理風險防範措施;

(6)與供應商改善經營業績。

對供應商的選擇應綜合考慮所供產品的價格、質量、供應商的生產能力、所處的地理位置、運輸條件等因素。對於能給企業供應高品質、關鍵商品或者核心商品的供應商務必要深入全面地考察,以防範突然斷供的缺貨風險。採購人員應與初選中的供應商及時溝通,表明與對方確立供應鏈戰略合作伙伴關係的願望。此外,採購人員也可以在企業的經營過程中篩選供應商。採購對供應商進行業績評價與考核是建立在客觀選定考評指標和掌握充分資訊的基礎上,使用績效考評管理工具(如層次分析法、模糊評價法、加權法)進行。

採購人員通過供應商的經營業績考評了解供應商的經營水平,有利於供應商總結成功經驗,改進不足,並對供應商管理提出獎懲依據,保證供應商所供商品的質量和數量,同時對供應商優勝劣汰。及時反饋供應商經營的不足,以利於其改善經營管理水平,提高業績,為將來進一步的合作奠定基礎。供應商考核對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也決定了企業在構建供應行考評指標時務必科學地、綜合地考慮問題,考核指標中不僅要有價格、質量、交貨期等核心指標,還要進行供應商的協作能力、開發能力等方面的考評。

3、供應鏈下的庫存管理愈加精細化

庫存的出現是企業為了應付各種突發性需求的出現,從而保持供應鏈中各環節的正常和穩定執行。庫存管理是企業經營管理甚至是採購管理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價值鏈實現增值的關鍵一環。所以建立和優化庫存管理模型是企業制定採購策略必須考慮的重點問題之一。制定供應鏈採購的庫存管理策略應該與供應商建立親密無間的合作關係,才能藉助於一系列的技術手段,實現各種物料需求與產品的需求的無縫銜接,通過計算機完成各種計劃的制定,使得庫存既不影響生產又能使庫存量最少,也就是實現零庫存的目標(JIT,JustInTime)。零庫存概念的原理是在訂單驅動下,從客戶需求到生產,再到採購,最後返回到供應商這樣一種逐級驅動的拉動式生產模式。這種模式不僅能有效降低庫存,還能提高物流速度和庫存週轉率。採購與供應商、配送中心等密切配合,實現精益化的庫存管理。

  三、供應鏈管理下的採購管理模式實施的效果

對於採購而言,降低採購成本,獲得穩定且極具競爭力的價格,密切與供應商合作,能較快的對新產品設計做出反應,從而提高產品質量和降低庫存水平,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對於供應商而言,確保穩定的市場需求,與採購方進行戰略合作,能更好地掌握採購需求,從而改善生產流程,提高質量,降低價格,獲得更多的利潤。總而言之,採購管理策略的制定目的在於讓採購方和供應商實現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