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像陶淵明那樣生活作文(精選28篇)

作文 閱讀(1.69W)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洩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像陶淵明那樣生活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像陶淵明那樣生活作文(精選28篇)

像陶淵明那樣生活作文 篇1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飲酒》陶淵明

心遠。

不為五斗米折腰,滿腹壯志未酬。

儘管“結廬在人境”,但他也備感田間生活的悠閒,愉悅,隱居環境的幽靜可愛。遠離外界戰亂紛紛,花紅酒綠,盡情享受自然帶來的舒暢,怡然自得。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可謂是人人皆知,其中描述的村人,在當時的人甚至是現在的人看起來是不可能的;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剛學完這篇文章,心中充滿著是對陶淵明的敬佩,憂國憂民,但又無能為力,只能將一腔愁楚溶於自己的文字。“桃花源”雖是幻想中的美好生活,但充滿對未來生活的強烈渴望。

而這位希望拯救國民的志士選擇了隱居,每天與花鳥為伴,風雨為衣,與世隔絕,營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烏托邦。擺脫俗事紛憂,享盡天倫之樂。試問:他真的如此輕易就能將心中包袱卸下?

“採菊東籬下”是人們歷來讚不絕口的佳句。

詩人悠閒適地在山下采摘著同樣是隱逸者的菊,他是懷著怎樣心情的,我們不得而知。時不時望望山,夕陽中山中霧氣空濛,那翩翩飛鳥正結伴回家。菊的脫俗,山的崇高,“日夕”的空靈、“飛鳥”的自在,與自然幽靜融成一體。

心存雜念,則一事無成。

真意。

萬物皆有靈,其實萬物的一生是我們人類的簡略版,只不過人類會思考。

不習慣與心思複雜的人生活,終日與萬物為友。寂靜空曠,積蓄的心事一吐為快,不必煩惱於別人的打擾。清風徐來,如同母親的手撫摸著你,抹去一切塵世的記憶。

只有在自然中的你,才是最真的你。張開雙手,擁抱每一個你所看見的生靈吧!只有當心與心相聯絡的時候,你才會感到從未有過的悠寂。

人生真正的意義,不在於馳騁官場,也不在於爭霸於商界,更不在於排行首富,只在於能以自然的心態去對待每一件事。

陶之隱逸,非常人所能及也。

像陶淵明那樣生活作文 篇2

我不痴迷於穿越時空,回到古代,然而我希望能有他的那份灑脫釋然;我不痴想著有他那般文采飛揚,然而我希望同他一樣,雖活得艱辛卻又快樂。

巍巍匡廬之畔,滾滾長江之濱,一位大文豪曾向我們款款走來,他,就是晉朝的陶淵明,田園詩的鼻祖,潯陽的驕傲,柴桑的輝煌。雖然家道清貧,但面對高官厚祿,他仍堅定地說:不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人!這,就是他的骨氣凜然,滿腔正義。

也不知他的清高孤傲,毀了他的仕途,終究是好是壞,是福是禍。可我仍記得,是他,曾幾何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他,“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又是他,順著漁人的腳步,輕輕追尋著桃花源,那落英繽紛、怡然自樂……

哦!我要像陱淵明那樣生活!

九年級的學習確實很苦。跑操總得筋疲力盡,大汗淋漓;課程繁密冗雜而作業又堆積如山,週考月考接踵而至;教室裡瞬間緊張,凝重了許多。昏昏欲睡地,一天天就這樣過去了;只有在挑燈夜戰或獨步湖畔時,才稍微被冷風吹回了知覺。

這樣的生活,我喜歡嗎?我想給出堅定的回答來,卻又似乎真的是愛恨交加。我不喜歡寫作業,不願意跑操,不熱心考試。然而我知道,面對未知的前方,任重而道遠,非若是,則前途無量!我又知道,青春正是用來努力學習、開發腦力的,這是應該的且是最美好的,那我又有什麼理由去抱怨呢?

坐在燈下,無意地抽出語文書,漫無目的地翻著,卻又一次見到了“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哦,想必陶淵明獨處院內,眺望群山,一定有過什麼感悟吧?那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大同理想的追尋。妻子早已離他而去,兒子都天生的愚鈍,每天還要同百姓們一樣耕耘,可這生活的艱辛與重荷,卻又如何能綻放出如此樸實又絢爛的詩話?

我終於清醒了。人活著,就要有遠大的理想,有堅定的性格,有樂觀的心態,有艱苦的奮鬥。美好的生活,就是讓自己的精神、思想豐富起來。

我踱步陽臺,揭開窗簾,輕輕推開窗戶。那兒,星星在漆黑的夜幕中時隱時現,如在微風中蠟燭的火苗。又恰似明亮的眼睛,智者狡黠而深邃的目光。

我對著夜空,露出天真的微笑。

像陶淵明那樣生活作文 篇3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構造了一個沒有戰爭,沒有壓迫的理想社會;桃花源,也構造了每一個沒有宗教信仰的中國人的精神家園。每個人都渴望遇見桃花源。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桃花源。我就曾遇見過屬於我自己的桃花源。那是在去年九月,夏天已走到盡頭,天高氣爽,我和爸爸去登鳳嶺的時候,山重水複之間,峰迴路轉,我的面前就出現了一個世外桃源般的小村落。山間略為平坦的谷地上坐落著幾處農舍,一塊稻田,不遠處的小丘擋住了我遠眺的視線,在明媚而不灼熱的陽光的照耀下,構成了一幅光與影的美麗畫卷。這便是桃花源麼?

下了山以後,我才明白這並不是桃花源,科技交通如此發達的今天,去何處找那桃花源?或許桃花源並不存在於這世上,而是在每個嚮往桃花源的人心裡。《桃花源記》末尾那個好遊山澤、欣然規往的劉子驥,其實他要尋覓的桃花源,就在他心裡。

但與其說是去找桃花源,不如說是去找尋那份內心的安逸與淡然。難道那些隱士們追求的只是那清幽的山水嗎?不,就像陶淵明筆下所寫的五 柳 先生那樣,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寶貴,淡泊名利,安貧樂道。於是那些高士們就只好銜觴賦詩,以樂其志,寄情山水,流連於書畫了。

但現在社會是高度發達的社會,再要食薇採蓮地去當個隱士簡直就是個笑話。人總是希望過上好的生活,比如五 柳 先生要是天天都有酒喝,豈不美哉?況且所謂“小隱隱於山野,大隱隱於市朝”,追求美好的生活是人的本能,陶淵明也不例外。所以我只是希望,在這物質生活不斷豐富的今天,能像陶淵明一樣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擁有一片屬於自己的桃花源,擁有那份內心的淡泊與安逸。

像陶淵明那樣生活作文 篇4

看著門前的青山發呆,我的眼前,出現了一副優美的畫面:在一片菊花地裡。一位叔叔正在賞花,他,就是我最羨慕的先輩——陶淵明!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一句普通的詩詞。卻寫出了對生活的熱愛,在秋天,菊花隨處可見,他們隨風而舞,好似嘻戲嬌鶯,猶如窈窕淑女。美;真的很美。

山高路遠,採菊東籬下,是我期盼的地方;悠然見南山,是我渴望的場景。陶淵明。是我心中的偶像。

如果有可能,我多麼想像他一樣,淡薄一切名利,拋除一切雜質,去尋找生活中的情趣。但是不能,我還是個學生,我還要學習,我還要成長。

不為五斗米折腰,是他的精神,更是為官之道,就像那句話一樣:做官要像荷花一樣,出淤泥而不染。做人要像竹子一樣,挺拔而堅韌。

我羨慕陶淵明的生活,與青山做伴,與菊花為友。怡然自得。心曠神怡。

愛屋及烏,因為喜歡陶淵明,所以也很喜歡菊花,秋天一到,馬路邊;公路旁,處處都是他的美麗倩影,風兒吹來,絲絲菊瓣輕輕搖擺,伴隨著淡淡清香,真是沁人心脾,

除了這個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則是它的精神。在生機勃勃的春天,百花爭奇鬥豔,它,卻無動於衷,只是靜靜的等待,夏天,荷花亭亭玉立,它,卻依然枯枝散葉。秋天。百花凋零。它,卻黯然開放。傲雪霖霜,獨留一片美麗。

