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職場>

關於如何讓企業員工認識經營計劃管理的重要性

職場 閱讀(1.15W)

篇一:如何讓新員工更快更好的融入企業

關於如何讓企業員工認識經營計劃管理的重要性

如何讓新員工更快更好的融入企業

在當今 ,一個企業是否有發展,關鍵在於這個企業是不是可以留住人,如何利用新進人員。 筆者以為只有這樣,才可以把新員工儘快的培養成企業有用的人才。

一、基層管理人員必須要有“九經”考驗: 心、愛、勤、細、嚴、誠、平、寬、學。

1.1、“心”,即責任心,心是道德的基點,在日常工作中即表現為自覺地把本分工作做好。基層的管理者的一言一行,將直接影響到新員工的一言一行。故基層管理者必須對自己的工作負責,這種負責表現為上對企業負責,下對新員工負責。對企業負責就應全面執行企業佈置的各項工作,做到迅速及時、準確無誤,並能積極帶領新員工,通過各種形式,組織各種活動,使企業的各項工作得以很好的貫徹落實。另一方面應做到經常深入新員工,全面瞭解新員工,及時掌握新員工的思想動態,通過日常的工作和學習等各項活動,在思想上有針對性的進行引導,幫助新員工樹立正確的觀念,並及時積極的把在班級工作的問題向上級領導反饋,從而達到企業和新員工的雙滿意。

1.2、“愛”,管理工作,必須突出一個“愛”字。過去有人說過,愛是一切管理的基礎。愛心是管理者走進新員工的法寶。這種愛心包括對工作的熱愛和對新員工的熱愛。管理者對自己工作有了愛才能產生工作動力,才能在工作中傾注滿腔熱情,發揮積極性和創造性,管理工作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有了愛管理者才會捨得付出。而對新員工的熱愛之心凌駕於對工作的熱愛之上的,愛新員工體現在全心全意地為他們服務,真心實意地熱愛、尊重和關心每一個新員工,設身處地地為他們著想,把愛灑向每一個新員工的心田。在工作中,管理者和新員工既是上下關係,又是知心朋友。用愛感化新員工、教育新員工能贏得他們的尊重,就能把管理工作做好。

1.3、“勤”,即勤瞭解、勤觀察、勤發現、勤解決。這就要求管理者應做到腿勤、眼勤、嘴勤。要經常深入到新員工工作、生活的地方,勤與新員工溝通,勤向新員工瞭解,勤同新員工聯絡,從而做到及時瞭解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防患於未然,解決問題於萌芽狀態,不使問題與矛盾擴大和激化,不給管理工作留下隱患。

1.4、“細”,細心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助手。細心就是用心細密,做事細心,認真周密地考慮各種問題,精益求精地把事情做好。管理工作中細心就能及時發現出現的問題,防微杜漸,避免事態擴大;就能幫助我們全面分析問題和正確處理問題;還能夠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避免出差錯。首先了解情況要詳細、要認真,全面觀察和了解;其次發現問題要仔細,不讓任何問題的蛛絲馬跡逃過自己的眼睛,如某一新員工的突然缺崗;某位新員工的遲到、突有的變化等;第三處理問題要細緻,不能急躁、簡單、粗枝大葉、甚至粗暴。必須言之有據,言之有理,

曉之以情,達到和風細雨、潤物無聲的效果,使動機和效果、手段和目標有機地統一起來。總之,管理者應在日常工作中處處留心,做有心人,對新員工細心觀察和詳細瞭解。只有細心的注意新員工才能真正地瞭解他們,正確的引導他們。 細,正如兵法所言“敵近而靜者,恃其險也;遠而挑戰者,欲人之進也;其所居易者,利也;眾樹 動者,來也;眾草多障者,疑也;鳥起者,伏也;獸駭者,覆也;塵高而銳者,車來也;卑而廣者,徒來也;散而條達者,樵採也;少而往來者,營軍也;辭卑而備 者,進也;辭強而進驅者,退也;輕車先出居其側者,陳也;無約而請和者,謀也 ;奔走而陳兵者,期也;半進半退者,誘也;杖而立者,飢也;汲而先飲者,渴也 ;見利而不進者,勞也;鳥集者,虛也;夜呼者,恐也;軍擾者,將不重也;旌旗動者,亂也;吏怒者,倦也;粟馬肉食者,軍無糧也;懸缻不返其舍者,窮寇也;諄諄翕翕,徐與人言者,失眾也;數賞者,窘也;數罰者,困也;先暴而後畏其眾者,不精之至也;來委謝者,欲休息也。”

