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職場>

文化產業對企業文化發展推動作用

職場 閱讀(8.18K)

中國改革開放30年和新中國成立60週年最大的成就在於推動了我國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四位一體的建設。經濟創富、科技創新與文化創意作為三大國家戰略共同推動了中國社會的全面發展。其中,作為落實國家文化創意戰略的文化產業和產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文化具有了新的發展方向和實施路徑。而在國際金融危機遠未消退的今天。發揚企業文化可以有效地抗禦危機,正如國際企業界比喻的那樣,“企業文化可以使企業在歡歌笑語聲中渡過經營的險灘。”本文試以“發展文化產業,助推企業文化建設”為主題,對文化產業與企業文化建設的關係進行探討。

文化產業對企業文化發展推動作用

一、企業文化建設與百年中國夢

“中國夢”對於每一箇中國人而言是一個承續百年的巨集大命題。在這個命題下包含了兩個具體的層面:一個層面是面向個人的中國夢。國家實行的改革開放戰略使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都能夠擁有一份屬於自己的夢想,包括教育、求職、更好地生活等等。另一層面是面向企業的中國夢,中國經濟的崛起和世界經濟的一體化使得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把參與跨國經營、實現全球競爭等作為企業發展的願景。中國夢的提出具有巨大的進步意義。極大地改變了中國入的精神面貌。如果13億人都擁有這樣的夢想併為之奮鬥不止,那將會產生非常巨大的力量。

實際上。中國夢已經產生了巨大的威力。在中國夢的指引下。百餘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得到了飛速的發展——物質層面從極度貧困到經濟總量躍居世界前列,體質層面也從“東亞病夫”上升到北京奧運會金牌數第一。但是與歐美髮達國家相比,我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原因就在於我們的文化與歐美等國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在談到對“中國威脅論”的看法時說。中國不太可能複製冷戰時期蘇聯那樣的挑戰。因為中國出口的只是電視機而不是思想觀念。還有一位中國學者援引外國友人的說法,中國12億人,只有一臺電腦,其餘都是終端。因此。中國要想在國際事務中發揮重要影響,離不開文化的支援和推動。而縱覽歐美各國崛起的歷史。共同之處就在於文化的崛起。

這對於剛剛崛起的中國。無疑具有巨大的啟示作用。而作為國家發展的重要力量,企業的發展不僅要追求經濟的規模。更要追求國際級企業文化的塑造。未來的中國企業應該出現更多像可口可樂、索尼公司那樣的企業。在提到公司名字的時候就會想到中國。

二、企業文化建設與國家文化創意戰略

文化產業化緯度和產業文化化緯度。文化產業化的發展緯度指的就是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推動文化體制改革。從世界經濟發展的規律和古典經濟學的”要素“經濟理論出發來看。農業經濟是對土地的依賴。工業經濟是對技術、資本的依賴,到了最近二十年。經濟學意義上的稀缺資源從資訊、知識發展到創意。經濟形態也從資訊經濟、知識經濟發展到創意經濟。產業升級也從資訊產業、知識產業發展到創意產業。這是一種世界潮流,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趨勢。厲以寧先生在為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葉朗院長的《中國文化讀本》寫書評的時候也提到,與原材料機器、裝置等構成的常規效率相比。由道德基礎和文化基礎構成的超常規效率更值得我們關注。

產業文化化的發展緯度就是指文化生產力作為一種生產力,可以融入到各行各業,帶動各行各業的發展,推動整個國民經濟發展。郎鹹平曾指出。任何行業的產業鏈,都包含了l+6產業鏈。是指加工製造環節,是指包括了產品設計,原料採購,物流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和終端零售的六大環節。而正是後面這六大環節是整條產業鏈裡面最有價值的環節。但在目前的國際分工與合作中。這六大環節幾乎都不在中國企業控制範圍內。欣喜的是,文化創意戰略讓我們開始關注產業前端的創意設計和產業後端的品牌服務。厲無畏先生曾舉出兩個例子以詮釋何謂創意設計。一個在北京門頭溝,當地村民通過工藝大師的設計把麥秸做成藝術品,遠銷歐美。

另一個在大連。當地群眾按照事先設計的圖案種植玉米。到玉米長成以後,這就成了一個玉米迷宮,而且是亞洲最大的玉米迷宮。土地上同樣是種玉米,並沒有增加很多的成本。但是形成了一個玉米迷宮,吸引了大量的遊客。在全國,這樣的成功案例還有很多。