回顧歷史長河,陶淵明不就是這朵菊花嗎?充滿正義,卻慘遭迫害,猶如菊花未開時,人們將他當成雜草,隨意拔除。後來他退隱山林。雖算不上榮華富貴,但也還算悠閒自得。如同菊花盛開,受人賞識。

我羨慕陶淵明,羨慕他悠閒自得的生活,羨慕他怡然自得心情。我羨慕他得一切。因為他的生活令我向往,因為他的精神使我崇拜。

像陶淵明那樣生活作文 篇5

縱觀歷史長河,人的一生只不過是轉瞬而逝的浪花。自己的一生應由自己掌握,無需受世俗左右。像陶淵明一樣生活,讓自己的靈魂做主。

像陶淵明一樣生活。去體會“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安然自若。他去尋自己的桃花源,那遠離外界紛紛戰亂的地方,享受自然帶來的靜謐與美好,讓心沉澱下來,讓精神自由地馳聘於無際的天空,讓寧靜過濾煩憂,讓寂靜篩去慾望,在田園中,讓心靈得到洗禮和滌盪,讓麻木的靈魂變的輕靈。如果像陶淵明一樣生活,那自然便可以做到心無外物,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雲捲雲舒。過著淡淡的閒情逸致生活。

像陶淵明一樣生活。去體會“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的心如止水。他保持自己的本性,控制自己的慾望,不追逐紙醉金迷的成功,不沉醉於功利紛爭的世俗,安於貧賤,與世無爭。說到底,他獲得那獨屬自己的快樂和幸福,不是金錢與權力,而是內心深處的一種安適與寧靜。“富貴如指間的薄暖,浮名若雲影的輕涼。”形容的便是陶淵明的生活罷。如果像陶淵明一樣生活,遠離一些名利、一些物質的追求,無意中就能發現真的自我。

像陶淵明一樣生活。去體會“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的鐵骨錚錚。他原本可以活得舒適,榮華富貴唾手可得,但他熱愛遠離城囂的田園,厭惡黑暗腐敗的官場。這種精神讓他最終選擇了艱苦但寧靜而自由的田園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以他獲得了心靈的自由,獲得了人格的尊嚴。獲得了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東西啊!陶淵明的言行舉止就像一滴水,折射出一個人應有的品質。如果像陶淵明一樣生活,把生命灌注到自己所抱有熱情的事物中,堅守信念,日後必將事半功倍,碩果累累。

所以啊,去過像陶淵明一樣的生活吧——任它紅塵滾滾,自有清風明月。不就是那句:“在喧囂中,獨守一片寧靜,在濃郁中,默唸一份平淡,正如花開花落的悠閒,正如春去冬來的自然。”簡簡單單,最幸福的價值觀。

像陶淵明那樣生活作文 篇6

如果可以,我想和陶淵明生活在一起。

那會是一個晴朗的秋日,屋旁一盆盆菊花又燦然開放,背後的山是一片片楓葉的紅和銀杏的黃。在不知誰家的雞高鳴三聲後,我迎著晨光邁出屋門,陶潛已在那侍弄他的花草了。雖不是名貴的牡丹,也不是嬌嫩的百合,但這馥郁的黃到給這淡涼的秋平添了些許生機。已是立了秋,早起難免微涼。他著一身月白色長袍,袖間還有一個不太顯眼的補丁。見我,微笑問我想吃什麼,我說都可。他便從旁邊田壟中摘了些青菜,鮮翠晶瑩,還有一滴羞於見人的秋露剛從它身上鑽進菜心。早飯很簡單,沒有精緻的三盤五碟,卻讓人感覺平淡又溫暖。

我陪他到南山下去,那有一塊空地,他戲稱為“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地裡荒蕪但並不衰敗,他拿著鐮刀除草,我就抱了一竹簡在樹下看。偶爾抬眼,瞥見他滿足的微笑。或許是因為曾在官場任職,抑或是書卷氣太濃郁,只一眼便覺得他與其他農民都不一樣,即使是下田務農,也沒有那種煙火氣息。他除好草,走到我身邊坐下,回憶起往日時光,不禁感慨,吟誦起今日新作。他聲音字正腔圓,詩也是淡淡的不加修飾,雖都是平日生活,但卻不乏味可陳,別有一番趣味。

正午,我們步行回家,於草屋前啜二兩小酒。他此生最愛的便是菊與酒。喝了酒的他臉色微紅,言語尚且清晰,暢想著未來可以在窗外挖一個小池塘,在屋後種一些竹子。遠處傳來幾聲不甚清晰的狗吠,像是見到主人的歡欣。小憩片刻,他帶我去南山上賞秋景。我從未去過那山上,便免不了期待一番。走出小院,他突然返身,片刻後捧了一件裘衣出來,披到我身上。他總是這般細緻。山上有一亭,視野極佳,遍覽美景。我感慨如此美景竟無人知曉,真為世人之一大遺憾。他笑而不語,轉帶我到一楓林中,那滿樹耀眼的,熾熱的紅,與遠於山外看的決然不同。滿眼是紅,鋪天蓋地的紅。這秋,竟如此濃郁絢爛!

不知何時,晚霞爬上雲頭。是時候該回去了,他說。我與他並肩走,從熾熱的紅走到濃郁的黃,再到茂密的綠。有了那霞光,枝頭蹦跳歡歌的鳥都披了一層美麗的光暈,身邊的陶潛,更是籠罩在那柔光中。

夜晚,我躺在樹間的吊床上,看著那波光流轉的星河,伴著那輕柔的夜風,不捨閤眼。陶潛坐在小桌旁,細細說著什麼,我想聽清,卻發覺他正變得透明。再一晃眼,我正躺在自家的床上,熟悉的天花板,熟悉的床被。起身推開窗,多日陰沉的天卻突然放了晴,星星格外眼熟。我憶著那夢,竟連細節都那麼真實。

如果,我能重返時間長河,選擇出生的年代,我一定會去和陶淵明生活在一起。南山,東籬,新開的菊花,紅透的楓林,一兩首即興的小詩,一個揮鋤鏟草的身影,一間溫暖的草屋,一場閒適恬淡的人生。

我想,這就夠了。

像陶淵明那樣生活作文 篇7

陶淵明的田園生活他的一生,忙忙碌碌,反覆輾轉於官場與田園,他心所向田園,以一種隱逸者,高潔者的身份度過自已的餘生,但他滿心充懷對國家前途命運的牽掛擔憂之情,他一度充滿憧憬,多次任官,但年近老燭之年的他真正意識到,田園是他的歸宿,鄉村車馬野夫的生活才是他真正向往的,也是他原本該過的。

一生的孤潔,是門口雜草叢菊中的‘鬆菊猶存’,是久轉徘徊的那顆孤鬆,堅韌挺拔,卻只是孤且一顆,孤身一人而己,所以他盼歸田園,以質樸的生活換得最純的快樂,以腳踏實地來放心靈。

陶淵明的田國生話是一幅美好的圖景,鋤地撥草,時而彎腰勞作,時而矯首遠觀,汗水流過臉頰,帶來了疲意,得到的卻是心中無限的滿足,陶淵明的生活是白樸平凡的生話,一個一普通農家生活——常常策扶老以流憩,活得自在悠然,亦是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的去苦勞作那般,生活雖苦,卻無比愜意滿足。

陶淵明的田園生活是安然於現在,不求富貴,不盼長生,不慮生命之短暫,雖已花甲之年,感嘆過光陰易逝,時無短暫,但其正的現實讓他樂天安命,不顧慮將來,只享受現在。田國是他精神寄託,在田園中,他樂天安命,在田園中,他雖苦猶甜。他愛田園,愛他的美,一種超然世外的美麗,不夾雜社會,官場的黑暗,他愛田園,愛他的一切之物皆為、自然之生,沒有別外的糅造,正如人的本性,質樸自然。

在田園中,他放飛心靈,安心享受自然帶來的美好,在田園中,他忘卻憂慮,雖是年老的體軀,卻杯有一顆對田園少年般熾熱的心。

他以顆美好的心靈面對著田園,田園則以其方式加以反饋。

像陶淵明那樣生活作文 篇8

我站在那南山下,看那殘陽染紅的半片天地,我在看,看那漫天的雲捲雲舒;看那夕陽的無限美好;看那飛鳥的雙宿雙棲。

鼻翼間圍繞著淡淡酒香,朦朧的月色下,我看見了滿布青苔的青石板,歪斜的籬笆,一絲亮光在破舊的草廬顯現,穿過那盈盈月光下擁簇的菊花,推開“吱呀吱呀”的門。呀!這是陶淵明的世界。

