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職場>

建設和諧的郵政企業文化的實踐與思考

職場 閱讀(1.09W)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歷史目標。和諧是人類的美好向往,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建設和諧社會就是要構建一個“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和諧社會具有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特徵。企業是社會的細胞,社會的單元,企業和諧與社會和諧息息相關,建設和諧企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建設和諧的郵政企業,需要以和諧的企業文化來促進郵政企業全面、協調、健康發展。

建設和諧的郵政企業文化的實踐與思考

和諧,實際上是價值觀和文化的和諧,也是利益的和諧。中國傳統文化中講究和氣、和睦、和為貴、家和萬事興;講究要想辦好事情,需要具備天時、地利與人和的優勢,而其中的人和尤為重要。和諧的企業文化核心是以人為本,而現代企業中人和的表現形式則是昂揚向上的團隊精神

  一、和諧企業的管理必須以人為本

從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到現代的企業文化,企業管理的中心發生了位移,管理的實質已從物的管理轉向了人的管理。傳統的管理方式已經落伍,更多地尊重員工的個人價值,創造相對人文的工作環境成為必需。企業的價值觀從單純追求利潤和財富的積累,逐步轉變成為社會發展作貢獻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些高於利潤之上的價值追求。企業目標的實現也不再主要靠行政命令和指令,而更多地是依靠員工的敬業與協作,依靠積極向上的、充滿活力的團隊精神。所以,現代企業管理,必須以人為本,積極營造人企合一的文化環境和昂揚向上的企業氛圍。

人類社會的發展,無論是經濟、政治還是文化,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人本身的發展,為了不斷提高人的生活質量,使人變得更富裕、更文明。在企業中首要目標就是要滿足員工的生存與發展需要。以人為本作為企業文化理論的核心,就是強調把管理的重點從物的管理轉移到人的管理上來。因為現代企業要在競爭中取勝,需要不斷開發新產品,創新先進技術,這就要求發揮員工的創新精神,調動更高的生產積極性。人本管理就是真正要把人作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主體,一切管理工作均應以調動人的積極性,做好人的工作為根本。

弗朗西斯曾經說過:“你可以買到一個人的時間,你可以僱到一個人的固定的工作崗位,你可以買到按時或按日計算的技術操作,但你買不到人的熱情,買不到創造性,買不到全身心地投入。”比如我們郵政企業的視窗服務,要求營業員對待使用者要來有迎聲,走有送聲,必須說文明禮貌的服務用語。我們的營業員雖然都可以做到,但是有滿腔熱情的,也有面無表情的,有積極主動服務的,也有機械地完成要求的。由此可見,員工的積極性和工作熱情是難能可貴的,是提高工作質量的關鍵,也是企業發展的根本動力。因此實行人本管理就是要調動員工的積極性,開發員工的聰明才智和創新精神。

要理解員工、重視員工、培養員工、激勵員工,充分尊重企業員工的人格、權利,把管理從重資源管理轉向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上來,實現人力、知識、技術與其他生產要素相統一的人本管理。要通過建立明確的價值體系,實現企業目標與員工目標的有效結合,促使員工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覺、積極、主動地開展工作,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從而依靠全體員工的智慧和力量,實現企業效益與社會效益的不斷提高。

東區郵政近年來在企業文化建設的實踐中,注重“以人為本”管理,促進了企業的發展。

一是在確立區局文化理念的價值觀上,提出了“為社會創造財富,為使用者創造價值,為企業創造效益,為員工創造機會”的經營理念,充分體現了企業的價值觀把社會責任、把人的發展與企業利益相統一的價值取向,得到了職工的認同。

二是確定了由東四局首創的“使用者是親人”的服務理念,並將其引申到“職工是親人”的管理理念,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經營之道和管理思想。並且在實踐中將解決職工的午餐問題、工時問題、收入分配等問題作為重要的事項抓落實,將職工是親人的管理理念認真地付諸於實踐。

三是打造溫馨氛圍的家文化。郵政支局是支撐郵政網路的主要基礎,是體現郵政企業形象的重要視窗。因此支局業務多,工作緊張、繁雜,要求高,任務重。同時多數支局場地狹窄,職工沒有休息、活動、業餘學習和相互交流的地方。東區局開展企業文化建設首先樹立企業為人的思想,從職工的工作和生活實際需要出發,滿足職工需求,要為職工營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同時搭建一個職工施展才藝、相互交流的平臺。為此職工之家應運而生。一些支局縮小管理辦公場地,將過去的會議室、辦公室、倉庫改造為職工之家,為職工提供吃飯、休息、讀書、娛樂的設施。同時為職工開闢展示個人才藝的園地。目前,東區局所屬30幾個單位的職工之家有著豐富多彩的家文化,他們共同的格言是:豐富頭腦,收藏美好,調整減壓,創造快樂,充分體現了人性化的和諧企業文化。