三、企業文化建設與文化產業發展

企業軟實力是借用了文化軟實力的說法提出來的。實際上,企業文化建設很大程度上是建構企業認同,即形成企業軟實力。根據國外一些學者的研究。企業軟實力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文化產業。因為企業軟實力是文化、精神、價值觀層面認同的問題。認同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具有開放性和建構性。而文化產業的'生產和消費過程就是一種建構性的認同實踐。美國人深諳其道。向全世界傳播他們的電影、流行音樂、電視、快餐、時裝和主題公園。一個著名的例子是。1944年6月可口可樂公司通過艾森豪威爾把一大批可口可樂運到英國,隨著登陸部隊通過英吉利海峽在諾曼底登陸,於是可口可樂的形象(美國的形象)就和諾曼底登陸這一重大歷史事件聯絡在一起。上個世紀80年代,日本把電視連續劇《阿信》送到埃及播放,結果大獲成功。從此,日本產品如電冰箱、洗碗機、音響等等,在埃及大行其道。這就是文化產業作為企業軟實力的重大作用。這些都值得我們借鑑。因此,可以說文化產業是文化建設的硬實力。是提升產業文化的主要途徑。也是企業軟實力提升的重要手段。

企業文化的建構有三個階段:從品牌形象宣傳的硬廣告階段。公共事件的活動公關階段,最後到通過文藝作品進行文化傳播的高階階段。最後階段就是用文化產業進行推廣傳播的階段。現在很多企業都非常重視企業文化。但我們發現大部分進行企業文化建設的企業都關注的是企業形象的建設,比如設計一個LOGO,策劃一些員工團隊建設。進行管理制度的彙編等等。不可否認,這些工作是進行企業文化的基礎。但這只是企業文化傳播的低階階段,離高階階段還有一段距離。眾所周知,耐克公司的氣墊鞋雖然並不是高科技。但耐克公司卻善於把握年輕一代的時尚脈搏,一直在製造時尚流行文化。“我生在球場,長在街頭。從紐約,費城到巴爾的摩......足跡遍佈全世界,我是風格的代言,是城市文化的基礎??從嘻哈音樂到永無休止的城市節拍,我是永恆。我不可或缺。”從美國資深籃球作家伊薩克·派瑞(IsaacPen7)為耐克的AirForce創作長詩《我是力量的源泉(IamtlleOriginofForce)》,我們能強烈感受到這種耐克文化。蘋果公司也是如此。本來是一家單一的電腦硬體廠商,轉變成為一個數字音樂娛樂集團,從IPOD到ITUNE到I—PHONE.從產品到文化,蘋果公司創造了文化娛樂的神話。

四、發展文化產業。助推企業文化建設

我們知道。文化是分級的,文化具有不同的藝術價值。主要包括分為膜拜價值、展示價值和體驗價值。企業文化也是分級的,包括企業形象文化、企業制度文化和企業精神文化。通過發展文化產業。助推企業文化建設,就是要關注企業的精神文化,關注企業精神文化裡的膜拜價值、展示價值和體驗價值。現在有些企業在全力打造企業博物館。比如茅臺建立了酒文化博物館,釀造工藝還要申請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青島海爾、上海寶鋼、廣東美的、四川長虹、廣州本田興辦了工業旅遊。同仁堂積極參與以其公司為背景的電視劇《大宅門》的拍攝,都是用文化產業的方式來推廣企業文化。具體而言。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文化產業語境下的企業文化建設,其開篇工作就是要對本企業的文化資源進行研究和評估,將企業文化進行分級。如何將企業文化分級分類,必須做大規劃,編制企業的《文化發展規劃》,從區域、國家和國際視野的角度,將本企業的文化遺產保護、文化資源開發和文化產業充分結合。其中最重要的體驗價值就是文化產業背景下的文化產品所具有的娛樂、時尚、互動和參與性的特點。在這方面一個鮮活的範例是北京的朝陽公園。公園的管理者針對區位特點和功能定位。從北京中央公園的空間定位轉變為時尚娛樂的國際文化空間的文化定位。根據國際交流文化的特點,打造國際風情節和流行音樂周,策劃設計全年的活動,以前每年的門票收入500萬,現在全年的收入5000萬以上。以前收入完全靠門票和周邊房地產開發,現在甚至考慮門票全免了。這樣以內容為王取代渠道為王。增加公園的內容吸引力和活動的消費力,使朝陽公園有了新的發展模式。相比,擁有孔府、孔廟、孔林的歷史文化名城曲阜,它的門票收入竟佔了全部文化產業收入的80%甚至90%以上。這是完全不符合文化產業的發展規律的。一個良性的文化產業。門票收入應該只佔30%以下。