我看見你對酒當歌,笑得瀟灑自在,我看見你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我知道你不為五斗米折腰,不願在那爾虞我詐,追名逐利的官場裡生活,你鄙棄官場隱於茫茫人海中。你那高潔純粹的身影深深的鐫刻在了我的心中。

我欲問君,可曾悔過?君不答,卻意已明。想必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我想起你虛構的那個世界——桃花源。陣陣歌聲彷彿天籟,老人小孩歡樂無憂的畫面在眼前浮現。多麼愜意!多麼自由!那令人嚮往的世界如同水中月,鏡中花,可觸不可得。你懷著一顆純潔真摯的心,在那黑暗動亂的時代,追求著自己的理想,著實讓人羨慕不已。

天邊漸漸泛白。草廬結了點點白霜。在看那屋外,已是芳香盈盈,開滿了高潔而又淳樸的秋菊,你“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你的眼倒影著這山光水色,微風拂過,吹起你滿頭白髮,攪亂了一窩淡黃。這一刻你與自然融為一體。你的一生追求著“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的田園樂趣,你開創了古典詩歌的一個新流派——田園詩派。我在你的詩裡彷彿看見了那鳥語花香,春暖花開的一幕。讀到你的詩,再焦躁的心,都會被漸漸撫平。

你從我的世界裡走過,每當我焦躁不安總會想起你的身影,那顆在淤泥中打滾的心,就會被慢慢洗淨,取而代之的是平靜與積極。是你讓我變了,變得積極向上,我開始過好每一天。我開始執著勇敢的去追求我的夢,因為你,我相信,我的夢想不僅僅是夢和想。

陶淵明你是我心中的淨土,是那夢中的淡淡花香。

陶淵明你隱了身,只是不想汲汲於富貴,只是不想為五斗米折腰,只是不想滿身銅臭而保持文人應有的清高。退一步海闊天空,你的退,退成了隱逸之先宗,開創了中國隱逸文化的流派。你的菊花香不僅在我心裡,還在中國文化的長河裡。

像陶淵明那樣生活作文 篇9

緣溪行,望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

鏡頭一。果是芬芳鮮美,落英繽紛,我跟隨著陶淵明的腳步,夾岸十里,聞雞犬之聲,看著他從容悠閒的面孔,一襲白衣與這桃花十里,雙手背立,是與其45度角望下那遙遠的天際,沉澱著心中多少感慨,我取出相機將這一幕記錄下來,好山好水或是其最嚮往的生活所在吧,在桃花源裡遊蕩,為其指出最美的花朵,和他一起交流生活之美。

一同享用漁人的晚飯,享受鄉間柴火的芳香,野菜的香甜。

一同感受黃昏後無限感慨,萬事有終,盡享生活之樂。

鏡頭二。他是如此般的囊中羞澀,甚至於支付不起飽食之米,我與他遊逛在行街上,看著他衣衫襤褸的衣裳,卻是如此般高傲的神情,那般的骨瘦如柴讓我心中疙瘩一聲,為何不向路人索要些食物呢?看著路邊一排排的小攤販,此起彼伏的叫賣聲“香噴噴的包子勒。”我看見他嚥下口水,卻不改高傲之情,堅定地向前大步走去。

不然,一副極其違和的畫面出現,凶神惡煞似啃著自己的包子的一群人望見陶淵明輕視一笑,邁著其獨有的步子走來,就在他前面將飯糰砸落在地,我心中的怒火讓我的臉通紅,這是何等的羞辱,然而陶淵明卻不改臉上的淡定之色,想要繞過這一切,那群人將其留下,準確的來說是戲弄般的攔了下來用那髒臭無比的鞋子踐踏著地上的一切,我在心中咒罵這一群人,然不想今天,要看見這般現實。但我肯定知道,眼前這位文人在經歷黑暗的官場生活後,擁有了堅強的意志,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是他高潔的象徵,我不禁熱血沸騰,用其他詩人的話來說: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不與俗子同流合汙,那就歸隱田園吧。

鏡頭三。“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在見證了官場官人的腐朽落後,我們一同來到這一小田園,是十餘畝方宅,八九間草屋。玉柳,桃李非世俗那般,而是純淨,似乎為他所開。他那因長久緊皺而留下的皺痕,清晰可見,不同世俗共處,那就同自然共生吧,我和他一起拿起了鋤頭。

夕陽西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是人間之美,充實而又美好的一天。

像陶淵明那樣生活作文 篇10

陶淵明筆下寫出了桃花源的美景,看似像他不和世俗,不理解世俗,掛印退官。

但真的,大家都這麼想?認為他是對的,創造了世外桃源?

表面上,他不和世俗,掛印退官,“種豆南山下”去了,但我們要去證明這個觀點,就要用一點數學知識。有一種證明法叫“反證法”,即先說假如什麼是對的,按照已知條件向下推,發現不對,結論與現在的已知條件不一致,就可以反過來,說之前的那個假設是錯誤的。那麼現在讓我們想想:假如說陶淵明真的就“種豆”去了,那麼,他的詩,他的《桃花源記》,又是以一個什麼方式,什麼手法,神奇地回到世間的呢?他早已“不復出焉了”,他的著作是怎麼留下的呢?

細細一想,上文的話沒什麼錯,我們的假設通過一系列推論後發現不成立,這時的結論已經很明顯:它是錯的。陶淵明種豆歸種豆,但結論又告訴我們這不對,但他又確實歸去了。我們就順著結論,向前推,找到迷失的部分。對於這件事,結論也只剩一種了。

那是什麼?他去“種豆”不會有錯,但他每一鋤下去,他種的不是豆,也不是自己獨享的世外桃源,而是留下,分享給了我們。在他心中的,不是“土地平曠,屋舍儼然”的桃花源,而是在桃花源外,在划船打魚的武陵人,而是在外面飽經戰亂的百姓們。身雖種豆,掛印退官,但他鋤土,種豆,澆水,拔草,為的是百姓,為的是我們後人。縱使他身穿破布衣,戴頂草帽,手握鋤頭,他又與那穿官衣,戴官帽,手中持著官印的陶淵明又有什麼區別呢?馬老了,累了,不中用了,但不忘他是千里馬;陶淵明走了,掛印去“種豆”了,但他能忘掉百姓嗎?

不,不能。無論他戴了多少個“虛擬眼鏡”,不論他走進了怎樣一個理想的世界,他能忘記他是誰,他是幹什麼的——或者說他是為什麼而存活的嗎?

不,不能!這不是他,陶淵明,為了自己的自由而活,為了一方百姓而活,為了我們後人的一方淨土而活!他不能忘卻了這些,而僅僅在種豆,因為我們的結論告訴我們:這不是他——一個為百姓而活的人!

陶淵明寫過“心遠地自偏”,他是在當官是想著歸去呢,還是在“種豆”時想著百姓呢?這就是他吧,心遠地自偏,偏著偏著,回到了我們身邊,回到了百姓身邊,送來了一心耕種的桃源,送來了一片新的精神世界。

像陶淵明那樣生活作文 篇11

在我看來,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毅然辭去公職,歸隱醉心田園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誠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也有權利決定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能因為我們自己做不到就不認可他人的態度。他遠離世俗,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能做出這樣一個決定,具有莫大的勇氣和無比堅韌的信念。

但是,就算陶淵明做個逍遙自在的隱士,真的就是天天能“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嗎?不見得,他只是一個有志有才卻不得施展出來的落魄百姓。普通老百姓真的小富即安嗎?老婆孩子熱炕頭不過是對現實的妥協和自嘲罷了,誰人不是整天滔滔不絕熱衷於經濟走勢和國際局勢?很多人都有過“英雄夢”,只是在現實面前低下了頭而已。人類都有好奇心,都希望生活多姿多彩,比如希望愛情轟轟烈烈,希望事業蒸蒸日上,希望能夠建功立業。

你看陶淵明飄逸灑脫,我看陶淵明落魄無能。因為人無論在哪裡生活,都要為自己的父母子女謀三餐,為他們的衣食住行負責。如果你為了自己的好惡,不願流俗,卻苦了家人與孩子,那樣的“獨善其身”是沒有了沉重的生活包袱,沒有與世俗同流合汙,可是卻少了份責任與擔當,他那如同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般的笑容也就只有對著大自然抒發了,因為他和人類的生存規則是背道而馳的。

人人都想與大自然融為一體,都想過超凡脫俗神仙般的生活,都想讓生命輕盈,可真正做到的又有幾人?生而為人的悲哀,柴米油鹽的瑣屑,又有幾人能擺脫?小而為自己為家人,大而為國家,一個有志有才的人不應當為國效力嗎?“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才是古往今來無數仁人志士的光輝寫照。避世寫些虛幻的文章類似《桃花源記》來麻醉自己,迷惑世人,還不如多做些實幹的事來挽救國家與人們,比如滕子京,比如歐陽修,比如左宗棠他們連續遭貶不也在所貶之地做出了成績了嗎?