1.5、“嚴”,管理工作要把握一個“嚴”字,對新員工的愛要在心中,在行動中則表現為“嚴”。 新員工猶如一棵棵正在成長的小樹,既需要陽光雨露的滋潤,又需要施肥剪枝除蟲的管理。管理者要努力做到從嚴要求,從嚴管理,從嚴衡量。首先要嚴而有“章”,即要制定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其次要照章管理,即要嚴格按照企業規章制度、“民約”辦事,在執行過程中應做到嚴而有恆,善始善終,不能有頭無尾,半途而廢;第三要違章必究,即要嚴肅認真地處理一切違犯紀律的人和事,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四要嚴而有度,即要處理好嚴和愛的關係,管理和教育的關係。要從嚴愛出,嚴而有理,嚴而有格;要嚴中有愛,嚴中有情,使新員工能夠理解管理者的嚴,接受管理者的嚴格管理。

1.6、“誠”,即管理者以一顆真誠心對待新員工。真誠是管理這獲得新員工信任的前提。信任是管理的開始。彼此相互信任又是管理工作能順利開展的保證。管理者要擺正自己與新員工的位置,要認識到管理者和新員工是同事關係,同時管理者又要以新員工為服務物件的,即管理者是為新員工服務的,才能讓新員工為企業服務。管理者的任務不僅是管理,講道理,更是為促使新員工成才,成人而創造條件。要讓新員工相信你,願意讓你為他服務,你就必須堅持一個“誠”字,以誠待人,以誠取信。

1.7、“平”,即管理者要公平對待每一個新員工。管理者的公平心能使自己得到新員工的愛。常聽新員工在背後悄悄地議論說某某人看面子,老員工犯了錯輕描淡寫的批評一下,新來的的員工犯了錯大罵特罵,某某新員工的父親是幹部,他表現不好也當班長聽到這些議論,管理者會想到"小孩歌" ——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小,你比小孩還要小?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出現這樣一直現象:我們時常教育新員工學做真人的同時卻在用自己的行動教育新員工做一個"假人"。作為一個管理者,我們應該知道每個班組總是有新員工和老員工、有關係和無關係者組成的,在你不知不覺的工作中寵壞了一半,同時也失去了另一半。所以在接新員工的第一天管理者告之自己,不管新員工過去表現怎樣,不管新員工父母是誰,你在我的班組裡就是我的員工和同事,所有的員工都有平等受表揚和受批評的待遇。在管理中通常會把很多事情放到班組中讓大家一起解決,正因為有了一顆公平心,才會擁有了整個集體、一個全新的企業。

“平”者,正如兵法中所言“將有五危,必死可殺,必生可虜,忿速可侮,廉潔可辱,愛民可煩。凡此五者,將之過也,用兵之災也”。

1.8、“寬”, 即管理者要寬容對待每一個新員工,這對他們猶為重要。 寬容心是給員工的一劑良藥。在管理工作中,我們時常會用同一個要求,同一種模式來塑造我們的員工,但是我們經常會發現:有很多的新員工並沒有按照你所設定的軌道去走。因為我們的新員工千差萬別,他們有著各自的特點,各自的愛好,這就需要我們有一顆寬容的心。管理者的寬容心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寬容新員工的不足,古語說得好"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是人總會犯錯,總會有不足,就看你看待不足的心情,如一個新員工,第一次做錯了事情,當時你教育了一下就了事了,沒想到幾天後又出現了同樣的問題,你火氣沖天的把他狠狠訓了一頓,自以為這下沒事了,可沒幾天故事又重演了,想想軟的不行,硬的也不行,正當為難之際,班組裡的員工告訴了你一個不知的事實:他已經在私下不停的摸索了好幾天,為不再出現同樣的錯,他在車間還受過傷。所以說對於新員工所表現出來的不足應該用寬容的心態去面對,但寬容應有一定的限度,過度了就成了縱容了。

1.9、“學” 做好管理工作要注重一個“學”字。要做好新時期的管理工作,做一個合格的管理者,必須努力去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一要向書本去學,學習新的管理思想、現代管理理論、科學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以及管理藝術;二要向同行去學,要經常向管理有方、管理有道、管理有成效的優秀管理者學習;同他們互相切磋、互相交流、取長補短;三要幹中學、學中幹,現代社會日新月異,管理工作不斷會有新的內容,也會隨時產生新的問題,作為管理者就應在工作中不斷地學習,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以適應其工作的需要和提高工作的效率與質量。