第二,文化產業語境下的企業文化建設。如何運用文化整合營銷傳播,推動企業文化的精神文化的傳播。我們可以對比一下臺北故宮和北京故宮的產業開發和營銷推廣。就可以看出文化整合營銷傳播和文化產業手段對於企業文化推廣宣傳的好處。北京故宮是皇宮紫禁城,給人的感覺是恢弘莊嚴,甚至有些壓抑。遊覽的時候主要的體驗就是建築的巨集偉和體力的勞累。臺北故宮是一個現代時尚、中西合璧的民國建築,給人的感覺是親切自然,富於親和力與時尚感,使人留戀忘返。但即便如此。臺北故宮也還是持續推動時尚現代的宣傳理念。2000年,臺北故宮釋出了口號為”OIdIsNew“的形象宣傳片。內容取自宋代黃庭堅的《花氣燻人帖》,大量運用了動感時尚的視聽畫面,營造的文化氛圍在充滿著中國古典元素的同時,又帶有濃郁的臺灣地域特色。深受年輕人的喜歡。臺北故宮還用數字化高新技術手段對館藏文物進行了數字化處理。建立了數字體驗博物館。每年,臺北故宮邀請世界著名品牌,將其藏品的元素作為題材進行創意授權。推動臺北故宮文物藏品的區域性進入世界知名品牌的絲巾、皮包等各種日用工藝品上。臺北故宮通過這種方式,不斷告訴年輕人,歷史和現實是不可分的。

第三。文化產業語境下的企業文化建設。要統籌兼顧文化產業的實施路徑和開發手段。文化產業開發,文化資源變成文化產品有多種途徑,有把消費者請進來,比如旅遊;也有把產品送出去。比如開發特色工藝品、影視作品、動漫遊戲作品以及演藝等;還要利用新媒體、3G手機網際網路等新媒體高科技手段。構建企業文化泛在文化消費空間、企業文化消費數字平臺。2005年,臺北故宮開始拍攝影視作品,出品了由鄭文堂執導的故事片《經過》、王小棣執導的紀錄片《歷史典藏的新生命》和侯孝賢執導的《盛世裡的工匠記憶》,向觀眾提供了一個現代時尚的感受臺北故宮的全新角度。2008年3月。臺北故宮投資約1000萬人民幣制作了13分鐘的動畫電影《國寶總動員》,把館藏的”嬰兒枕“、”玉辟邪“和”玉鴨“三件珍貴文物,運用動畫電影擬人化的特效手法。拉近民眾與中國古老文物的距離。與此同時。臺北故宮還邀請了為周杰倫新專輯創作《蘭亭序》的方文山講授《蘭亭集序》,邀請臺灣音樂人林強用電子音樂和閩南語演繹黃庭堅的《花氣燻人帖》。臺灣現代舞大家林懷民基於宋元書法的靈感創作了《行草》三部曲。這些企業文化建設的文化產業手段,值得現代企業借鑑。

第四,發展企業文化品牌的授權產業。最終品牌的商業手段的保護。臺北故宮每年依靠授權創意創造的產值至少五千萬人民幣。寶馬公司,萬寶龍公司。騰訊公司。都很好地把企業品牌進行了授權經營,不僅拓展了企業文化傳播的深度和廣度,還創造了新的產業空間。

總之,文化產業作為一個全新的產業發展思路和企業經營理念,將成為落實《國家文化產業振興規劃》所勾畫的國家文化創意戰略的有效途徑。好的文化產業開發模式。並不是圍繞企業文化本身的物質載體和建築物的有形形式打轉。而是在充分分析、評估和規劃企業文化的精神文化,通過故事營造和情景創設。運用現代手段和高科技元素等文化產業手段。創造出新的企業文化產品。

註釋:

[1]厲以寧:《從巨集觀方面看中國文化讀本》,中華讀書報,2008年7月16日。

[2]參見周兵:《臺北故宮的魅力在“親和力”與“時尚感”》,<中國文化報>2009年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