陶淵明所過的生活是人人都向往的,脫離塵世的一切煩惱,不用卑躬屈膝不用曲意逢迎不用為了五斗米折腰,過著讀書喝酒作詩的慢生活,但是他的灑脫只是看起來也很美。可真到做起來,太難!

沒有酒精的麻醉,估計孩子的哭泣,家人的埋怨都能使你崩潰。

像陶淵明那樣生活作文 篇12

高樓上,一個孤獨的身影正憑欄遠望,一襲長衣在風中顯得格外單薄。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他獨自吟唱著,低沉的聲音中滿含無奈與惆悵。

陶淵明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想一探究竟。不料那人卻已聽到了他的腳步聲,緩緩地轉過身來。陶淵明一驚,連忙作揖,說道:“在下陶淵明,請問閣下是……”“李煜。”“啊,原來是南唐後主,久仰久仰。”陶淵明連忙抱拳,“我剛剛好像聽到……你是在吟詩嗎?”“唉——”李煜嘆了口氣,“亡國之人,吟幾句排遣排遣心中的苦悶罷了。”陶淵明望向李煜剛剛遠眺的方向:“你還在想家?”

“是啊!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我只是一個詩人,一個愁比江水更多的詩人。我不該為帝,不該君臨天下,我不懂什麼治國方略,更沒有什麼遠見卓識,有的只是這一肚子無用的墨水。大臣們說的對,‘百無一用是書生’。但是,我愛我的子民。大宋兵臨城下時,我連打也沒打就投降了。因為我知道,如果兩軍兵戎相見,百姓就會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不知會有多少無辜的生命為此而受到牽連。為了保全百姓和大臣們的性命,我選擇了放棄江山,放棄王位,放棄自己的家。他們都認為我懦弱,他們哪裡知道……”說著說著,他潸然淚下。

陶淵明見狀,忙走上前去,扶住他的肩,沉思片刻,問道:“你願意跟我走嗎?”“什麼?跟你走?”李煜驚詫地抬起頭。“我住在一個宛若世外桃源的地方,那裡依山傍水,屋前是自己種的田地,屋後是青翠欲滴的竹林。那裡沒有世俗的紛擾,沒有徵戰,也沒有爾虞我詐,只有青山作伴,綠水相依,蝴蝶翩飛,鳥鳴啁啾。我們可以觀鳥賞花,吟詩作畫,豈不樂哉!”李煜轉悲為喜,熱切地看著他,眼神裡充滿憧憬。“好!我們這就走。”於是,陶淵明帶著李煜,回到了自己的家。

從此,李煜和陶淵明隱居田園,過起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

像陶淵明那樣生活作文 篇13

夕陽西下,留下一片執著的餘輝也漸漸隱去,皎潔的月光升上枝頭,落在書頂,瀉在筆尖,日復一日的循壞,使生活變得不像樣子,天地間的真善美都消失了嗎?無奈的回想一圈一圈盪漾開去,投入歷史的波流激起陣陣漣漪。

他來了,帶著一陣陣菊香,帶來了與自然相合的闊達心境。面對官闕,他選擇了歸園,選選擇了自然的那份恰適。他追求的.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他有著‘阡迫交通,落英繽紛’的理想。它綻放了壓在了心底的那份自然,他的豐碑永立在田間之上。

揹負了太多的陰影,讓他真的好累好累,岑溺於過去,也必將讓失掉了現在與未來。於是他選擇了離去,離開這世俗的爭鬥,煩人的喧囂而來到南山之下,採菊品茗,一個人閒適清淨,與鳥為樂,與落英伴舞......他是如此清閒快樂。

他一定是寂寞的,他常嘆息著與月亮飲酒。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性格,讓他在山間孤苦伶仃。在一個渾濁的世道上,他失去了改變一切的信心。他心中的那份高潔註定洗滌不淨世道的汙濁。所以,他寧可離隱山間,也不願被凡塵所汙染。沒有人陪伴他的時候,他選擇入夢尋求另一個世界。他踩著淚光漫落得路途,卻更覺舒暢,至少那裡不會有官場上的貪得無厭,不會有世俗的爾虞我詐。於是,他笑了……

歷史沒有送去什麼,他為如今的世道吟唱了一個陶淵明,一個在山間辛苦耕耘,緊衣縮食,而偏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高潔者,一面反襯社會的明鏡,在鏡中,沒有落英繽紛的詩境,還呈現出一種令人厭惡的腐臭,一面歷史的明鏡照耀出了一個畸形的社會。何時,才有菊花開滿地,面對南山而坐的閒情?這位山間採菊的老者,您何時才會了了心願,何時才能不再孤單?

掬一捧月色,凝成暗夜的菊香,引兩杯清風,拂醒南山的曙光,穿過東籬的柵欄。你認清米鬥中的渾濁,揹負荷月的草鋤,你遺忘沾露的衣裳。我看到你笑著閃亮的雙眸,眼神中也閃過一絲哀傷。隱者,不就是隱匿著疼痛的勇者嗎?

我身處燈火闌珊的世道,驀然回首時,我依然可以看到這樣的一位老人:舞著一曲淡泊,桃花在他身旁紛紛落下,遺留萬世芬芳。

像陶淵明那樣生活作文 篇14

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

——題記

易經有言“初九,潛龍勿用。”因此,我更願意喚你另一名字——陶潛。

潛藏的龍,無法施展。何謂也?孔子曾於《易傳》中解釋說:“龍是比喻有才德而隱居的君子。操行堅定不為世風所轉移,不求虛名,隱居避世而沒有苦悶,言行不為世人所賞識而沒有煩惱。樂意的事就施行它,憂患的事就避開它,堅定而不可動搖,這是潛龍的品德。”

陶潛,你為一潛龍,騰飛於九天之上,排空馭氣奔如電,上窮碧落下黃泉,天下任你之求留。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而你何能在渾濁的官海中吞吐你的龍息,那些卑劣小人何能與你共主沉浮?何能也,此身何能受此災?

歸去吧!龍騰千里,帶著滿身志向,帶著龍者之傲骨,帶著你未被黑暗官海汙濁了的金鱗,盤踞回故里。寧可無水而身死,也不可於黑暗官海中汙濁你的龍鱗。於是騰雲而起,發出一聲震耳發聵的龍鳴“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

你戀田園,應是秉性。猶記你說:“少學琴書,偶愛閒靜,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見樹木交蔭,時鳥變聲亦復歡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對於一位天性熱愛自然,不喜逢迎,無奈置於仕途的人中之龍,沉浮於官海,有何快意可言?迴歸田園,你恰恰找回了自己生命的本源,性情的本真。雖生之行休,卻精神永存。

當你賦下《歸去來兮辭》,淡然歸田之時,你便已經成為了“田園詩人之祖”“隱逸詩人之宗”。當後世歐陽修讚道“晉無文章,唯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之時,已揭示了官場上少了一個碌碌的小吏,文學上多了一位不朽大家之事實

“不慕樽有酒,不慕琴無弦。慕君遺容利,老死此丘園。”願你高潔的靈魂可以在你筆下的世外桃源安然飲酒,撫弄你的無絃琴。希望你的宅邊仍可有五棵柳樹,更盼陶潛之名不再勿用。

“先生人物魏晉間,題詩便欲傾天慳。向來天地識眉宇,今日天遣窺波瀾。平生尚友陶彭澤,未肯輕為折腰客。”我於今日輕吟朱熹此詩,清酒一杯釃於菊源,那裡應有你不朽的真我之魂。

像陶淵明那樣生活作文 篇15

文化在歷史中積澱,歷史在時光的流逝裡形成。在這時光中,物是與人非。人心的沉浮,本性的尋與現,內心痛與樂,是經常有的,而那文化卻這變化中長久的保留下來,與文化一起留下的,還有那守護文化的人。