  二、昂揚向上的團隊精神是推動企業發展的巨大動力

企業的和諧發展靠的是人,而這個“人”並不是單打獨鬥的人,而是在人之間產生了合力的團隊。管理學上的“木桶理論”可以有幾種解釋,其中:第一種是“加長短板”,使這個木桶盛水量最大,使整體水平提高;第二種是“組合搭配”,板與板之間不能有縫隙;指的是團隊中人的協調配合;不管哪種解釋,都說明了團隊關係和諧的重要性。成功的企業一定有一支優秀的團隊、和諧的團隊來作為企業的核心力量。

東區郵政在建設企業文化的實踐中,注重鼓勵和培養團隊精神,團隊精神激發的動力和創造力有力地推動了企業的全面發展。有以下幾點體會:

第一,團隊目標引領團隊精神

團隊目標應是領導者和職工的'共同意願。團隊目標既要符合職工的意願,同時要有引領激勵作用。在東區局的傳統文化中,有爭先恐後不服輸的勁頭,有“唯旗必奪,永爭第一”的強烈地榮譽感。因此我們在確立區局團隊目標上按照“永爭一流”的理念,明確提出區局的團隊目標為四個“一流”,即:“一流的服務,一流的管理,一流的環境,一流的隊伍”。這個團隊目標既體現了“昂揚向上爭第一”的東區傳統團隊精神,又確立了不僅要爭第一,而要創一流的與時俱進的更高願景。從而引領激勵全體職工向更高的“第一”邁進。

第二,領導者的風格帶動團隊精神。

一個團隊或大或小,其整體的精神面貌,工作狀態以及工作環境無不體現領導者的風格。領導者循規蹈矩、小心謹慎,其團隊則遵守制度、沉悶平淡、缺乏活力,難以創新。領導者積極熱情、雷厲風行、勇於創新,則團隊生機勃勃,昂揚向上。東區所屬某支局,一年之間其團隊精神面貌煥然一新,令人矚目。該支局地處北京東南城鄉接合部,職工只有40多人,年收入1200萬元。該局在東區的歷史上一直是不受關注的小局,在區局任何競賽以及任何宣傳報道很少有名。職工精神面貌按部就班,平平淡淡。,該局在新領導的帶領下,一躍而上,生機勃發。該支局長工作風格充滿激情,待人滿懷熱情。她運用關愛、激勵、互動等管理方式用人所長,人盡其才,充分調動每一個職工的積極性;通過組織職工業務練功,知識競賽,運動會以及工作環境的渲染一系列企業文化建設帶動了該局的發展。該局獲得區局建立學習型班組知識競賽第三名,區局儲蓄業務練功點鈔、打憑單均為第一名,在管局業務練功獲得兩個第二名的前所未有的好成績;並且全面完成經營任務,超額完成郵儲淨增任務,名列管局城區局年度增儲第4名。該局所發生的巨大變化充分體現了領導者的人格魅力創造了生機勃勃的團隊精神。

第三,氛圍環境影響創造團隊精神

工作氛圍與工作環境會啟發形成一個團隊的風格。身處尊重使用者,服務至上的工作氛圍中,職工的行為方式會注重服務,不斷改進服務,團隊會創出優質服務的理念與精神。如全國文明單位東四支局創出使用者是親人的服務理念,並以服務形成團隊精神。身處艱苦創業、積極奉獻的工作氛圍,職工會不斷增強競爭意識及奉獻精神;如青年創業郵局80%以上的職工自願加入青年突擊隊。

氛圍與環境都是人創造的,也許是幾代人的傳承,也許是最初創業者的定位。氛圍與環境也是可以打破的,可能會繼承發揚,創新發展,也可能會墨守成規,停滯不前。氛圍與環境有積極進取、團結向上的,也有懶散無序、死氣沉沉的。氛圍與環境在影響團隊,在影響每一個員工的行為方式。因此營造積極進取、健康向上的工作氛圍,打造溫馨和諧、輕鬆愉快的工作環境是企業文化建設至關重要的舉措。

近年來東區局所屬的支局以及單位,通過在經營服務上激勵先進,堅持民主管理,建設溫馨職工之家、開闢健康活躍的“走廊文化”、開展積極向上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營造積極奮進、溫馨友愛的氛圍與環境。在經營、服務的實踐中打造、培養無私奉獻、團結協作、熱誠和諧各具風格的團隊。團隊的凝聚力、向心力、創造力在企業的經營發展中創造了卓越的業績。

和諧的企業文化,能夠促進企業健康發展;建設和諧郵政,更需要與時俱進的和諧的企業文化,實現企業與人的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