二、 四個缺乏四個依靠

“四個缺乏四個依靠”即缺乏有針對性的經營計劃、預算,依靠管理者的感覺打戰不是靠腦子打戰;缺乏明確的崗位責任與職責分工,依靠管理者的感覺用人而不是靠業績用人;缺乏對經營過程的制度化管理,依靠管理者的感覺經營而不是靠科學的管理經營;缺乏一套科學有效的業績考核辦法,依靠管理者的權威與親戚情中不是靠制度和文化凝聚人。

新員工一來,就沒有針對性經營計劃的培養,到底是作為將軍還是士兵,全憑管理者一時之熱,同時也不會去考慮新員工將來會給企業創造多少價值,管理者沒有對新員工的預期價值進行預算。會造成兵法中所言的“凡兵有走者、有馳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亂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之災,將之過也。夫勢均,以一擊十,曰走;卒強吏弱,曰馳;吏強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敵懟而自戰,將不知其能,曰崩;將弱不嚴,教道不明,吏卒無常,陳兵縱橫,曰亂;將不能料敵,以少合眾,以弱擊強,兵無選鋒,曰北。凡此六者,敗之道也”。如果管理者這樣的話,怎會能達到讓新員工如何儘快成長為企業有用的人才?

三、新員工企業文化的學習,即“四條十二字”——“有目標、慢慢來、悄悄幹、不打折”。

3.1、有目標。首先得讓新員工明白企業的文化理念?企業文化理念提出的目的是什麼?這一理念能給新員工帶去什麼?同時它又能給企業帶來什麼?例如科舉制的時候,科舉能給人們帶去名利,同時又能給統治階級推舉人才,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其實人是很自私的,一輩子奔波忙碌均只為一字“食”。這也是新員工學習的動力之一。另外學它是為了體現對企業或領導的忠誠。所以很多時候都是為了忠誠上級,去學習而學習。這樣也失去了學習原有的目標(目的性)了。也許將文化理念化解在新員工的平時生活學習中,不要去刻意追求,較為好一點。

3.2、慢慢來。一個企業的文化理念,要讓人在幾天、幾小時吃透,也許是很不現實的。每個領導都希望早上說的事情中午就落實了,效率及生命力,但是作為一個大型的國有企業,那是有難度的(國有企業的制度較為健全的)。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的。但是也不是毫無原則的。有些新員工的確是慢,在20年去前就能在長江上修橋,可是20年後的今天,只能在小溝、小溪上修修小橋。也許是經營的理念不一樣 。慢只是一種心態,但是決不是一種行動。

3.3、悄悄幹。一種成功的理念不是某一個人說了算,而是一個團隊說了算。只有將這一個理念融在新員工平時的工作和學習當中才行。“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很多事情你一旦說出來了,就不可能成功,因為在你說出來的那一瞬間就已經有人開始給你製造障礙了。觀古今中外成功的人士,是從不輕易的說出自己的目標的,也不輕易的暴露自己的行動的。所以時常很多平平的人,幾年之後就能一躍成為名人。在你眼中他用的是毫無價值的時間。悄悄的放在新員工的身邊,慢慢的讓它產生質到量的變化,讓新員工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去總結、反思,這樣的效果更加明顯。

3.4、不打折。有的人認為打折能帶動產品的銷量、促進企業的發展,但是久而久之會使自己的產品慢慢的被市場淘汰。為什麼?在數學上有個式子:

90%×90%×90%×90%×90%<60%。只有對新員工全員經營,每個細小的環節,也決不輕易的打折,追求盡善盡沒,讓顧客滿意、自己滿意。所以要想新員工好好的融入企業就不應該打折。警惕“100-1=0”的教訓。

四、新員工的自我塑造

人者,企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怎樣塑造自我?“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的學習文化理念。新員工在學校知道的是“舊雨三年精化碧,孤燈五更眼成青”不管是西瓜還是芝麻全都一塊兒裝在腦子裡。到後新員工必須明白學習必須工作化,西瓜是西瓜,芝麻是芝麻,是決不能混在一起的。工作中的“五勤”(眼勤、腿勤、嘴勤、手勤、腦勤)更是學習的根本和基本功,不知則問是學習的主線。只有這樣才能將自己所學的知識用於工作之中,也才能將工作中的經驗融入到學習中。與此同時還得常用“三千理論”:用“千山萬水”來指導自己的行動;用“千言萬語”來指導自己的語言;用“千方百計”來指導自己做事的技巧。如此才能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也才能客觀的認識自己,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這樣就擁有了塑造自我的原材料。擁有了這樣的原材料,不一定就能給企業創造價值,因為原材料還需要加工——經營自我和反思自我。知識多了,一旦生病就會變成“痴”字一個,所以知識的經營好壞是塑造自我的關鍵。