在夢中,我曾看見一片菊花的海洋,就如同歷史長河一般,在那裡我看見了許多的人,有化酒為歌散發弄舟的李白;仕途低落依然心胸豁達,不與世俗同流的蘇軾;九死一生,卻依然捨身取義的文天祥;以遠離官場卻依然心繫國家的龔自珍。

卻唯有他,吸引著我,使我不願從夢中醒來,那就南山籬下的一朵幽菊,喧器塵世中的一位清佛,他是陶淵明。

踏過已長滿青苔的石階,推開參差不齊而有一些歪斜木柵欄,我看到了你,我卻是感到一陣空寂與心酸,你雖看不見我,但我早已望穿你的內心,“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元亮兄,你又如何做到此等境界?這是你內心的追求,但你又如何保持你偉大的本心呢?“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這話就是最好的答案吧。

你不甘碌碌無為的度過一生,你不想讓你思想與平庸之人相似,所以你幻想了人間仙境——世外桃源。“黃髮垂髫,怡然自樂”好一個安定,快樂之地,這因該也是你所向往與追求的吧。

為了這“久居攀籠裡,復得返自然。”你變得一無所有,你的衣服常常是破的。打了無數的補丁,甚至連補丁都打得歪歪斜斜,也對。出身名門的你怎可能會使這類煩瑣的針線活呢?你坐在不蔽風日的破廬之中,四周的牆上空寂,簡陋的傢俱放在凹凸不平的地板上。被風一吹也跟著左右搖動,簞瓢屢空的日子本就很難度過,然而性嗜酒的你家中竟無一滴酒。如此清貪的生活你可曾後悔過?我知道你從未後悔,因為這換來了你不為鬥米而折的腰。

漫步於東籬之下,吸吮這花香,無意見著了有山那厚重的身影,你此刻是多麼的自由。我想這就是你的追求與嚮往,這可悲,可嘆嗎?好一個陶淵明啊!

你的身影在文化中留下了無人能及的腳印,在夢中遇見你,是這般的驚喜,又這般的熟悉,你所承載的便是我心中文化的內涵——你隱了身,卻修了心和性!你是真正的英雄。

像陶淵明那樣生活作文 篇16

世有一狂人,身處東晉時。

其一狂也:隨性自然。其入世時,做一小官,不喜拘束。閒來田中飲酒,迎官之時,不淨手,不換官服,以此狀態相迎。隨性喜自然,永不會刻意改之。其真性情甚為坦然自在,吾欣賞其。

其二狂也:厭渾濁之官場。人人皆希望入官場,其卻憤然辭官。因何,另其寧入田園,不可入官場?只因,官官相護,官官奉承,讓本想為國奉獻的他,失望至極,憤然之下,放棄做官,而選擇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居生活。

其三狂也:時隱時官。41歲前,其希望為國為民,但是,一次次失望讓其時隱時官。出世入世,有誰能看見其心中的惆悵與徘徊?在入世與隱居的分界線處彷徨不決,猶豫不定之時;在採菊悠然,飲酒論文之時;在心中失意,遊玩山水之時,你是否希望覓一知音,將心中之苦楚,心中之彷徨,心中之失望,心中壓抑著的一切通通訴與知音聽?可惜,在此世間知音難尋。

若是可以,吾真希望可以來一場穿越,與其相識、結交,煮酒論詩、論平生,四處遊山、採菊,惜時不與吾,今日吾僅能贊其人,品其文,念其詩,賞其性。

瀟灑隱居的表面下,是無人得知的惆悵心。“舉世皆醉吾獨醒,舉世皆濁而吾獨清”,其雖喜酒,卻又是這世間最清醒之人,同時又是這濁世中的一朵清菊,這豈不是其之悲哀?這朵清菊不願看見這濁世之汙,以酒浸染,希望醉後不見這汙濁,可偏偏成了清醒之人,親眼見到了現實之殘酷,眼睜睜地看著現實打破美好之幻想。

為躲避現實,為保持清白,願隱入田園。其文多述歸園之樂,可為何樂中藏悲?是你放棄了入市,還是現實之殘酷傷人太過,讓你被節節逼退,無可奈何,失望至極?是你選擇了田園嗎?為何吾卻看見的是田園選擇了你?若非官場之汙濁,若非對官場失望透頂,若非在官場之汙濁之地已無立足之處,其豈會步入田園淨地?若心中無猶豫,無入世做官之念,其豈會次次做官?若不是厭惡至極,其豈會終生不再入世,終生不再入官場?

世有一狂人,濁世之清菊,此人乃陶淵明是也。

像陶淵明那樣生活作文 篇17

放眼坱圠無垠的歷史帛書,或是瘡痍滿目,亦或是盛世灼灼,千古風流人物也是各具情態,獨領風騷。卻鮮有人同你一般,有著“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林”的思想境界。我洗去浮世閒塵,棹一扁孤舟,尋你同行。

魏晉,一個不太平的時期,官宦暗鬥,民不聊生。你卓然於此,深感紅塵之紛擾,只得穿越田園,躬耕西疇,故曰:“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你搔首白頭,鬃中青絲不在,歲月的匕首在你眼中畫下萬丈深淵,也在你的心中埋下數載苦痛。掩上窗牖,眉結深系,我料想滿目餓殍遍野,草枯木折之景觸動心扉了吧?

刀戟聲沙啞,漫天黃沙散飛著,幾代枯榮被你盡收眼底,暗紅的眸子貯藏了半世愁苦。你憤筆潑墨,寫下“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黃綺之商山,伊人亦云逝”,便披上一簾芳菲,抬步起行。

一年的伊始,你坐車載舟,尋壑經丘,身後的亂世塵囂,便也逐漸去了。望著眼前蒼茫漢霄,你心中大悟,原來這,才是你想要的生活。遂有了“少無適閒韻,性本愛丘山”的感嘆。

你落腳於一戶偏僻幽靜之地,一出門,便是景。

靉靆雲霧,嫋娜輕煙,滿目綠意在眼前肆意滋長。遠處白瀑如煙,泠泠水聲在山間漰湱,西邊高崖森壁爭霞,綠蔭成癮。你,便穿梭於滄山映水間,好不快活。整日奏著蟬鳴鳥啼,浸在山林之趣之中,你“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仔細打理著屬於山間,也屬於自己的一畝良田,一隅方寸。閒時把酒話桑麻,含觴賦詩,樂得清閒安然。你活成了我想要的樣子。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你安於現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行於阡陌間,歇於花樹下。落英繽紛,打破了山間少有的寧靜,風葉摩挲,述不盡這萬水千山的靈澤,風塵契闊,你行路且歌,悠然漫步於月下、河上、山間……所到之處,皆得安閒。

究竟是什麼,讓你沾潤上世間少有的傲世風骨。你掙脫樊籠,脫離宮海,只為尋得心中想要守住的一份寧靜,一份安然,我們隔著千歲洪波,漫步魏晉,漫步山水間。

一段亙古的同行,讓我真正懂得了你——陶淵明。

像陶淵明那樣生活作文 篇18

看!那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士,那個“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的雅人,那個“戴月荷鋤歸”的農夫。他,就是陶淵明。

他不願“為五斗米折腰”,卻忘記了宮場的失意,忘記了仕途的不達,記住了世人的渴望,寫出了心中的聖地。他心中的桃花源,離得遠遠的塵世,隱歸田園,看花開花落。

陶淵明解甲歸田後,生活十分拮据,後來在叔父的引薦下,於彭澤縣任了一個小職。年底,郡督郵來縣巡查,縣吏告訴他,應該穿戴整齊去恭迎都督郵。陶淵明嘆息說:“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即日便解印去職。

“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飢凍雖切,違以交病。”陶淵明寧願餓肚子,也不願違心地逢迎上司而混跡官場,他潔身自好,擁有著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那種灑脫。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念舊林,沉魚思故淵。”陶淵明從此結束了時隱時任,身不由己的生活,迴歸田園。

陶淵明愛酒,他的詩作中幾乎篇篇有酒。他曾說:“性嗜酒,而家貧不可以常得。親舊知其這樣,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除去酒,陶淵明此生最喜歡的便是菊花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幽幽香菊與他為伴,下地耕耘自給自足,他的生活自由自在,他的身上洋溢著清閒與曠達。

