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職場>

會計準則與審計準則兩難選擇論文

職場 閱讀(2.03W)

當前我國正在轟轟烈烈搞中國的CF(概念框架),筆者認為,中國現在條件不具備搞CF,而且可能永遠也不要搞CF了,發展與規範:會計準則與審計準則兩難選擇論文。按照財政部官員的觀點,當前我國轉軌經濟下面臨很多特殊的會計環境問題:如由於缺乏有效的會計資訊主體,所以不需要高質量的會計資訊(言下之意,也不需要高質量的會計準則);由於企業業績評價偏重利潤,所以對全面收益不感冒;由於缺乏公允交易的環境,中國企業之間的交易行為實質與西方國家不同;又由於市場經濟不發達,公允價值不能得到有效運用,一些新興業務和技術在中國不流行。中國CF核心是研究與會計環境或支撐環境相適應的問題,如果這些問題事實存在,中國CF就是非常傳統的CF,CF必然體現歷史成本、收入費用觀、穩健性、實現原則,而這些概念與國際會計準則及美國會計準則發展方向背道而馳,在會計準則必然國際化的背景下,為什麼要“復古”呢?如果是這樣的CF,還不如直接照搬美國前6號CF?一個CF生命至少要10年,中國的CF會有10年的命嗎?難道到了2015年,中國還不會實現會計國際化?

會計準則與審計準則兩難選擇論文

在“發展中規範”還是在“規範中發展”一直是中國證券市場的一大難題,雖然從理論上講,發展與規範相輔相成,發展離不開規範,規範也離不開發展,但從實踐來看,在不同時期則各有側重,經濟學論文《發展與規範:會計準則與審計準則兩難選擇論文》。摸著石頭過河,難免不知深淺。當市場需要啟動時,發展就是主題,規範退居次要位置;當市場發展出現問題時,規範就走到前臺;治理整頓之後,發展又成為首要任務,發展再唱主角。十多年的歷史證明,發展與規範似乎成了蹺蹺板的遊戲。這並不是誰是誰非的問題,而是我國特殊國情下的特殊任務所決定的。

筆者發現,證券市場的“發展與規範”困惑同樣出現在會計準則和審計準則的制訂上,一方面會計準則和審計準則作為規範會計秩序的管制措施,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主要起到保護投資者和債權人作用;另一方面,會計準則和審計準則又要服務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為會計資訊使用者提供更充分的相關、可靠資訊,發揮會計資訊的決策有用性。為了實現前者的功能,需要保證會計資訊的可靠性;而為了實現後者的功能,需要保證會計資訊的相關性。可靠性優先下會導致規則性失真(合法性失真),相關性優先下會導致行為性失真(違法性失真),規則性失真與違法性失真存在此消彼長關係,我國經常提到的會計資訊失真主要是行為性失真,比較少注意規則性失真,但是準則制訂者必須關注規則性失真。

發展是硬道理,如果是經濟發展的初期就突出強調規範,可能導致水清無魚,不利於經濟發展,這在中國證券市場上得到了明顯的驗證,目前我國會計資訊失真從側面反映了在一定時期,會計資訊失真是合理的現象,就如偷稅、偷渡、貪汙、受賄等經濟犯罪行為層出不窮,這可以說是經濟發展初期必然的產物。我們經常提到“經濟違法犯罪成本過低”問題,實際上反映了經濟發展初期的理性選擇:對經濟領域違法犯罪不能課以太重的.懲罰,這樣有利於經濟的發展。如果是這樣,我們應該容許一定程度的會計資訊失真,而這種資訊主要是“明的”合法性失真,但我們應該儘量減少“暗的”規則性失真,也就是說,在會計準則和實務改革上,我們仍然可以採取“相關性”優先的原則,支援“相關性”等於支援經濟發展;支援“可靠性”等於支援經濟規範。

會計準則和審計準則的經濟後果觀實際體現了準則的相關性,在經濟後果觀下,要衡量會計準則的成本效益,這是一種效率優先的觀點;而會計準則的政治程式觀則體現了準則的可靠性(筆者的政治觀與西方的政治觀)不一樣,它是一種公平優先觀點。發展與規範,實際上也就是效率與公平,會計準則和審計準則本身是一種行業規範,但準則制訂者要平衡兩者間背後的經濟與政治的考量:既要考慮維護弱者的利益,又要促進經濟發展。而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優先規範,因此,我們必須確立相關性優於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