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高中政治生活重點知識點框架

校園 閱讀(3.96K)

高中政治學習要比國中政治學習複雜的多,光靠上課聽課是不能掌握好政治的,還要學會自主學習,主動複習和鞏固。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知識歸納,希望對大家有用!

高中政治生活重點知識點框架

  高中政治生活知識

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1、 人民代表大會

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的權力機關。人民代表大會行使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和監督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行使最高立法權、最高決定權、最高任免權、最高監督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我國的國家機構中居於最高地位,其他中央國家機關都由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

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是地方各級國家權力機關,它是本行政區域內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本行政區域內的一切重大問題,都由它談論決定,並由它監督實施。

人大常務委員會是人大的常設機關。在人大閉會期間,由人大常務委員會行使人大的部分職權

2、人大代表的產生

人大代表由廣大人民通過直接(縣以及縣以下)和間接的方式民主選舉產生。每屆任期五年。

4、人大代表的職責

人民代表行使審議權、表決權、提案權和質詢權。

人大代表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職權,參加行使國家權力。人大代表在自己參加的生產、工作和社會活動中,協助憲法和法律的實施,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絡,聽取和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和要求,努力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並接受人民監督。

5、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基本內容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由人民選舉代表組成人民代表大會作為國家權力機關,統一管理國家社會事務的政治制度。

以人民代表大會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6、民主集中制

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組織和活動原則是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的制度。

在人民代表大會與人民的關係上,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在人民代表大會的活動中,法律的制定和重大問題的決策,由人大代表充分討論,實行少數服從多數原則,民主決定。對違反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或不稱職的代表,人民有權依照法律程式予以罷免。

在人民代表大會與其他國家機關的關係上,人民代表大會是國家權力機關,國家行政機關、司法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

在中央和地方國家機構的關係上,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合理劃分中央和地方國家機構的職權,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

7、人大制度的優越性

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

動員了全體人民投身於社會主義建設;

保證了國家機關協調高效運轉

維護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高中必修二政治知識

民主決策:做出最佳的選擇

1、重要性: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重大決策關係到社會各階層的利益和千家萬戶的生活。

2、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途徑:

(1)間接途徑:通過民主選舉,選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進入決策機關,參與、審議、監督,制定決策,這是各項決策能夠反映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證。

(2)直接途徑: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專家諮詢制度、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社會聽證制度。

內容

方式

依據

意義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公民向決策機關反映意見、提出建議。民意是正確決策的重要資訊資源;資訊是決策的基礎。

電話、傳真、電子郵件,新聞媒體

拓寬民意反映渠道,使決策機關進行科學決策的重要前提。

使決策反映社情民意

專家諮詢制度

專家學者利用自己掌握的專業知識、相關資訊,對專業性、技術性較強的重大事項進行分析論證。

論證會、座談會

專家學者的專業知識和相關資訊。

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可行性

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

決策機關將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項進行公示,讓公民瞭解後發表意見、提出建議。

公示

公民享有對涉及公共利益的決策的知情權,公民與參加民主決策的前提和基礎。

有利於提高決策的透明度和公眾的參與度

社會聽證制度

對同公民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召開決策聽證會。

聽證會

幫助決策機關發現擬定的方案中存在的問題。

聽證的目的是為了決策利民

3、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意義:

(1)有助於充分發揚民主,推進決策民主化;

(2)有助於充分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增強決策的科學性;

(3)有利於促進公民對決策的理解,推動決策的實施;

(4)有利於提高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和信心,增強政治責任感。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識

文化的發展

(一)一般意義上的文化發展

1.橫向:文化傳播

(1)正確對待文化的多樣性

①態度: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②原則: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

③要推動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鑑與融合,面向世界,博採眾長,促進文化的創新與發展。

④既要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又要反對“封閉主義”。

(2)文化傳播的途徑和手段

商業貿易、人口遷徙、教育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大眾傳媒是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

(3)我們既要更加熱情地歡迎世界各國優秀文化在中國傳播,又要更加主動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

2.縱向:文化繼承

(1)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保持和發揚;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後的、腐朽的→“移風易俗”,改造或剔除;努力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

(2)文化繼承和發展的關係:

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

文化傳承就是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

(3)影響文化發展的因素

社會實踐是影響文化發展的根本因素,是文化發展的源泉。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包括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運動、科學技術的進步、思想運動、教育等。

3.實質:文化創新

人民群眾是文化創新的.主體;立足於社會實踐;繼承傳統,推陳出新;面向世界,博採眾長;學習和借鑑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堅持正確方向,克服“封閉主義”、“守舊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民族虛無主義”。

(二)個別意義上的文化發展

1.中華文化的發展

要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中華文化的發展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保持民族性,體現時代性,堅持包容性。

2.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發揮“主心骨”的作用;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須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須正確對待外來思想文化;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須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即先進文化建設。

(三)必背:

1、有關“如何進行文化創新”的問題

(1)根本途徑:社會實踐。

(2)基本途徑:繼承傳統,推成出新;面向世界,博採眾長。

(3)基本要求:處理好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的關係、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係。

(4)發揮人民群眾的作用。關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從人民群眾的實踐中涉取營養。

(5)客服錯誤傾向:反對“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以及“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傾向。

2、有關民族精神的綜合試題

(1)弘揚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為什麼?

一、重要性:精神紐帶、精神支柱和中華民族之魂。

二、必要性: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增強我國的國際競爭力,堅持社會主義道路。

三、民族生存: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火炬、精神支柱、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強基固本。

(2)、如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怎麼做?

一、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一“主心骨”的作用。

二、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三、正確對待外來思想文化的影響。

四、把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