陶淵明,一個窮苦詩人,飢寒的生活處境讓他體驗過“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的困窘,他經歷過如此的困厄,卻十分清醒,既不相信是運勢所致,也不後悔自己選擇的錯誤。

面對南山,他好像徹底忘記了那些不快,選擇了坦然與淡泊態。他可以“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心理的賞析與共鳴才是真的的天籟之聲,琴上無弦又何妨?他可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他能維持自己生活的閒適,而不必“心為形役”。

陶淵明,一本無字的書,告訴大家在汙濁社會中不可以隨波逐流,告訴大家生活短暫,應當灑脫、曠達。

像陶淵明那樣生活作文 篇19

親愛的陶淵明:

你好,我想我應該介紹一下我自己,我來自現代我叫譚歡歡。關於你我想對你說的太多。

初次接觸你是因為你的“桃花源記",那篇文章意境協調特別美,有種令人身臨其境的感覺。是阿,我在感嘆,那種大同社會是多麼難實現。字裡行間都透露出世外桃源那般與世隔絕、神祕莫測的韻味。很喜歡那篇文章給人一種似品茶般的那每份期待,百讀不厭,每次讀後,總是思路已經在腦海中縈繞很久很久……我愛讀你的田園詩集,實在的原因可不是那精妙絕倫的詩體文采,而是每首詩都散發的一種超凡脫俗的意境。

愛你的詩集可這並不意味著愛上你。

你出生在一個不太平年間,但你卻整日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桃花源記“是很美,但是那畢竟不是現實,與你所處之境卻是水火不容,你在幻想,你在呼籲,你在逃離。可這是沒有用的現實與幻想總是對立的,既然生在亂世,就應該去坦然面對,不應該整日有退隱深山老林的想法。你的詩集大多以自己為主,可是你的家人呢?因為你的避世,所以拋下一切,包括你的家人。你自己逍遙快活,所謂你的“安貧樂道”留下你的家人們在爾虞我詐的官場上孤軍奮戰,正是因為情勢艱難你才要退隱,你不覺得你這樣很像逃兵嗎?我不禁腦海浮起一段畫面:“你的家人們在外孤苦奮戰,你在他們身邊說出你的幻想還勸他們理解你。”那畫面著實是令人可笑。那你的生身父母呢,幸苦養大的孩子因為生性愛幻想太天真,要拋下他們去追求自己所希望的"田園生活“。你是自私的,凡事都想到自己,為自己的天真幻想去傻傻追求。你是懦弱的,遇到麻煩就想逃避,整日去幻想那些不可能會實現的東西。

在現實生活中我跟你很像,我是個懦弱的女孩,遇到事情不敢去面對然後總是幻想一些明明知道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但是通過看到你的文章,我決定了:我要放開對自己的那份束縛。這也許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道理吧,也許站在一個路過人的立場下,看別人所經歷的比任何時候都要清楚。

讓我們一起放開束縛,做最堅強的自己吧!

像陶淵明那樣生活作文 篇20

放眼坱圠無垠的歷史帛書,或是瘡痍滿目,亦或是盛世灼灼,千古風流人物也是各具情態,獨領妖嬈。卻鮮有人同你一般,有著“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林”的思想境界。我洗去浮世閒塵,棹一扁孤舟,尋你同行。

魏晉,一個不太平的時期,官宦暗鬥,民不聊生。你卓然於此,深感紅塵之紛擾,只得穿越田園,躬耕西疇,故曰:“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你搔首白頭,鬃中青絲不在,歲月的匕首在你眼中畫下萬丈深淵,也在你的心中埋下數載苦痛。掩上窗牖,眉結深系,我料想滿目餓殍遍野,草枯木折之景觸動心扉了吧?

刀戟聲沙啞,漫天黃沙散飛著,幾代枯榮被你盡收眼底,暗紅的眸子貯藏了半世愁苦。你憤筆潑墨,寫下“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黃綺之商山,伊人亦云逝”,便披上一簾芳菲,抬步起行。

一年的伊始,你坐車載舟,尋壑經丘,身後的亂世塵囂,便也漸漸去了。看著眼前蒼茫漢霄,你心中大悟,原來這,才是你想要的生活。遂有了“少無適閒韻,性本愛丘山”的感嘆。

你落腳於一戶偏僻幽靜之地,一外出,便是景。

靉靆雲霧,嫋娜輕煙,滿目綠意在眼前肆意滋長。遠處白瀑如煙,泠泠水聲在山間漰湱,西邊高崖森壁爭霞,綠蔭成癮。你,便穿梭於滄山映水間,好不快活。整日奏著蟬鳴鳥啼,浸在山林之趣之中,你“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仔細收拾著是山間,也是我們的一畝良田,一隅方寸。閒時把酒話桑麻,含觴賦詩,樂得清閒安然。你活成了我想要的樣子。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你安於近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行於阡陌間,歇於花樹下。落英繽紛,打破了山間少有些寧靜,風葉摩挲,述不盡這萬水千山的靈澤,風塵契闊,你行路且歌,悠然漫步於月下、河上、山間……所到之處,皆得安閒。

到底是什麼,叫你沾潤上世間少有些傲世風骨。你掙脫樊籠,脫離宮海,只為尋得心中想要守住的一份寧靜,一份安然,大家隔著千歲洪波,漫步魏晉,漫步山水間。

一段亙古的同行,讓我真的知道了你——陶淵明。

像陶淵明那樣生活作文 篇21

在我看來,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毅然辭去公職,歸隱醉心田園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誠然,每一個人都有我們的想法,也有權利決定我們的生活方法,不可以由於大家自己做不到就不認可他人的態度。他離得遠遠的世俗,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能做出如此一個決定,具備莫大的勇氣和無比堅韌的信念。

但是,即使陶淵明做個逍遙自在的隱士,真的就是每天能“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嗎?不見得,他只是一個有志有才卻不能施展出來的落魄百姓。一般老百姓真的小富即安嗎?妻子小孩熱炕頭不過是對現實的妥協和自嘲罷了,哪個人不是整天滔滔不絕沉迷經濟走勢和國際局勢?大多數人都有過“英雄夢”,只是在現實面前低下了頭而已。人類都有好奇心,都期望生活多姿多彩,比方說期望愛情轟轟烈烈,期望事業蒸蒸日上,期望可以建功立業。

你看陶淵明飄逸灑脫,我看陶淵明落魄無能。由於人無論在哪兒生活,都要為我們的爸爸媽媽子女謀三餐,為他們的衣食住行負責。假如你為了我們的好惡,不願流俗,卻苦了家人與小孩,那樣的“獨善其身”是沒了沉重的生活包袱,沒與世俗同流合汙,可是卻少了份責任與擔當,他那好似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般的笑容也就只有對著大自然抒發了,由於他和人類的存活規則是背道而馳的。

每人都想與大自然融為一體,都想過超凡脫俗神仙般的生活,都想讓生命輕盈,可真的做到的又有幾人?生而為人的悲哀,柴米油鹽的瑣屑,又有幾人能擺脫?小而為自己為家人,大而為國家,一個有志有才的人不應當為國效力嗎?“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才是古往今來無數仁人志士的光輝寫照。避世寫些虛幻的文章類似《桃花源記》來麻醉自己,迷惑世人,還不如多做些實幹的事來挽救國家與大家,比方說滕子京,比方說歐陽修,比方說左宗棠他們連續遭貶不也在所貶之地做出了成績了嗎?

陶淵明所過的生活是每人都向往的,脫離塵世的所有煩惱,不需要卑躬屈膝不需要曲意逢迎不需要為了五斗米折腰,過著唸書喝酒作詩的慢生活,但是他的灑脫只是看著也非常美。可真到做起來,太難!

沒酒精的麻醉,估計小孩的哭泣,家人的埋怨都能使你崩潰。

像陶淵明那樣生活作文 篇22

浣花溪旁住,五柳堂前植。

明月太白照,夢蝶可有疑?

看那南山悠然清遠,白雲繚繞似仙山。看那天外雲捲雲舒,其中青峰隱若現。家中老鼠尚遷徙,悠哉遊哉把鋤犁。庭前花開吹又落,一晒卻只顧佳人。名也利也浮雲也,清風吹儘可復來?