經營好了,人會向山上走,就會變成“仙”;反之,人會向山谷走,就會變成“俗”。中冶建工用“使用者至上,誠信為本,全員經營,追求第一”的經營文化理念,一步步走向成功,故也應該這樣的經營自我。反思是經營自我的檢察機關,不懂得反思就會以為舉秋毫為多力,見日月為明目,聞雷霆為聰耳,其後果是不言而喻的。反思說是簡單,做是難,關鍵在於恆心,一種堅持。不要在失敗或怎麼樣之後用一個“悔”來痛恨自己,來不斷的埋怨自己,所以事事三思而後行,事後更應多多反思。只有這樣才能塑造好自我,也才能將原材料變成成品,才能創造價值和利益。這樣塑造自我(一個人)才會有一個全新的自我,才會有一個全新的公司風貌。

五、小結

總之假設新員工是一條條魚,管理者應是一池塘。進入這池塘的,只有自己不斷努力、適應、發展,才能得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只有把握好“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鷙鳥之疾,至於毀折者,節也”才能成為企業的將者,國之輔。無論過去新員工如何如何的,現在都將是“零”一無所有。從零開始在長青塑造自我、塑造長青製藥有限公司。

篇二:案例對企業及員工工作的意義和作用

案例對企業及員工工作的意義和作用

引言

“案例”譯自英語Case一詞,具有狀況、情形、事實、事例等含義。案例對於人們的學習,研究和借鑑等具有重要意義。它是人們所經歷事件事實的有意擷取。是人們傳遞有針對性的教培意義的有效載體。因此,人們常常把案例作為一種事實藍本進行引據說服、教育培訓、分析研究和參考借鑑的最有效、最簡捷、最有信服力的資訊資源。在心理學、管理學、教育學及醫學、法學等的學科中,案例分析早已成為最行之有效的研究工具。在企業中,將企業內部案例運用列入規範化制度化管理和應用共享,還處於一個探索嘗試階段。不少企業開始建立案例庫資訊系統,足以說明案例運用越來越受到企業界的注重。

為配合本公司案例管理制度的實施,就本人從事企業技術和管理工作幾十年來的經驗,談談個人在對案例及其企業員工工作的意義和作用方面的理解和體會。

1. 關於案例及定義

案例,有個例、例項、個案等幾種提法。最初起用“案例”一詞,是醫學界對醫案及個別病例的統稱。具體講,就是對病情診斷、處理方法的記錄,以便有據可查。

案例在不同的領域,不同的人們認識當中說法不一樣。一些觀點認為,案例是含有問題或疑難情境在內的真實發生的典型性事件。另有人認為案例是研究者感興趣的一類事件中的一個例項。也有人這兩種觀點進行綜合,即所謂案例就是指人們對已經發生過的典型事件捕捉的記述。到目前還未見到一個得以被公認的定義。

企業戰略管理理論設計學派的代表人物安德魯斯(K.R Andrews)對案例的定義闡述為:案例是一項事實或一組事件,它提供一個問題或一連串的問題以供讀者思考,並嘗試去解決它的一份資料,它被看成一項引發思考、判斷、和正確行動的工具。

另一定義是:所謂案例,是對於許多相關事實的說明,它提供問題的狀況,預尋求解決問題的解決方案。

(1)定義

在此,我們做出案例的一般性定義:案例是人們對以往經歷的典型的具有學習借鑑意義的事件過程和事實的真實陳述。

特別地,我們將企業涉及的內部案例通稱為工作案例,即指在工作當中所經歷的典型的富有指導意義的實情記錄和陳述,對於學習、研究、工作等具有借鑑意義。一般包括新工藝、新材料、新方法等的應用經歷和經驗或現有做法的優化等經驗。

根據案例,我們可以對相關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挖掘發現,從中尋找帶有規律性、普遍性的成份,這是應用性學科最快捷、準確的研究手段及方法之一。

(2)案例的一般特點

案例的選擇要求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既包括常見問題,也包括罕見問題)、有亮點,有特色、值得分享與傳承。案例內容既可以是正面的經驗,也可以是負面的教訓。案例的編寫一般由真實現象、背景原委、焦點事件、問題衝突、原因分析、解決方法等部分組成,也可適當添加個人評論。案例一般需要一定量的圖表說明,可供相關人員瀏覽、學習並進行交流。

企業管理案例就是對企業管理者們所面臨的一個1)真實的管理情景的記實(真實性);

