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高中必備的政治重點知識框架

校園 閱讀(5.44K)

上了高中,學習政治的時候,我們經常會用到知識框架,一個完善的知識框架對我們課後的理解和複習十分有效。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必備的政治重點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高中必備的政治重點知識框架

  高中政治知識歸納

1、從選民角度看選舉方式可分為:直接選舉與間接選舉。(如村民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成員的選舉,鄉、鎮、縣人大代表的選舉都是直接選舉)

從候選人的角度看選舉方式可分為:等額選舉和差額選舉。以等額選舉的方式確定候選人,可以充分考慮當選者結構的合理性(優點),但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選民的選擇(不足)。

差額選舉在候選人之間形成了相應的競爭,為選民行使選舉權提供了選擇的餘地(優點),但如不加以有效規範,容易發生虛假宣傳、賄賂選民等情況(不足)。

2、制約選舉方式選擇的因素: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地區,要根據社會經濟制度、物質生活條件、選民的文化水平等具體條件來確定;還必須要體現國家性質 ,並與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狀況相適應。

3、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國家性質和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國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採用直接選舉與間接選舉相結合的選舉方式。

4、公民可以通過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如可以給決策機關打電話、寫信、傳真、發電子郵件,向新聞媒體反映等)、專家諮詢制度、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 、社會聽證制度參與民主決策。 資訊是決策的基礎,民意是正確決策重要的資訊資源,拓寬民意反映渠道,是決策機關進行科學決策的重要前提。公民享有對涉及公共利益的決策的知情權,是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前提和基礎。

5、實行農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證人民群眾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管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是人民當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徑。

村民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是村民和居民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注意:村委會和居委會不是國家機關,不是基層政權,只是群眾性自治組織)

自己選舉當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礎,也是村民參與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徑。

6、公民的民主監督權包括批評和建議權、申訴權、控告權、檢舉權。

7、公民可以通過信訪舉報制度(給國家機關寫信、打電話或當面反映等)、人大代表聯絡群眾制度、輿論監督制度(透明度高、威力大、影響廣、時效快)來實行民主監督,此外還包括監督聽證會、民主評議會、網上評議政府等新形式。

8、能否有序的政治參與,決定著我們能否真正地享受民主生活,這也是對我們政治素養的檢驗。

  高中政治知識總結

色彩斑斕的文化生活

⒈當代人們文化生活的特點:色彩斑斕

原因:①大眾傳媒和現代文化產業的發展;

②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

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⒉文化市場和大眾傳媒對人們文化生活的影響:

⑴“喜”:①原因:文化是市場和大眾傳媒的發展;

②表現:它能夠滿足人們日趨多樣化的文化需求,充實人們的精神生活;它可以通過靈活而有吸引力的表現方式,傳播科學文化知識;它便於採取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使人們潛移默化地接受正確的價值觀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它易於引導人們的消費觀念,推動生產的發展.

⑵“憂”:

①原因:文化市場的自發性和傳媒的商業性;

②表現:有些部門和單位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不顧社會效益,肆意生產、銷售品位低下的文化產品;有些文化產品借消遣娛樂的名義,以荒誕、庸俗的.內容,迎合低俗趣味;有些媒體單純追求轟動效應,熱衷於捕風捉影的“新聞”炒作,不負責任地傳播“緋聞鐵事”。

⒊如何應對文化市場和大眾傳媒對人們文化生活的影響?

⑴國家:a.加強管理、正確引導。b.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援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後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c.制定和完善文化市場相關法律法規,建立健全的完善的文化市場法律體制。d.加強對文化市場的監管力度,堅決打擊破壞文化秩序的行為。e.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始終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無論是思想內容還是表現形式,都發揮著強有力的導向和示範作用。讓社會主義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學性和先進性,並依靠社會主義政治和經濟力量,在人民大眾的文化生活中始終佔據著主導地位。f.必須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⑵個人:a.要提高辨別不同性質文化的眼力,增強抵禦落後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b.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和知識文化修養。

⑶文化企業:文化企業要樹立法律道德觀念,生產出優秀文化產品。

⒋發展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

⑴含義:面向廣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與呼聲,為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的社會主義文化。

⑵特徵:應該提供多種型別、多種風格的文化產品。

⑶社會主義大眾文化≠時尚文化;≠流行文化;=先進文化;=健康文化。

⑷措施:大力倡導和發展先進健康有益的文化,提供多種型別多種風格的文化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高中政治知識

1、什麼是新事物?什麼是舊事物?什麼是發展?(即發展的實質)

新事物是符合客觀規律、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前途的事物。舊事物是違背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最終走向滅亡的事物。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2、發展的普遍性

自然界是發展的、人類社會是發展的、人的認識是發展的。

3、為什麼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把握這一觀點有何意義? 前途是光明的:(1)新事物是符合客觀規律、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前途的事物。(2)它在克服了舊事物中消極的、過時的和腐朽的東西,吸取了舊事物中積極的、合理的因素,並增添了為舊事物所不能容納的新內容。(3)社會領域內的新事物能夠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援和擁護。因而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1)新事物的發展總要經歷一個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較完善的過程。(2)人們對新事物的認可也有一個過程(3)舊事物總是頑強抵抗和極力扼殺新事物,因而,新事物戰勝舊事物必然經歷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

意義:在曲折的道路上問鼎事業的輝煌。既要充滿信心,鼓勵、支援新事物,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接受挫折與考驗。

4、量變和質變的含義及其相互關係:

含義:量變和質變是事物發展過程中兩種不同的狀態。量變是事物數量的增減和場所的變更,是一種漸進的、不顯著的變化。質變是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是事物由一種質態向另一種質態的飛躍,是一種根本的、顯著的變化。

相互關係:(1)事物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2)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3)質變又為新的量變開闢道路,使事物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4)事物的發展就是由量變到質變,又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如此迴圈往復,不斷前進。

5、把握量變和質變關係原理的意義