月照花林皆假霰,太白飲酒隱約現。太白也許永遠都不是一個摧眉折腰事權貴的人,也許永遠窮於仕途。可他卻永遠保持著一個孤高出塵的詩人的自我。仕途的窮永遠都窮不去李白那飄逸浪漫的謫仙氣質,也許正因為如此,才造就了詩仙。“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照出了那份對於仕途的閒適,照出了詩人那份謫仙的內心。

玩味山水辯奇文,縱是無糠也猶歌。鄰翁且得相賣好,借得半壺自飲歡。論隱士,則首推陶潛。於官,已辭爾;於資,已無所餘,於心也,則恬淡如雲。聖人曰:“貧而無怨難。”而陶潛,這位五柳先生,他豈止只是做到了無怨?古之人者欲有三:財欲、權欲、人慾。而陶潛在人、權、財三方面甚為窮乏,但君可曾見陶潛之有欲哉?“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春華秋實,夏榮冬敗,四季安有好壞乎?陶潛既以山水為友,也必是通曉此理,則其欲也固為風所散爾,隱士之名也終成爾。

真名士也,不但能夠安於窮,更能拒於富。

天地為棺真氣度,俗事安能絆天人?魏王嘗曰莊子憊,老莊卻道貧非憊。對於貧,莊子從來都沒有否認,也沒有抱怨,因為他有顆秋水般的內心。對於達生的追求和大道的理解,使得他悟出了貧非苦,是助力。所以莊子才能苦濮水邊上安然垂鉤,而視楚為無物。夫楚國之大也,得之則榮華富貴隨之,其孰能拒之乎?莊子,也許只有這種真正安於貧窮的人,才能做到。也許,只有他才能以天地為棺,只有他才能安於天地之棺。

形可役於窮苦,而神可役乎?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真名士也,豈能為窮所窮乎?子美笑看四娘花,太白月下獨斟酌,陶翁,安然掃庭除,夢蝶自引為涸鮒。

一份信心,一份閒適,一份淡然交織在一起,從那白雲之地群山之中,從那溝壑之間,徐徐流出。

像陶淵明那樣生活作文 篇23

把桃花源遊盡,片片落英載不完驚羨情;到南山尋菊,滴滴花酒醉不了詩人心;屋前撫柳,絲絲柳絮飄不盡隱世夢……

於是,隨著這些與韻味十足的作品,我走進了陶公,走進了他的詩意生活。

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東籬外帶露的菊花啊,你可聽見陶公在茅屋中對你深情的呼喚?屋前五柳隨風搖,室內心靜氣自流。你是他一心尋求的僻靜的居所唯一的寄託。

但是,又有人說陶公是在逃避現實,那麼何謂逃避呢?督郵至,陶公嘆曰: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抖落沉重的官袍,拋卻名利,大徹大悟的陶公放聲舒嘯——歸去矣!心開始自由呼吸,盡情吮吸田園之氣。因此,這並不是所謂的逃避!。

東籬外的田園,我看見陶公在荷鋤高歌,於春華秋實的季節裡,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豐收之喜,菊酒之香,生活之逸包攬其。陶公醉倒在安樂自由之中,不願醒來。

曾還有人有疑陶淵明詩,篇篇有酒。吾觀其意,並不在酒,而在乎陶公的心境與品味。陶公雖與酒相伴,但是,他並沒有沉迷其中,無法自拔。而是借酒作詩,其詩內容獨特,又是油然而生“清歌散新聲,綠酒開芳顏”的感嘆!

在盛唐時期,陶公常與李太白一同飲酒。兩人皆善飲,以酒佐詩,乘著酒性,從酒壺裡斟出詩篇。他們花間一壺酒,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於是發出了“何時到彭澤,狂歌五柳前”的呼喚。這三人中必有陶公一人,否則李白不會發出何時到彭澤,狂歌五柳前的感嘆。志同道合的你們今生註定無緣,只能在歷史的長河裡各自嘆息淚流。

仁隱進退歸去來,勞逸飢飽田園樂。這就是陶淵明的一生。因此,千百年來,人們也對這位偉大的田園詩人的高尚人格和對漢字的影響推崇備志。人們讚歎他樂觀,不與世俗同流合汙。所以,人們為了紀念他,在明代還建立了陶公祠。如今,這座陶公祠雖經歷風風雨雨,但它還是屹立地保留至今。陶公的精神和品質永遠刻在我們的心中。

心靜,所以世界靜。在喧囂的世界裡,我寧靜的心懷早已被打擾得面目全非,在陶公怡然自得的文采中,我感受到陶公的寵辱不驚,去留無意。我開始打掃心靈,還內心一片淨土,與陶公共思學。

風吹不去心中的古典,陶公,我對你的頂禮膜拜,唯有舉杯與君酣暢豪飲…

像陶淵明那樣生活作文 篇24

我蕩著小船,東折西繞,穿過了一片茂密的森林。水位突然下降,我不得不下船行走了。

剛踏上岸邊,便覺得這是一個非同尋常的地方。眼前,片片黃菊,蝴蝶飛舞,蜜蜂訪花綠時伸展;身旁,樹木繁茂,綠葉濃濃,翠綠欲滴;身後,清澈的小河,流水聲潺潺不息,前面不遠的菜園邊,一座綠綠的茅草屋,端立在那兒,增添了幾份悠閒和清平……

看到眼前的這一切,便覺得自己像是來到了與世隔絕的地方,能看到這麼美麗而寧靜的地方,心想,去走一走,看一看,順著曲折的小徑向前走去,畢竟是頭一回,心裡還有一絲帕意。走了幾折後,身被美麗的田園包圍了,卻有隱約的讀書聲:

“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這不是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嗎?”我心裡忽然一喜:“難道是陶淵明的田園?”田園裡野草茂盛,稀稀疏疏的有幾根豆苗,這可謂“草盛豆苗稀”;再聽聽四周的音訊,聽不到半點吵雜聲,這可謂“而無車馬喧……”

越看越覺得像陶淵明的田園,可是沒見到陶淵明,還不能確定,再向前走去。

來到小茅屋前。桃樹,細細的葉子,盡情的舒展著,綠油油的,像剛洗過一樣;高大的柳樹,它纖長纖長的柳枝,倒立下來,一直垂到屋簷上,像一個純樸的農人……對了!這是“桃李羅堂前。”

心裡高興得不得了,便大步地向朝陽開的那扇窗子走去。

來到窗前:一位長鬍須,衣著樸素,頭遮巴蕉葉,手持長杆筆,正在全神貫注地寫著什麼,口裡還吟著“……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他神情閒適愉悅,悠然自得,屋子清淡無具,閒適寧靜……

“對了,他就是陶淵明,五柳先生。”抑不住內心的激情,正要伸手向他問好,可看到他緊握筆桿,急促地寫著,肯定是又在寫千古名篇。以免又斷送了一篇名文,就又把手縮了回來,我呆立在窗邊許久。

天色以晚,該到了回家的時候了,為了讓他(陶淵明)知道是我這個無禮之人打擾了他的寧靜,便留了一張紙條:

“遠平凡到此一遊”

而後,我登上小船,掉轉船頭,踏上回家的路,身後,一輪圓圓的明月倒映在水中。

像陶淵明那樣生活作文 篇25

一日,陶淵明正在家中休息,忽然師爺急急忙忙跑來報告:“朝廷欽差即將過來視察,請大人早做準備。”陶淵明問道:“做何準備?”師爺滿臉笑容地說:“當然是準備幾桌酒席替欽差接風,再準備些銀子了。”陶淵明一臉不解:“欽差是來視察工作的,又為何要大擺酒席呢。況且本縣實不富庶,那裡拿的出銀子呢?”師爺說:“縣令可以先挪用府庫裡的銀兩,日後再補上嘛!”陶淵明說:“這怎麼行呢?容本官再考慮考慮吧。”

陶淵明心中煩悶,到江邊散步。忽聞有人高吟“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飄然而來。陶淵明走上前去,只見那人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披髮行吟於江畔。陶淵明上前問:“您莫非是三閭大夫屈原嗎?”那人拱手作揖,答道:“正是在下,請問足下尊名?”陶淵明還禮答道;“在下陶潛,您怎會來到此處?”屈原哀嘆一聲,答道:“楚王昏庸,聽信小人讒言,將我流放至此。奸佞當道,楚國危在旦夕啊!”陶淵明說道::“夫聖人者,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說:“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蠖乎!若吾與奸佞同流合汙,則吾死後有何面目見列位楚國先王!”說罷又是一聲長嘆。陶淵明亦長嘆許久。陶淵明又問道:“那若大夫隱居於田園,不問天下事,清靜無為,度此一生,何如?”屈原轉向滔滔江水,說:“我又何嘗不想,但我是楚國宗族,怎能棄社稷於不顧呢!”說罷,又長嘆一聲,獨自走向遠方,只留下陶淵明獨自嘆息與深思。