2)它包括管理者們面臨的決策問題(問題性);3)制定該決策所需要的有關資訊(資訊相對完備性);4)多個備選決策方案(或不同意見)(決策開放性)。

一個好的工作案例應該具備以下四大特點:

1)真實性。案例之所以引人關注,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它本身是已經發生的真實事件。自然而然地使人們確信其具有的'參考借鑑價值。

2)獨特性。案例包含的事件內容應該與人們常見的不相雷同,眾所周知的事實再進行重複描述沒有任何意義。

3)多選性。決定事件發展過程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如案例中對同一問題可採用不同的方法和措施解決,因而也可能展現不同的結果。

4)拓展性。所謂拓展性,是指案例當中含有多種可能性,能啟發人們更多的思考,啟發人們產生某種共識和特定認知。正所謂智者見智,仁者見仁。

(3)案例的基本要素

一個完整的工作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幾個基本要素:

1) 背景。案例是對一個真實情形的描述。案例需要交代事實發生的有關情況:時間、地點和崗位、人員、工藝、裝置或質量、事件的起因等。背景並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說明事實發生的具體原因和條件。

2) 主題。案例要有一個主題。寫案例首先要考慮本案例想反映什麼問題,想說明怎樣採取措施,達到什麼樣的效果或目的。要有一個比較明確的闡述。

3) 細節。針對主題,案例就不能有聞必錄,而要是對原始材料進行篩選,有針對性地向他人交代特定的內容。案例描述不是記錄流水帳,而只是對於非常典型的代表性的事實進行陳述。也就是說,案例是人們特別關注的焦點的陳述。

4) 方法。案例既然是一個非一般的典型事件,即有一個或者多個解決方法的記述。這個結果本身固然對人們不是很重要,事件本身的解決辦法局外人雖沒實現過的,但完全可以憑藉自己的理解去試圖尋求解決的方法,可以起引發或者刺激出新的想法和行為,才具有拋磚引玉式的作用。

5) 結果。案例不僅要說明事件的思路,描述行為的過程,還要交代行為的結果,即這種行為措施的即時效果。讀者知道了結果,將有助於加深對整個過程的內涵的瞭解.

6) 評析。對於案例所反映的主題和內容,包括技術或管理工作的思路,過程,結果,對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評析是在記敘基礎上的議論,可以進一步揭示事件的意義和價值。比如同樣一個具體事例,可以從理論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學的規律.評析不一定是理論闡述,也可以是就事論事。

因此,人們在撰寫一個案例時,要注意突出以上基本的要素。這將有助於人們去更好地理解案例,分析和研究案例。

(4)案例的分類

企業工作案例案例的內容是多種多樣的,從涉及的專業領域來分可分為管理案例和技術案例兩大類。

管理案例:企業管理者們所面臨的一個真實的管理情景的記實,它包括管理者們面臨的決策問題、制定決策時所掌握的有關事實、不同的管理者對這個決策問題的觀點乃至偏見。在企業管理方面,一個案例是關於某個管理問題或管理決策的描述。它通常是從所涉及的決策人的角度來描寫的。案例作者必須提供與問題存在時或需要做出決策時的情景有關的各種事實,使學習或研究者們設身處地、深入其境地處在那位決策者或解決問題者的地位來觀察和考慮問題。

技術案例:諸如工藝改進帶來的生產功效和產品質量的提升;機電裝置維修維護新方法的運用;技術進步和技術革新專案的實施取得經濟效益,等等。

從案例的具體關注點來分可分為探索性案例、描述性案例、解釋性案例。

探索性案例:關注點--是什麼(What);例如:一項新產品研發的結果是什麼;

描述性案例:關注點--什麼人,在哪裡(Who,Where);例如:由誰在哪個崗位中完成哪一項工藝改進;

解釋性案例:關注點--如何,為什麼(How,Why);例如:如何使一項管理措施發揮效力,它為什麼能夠達到某些目標。

(5)工作案例的撰寫要求

企業工作案例的撰寫方式不應是一成不變的,但一般應注意以下基本要求:

揭開本質——通過事件、問題、細節和線索呈現案例的本質和規律;

深究過程——對案例詳盡、深入、全面的闡述;

事實準確——對事實客觀、公正、正確的表述;

資料詳實——多元化搜尋案例資料,用文字、圖片、聲音作為案例依據;

