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描寫陶淵明的作文

作文 閱讀(2.99W)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描寫陶淵明的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描寫陶淵明的作文

描寫陶淵明的作文1

他是個喜歡天然的的人,他是個可以大膽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的人,他是個就算是在殘破簡陋的草廬裡也能飲酒賦詩自得其樂的人。

東晉,對於我們來說是個十分遙遠的年代。在東晉,名人屈指可數,估計我們想到的第一個人就是陶淵明吧,因為他的守志不阿?因為他的獨立率真?因為他的任放中和?還是因為他不為五斗米而向他看不慣那些依官仗勢,作威作福的小人行拜?可能都有一些吧,所以我們敬佩著他,而最印象深刻的人也就是他。他不喜歡官場裡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而嚮往的是平靜,恬淡,舒適的田園生活,其實從他的詩中就能讀出這種情感,比如《飲酒詩》中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這句是的大意是這樣的:暮色中縷縷彩霧縈繞升騰,結隊的鳥兒迴翔遠山的懷抱。可能這“鳥兒”寫的就是他吧,從喧囂,人心險惡的官場,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之中,當然,這也是我的見解,可能“五柳先生”還有別的用意……

陶淵明從來就是為自己而寫,這在中國是為數不多的。因為隱居才可能這樣,以此來舒展自己。讀別人文章的時候,總覺得有一道門檻客客氣氣地把人擋在外面,而讀陶淵明的,卻就像在叩問自己的心靈,使得心靈深處無法表達的部分得以舒緩。正是這種心靈的'共鳴,才讓這千百年來無數的士大夫這麼推崇陶淵明。陶淵明的文章就像是冷雨的街頭永遠溫馨的客棧,暴雨狂風大海上的安寧港灣。

在陶淵明身上,我看到了很多人的影子以及那早已消散的品格。可是這樣的人現在卻越來越少,這不可謂不是一個悲哀。

描寫陶淵明的作文2

人生在世,始終一帆風順是天方夜譚的,面對挫折堅信,我們絕不能望而生畏,徘徊不前,生活的積極者,應像陶淵明一樣為自己的志向不為五斗米折腰不求名利,保持一顆快樂的心,於濁世中,潔身獨立。

在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中,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寫出了他不涉官場的爾虞我詐,不陷入世俗的恩恩怨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嫻靜少言,不慕容利,點點風骨,躍然紙上,從不為五斗米折腰到嫻靜少言,不慕容利陶淵明在我心中一直以一個獨立於世俗之外的隱士形象立居。

陶淵明在歸隱田居後寫了許多以山水田園為題的題材的詩作,他應該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第一位田園詩人,他寫的每一首詩或詞,語言都讓人感到很質樸、簡練。

陶淵明,他的一生不知該用怎樣的詞去描述,或悲或喜吧,這隻有他本人所能領悟到的,但是我們所能感受到的是留給後人的一批又一批的財富——文學。

他的成功和喜悅讓我們一同陪他分享;他的失敗和悲傷讓我們一同陪他承擔;至於他的一生中的遺憾,就讓後人來彌補他吧!

“有的人死了,他卻活著”。我想:陶淵明也在其中吧!

描寫陶淵明的作文3

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是鄉里小人也——陶淵明。

很早就聽說陶淵明很了不起,有骨氣,不向權貴低頭。

陶淵明又名潛,是東晉偉大的詩人,出生在沒落的地主家庭,他青年時代有遠大的抱負,曾經三次做官,但由於官場的黑暗和腐朽,他最終選擇了辭官回鄉,過隱居生活。

陶淵明歸隱後,生活變得十分貧困,要過年了,別人都是忙忙碌碌的,而他家卻還冷冷清清的,由於他愛寫詩,於是他揮筆寫下一副傳於後世的對聯,上聯是:“二三四五”,下聯是:“六七八九”橫批是:“南北”。讀過書的人一看就知道他的意思,上聯缺“衣”下聯少“食“橫批沒有“東西”,陶淵明用自己的只是創去連宣洩困苦,雖然身苦,看心態樂觀,不改初衷。

他那“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氣節,更是勉勵後人以天下蒼生為重,以節義貞操為重,折腰時心已愧,不趨炎附勢,保持善良純真的本性,不為世上任何名利和浮華所改變。

比如他的《五柳先生傳》中,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寫出了他不涉官場的爾虞我詐,不陷入世俗的恩恩怨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嫻靜少言,不慕容利,點點風骨,躍然紙上,從不為“五斗米折腰”到“嫻靜少言,不慕容利”陶淵明在我心中一直以一個獨立於世俗之外的隱士形象立居。

人生在世,始終一帆風順是天方夜譚的,面對挫折堅信,我們絕不能望而生畏,徘徊不前,生活的積極者,應像陶淵明一樣為自己的志向“不為五斗米折腰”不求名利,保持一顆快樂的心,於濁世中,潔身獨立。

描寫陶淵明的作文4

人人都想出世,唯有他想避世,成不了解救水深火熱百姓的菩薩,也不願做欺民的父母官,爭名奪利的官場他不習慣,爾虞我詐的社會不適合他。本想鞠躬盡瘁造福一方百姓的他卻無法與貪官為伍成為貪官們的爪牙,毅然決定隱退過樂天知命的生活。

關於陶淵明我瞭解的不是甚多,僅僅一句“不為五斗米折腰”,便吸引了我。“有志不獲聘,終曉不能靜”的悲思,使我看到他心繫百姓,情牽國家的一面,按說歸隱後會更加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卻不曾想還會憂心思國。

倘若無法改變現狀就改變自己,我不知道陶淵明內心經歷了怎樣的過程,從出世到避世也不過是短短几天,生性耿直的他怎麼會自己與世俗同流合汙?他想如果無法改變,就遠離一切塵埃,成不了拯救人的人,那便潔身自好,也留下一些教人避世的方法吧!

詩中常常提到酒,可我想他喝酒不僅僅因為愛酒,酒也是用來麻醉自己的一樣方法,遠離了世俗,遠離了喧囂,遠離功與利,遠離官場,心是渴望靜的。可他還在這世上生活,也還是一樣的天下,當看到戰亂,看到人民,便不由的感慨,無人會懂,那就舉杯勸影,借酒澆愁,孤獨寂寞,無與外人說!

一生與人無爭,與世無爭,坦然自若,一心追尋自己心中的桃花源,讓桃花開滿心,讓戰爭遠離人群,這樣,多好。世人封他為靖節先生、五柳先生,我想都不適合他,他不需要什麼封號,他只是他,隱士中的君子,遠離世俗的居士——陶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