從江畔回到縣衙,陶淵明沉思良久:這官場太黑暗,不適合我,現在的生活也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於是提筆寫下一封辭職信。

兩日後,欽差到來,見未受到隆重接待,氣得欲拂袖而去。陶淵明拿出那封信,說:“煩請您回稟聖上,陶潛願告老還鄉。”隨行官吏以及縣衙官吏無不搖頭嘆息。

回到縣衙,眾縣吏齊問:“縣令為何不接待欽差?現如今可如何是好?”陶淵明仰天長嘆:“我做不到拿百姓的錢來巴結上官啊!”遂命人。

像陶淵明那樣生活作文 篇26

命運,命運﹢運氣,運氣,我們常常無法決定,生命,卻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裡。

題記

當一縷秋風拂過,落葉在風中起落;當一陣花香瀰漫,菊花在天地間搖擺,你著一身粗布短衣,走在泥土芬芳的小路上。曾經,你是百姓的父母官,是眾人景仰的春天。你維護著百姓心中的公正,讓百姓有訴說冤屈討回公道的地方,你堅守著為官的清廉,不壓榨百姓一分一毫,甚至用自己的俸祿救濟著受苦受難的人們,相比於爾虞我詐的官場中那些生活醉生夢死的官員,你是那麼的格格不入。許久了,或許你累了,倦了吧,或許你再也沒有力氣去支撐那一份清正了吧。

官印高懸,搖搖欲墜,一顆官場上的明星即將隕落,朝服脫下棄置高堂,塵埃在風中亂舞。

你,就這樣拋下了那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平民,就這樣帶著你的兩袖清風,帶著你的滿腹才華毅然歸去,你的離開熄滅了多少人的希望之光,你的隱去帶走了多少人的期盼。

門前的五棵柳樹伴你飲酒,可你聽見了嗎?它們在告訴你,百姓需要你。籬外的成群菊花與你作詩,可你聽見了嗎?它們在告訴你,國家需要你。田裡的豆苗長得稀稀疏疏,你並不是農夫中的佼佼者,你的文采應展現在書案上你就這樣頹然著,無所事事。

即使你的能力微弱,至少你可以用你的知識去灌溉那些貧困的孩童;至少你可以幫助鄰家的老人做些家務;至少你可以把自己的食物分給飢餓的路人,或許,這樣可以挽回一個徘徊在死亡邊緣的生命

可你沒有,你只是持一枝幽菊,在南山腳下,在這靜謐的世界裡在默默耕耘中消磨你的才情。

你的隱逸被稱為高風亮節,你的安貧樂道被世人敬仰,你被流芳千古,被古往今來多少人讚頌著,在我眼中,你不配擁有這些。

你何曾張開翅膀庇護貧困的百姓,讓他們在這動盪黑暗的社會中安居樂業?你沒有。你何曾以你的能力輔佐君王剷除奸佞忠言直諫,用光芒撕裂暗湧滿布的天空?你也沒有。你不是稱職的清官,更不是一個合格的臣子,你只是以隱退為藉口逃避著,厭倦了去面對黑暗腐朽的朝廷,你為了自己的清閒安逸而置黎民於不顧,推卸著應承擔的責任。陶淵明,我看不起你。從你棄官歸隱的那一刻開始,便沒有了資格反駁我對你的蔑視。

像陶淵明那樣生活作文 篇27

穿過繁花朵朵的桃林,走過落英繽紛的草地,終於,我來到了這世外桃源。我一眼就看到了你——端著酒杯,賞著菊花。遠處日薄西山,飛鳥相伴而還。一瞬間,千言萬語,想對你訴說。

人人都說你淡泊隱逸,不慕榮利。但是,為什麼我看到你對著這世外美景,卻是眉頭微鎖呢?在秋高氣爽的九月,你在風中揮筆寫就的,卻有這麼一句——“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

陶淵明,其實你也是渴望出仕的吧?不然為什麼悠然仰看南山時,又發出惆悵獨悲的感慨呢?只是在官場幾經浮沉,那裡的人心惟危,爾虞我詐讓你無法忍受,於是歸田避世。在世俗與雄心壯志之間,你毅然選擇了歸隱。耕種著良田,賞玩著菊花,輕葑琶讕疲遙望著南山,忘了外界的汙濁,使自己沉浸在虛構出的世外桃源。有人說,這是你膽小懦弱,逃避現實的表現。而你只是看著在萬物凋零時節,瑟瑟秋風中仍傲然佇立的怒放的菊花,笑而不答。看著穿就一身黃金甲,脫然出世的菊,陶淵明,我明白了你。

從小讀你的詩長大,體會到你“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情趣;感悟著“策撫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的悠然;品味到“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的灑脫。可我總感覺,你的詩平淡稀疏,既沒有蘇軾“一蓑風雨任平生”的豪邁,也沒有柳永“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深情;沒有李煌“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悲痛,更沒有李清照“人比黃花瘦”的悽絕。你的詩始終如生活中的柴米油鹽一般,平平常常。但有一天,當我站在內蒙古一望無際的草原上時,想說些什麼,卻是柳永太豔,蘇詞太粗。終於明白麵對自然之美,只有看似平淡的語言才能描繪出對它刻骨銘心的愛。終於明白你的詩不是我以為的稀疏平常,而是融已於物,人與自然合二而一的最高境界。你將抒情與寫景巧妙地融為一體,看不到一點人工修飾的痕跡。陶淵明,我終於明白了你的詩,看似淺顯實則深刻,既平凡而又偉大。

風漸漸靜了,太陽也已收起光輝,你沿著田間小路越走越遠。陶淵明,我還有很多話想對你說,但是…。改天吧,因為我知道你一直會在這裡,在這世外桃源的良辰美景中,看山賞菊,飲酒作詩……

像陶淵明那樣生活作文 篇28

古往今來,人們都被世間的俗事所煩擾,難得為自己追求一些東西,而讓自己在晚年留下些許遺憾,只有他——陶淵明,追求自己所想的,可以放棄許多別人可遇而不可求的。在物慾橫流的社會,形成一道靚麗的風景。

像陶淵明一樣剛正不屈地活著。陶淵明最後一次出仕,只做了85天的彭澤令。當時郡裡一位督郵來彭澤巡視,官員卻要他束帶迎接以示敬意。由於陶淵明一直厭惡官場,對腐朽社會的不滿,他氣憤地說:“我不願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的小兒!”即日掛冠去職,並作《歸去來兮辭》,以明心志。他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生活清貧卻“不為五斗米折腰”;他剛正不屈,將官場的是非顛倒壓在腳下;他強硬正直,去職還鄉,迴歸田園。

像陶淵明一樣閒適淡泊地活著。他面對山中結廬,採菊觀日,菊花與他作伴,飛鳥與他暢談。“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不必“心為形役”,自然遊目聘懷,參透自然。在遠離塵囂的田園中,每日耕作勞作,自得其樂。過著“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的生活;看著“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的景象;嘆出“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的感慨。陶淵明的歸隱生活,是最清逸,最自由,最和諧的人生追求。

像陶淵明一樣脫俗曠達地活著。陶淵明面對物慾橫流的官場,義憤去職,歸隱田園,無絲毫對官場富貴的留戀。還鄉後,陶淵明不僅沒有對田園生活的清貧感到不滿和怨恨,而且作出了《歸園田居》《飲酒》《桃花源記》等佳作。他的詩中,無一不是描寫歸隱田園的生活樂事和自我超脫世俗的情懷。返璞歸真,崇尚自然,這既是陶淵明生活的準則,也是他創作時的準則。他選擇的這條歸隱之路,使許多人可望而不可及,卻又心之所向。

活著,像陶淵明一樣剛正不屈,閒適淡泊,脫俗曠達地活著。在腐朽汙濁的社會,不隨波逐流;在人生的短暫歲月裡,不與世俗同流合汙,追求自己的理想,心胸曠達;無論在何時,都做完整的自己,不丟失最純粹的自己。

像陶淵明一樣活著,讓自己多一份自由,少一份束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