清晰精簡——合乎科學原理,簡約、精要的分析。

2.案例的應用

案例在教學方面最初應用於哈佛商學院,該院創立於1908年,1910年哈佛商學院當時的院長建議柯普蘭博士在課堂講授之外,再補充以學生討論教學方式

,並要求學生們陳述他們遇到的管理問題,寫出書面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建議。1921年,在時任新院長的華萊士B多納姆的推動下,柯普蘭博士出版了第一本案例集,在全院大力推動案例教學法,把案例教學法視為一種主要的教學手段,並用此法進行教學取得了很大成功,培養出一大批很有才幹的高階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目前哈佛商學院的學生必須學習2000個案例才能畢業。案例教學法是國外企業經營管理教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方法,在高等院校中被廣泛採用。

1984年,美籍華人陳啟遷先生來中國第一汽車製造廠講授質量管理,也運用了案例教學法。即為了研究及教學目標的需要,圍繞問題,對企業和有關部門進行調查之後所作的客觀的書面描述,以便員工或同行對企業經營管理實踐進行分析,並從中受益。

事實上,案例是含有問題或疑難情境在內的真實發生的典型性事件。就是人們對已經發生過的典型事件捕捉的記述。根據案例,人們可以對相關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挖掘發現,從中尋找帶有規律性、普遍性的成份,這是應用性學科最快捷、準確的研究手段及方法之一。

4. 企業案件應用對於員工的幫助和作用

(1)案例應用的意義

案例是一種寶貴的資源,案例應用是人們促進創新和發展的有效途徑。

1)問題解決的捷徑。案例是加速從實際經驗中學習過程的觸媒劑。一篇好的案例是一個運載工具,它把大量真實情況帶進實際工作中,讓員工對它們進行分析和處理。一篇好的案例還能使員工以在現實生活情境中所必須面對的一些棘手的事實為基礎。通過案例學習,可促進員工對他人的事例進行“解讀”和反思,總結經驗教訓,分享他人成長的經驗和規律,積累反思的素材,並提煉出有效的工作方法及其理論依據。

2)專業成長的階梯。運用案例學習,可以將通常的接受式培訓導向為參與式培訓。在

分析案例、角色轉換、情景模擬和開放式探究的過程中,提升員工業務素質,增強員工多方面的能力,增強員工培訓的針對性、實用性和有效性。

3)理論的基石。可以說,案例也是學術思想自由想象與現實聯絡的一個維繫工具。理論和工作實踐往往相隔一段距離,不容易被員工領悟和自覺運用。一個成功的案例分析,還要求員工進行有深度的理論總結,幫助員工溝通理論和實踐,實現從工作經驗到科技理論的昇華,促進理論素養的提高,這是個人專業成長的必由之路。

當然,案例的學習也是分層次的,不同的崗位和工作應有不同的要求。如:收集、整理工作實踐素材,形成第一階經驗(案例);經過分析研究,提煉出有價值的東西,並有所感悟,形成第二階經驗,進一步地把相關案例串聯起來進行剖析,舉一反三,昇華為自己富有個性的見解或理論,形成了第三階經驗。長此下去,崗位工作也就成了一門專業技術、一門科學,員工也就成了一名業務專家。從本質上講,這就是在工作改進中運用案例學習來培訓員工的一個基本價值取向和理論依據。

(2)案例應用的作用

案例應用的作用歸納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1)案例的實踐指導作用。案例把已發生的真實情況展現在員工面前,是員工面對相同事件必須面對的一些棘手問題的基礎資料,也是員工進行工作改進的第一手資料;思維邏輯方式、技術路線、分析方法、解決問題的手段、經驗和教訓、重複錯誤的防範

2)案例的理論歸納作用。著眼於員工創造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僅僅是獲得某些固定的原理、規則,而是如何用更有效的方式獲得解決問題的知識。通過案例學習逐漸學會如何處理眾多的疑難問題的方法,是一種做中學的方法,從經驗和活動中獲取知識,增長才乾和實際處理問題的能力。

3)案例的激勵作用。通過對案例的分析增強面對困難的自信心。

4)案例的創新啟迪作用。貼近實際事件過程,設身處地地從實際場景出發,設想可能遇到的種種障礙,可能產生的種種偏見,解決問題的多種可能方案。

5)案例的技能培養作用。

分析技能:促進員工不斷用定性或定量的方式去分析特定的疑難問題,培養運用處理資料及批判性分析的技能。

決策技能:促使員工在分析的基礎上,估價自己能夠做什麼樣的決策,學會如何產生出不同的解決問題的的方案,如何選擇決策標準,如何選擇最好的方法及如何制定行動計劃。

應用技能:案件為員工提供了種種實際運用某種工具、技巧和理論的機會。

篇三:企業經營計劃

企業經營計劃 目錄 一、什麼是經營計劃

事實上,經營計劃是企業圍繞市場,為實現自身經營目標而進行的具體規劃、安排和組織實施的一系列管理活動。企業經營計劃是企業經營活動的先導,並始終貫穿於企業經營活動的全過程。

