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職場>

公司員工績效考核目的有哪些

職場 閱讀(1.2W)

績效考核是每個發公司必備的制度,你知道為什麼會有績效考核這一制度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推薦的績效考核的目的,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公司員工績效考核目的有哪些

  績效考核的目的

1.以考核作為評薪定級的依據

不少企業的高層領導在談到績效考核時,都認為考核即是管理,管理即是考核,把考核擺在了很高的位置。的確,不考核怎麼知道員工的工作情況,不考核員工怎麼會重視這些工作,考核就像一根指揮棒,指引著員工按照企業的要求去工作,為了增強考核的牽引力,就必須加大考核使用的力度,在眾多的考核結果使用中,諸如末位淘汰、培訓、員工職業生涯規劃、晉升和發獎金定薪酬等級,眾多企業高層都偏愛把薪酬和績效結合起來。

2.評價員工工作情況,防止員工“偷懶”

這個考核目的是基於對員工願意主動做好工作的懷疑,在管理理念上,這樣的企業持“X”理論,認為員工是懶惰的、不願意負責任的、只看重物質激勵、必須在監督下才能完成工作。但是過於強調這一點,直接導致在實際的績效考核操作過程中,管理者認為要時刻監督員工,防止其偷懶,員工績效高低的結果勝於績效的形成過程,熱衷於判斷、收集員工績效好壞的資訊,作為年終考核公平、公正的依據,對於員工為什麼績效高和業績低下,則沒有探究和觀察的興趣,更談不上還要針對問題所在幫助員工改進。

3.提高管理的約束力,強調威懾與服從

當考核主要為了評價員工、以考核結果來給員工發薪定資時,不少主管為了提高管理的約束力,增強自己的威信,進而提高員工的執行力,就在考核上大做文章,如果平時員工聽從安排,工作按照自己的意圖來展開,即使最後工作效果不盡如人意,在考核時也是網開一面,但是,對於一些喜歡標新立異、在工作中個人主見過多的員工,哪怕最終的業績結果很好,在主管眼中仍要大打折扣。同時,一些主管對於工作中有想法、喜歡創新的員工表面上會聽之任之,甚至以他的經驗來看繼續這樣做下去要出問題時,也不做提醒,只等最後工作果然出了大紕漏了,再擺出一副公事公辦的樣子,嚴格的按照考核規定打上很低的考核等級,事後也不做績效反饋與溝通,最好將該員工連續幾次評上最低等級,按照公司規定末位淘汰出局。

  績效考核的方法

1.績效考核應關注企業的發展

績效考核應該關注企業的發展,明確企業的真正需求。很多企業的需求不是談利潤和贏利,而是談客戶滿意度、員工行為的有效率、管理者管理行為的有效率等,因為這些指標是可以衡量的,也是企業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和資源的配置所能實現的。利潤作為企業需求的最終結果,沒有哪一個員工可以單獨的實現它,必須是每個員工做好自己的工作,並通過所有員工的工作總成果來實現利潤。因此,企業在開展績效考核之前必須明確自己的需要。這就需要對企業的戰略、員工的行為標準等,都要給出明確的界定,沒有這樣的界定,績效考核就沒有依據。

績效考核不應該僅僅是作用於企業管理,它的最高階段應該是反作用於企業管理。績效考核不能再侷限於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反饋,而要加大對存在問題的思考,追溯問題存在的根源。同時,要時刻關注企業發展戰略的程序,權衡考核導向與企業發展戰略是否一致,在促進企業發展戰略逐步實現的過程中研究企業發展戰略是否適合當前環境和形勢,探究未來發展方向和目標,推動企業發展戰略的完善、優化和升級。

2.績效考核應關注員工發展,幫助員工提高績效

員工的職業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使考核具有更大的吸引力,無形中,促使員工和主管雙方都認真對待工作和考核。

3.績效考核應致力於企業文化的滲透

企業的戰略、物質資源和人員素質是績效考核運轉的硬條件,而企業文化則是績效考核運作的軟環境。企業文化的獨特性和動力作用決定了績效考核必須適應公司的企業文化。在績效考核中,應從以下方面入手保持並發展公司的企業文化:

一是用企業文化中的非量化因素沖淡考核的量化因素。例如,為員工創造舒適氛圍,營造家庭氣氛,組織員工的文化活動,盡力解決員工的一些後顧之憂,以緩解績效考核中的敵對情緒和員工的考評焦慮。

二是對於不能量化的企業文化因素,設定自上而下的統一價值觀和原則,防止因為沒有量化的考核標準,而產生跨越原則的個人標準,給員工以“幹好幹壞,考核者說了算”的感覺。也就是用企業文化的'力量來管理。比如,阿里巴巴用六大價值觀管理和提拔員工。

三是根據企業文化精神,設定績效考核外激勵專案,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如,設定非量化激勵的原則,並給予各級管理人員一定的評價空間。各級管理人員可以根據部門和公司需要,設定無需量化考核的獎勵,以塑造員工的良好工作行為。

  影響績效管理的因素

目前多數企業的考核目的不明確,有的是為了考核而考核,有的甚至是為了發獎金或扣減員工績效工資和獎金而考核,企業考核方和被考核方都未能充分清楚地瞭解績效考核只是一種管理手段,本身並非是管理的目的。

同時,績效考核體系的非科學性還表現為考核原則的混亂和自相矛盾,在考核指標內容、專案設定以及權重設定等方面表現出無相關性、不科學合理,隨意性突出,常常僅僅體現長官意志和個人好惡,且績效考核體系缺乏嚴肅性,任意更改,難以保證政策上的連續一致性。

2、缺乏績效考核標準

目前多數企業的績效考核標準過於模糊,如指標體系還不夠科學,表現為標準欠缺、標準走樣、難以準確量化等形式。以欠缺的標準或不相關的標準來對被考核者進行考評,極易引致不全面、非客觀公正的判斷,模糊的績效考核標準很難使被考核者對考核結果感到信服。

一方面,是由於某些公司績效考核管理人員缺乏經驗和能力,不知道怎麼考核?考核標準不科學、合理,缺乏依據。

另一方面,有的公司考核目的不是“以人為本”而是“以錢為本”:美國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福斯特商學院終身教授陳曉萍女士在其《幸福的決定因素》第二章“管理的悖論”中說:“以人為本”的管理強調善待員工,關心照顧員工工作、生活的各個方面,無論是健康保險還是休閒設施,無論是帶薪休假還是托兒服務,無論是免費飲品還是彈性工作時間,無論是技術培訓還是學費報銷計劃……都體現出企業管理層對員工成長髮自內心的關懷,並希望員工因此更加熱愛工作,敬業守職,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績效,對工作有更多的創意和思考,為企業的發展創造價值。“以錢為本”的經營理念導致的行為則是對員工各方面待遇的極度剋扣:工資往底線上靠,加班常常不付加班費;上班打卡,遲到一分鐘也要扣錢;完不成任務要扣獎金。培訓很少,一旦輪到,則要簽署合同:若在培訓後數月內離職,就得如數上繳培訓費用,一分不得拖欠。如果在合同期滿內提出辭職,也得上交罰款。總而言之,通過各種手段減少人工開支,節約成本,從而達到企業效益最大化的目的。然而,企業管理層如此苛刻的舉措,只會使員工產生強烈的反感,而在內心深處拉開與企業的距離,清楚地認識自己與企業的關係只是簡單的僱傭關係。要處於如此心態的員工盡心盡力為企業工作,充滿激情地為企業創造價值,那簡直就是白日做夢,完全不可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