二、經營計劃的體系是如何構成的

經營計劃體系,縱向可以分為三個層次:戰略計劃、業務計劃和基層作業計劃。它們三者之間的關係是:戰略計劃提供由上而下的指導;基層作業計劃提供由下而上的保證;業務計劃發揮承上啟下、上傳下達的作用。

三、制定經營計劃應遵循什麼原則

企業培訓師王軍恆認為制定經營計劃應遵循以下原則

1、系統性原則。企業在制定計劃時一定要堅持系統性原則,不但考慮到企業本身,還要從整個系統的角度出發,要認識到企業是整個大系統中的一個小系統,如果不考慮大系統的利益,只顧個體利益,肯定會受到整個系統的懲罰。

2、平衡性原則。企業本身以及內外環境之間都存在著許多矛盾,平衡就是要對影響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方面,企業內部各部門的產、供、銷等各環節進行協調,使之保持一定的、合理的比例關係。

3、靈活性原則。計劃規定未來的目標和行動,而未來卻充滿眾多的不確定性,因此計劃的制定就要保持一定的靈活性,即有一定的餘地,而不能規定得過死或過分強調計劃的穩定。在計劃執行過程中,更要注意不確定因素的出現,對原計劃做出必要的調整或修改。

4、效益性原則。企業的經營計劃必須以提高經濟和社會效益為中心,不僅要取得產品開發和製造階段的效益,而且還要考慮產品在流通和使用階段的效益。

5、全員性原則。這種全員參與並不是說所有的員工都參加到制訂計劃的工作中去,而是指計劃的制定應該讓員工們知道和支援,這是計劃能夠得以實現的保證。

四、經營計劃的編制

一、什麼是長期經營計劃?

長期經營計劃是企業五年和五年以上的長遠規劃。它的任務是選擇、改變或調整企業的經營服務領域和業務單位,確定企業的發展方向和目標,確定實現目標的最佳途徑和方法。長期經營計劃具有明確的方向性和指導性,具有統率全域性的作用。它是一種戰略性規劃。

二、什麼是中期經營計劃?

中期經營計劃是企業二至五年的計劃。它的任務是建立企業的經營結構,為實現長遠經營計劃所確定的戰略目標設計合理的裝置、人員、資金等的結構,以形成企業的經營能力和綜合素質。

中期經營計劃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紐帶作用。

三、什麼是短期經營計劃?

短期經營計劃是企業的年度計劃。它的任務是適應企業內外的實際情況,組織和安排好企業的經營活動,以分年度逐步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

企業經營計劃書-企業經營戰略規劃-共好集團培訓管理機構,共好集團成立於1996年,是國內一流的綜合性資訊諮詢公司,公司秉藉持續不斷的人才集聚和經驗積累,旨在以“競爭情報+商務培訓+管理諮詢”的多重專業能力,為中國企業的戰略、管理提供實效性的解決方案,融合世界級的經營管理智慧,推動中國企業戰略轉型和管理升級。

企業戰略規劃是指依據企業外部環境和自身條件的狀況及其變化來制定和實施戰略,並根據對實施過程與結果的評價和反饋來調整,制定新戰略的過程。 一個完整的戰略規劃必須是可執行的,它包括兩項基本內容:企業發展方向和企業資源配置策略。什麼是企業經營目標 企業經營目標是在一定時期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要達到的成果,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目的性的反映與體現。是指在既定的所有制關係下,企業作為一個獨立的經濟實體,在其全部經營活動中所追求的、並在客觀上制約著企業行為的目的。這一定義的特點是:1.整體性。 2.終極性。3.客觀性。

企業經營目標,是在分析企業外部環境和企業內部條件的基礎上確定的企業各項經濟活動的發展方向和奮鬥目標,是企業經營思想的具體化。

企業經營目標不止一個,其中既有經濟目標又有非經濟目標,既有主要目標,又有從屬目標。它們之間相互聯絡,形成一個目標體系。其主要內容為:經濟收益和企業組織發展方向方面的內容構成。它反映了一個組織所追求的價值,為企業個方面活動提供基本方向。它使企業能在一定的時期、一定的範圍內適應環境趨勢,有能使企業的經營活動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企業經營目標的實際意義 1、企業經營目標是價值評估的基礎之一。

不同的企業其經營目標是不同的,例如,改革開放前我國的國有企業的經營目標就是能完成上級主管部門下達的經營任務;承包制下的國有企業只要能完成期內利潤指標即可(不管是怎麼完成的)。不同經營目標的背後實際上反映了不同的企業制度。

一、經營計劃的編制程式是什麼

企業培訓講師王軍恆認為編制一個較完整的經營計劃,一般需要經過以下程式:

1、調查預測,估量機會;

2、統籌安排,確定目標;

3、擬定方案。比較選優;

4、確定預算,綜合平衡。

二、什麼是滾動計劃法

滾動計劃法是將計劃分為若干時期,近期計劃具體詳細,是具體實施部分;遠期計劃則較為簡略籠統,是準備實施部分。計劃執行一定時期後,根據環境的變化和具體情況的變化,對以後各期的計劃內容進行適當地修改調整,並向前延續一個新的執行期。它是一種連續、靈活、有彈性地根據一定時期計劃執行情況,通過定期地調整,依次將計劃時期順延,再確定計劃內容的方法。

採用滾動計劃法可以使計劃在環境變化時具有一定的靈活性,通過適當地調整使不利因素減至最少,使各個不同週期的計劃前後銜接,使企業與市場銜接。

三、什麼是PDCA迴圈法

PDCA迴圈法就是按照P計劃、D執行、C檢查、A處理四個階段的順序,周而復始地迴圈進行計劃管理的一種方法。

1、計劃

這個階段的主要工作包括確定經營方針、目標;制定經營計劃並將經營計劃的目標和措施落實到企業內部的各個部門與環節。

2、執行

這個階段的主要工作是將制定的各項具體計劃,按照落實到各部門各環節的要求組織執行與實施。

3、檢查

這個階段的主要工作是根據對實施情況進行檢查,並根據檢查結果採取相應的措施,總結成功的經驗並將之定成標準,形成制度,加以鞏固和發展;同時總結失敗的教訓,防止再次發生。對沒有解決的遺留問題應進一步找出原因,並轉入下一個迴圈去解決。

4、處理

這個階段的主要工作是針對檢查階段所暴露的問題,及時地進行有效地處理,保證這類問題不會帶入下一個迴圈階段。

PDCA迴圈法的四個階段首尾相接、不斷迴圈,每一次迴圈都會有新的內容和要求,他把計劃的編制、執行和控制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有利於提高企業計劃管理的水平。

四、PDCA迴圈法在執行過程中呈現出哪些特點

PDCA迴圈法在執行過程中呈現出三個特點:

第一,大環套小環,互相促進。

第二,各環每迴圈週轉一圈就提高一步。

第三,關鍵在於處理階段。

五、什麼是綜合平衡法

綜合平衡法是計劃工作的基本方法。所謂綜合平衡就是這樣一種工作,即通過協調與計劃要達到目標有關的因素,使其在計劃期內保持合理的比例,以取得最理想的經濟效益的活動。做好綜合平衡是計劃工作的中心內容,也是提高計劃水平的關鍵所在。

綜合平衡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就是研究如何正確確定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的一些主要比例關係,並使這些比例關係協調一致。

編輯本段經營計劃的控制

一、經營計劃控制的任務是什麼

基本任務是發現偏差、分析偏差和糾正偏差。

1、發現偏差。在經營計劃執行過程中通過各類手段和方法,分析計劃的執行情況,以便發現計劃執行中的問題。

2、分析偏差。分析偏差實際上是對經營計劃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偏差進行研究,找出出現問題和偏差的原因,以便採取針對性的措施。

3、糾正偏差。根據偏差產生的原因採取針對性的糾偏對策,使企業生產經營活動能按既定的經營計劃進行,或者通過修改經營計劃,使它能繼續指導企業生產經營活動。

二、經營計劃控制的步驟有哪些

1、確立標準。企業經營計劃的指標、各種技術經濟定額、技術要求等,都是檢查計劃執行情況的標準。

2、測定執行結果。一般可以通過統計報表

和原始記錄等資料來測定經營計劃的執行結果。這些資料越準確、越完整,測定的結果就越準確,越能反映計劃執行的實際狀況,使得控制恰到好處,取得比較滿意的控制效果。

3、比較執行結果。

這一步驟將測定的執行結果與預期目標進行比較、分析。比較分析的目的是看執行結果是否與預期目標發生偏差。比較分析的常用方法是經營計劃執行情況圖表。

4、糾正偏差。糾正偏差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採取措施使經營計劃的執行結果接近預期目標;另一種是修正預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